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农村老话“惜钱莫教子,护短莫从师”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优质回答:
说到教育的重要性,获得古往今来广泛一致的认同。在古代阶级固化,读书大多是有钱人的专属,寒门学子为了改变命运勤学苦读。现代为了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国家提倡九年制义务教育,学生享受基本受教育的机会变得普遍,上学这件事儿也要比古代容易许多。
“惜钱莫教子”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在教育上要舍得投入,为了孩子的长远考虑,知识的投入是最值得的。古代的平民百姓因条件不允许,会直接放弃读书这件事。然上过学堂,能读书识字,和一生大字不识的孩子相比,是完全不同的人生。
在现代社会,大家都从内心认同教育的意义。在孩子的教育投入上也舍得花钱。从小开始的各类特长班,学科补习班。为了让孩子能就读好学校,支付高昂的学费,所有的付出都是希望孩子成才。
“护短莫从师”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不要担心孩子遇到严师,师长
对学生的教育除了知识本身,还有品性的监督。舍不得孩子被老师批评,过分护短是在害孩子。
既然要避免“惜钱”、“护短”的误区,我们可以怎么做?
做学生应着眼当下、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1.重视学习就从现在开始。
我们经常看到有人问,一事无成该如何?大家都知道的道理“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就是现在”。先从实践这个道理开始。
2.学习是件苦差事,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
王献之是东晋著名的书圣王羲之的儿子,从小才智过人,在父亲的教导下,勤练书法,即使是冰冻三尺,也不间断,直至写完了二十缸墨水,才真正学好书法,以此名扬天下。
一开始就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要轻言放弃,日积月累的努力,每一天都让我们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3.学习态度要谦虚。
褚遂良拜初唐时的大书法家虞世南为师。有名师指点书法,褚遂良进步很快,有不少人吹捧他。他问虞世南:“我的字能否与智永前辈相比?”虞世南说:“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你比不上他”,褚遂良深受教益,回去后埋头苦练书法,终于成为初唐著名的书法家。
求学路上我们会遇到师长,还有益友。我们要本着谦逊的求学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师长的指点,能在关键时点醒我们,让我们少走弯路。
当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培养孩子良好品格
1.培养孩子的独立的品格。
个别家长有这样的误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其他什么都不用学,不用做。造成有些学生生活不能自理,出门不会系鞋带;上了大学就餐不会剥鸡蛋,实在令人不可思议。
2.培养孩子的坚韧品格。
有人遇到困难,很容易放弃。那是因为从小学习时就养成的坏习惯。一遇到困难就逃避,就退缩,想转而走容易的路。可容易走的路,从来不是上坡路。
哈佛校长说:没有品格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分数很重要,品格更重要。关注品格教育,培养品学兼优少年,成就孩子美好未来。从小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品格,这份收获将受益一生。
其他网友回答
有道理啊。教育培养孩子需要钱,护短的话说明家长和老师没有教育上的一致性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其他网友回答
“惜钱莫教子,护短莫从师”, 是一句特别有教育意义的词语。
大概意思是,如果家长怕花钱,在培养孩子的时候如果不下血本,那么就未必可以教育出好孩子。同时,如果家长将孩子送到学校,总是怕孩子受到老师的惩罚,那么还不如不让孩子去学习。
笔者认为从这两句俗语中可以看出,从古至今人们在教育这件大事上,几乎都抱着同一个想法和目的。那就是在孩子教育问题上,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态度。
如果父母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孩子要想有出息就非常困难。
第一、惜钱莫教子
从古至今,教育都是兴国之本,无论是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还是在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人们每当提起教育的时候,都会感慨万千并束手无策。
最主要是因为,很多家长根本不会教育孩子,虽然他们也知道知识是教育之本,育人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尤其是在几千年前的古代社会,由于很多人都没有读书的机会,所以对教育都会抱有非常大的期望。但是处于社会底层的穷人家的孩子,他们不仅没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而且能够接受教育的前提,就是家长一定要舍得花钱。
“惜钱莫教子”的真正含义,说的就是教育是一项需要投资的大事,想要空手套白狼是不可能的事情。
生活在春秋时期的大圣人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并兴办。致使很多穷人家的孩子也可以读书,但前提是一定要交够学费。
据史料记载,孔子教书的学费为一捆腊肉,一般一捆腊肉为十条。从这一点来看,要想师从孔子至少需要100条腊肉。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虽然在现代人的眼中,一捆腊肉的价值其实并不高。但是在当时社会也不是一笔小钱,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如果没钱或者不想掏钱,根本没有办法听圣人教训。
第二、护短莫从师
现在社会中师生纠纷特别多,如果按照一个巴掌拍不响的原则,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有过错。从古至今我国都是一个尊师重道的国家,而且生活在古代社会中的老师,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遇到懒惰的学生,其实不仅会责骂严重的甚至会处罚。
相信大家在很多古装影视剧中,都能够看到类似的桥段。小孩子们在摇头晃脑的背诵四书五经,如果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背诵任务,那么老师就会用戒尺打手板或后背。
这在现在家长的思想中绝对是体罚,严重的甚至还会将老师告上法庭。
如果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护短莫从师”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大概意思就是,如果父母总是怕老师责罚孩子,那就干脆不要让孩子上学,每天待在自己身边更安全。但这样做对孩子的教育非常不利,而且还会影响孩子未来的人生。
现代社会主张人人平等,老是理发孩子并不被家长接受。无论是古代社会还是上个世纪,教书育人的老师启发孩子比较普遍。
如果是从教育孩子的目的出发,笔者认为适当体罚有助于孩子进步。但如果只是单纯的发泄个人情绪,这样的体罚,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很大危害。
实际上“护短莫从师”,应该从两个方面去考虑,即使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不护短“,老师也不能够随意体罚或打骂孩子。这样不仅违反了人人平等的原则,而且还触犯了相关的法律条文,一旦家长追究责任将会牢狱之灾。
实际上现代社会中体罚孩子的老师,虽然正在逐渐减少或消失。但不可否认的是,依然有一些老师,顶着人民教师的光环肆意妄为。这就很容易导致老师和家长之间的矛盾,所以笔者认为在家长不护短的前提下,老师也应该积极控制个人行为。
相信一提起教育问题,很多人都会说的头头是道。但笔者认为古代社会的教育观,虽然看起来既沉重又落后,但是这培养出了很多国家栋梁。这其实是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惜钱莫教子,护短莫从师”,才是现代人应该知道的教育真谛。
其他网友回答
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