嬴政凭什么统一六国 嬴政统一六国之后做了什么

网友提问:

嬴政统一了六国,他真的统一天下了吗?

优质回答:

古人即便秦以前甚至夏商时期,“天下”这个概念就是泛指的。早在文明萌芽的新石器时期,中国的文明之“灶”就是遍地开花,广泛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只不过黄河流域的文明先进一些。各文明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发生地域上的碰撞现象,于是部落斗争和兼并就开始了。此外,在华夏文明初步发展时期,大西北、大西南、华南一代也开始有文明出现(别忘了更早更早的18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在大西南呢)。结合起来说,就是说中华文明在诞生之初就明白次等级、再次等级、再再次等级的文明是一圈一圈向四周特别是向西、向南扩散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其实并不是说“王”把天下看得很小,而是在“王”和中华文化中,从黄河中游向外无限扩展都是天下,——“天下”这个概念从一开始诞生就应该是动态的。追求永无止境,这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还要继续扩展武力的根源,也是汉朝征服西域的根源。

其他网友回答

秦始皇确实一统了六国,也统一了周天子权威秩序分崩离析的“天下”,但没有统一战国晚年和秦汉时期人们已经认识到的“天下”。

这个“天下”的概念有几个层次,是在不断变化的,也受到意识形态的支配。

广义范畴的天下指的是“普天之下”,这样来说天下是没有边界的,所以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还进一步向六国之外的匈奴河套地区和岭南的百越地区进发,想要将当时所了解的华夏边缘也纳入秦帝国秩序的天下之中。在此扩张中受到自然和人文地理因素的制约。

秦始皇统一的主要是周代的“天下”。统一是与分裂相对而言的,周代的分裂,孕育了秦代的统一。周代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样一种语境实实在在的地理依据就是周代的疆域版图,也就是周天子分封所到之处,大体上与《尚书~禹贡》中九州的范围相当,它的范围比秦始皇时期的地理知识要窄一些。

战国晚年齐地的方术士邹衍不仅提出了时间上王朝更迭的“五德终始说”,以五行学说为基础,也提出了空间上的“大九州”学说,认为九州之外还有八个同样大小的州,并进一步扩展,这就组成了当时真正的世界。华夏地区的九州仅仅是中等大九州之一而已。这种认识事实上是当时地理知识拓展的反映,在各个方向都有延伸。那么当时的华夏边缘地区,北方草原地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算不算天下呢?今天的答案显然应该是,倒是当时的人受到意识形态和族群意识的影响,回答就不一定了。

秦汉时期一些官员和知识分子受到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仅仅把华夏族群聚居的地区称为天下。《史记》记载秦始皇统一后,“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仅仅指的是秦和六国故地,并没有包括当时已经认识到但还没有占据的河套与岭南。

其他网友回答

开宗明义:秦始皇灭了六国之后,真的统一了全国。

近几年,有种说法是秦始皇在灭了六国后没有灭掉卫国,不算真正统一了全国,但在实际上,当时的卫国已经不算是一个国家了,所以也就没有“灭掉”这个讲法,这个说法也不成立。

01 卫国的确是早期的诸侯国之一

先要理清楚两个概念:什么叫诸侯,什么叫臣子。

在战国时期,周天子所封的各领土之主就叫诸侯,在当时不仅仅封了七雄,还封了很多的小诸侯,这些诸侯名义上来讲就是相对独立的国家。但如果爵位是称王的七雄所封,那就只能称为臣子,而且还是七雄国内的臣子。

卫国的开过祖师爷是周武王的弟弟卫康叔,当时封的爵位是侯爵——算得上老牌的嫡系诸侯国。初期的地位不必七雄差,而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诸侯国中的领袖。

但是在后期,卫国连遭大难,国力慢慢衰弱,逐渐沦为了二等的诸侯国。到了战国时期,卫国为了保全,成为了七雄之一魏国的附属国(这时的附属国在名义上还算是一个国家)。

02 沦为魏国臣子的卫国已不能称为一个国家

周显王三十九年(前330年),在魏国的强大压力下,当时的卫国国君卫嗣君决定放弃周天子所封侯爵,成为魏国的封君,史称卫嗣君“降侯贬君”。

划重点:此时作为一个独立诸侯国的卫国已经灭亡,早就不能称为一个国家了。

不过,当时的魏国国君看在卫国主动投降和资历较老的份上,允许卫嗣君保留宗庙祭祀,即所谓的“灭国而不绝宗庙祀”。

所以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前,卫国实质上就已经灭亡,存在的只是卫国的皇室家族,不需要秦始皇再灭一次。

