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社交恐惧症就是内向吗?
优质回答:
社交恐惧症=内向?这是内向再次被甩黑锅。长久以来人们对内向有着各种各样的误解:不善言辞,内心敏感,不合群,心理阴暗……
内向者真的如人们所想的那样吗?
当人们描述一个内向者的时候,总是将之描述为:安静、离群、喜欢独处、不会说话……这是人们对内向的刻板印象,即对某个事物或群体所形成的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推广到这个事物整体或整个群体,以偏概全的看待问题,而忽视了个体差异。
从心理学上讲,内向者指的是人的气质、性格,是人的言语、思维和情感指向于内,思想、个性不轻易外显。
内向者,配合主体而思考、感觉和行动,注意力主要在自己身上。TA的能量多来源于自身,如情绪、思想和观念等,善于保存精力,由于TA容易受到外部世界的刺激,感觉到不太舒服,所以需要限制自己的社会交往,以免被过分消耗。但TA并不一定就是安静或孤僻的,而是重视主观世界、好沉思、善内省、较自律。
在感知上,内向者虽然较为被动,但观察更细致入微,能够注意到别人注意不到的细节,TA的感受精确性比较高,而且能在观察的同时对人、事、物进行解释性的分析,逻辑清晰有条理,情绪反应也较隐蔽,相对不那么情绪化,不容易被情绪带偏。
在想象力上,内向者因思想深邃,倾向于一些浪漫的、忧郁的内容,TA的想象较有深度。
在思维上,内向者善于独立思考,且由于关注自身更多,TA的思维相对比较集中,具有明显的方向性。
在记忆力上,内向者由于对外消耗较少,智商普遍偏高,长期记忆占优势,而且他的记忆力通常具有连续性,极少产生间断。
在处事方式上,内向者善于独处,耐得住寂寞,细心且有条不紊,因而分析力较强,办事效率较高。
在思想上,内向者理性且敏感,能够看到事物的光明和阴暗,具有批判性和辩证性,而且善于创造内在刺激。
在心理上,内向者对于危机的警觉性较高,因而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自己身上,具有较高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同于外向者将安全感建立在外部支撑上,内向者倾向于往自己内心深处寻找安全感。同时由于受到主流文化的误解和排挤,内向也有着一定的自卑,一种渴望被主流文化接纳、认同却不得志的自卑,与外向者需要不断通过外部的肯定来获得自信不同,内向者更倾向于如何改变自己,而外向者则倾向于如何迎合别人,活在别人眼里。
实际上,内向者并非不善言辞,只是出于自我保护,对陌生人或谈不来的人比较没话说而已,对于熟悉的人或者TA觉得谈得来的人,或者遇到TA感兴趣的话题,内向者有时候是个话痨,甚至某种程度上,内向者比外向者更有才华,很多名人都是倾向内向的,比如丘吉尔、林肯。
了解完内向,我们再来了解一下社交恐惧症:
什么是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准确的说是一种焦虑障碍,因此也叫社交焦虑症,指的是个体对任何社交活动或者公开场合感到强烈的恐惧或忧虑,并且这种恐惧和忧虑与其所处的实际环境并不相称。
具有社交焦虑者对于自己在陌生人面前,或者是可能被别人观察的社交活动或表演场合,有着一种显著而持久的紧张与恐惧,害怕自己会出现错误行为,引发各种尴尬,主要的症状表现如下:
1.对社交场合过分担心,且这种担心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
害怕与人接触,并对此异常紧张和害怕,因为担心自己会在公众场合作出一些尴尬的举动,比如进食时、说话时等出丑,使自己难堪,因而害怕与他人接触、目光对视,担心别人的审视会泄露自己内心的不安。
2.有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
由于患者表现出明显的害怕、紧张,进而影响了TA的正常发挥和社会表现,以至于频频出错,加重内心的不安,形成恶性循环。
3.知道自己的恐惧与担忧没必要,很过分,但是无法控制。
社交恐惧症患者知道自己的害怕很过分,不应该这么紧张,但是TA控制不了自己,每次只要一听说要见陌生人,或者要参加什么社交活动,有什么公众活动,TA就开始焦虑,各种担忧,各种不自在。TA自己也很苦恼,但是无法自控,需要进行心理辅导。
4.伴有焦虑症状或自主神经症状(躯体症状)。
社交恐惧症患者在出现害怕、紧张的时候,会出现一些诸如脸红、口干、出汗、震颤、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四肢木僵等等躯体症状。
那么,社交恐惧症就是内向吗?
