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侬书法课精彩语录

一、关于文房四宝
写书法为什么必须要用宣纸?那是因为宣纸吸水性能特别好。好的宣纸,会很吃墨,但不洇。
我对宣纸的这个特性,用了一个字来作比喻。
人哭的时候,会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泪哗哗地流出来;另一种是泪在眼眶里打转转,就是不流出来。
后者,我们会用一个词来形容,那便是:噙。
“噙”着泪水,就是把泪水含在眼眶里,看上去眼泪汪汪的,但就是不流出来。
其实,在影视剧里,强忍悲痛的“噙”往往比哗哗流泪更能打动人。那都是“老戏骨”才拿得出的高超表演手段。
宣纸的吸墨,就是“噙”。
 金侬书作:师法自然
二、关于读帖
凡是经过岁月打磨过的东西,都是有价值的;凡是时间这把筛子过滤过的书法作品,都是经典。
字帖就由这些经典构成。
你可以对字帖不以为然,可以看不懂,甚至可以不认可,但必须与它亲密接触——去读帖。在读帖的过程中,慢慢的,你就会以为然了,慢慢的就看得懂了,慢慢地就认可进而甚至膜拜。
这一切转变的产生,说明一点:你的欣赏能力、鉴赏能力提高了。
  金侬书作:对酒当歌
三、续说读帖
王羲之写过一幅著名的《天鼠膏帖》,只有两句话:天鼠膏治耳聋有验,不有验者乃是要药。
我读到这两句话时就在想:
“天鼠膏”是一味中药吗?
为什么有一个“鼠”字?它跟老鼠有什么关系?
  王羲之说它能治耳聋,是真的吗?
王的家族很显赫,他本人又身居右军的官职,他使用的药方一定是有来历的,或许是一个名医开的方子。
王羲之为什么要在帖中提到它,难道他有听力障碍,正在使用这个方剂吗?
中医有许多古老的验方正在失传,这个“天鼠膏”会不会是一个已经失传的重要的验方?
诺贝尔医学奖的第一个中国得主屠呦呦,从中国古代道家葛洪的著作中看到了青蒿治病的有关记载,受到启发,才发现了青蒿素。
那“天鼠膏”有可能成为青蒿素第二吗?
王呦呦、李呦呦会不会从此诞生?
看看,读帖,我们能读出那么多的东西!
   金侬书作:卧云听泉
四、还说读帖
读帖的第一步,你首先要被字帖里的字所吸引,情不自禁地喜欢上帖里的字,与帖里的字开始神交。
这第一步与帖接触的感受,具体说来,也是有一些分别的。
比如全身心地喜欢是一种感受,好奇也是一种感受。
怎么字可以这样写?为什么他可以这样写?这样写真的好看吗?
读帖再进一步呢,我认为便是进入到了书法家的精神世界的层面。
比如欧阳询的精神世界,我认为是严谨的、自信的、从容的,这一切不仅与他的个性相关,也多多少少体现了唐初的时代精神。
欧阳询恰逢李世民的贞观之治,这是历史上难得的好时期,政治上比较清明,经济上也比较繁荣。在这样一种时代氛围下,欧字怎么能不自信、不从容、不严谨呢?
所以,我们从欧字里可以看到,他对自己身处的时代是认可的,对君王耳提面命地让他写字,也是发自内心服从的,他那么讲究结构,那是因为他看到未来的美好是可以延续的,所以,他写字就要像造房子一样非常认真,绝不凑合和苟且。
   金侬书作:玉露凝辉
五、再说读帖
  再比如我们读王羲之著名的“十七帖”。
  首先,我们肯定是被字形所吸引,觉得王羲之的字就是好看。  
  怎么好看?
  八个字:“龙跃天门,虎卧凤阙。”
这是作为欣赏者的我们最感性的认识。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做一些分析,无论是单个的字,还是单个字在一幅字中,它所起的作用,达到的效果,说起来可以很多。
更高的层次,便是进入到书法家的精神世界。
我们经常讲王羲之的字有一股“逸”气,就是飘逸气、神仙气,这股气从哪里来的呢?
这与他的个性,与整个时代的特点又是息息相关的。
我们知道“魏晋风度,崇尚清谈”。
清谈什么?
清谈玄学。
玄学是什么?