03 秦二世废“卫国国君”卫君角为庶人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卫君的驻地都发生了巨大变动,不过秦始皇也允许卫君保留宗庙祭祀,但是在实际上,卫国仍然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据《史记》记载:在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秦二世“废君角为庶人,卫绝祀”,秦二世把卫国的“国君” 卫君角贬为庶人,把卫国的皇室家族这一群人都废了,还取消他们进行宗庙祭祀活动权力。这时,随着卫国皇室家族的沉落,名义上的“卫国”才算是真正灭亡。

总结

实际上,真正的卫国在卫国国君放弃周天子所封侯爵,成为魏国的封君的那一刻,就已经灭亡了。名存实亡的只是卫国的皇室家族,到了秦二代,这些人也被贬为了庶人。所以秦始皇灭了六国后,真的统一了全国。

其他网友回答

赢政灭掉六国,只是为统一天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天下。

古人对天下的理解和现代人的理解不一样,那时候的天下是指华夏九州。

如果按古人的理解,赢政灭六国,拥有九州质地,确实是统一了天下,虽然当时还有一个卫国,只能说是秦始皇有意保留 ,不过等到秦二世时期,卫国也被灭掉来。

不过,赢政统一六国,只能是形式上的统一,为真正的统一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秦始皇灭掉六国,废分封,采取郡县制,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推行秦法,这些都是统一的基本要求。

不过,这还不属于真正统一,真正统一是百姓的思想统一,是百姓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是民族的凝聚力。

秦始皇虽然灭掉六国,统一了天下,这些只是华夏版图的统一,但是,当时六国百姓以及贵族不见得会认同大秦的,因为以前他们都有自己的国家,数百年国人的观念(比如楚人,齐人,赵人),在他们心中已经根深蒂固,在他们眼里,秦国只是另外一个国家(甚至在他们心里是虎狼之国),秦国统一了天下,在他们眼里就是自己的国家被灭,秦人是侵略者,他们成为了亡国之民。

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更是促进统一的壮举,在现代人眼里,他做这些事情都是伟大的,不过当时的六国百姓可不这么看,因为他们习惯了以前的货币,文字,以及度量衡,一下子让他们改变了以前的生活方式,他们肯定会接受不了,会认为是赢政强加给他们的 。另外,秦法比其他国家的法律要苛刻,严厉,百姓难免心里会有怨言,甚至有暴乱。

另外,战争结束后,疲惫不堪的百姓需要稳定的生活,他们最希望秦政府能够给他们好的政策,让他们能够休养生息。

可是秦始皇灭六国以后,北征匈奴,南下岭南,修长城,修驰道,修骊山陵墓 ,秦始皇做这些事情除了修陵以外,按长治久安来说 ,都是最正确的。

不过正确归正确,有一点必须考虑,做这些事情得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些毫无疑问都是在百姓身上摊派,因此,百姓要承担更高的赋税,以及劳役,兵役,(农业社会靠土里刨食,那时候创造出来的财富是有限的),如果赶上荒年,百姓更苦了,有的交不上税收,触犯到秦法,沦为邢徒,有的交完税以后,几乎没有什么了,为了吃饱饭 ,胆大的去抢去偷,甚至出现暴乱,然后,他们被镇压或者被抓住,重者送命,轻者成为邢徒,哪怕旁边邻居也不能幸勉,秦律的连坐法,知情不报与犯人同罪。所以秦朝时候为什么那么多邢徒,就是这个原因。

就拿征岭南来说,一下子出征数十万军队,得多少百姓供其钱粮,以及多少百姓运送物质,征伐下来以后,赢政一句话,得多少百姓(更多的是妇女)离开故土,移民到陌生,落后的地区,百姓难道没有怨言,可能心向秦朝么。