显然不是。
1.从与人交流方面看。
内向者只是相对外向者而言的,内向者虽然多数情况下话比较少,但并非代表他们害怕与人交流,而可能是他们觉得与对方话不投机,因而不愿意多说,觉得这样很浪费时间。相较于把时间花在一些无用社交上,内向者更乐意将时间花在自我提升和自我内省上,基于这一点,内向者往往比外向者进步更快,也更优秀。
这倒不是说内向者就一定不愿意讲话,而是他们更愿意与自己谈得来的人交流,甚至有时候会表现得像个话痨。
而社交恐惧症患者则是害怕与人接触,担心自己会说错话,做错事,让自己在人前丢脸,内心有着极大的不自信,却又很想和人接触交流,担心自己被社会淘汰,TA甚至不敢和别人有目光接触,害怕别人看自己的窘相。部分社交恐惧症患者哪怕是面对熟人,也不敢开口。
2.从社交活动看。
内向者对于社交活动,通常只存在“愿意参加”与“不愿意参加”。不愿意参加,可能是因为那个活动引不起TA的兴趣,或者TA不喜欢活动中的某些举动,比如酒桌劝酒,内向者对于这一点往往很反感。有些时候,即使没兴趣的,出于各方面的考虑,TA也会参加,只是话会比较少,因为觉得没有自己发挥的余地或者觉得无话可说。
如果活动是内向者擅长的,人们就会发现内向者好像变了一个人,放得特别开。尤其当某个话题是内向者所擅长的,TA很可能会表现得像个话痨,因为话题引起了TA的兴趣和兴奋,也可能让他找到了有共同语言的人,那时TA会向遇见老朋友一般,侃侃而谈,有时候还会表现出卓越的领导力。
而社交恐惧症患者不是没有兴趣参加社交活动,而是害怕参加,由于过分的自卑,总对自己没有信心,总是怀疑自己会出错,所以任何社交活动、公共场合,哪怕他们的内心再怎么渴望参与,也都是没有办法参加的,或者参加了,但因为过分紧张而频繁出错。
3.从躯体反应来看。
内向者与人接触,坦然而无负担,即使有时担心自己可能说错话,也不至于出现躯体反应,顶多是一些常见的轻微的脸红或挠后脑勺等表示不好意思的动作。
而社交恐惧症患者不一样,TA会因为自己脸红而感到十分羞耻,于是极力掩饰自己的脸红,尽量不被人觉察,甚至急得出汗,或者拿一杯酒,让别人误以为TA是喝酒导致的脸红;有些时候,TA还会担心自己的表情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因而惶恐不安,双手发抖或者四肢僵住。甚至在某些场合下,TA会出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的症状,部分社交恐惧症患者可能因为惊恐发作而产生濒死感,觉得自己呼吸困难。
4.从思维反应来看。
内向者善于观察,心思细腻,容易发现一些不明显的小细节,也容易发现问题的根源,并且TA善于分析,思维反应虽然没有那么快,但是很全面。
而社交恐惧症患者一门心思都在担心自己是不是会出错,担心自己是不是被别人看出紧张等问题上,基本上不存在观察,因为TA连光明正大的观察别人都不敢。
总之,内向和社交恐惧症是两回事,社交恐惧症患者可能倾向于外向,也可能倾向于内向,其主要根源在于自信不足、自卑有余,社会不该一再污名化“内向”者。
以上是我的回答,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下方评论留言,共同探讨。
这里是心理咨询师里外雅堂,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点个赞;如果我的回答对您和您的朋友有帮助,请转发给他们。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你好,看到你的问题:社交恐惧症就是内向吗?不是,社交恐惧症不是内向,内向是一个人的性格,内向的人不见得害怕社交。社交恐怖症,我觉得也跟性格有关,如:内向的人再加上胆小害怕跟人交往,就有点社交恐惧的感觉。