顾名思义,就是一些玄妙的东西,跟哲学很接近,或者说就是哲学中的“形而上学”。
“形而上”的东西,通常都是比较虚的。
虚的东西比较飘逸,王羲之书法的逸气,就是这样来的。
这么说起来,好像魏晋时代挺没劲的,一帮人都在那里无聊地扯蛋。
其实,也不能这样讲。
美学家李泽厚就认为,中国的魏晋时代,是人的觉醒的时代。别看他们在扯蛋,其实所有的扯蛋,都在谈论生命,谈论人生,谈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所以,王羲之的书法,可以看作是一个个生命的形态,在那里展现,灵动地、鲜活地、无拘无束地、自由奔放地展现。
我想,如若你从王羲之的字里看到了这些,你的读帖就达到了较高的境界。
   金侬书作:知也无涯
六、关于临帖
颜真卿写好一篇书法作品,家僮或者工匠就会揣测颜真卿的书法特点和风格去刻碑。
结果,那些深受颜氏家族文化传统影响的刻工在石头上完成了符合颜真卿艺术理想的再创造。
大家想想,用笔写和用刀刻,无论如何是不同的,也就是说,笔法毕竟不同于刀法。
所以,我们去临颜体的字,有时会觉得临不像,或者写得很累,就是写不好他那一捺。殊不知那是用刀刻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你非要用笔去模仿刀,这不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吗?
然而,学习颜体就是要用笔法去临刀法,而且还要临得一模一样,做这样做的人,大有人在。这些人所以这样做,就是走进了一个误区——忽略了碑是工匠刻出来的事实。
  金侬书作:淡泊明志
七、关于败笔
书法水平的高低,是有层次的。
初级的,入门的,大致还过得去的这个层次,以什么为标准?
以没有败笔为标准。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写书法,没有败笔,那他在书法上就已经入门了。
一个在书法上高水准的人,理应没有败笔;反过来看,如果一个被认为是高水准的人,经常出现败笔,那这个所谓的高水平,一定要打个问号。
败笔,是鉴定书法水平的“照妖镜”和“试金石”,看一个书法家是神仙还是妖怪,就看他有没有败笔。
   金侬书作:闻鸡起舞
八、续说败笔
这就好比作文。
初级的,入门的,大致还过得去的文章,是什么标准?
是没有错别字,没有病句,能把事件和想法说得准确、清楚,所谓文从字顺,这一篇作文,就可以打六十分。
败笔,就等于作文里的错别字和病句。
一幅高水准的书法,不可能经常出现低水平的败笔;
这就像一篇高水平的文章,不可能出现并非笔误的错别字和病句一样。
一个著名作家,其作品有错别字,句子经常有语病和文法错误,他就不可能成为著名。
有趣的是,当代中国书法,一些所谓著名的书法家,败笔连连,却还被人称作大师。这是因为现如今,国人普遍缺乏书法知识和修养,不知道也鉴别不出什么是败笔所致。
   金侬书作:艺无止境
九、还说败笔
在转折处如何用笔,特别体现书法的功夫。
电影导演吴子牛,拍过一部长篇电视剧,题目叫《历史转折关头的邓小平》,我很认真地看过,感触良多。
在历史的转折关头,真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杰出人物,在这个时候,就起到了改变历史的关键作用。
英雄之所以能够改变历史,一定是顺应了历史的发展需要。在书法转折关头的笔画处理上,“顺应”两个字也殊为重要。不顺应,败笔“鹤膝”就出来了;顺应,就可以避免“鹤膝”。
顺应,英雄可以推动历史前进;同样,在书法上做到顺应也可以不出或者少出败笔。
   金侬书作:温故知新
十、再说败笔
悬腕写字,很容易写成“竹节”的败笔。
为什么?
因为胳膊支在桌上,手的运行就不太方便,书写动作就会不流畅。
有时,会写得顺,有时突然受胳膊的制约,就卡住了,写不动了。这样一快一慢,速度不均匀,就会形成“竹节”。
有一个词,大家应该听说过,那就是“掣肘”。
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做事受到干扰和牵制,不能完全自主。
拿“掣肘”来形容悬腕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而悬肘以后,胳膊解放了,没有任何被制约的因素,“掣肘”彻底消除,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一切随心所欲。
这也就是我一再强调写书法必须悬肘的原因。
   金侬书作:鱼戏新荷动
金侬——
中国文联编审,著名书法家、作家、影评人、深资媒体人。曾用笔名:废墨、丽水等。
更多资讯,可搜寻互动百科金侬词条,或可关注金侬头条号:金侬自媒体。
敬请关注金侬先生微信公众号:
金侬书苑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