另外,修长城 , 修骊山陵墓,赢政曾经征伐一百多万劳役,(当时全国才三千万左右的人口,多么恐怖的人口比例去给他搞工程,),而赢政就像一个工作狂似的在抢工期(反正他不干活),长城那么大的工程,还没有现代化的施工设备,就靠人工往山上运石头,砌城墙,短期可能完成的么,负责工程的官员接到赢政的命令,他可不敢怠慢工期, 没办法,只能找一群监工,拿着鞭子逼着百姓没白天没夜晚玩命的干,可想而知,得有多少百姓在修长城的时候被砸死,摔死,累死,甚至被监工打死。(而这些人身后又有多少家庭去承担痛苦),修骊山陵墓那就是把秦始皇死后的快乐建立在老百姓活着的痛苦之上。

另外,秦始皇多次巡游天下,每一次都是大张旗鼓,每到一个地方,当地的地方官都会闻风而动,赢政看不到百姓的疾苦,只能看到百姓的安居乐业,(地方上早安排好了)。可以说劳民伤财,得不到体察民情的效果,只能显示秦始皇的威风和秦军的强大,让百姓惧怕朝廷,不敢生出反叛之心。

以上种种可以看出来,当时的六国百姓的心中,他们不但是亡国之民,更是被秦王朝压榨,剥削,奴役的奴隶,甚至他们的生命在朝廷眼里都不值一文。可见,他们心里是多么的痛恨秦始皇。

如此,他们绝对不会认同秦朝,而且,时时心念故国。只是害怕赢政的威慑力,害怕大秦鋭士,以及大秦的能臣名将,不过他们会等待,等待天下有变,等待时机一到,只要有人振臂一呼,他们就会迅速的团结一致,恢复旧国,而历史也已经证明了,后来以楚国为首的六国复辟联军以很短的时间,战败了秦军,灭亡了秦国。

至于思想方面,秦始皇排斥儒家,以法治天下,只有法,而没有教育,让百姓无法确立家国之观念,更没有华夏统一之观念,儒家以教育为主,以统一思想,教化百姓来凝聚天下。最后事实上法家治天下是短暂的,儒家治天下才是长久的,而真正的统一,也是靠儒家思想的教化,使天下百姓有了民族的观念,国家统一的观念。(当然,儒家恨透了秦始皇,多多少少也会埋汰他一些)。

由此可见,秦始皇只是统一天下(九州地界),但是没有统一人心,统一思想。

另外赢政废分封,推行郡县制,更是大胆创新的政策,为统一打下更牢固都基础,不过,周朝八百余年的分封已经成为了根深蒂固的传统,秦始皇这么做,无形中得罪了很多功勋,贵族,利益集团。

后来,历史证明,刘邦的二流军队就能够轻易进入号称天险的函谷关,直接打到咸阳,也与秦人失去利益,不愿为秦帝国卖命有很大关系。

秦以后,天下再度分裂,刘邦统一天下,废除秦法中不适合的苛刻法律,延续了秦制,同时也采取分封制,让异性诸侯王替他卖命,另外,以无为治天下,让百姓休养生息 ,得到百姓的认可,几年后,天下稳定,借机斩杀异性诸侯王,后来经过文景之治,百姓安居乐业,国力强盛。

到了武帝时期,灭匈奴,解除边患,扩大华夏版图,推恩令,减弱刘姓封国势力,彻底解除由于分封所带来的分裂局势,使国家政治高度一统,独尊儒术,让百姓思想统一,高度认同汉帝国,以大汉天子为正统,确立汉人(汉民族)的基础,真正达成了国家统一,制度统一,思想统一的大一统局面。

所以说,秦始皇是天下统一的开创者,奠基者,汉武帝使天下统一更加的牢固。

当然了,秦始皇如果当初善待百姓(特别是六国百姓),很多事情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好大喜功,不去劳民伤财,让百姓休养生息,好好的发展经济,或者,在继承人方面没有出现疏漏。也许秦朝能够长治久安,只要能够长久,以后就可能出现明君,好好治理天下,另外,百姓历经很多代以后,已经彻底融合入了大秦,那彻底的大一统就可能由秦朝来完成了。

其他网友回答

在当时人们的认知里,就是统一了天下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