一般情况下,年轻人容易出现社交恐惧的现象,社交恐惧是一个成长性的现象,我每次遇到有社交恐惧感觉的这样的年轻人,我都会说,是因为在意自己再大家面前的表现,希望获得好评的一种心态,如果不把社交恐惧当做问题的话,社交恐惧只是一个人的特点,而且是跟性格有关的特质而已。
如果,简单的说明什么是内向性格和外向性格的话,我举个例子:
当天上,有一架飞机要飞过的时候,大家都听到了飞机的轰轰的声音,而这个时候大家都没有再宽阔的地面上,大家都再两座楼房的中间空地上面,这个时候,飞机要飞过了,外向的人的反应是:会马上抬头看天空,他也许会看到飞机一下子的飞过,但是,为了看飞机身子会不能站稳也许会摔倒。而内向的人,他们不是马上抬头看天空,而是,先看眼前的地面,让自己站稳身体再看天上的飞机,虽然,内向的人没有摔倒,但是,他是看不到飞行着的飞机的。
也就是说,外向的人热情,行动快,但是,容易后悔
内向的人,行动快,考虑问题仔细认真,但是,容易错过机会。
这是内向和外向的人的性格使然,没有对错好坏,只要找到自己的位置,一样都会发展的很好。
那社交恐惧的人,也有外向的人有这个特点,也有内向的人有这个特点,而且,社交恐惧也是可以好转的,只要自己愿意进行不断的锻炼和积极跟人交往。说实话如果一个人是大大咧咧的性格,他不会有社交恐惧的。
外国有位心理学家,他自己说自己与人交往困难,也就是现在说的社交恐惧,他锻炼自己的方式是,连续100天再地铁站出口,跟每个人打招呼来锻炼自己,这样做是有效的。
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请点个赞,也欢迎评论区提问
点击头像关注我,查看更多心理小知识分享和回答的问题,总有你感兴趣的
我是闫锦稳,一个关注家庭幸福度的心理咨询师
其他网友回答
你好,我是心理医生杨白劳,有失眠、抑郁、焦虑、精神分裂、双相障碍等精神心理题,可以关注我,了解更多知识!
社交恐惧症与内向的区别主要在内心体验上。
简单来说,内向的人感受到的更多是“害羞”,而社交恐惧症患者感受到的更多是“焦虑”和“恐惧”。
以当众发言为例,很多人在当众发言时都会感到有些紧张,这种紧张背后是“害羞”,是怕自己说不好。事实上,很多人都会害羞,一项经典的“害羞”研究发现,40%的人认为自己害羞,而90%的人承认自己曾经害羞。
但社交恐惧症患者体验到的不是“害羞”,而是“恐惧”,他们会发抖、出汗、头脑混乱、眩晕、心跳加快,严重时,甚至导致惊恐发作。一般来讲,具有胆小、多疑、自卑、害羞、内向、依赖等人格特征的人群会比较容易患上社交恐惧症,他们一般自尊心较强,对他人的评价极其敏感,害怕被别人拒绝,亦或者对自己的外貌或者能力没有信心。
如果你已发觉自己有社交恐惧症,那么请及时咨询专业人士产生该症状的原因,配合治疗。
下面列举的是一些可以调节自己的心理暗示法:
1.找亲人或者朋友聊天并试图延长聊天的时间。
2.做一些克服羞怯的运动,例如将两脚平稳地站立,然后轻轻的把脚跟提起,坚持几秒后放下,每次反复做30下。
3.跟别人在一起时,手里握本书或一支笔,这样会增加安全感。
4.要接纳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
5.与人交谈时鼓起勇气正视对方,开始时会很不舒服,但一段时间后一定会有改善的。
只要我们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就不必在意结果,不必在意别人怎么想、怎么看,一切顺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