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那周瑜和司马懿被称为什么 卧龙凤雏诸葛亮和庞统

网友提问:

三国中,凤雏庞统和卧龙孔明一样厉害,为什么刘备还是输了?

优质回答:

谢邀!

文有诸葛,庞统,武有:关张马黄赵,就应该或有能力踏进中原吗?

这里好像忽视一个主要人物,刘备。刘备才是决定政策的人,刘备的文才决定了蜀汉的高度。

一个国家的总统,领袖决定了整个国家的走向,领导才是真正的操盘手,或者说是下棋的人,上面说的蜀汉文,武都属于棋子,一步走错,满盘皆输。

例如让关羽守荆州,还授假节钺,全权荆州事务,手握杀生大权,权力欲能使人膨胀,兵力分散,也就是有了两个中央政权,连发动战争都不与成都互应,哪有不输的道理呢?

二是刘备对自己荆益二州的人,本部人马及少数民族矛盾是了如指掌,白帝城托孤时把政权交诸葛亮,兵权归李严管理,其实李严到是治兵高手,而诸葛亮领军打仗不是强项,结果诸葛亮用各种阴谋把兵权搞到手,流放李严,军事上不重用魏延,开府办公,实质上诸葛亮就是皇帝,刘禅仅挂名而已,诸葛亮一直搞一言堂,最终耗尽蜀汉国力,人才凋零,连荆州也失了,大将死的差不多了,还想进中原?

前期是刘备感情用事无大格局,用人不当,刘备死后是诸葛亮弄权,没审时度势,诸葛亮一直带兵,难道不知道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

有这样的君臣能进中原反到是怪事了。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别说是一个国家,就是一个企业都不会因为一两个人而兴亡的。

刘备自从新野得了诸葛亮这个军事,确实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制定了《隆中对》的战略目标和行动纲要,从而走向发达的。占荆州、取西川、夺汉中,达到了辉煌的高度。从寄人篱下的丧家之犬,到坐拥三州的霸主,又称王汉中,又登帝称皇。这一系列,都离不开诸葛亮的智慧,是按照《隆中对》的步骤实施的。

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大的事业是要靠团队来实现的。作为刘备帝国,要想称霸天下,统一中国,这是个非常大的目标。能实现吧?能。但是要一步一步来,饭要一口一口吃的。

首先,要有战略规划。《隆中对》规划好了。

其次,要落实实施。占荆州、取西川、夺汉中。实现了。

还有,战略实现的保障。1、结好孙权。2、安抚四夷。3、内修政务。

还有,实现战略需要人,统帅、军师、各级将领、士兵……等。

在这整个规划中,统帅的意志很重要,决定方向。军师只是指引方向的。

卧龙、凤雏是军师,没有决定权的。就像是,刘备是开车的,卧龙、凤雏只是仪表盘。仪表盘坏了,只要开车的技术好,方向感强,一样可以到达目的地的。但是,战略保障就像是轮胎和油料一样,出问题了,车就没法跑了。

刘备蜀国的车,让关羽扎了胎,跑不成了。

关羽的樊城之战,抢了孙权的军粮,破坏了孙刘联盟这一战略保障。相当于把轮胎气放了,这车就停摆了。

刘备的夷陵之战,又彻底把轮胎报废了,车还烧成了破车。

诸葛亮就是个修理工,1、结好孙权。2、安抚四夷。3、内修政务。这一个个修理,修补。好不容易才使得这车能动。但是,油料严重缺乏。

六出祁山的北伐之战,纯粹是幌子,打着“兴汉室”的旗号,维持蜀国的苟延残喘。新换的司机刘禅,又不会开车。相对于诸葛亮在艰难地推车。

所以说,就是把全天下的谋士都给刘备,他头脑发热,不按照战略规划走,一样是成功不了的。

卧龙和凤雏来十双都是白搭。

其他网友回答

隆重对时诸葛亮就有三分天下的论述,我们知道诸葛亮是根据当时的情况作出的时事分析。按他分析理解一统天下是不可能的,只能是三足鼎立。那我们就可以理解,诸葛亮心里也没有一统天下的想法,虽然他后来多次北伐也都是以失败告终,病死在五丈原。他尽力了,但他没有办法改变现实。

我们再看看刘备,进川以后变得越来越任性,刚愎自用,完全没有了传业初期的忍耐和好学,大臣的话也不愿意听了,甚至连诸葛亮的话也当作耳边风,俨然一个专权独断的帝王,没有多少军事才能的他,竟然被东吴火烧连营,最后病逝白帝城!他有光复汉的心愿,却没有能够引领整个团队!

凤雏有卧龙一样的才华,但他和卧龙没有强强联合,而是相互之间争强好胜,谁也不把谁放在眼里,只落得惨死落凤坡!

一个团队没有精诚合作,不能很好的作出统一部署,没有完整的工作计划,所以就没有前进的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个人能力再强,想的事不在一个点上,一统只不过是个空话而已!

其他网友回答

三国中,得凤雏庞统和卧龙孔明一人便可定天下,而刘备得二人协助,仍然在三国中败北。

庞统和孔明的确是智慧的象征。特别是诸葛亮的故事更是引人入胜、启迪智慧。在武候祠里有这样的对联: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刘备身边的三国顶尖的两名“智多星”,最后却败在曹操的手下,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刘备代表的是没落的地主阶级利益,汉朝大厦已倾,纵然身边的人智慧再高,也无力回天。而曹操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具有较强的先进性,曹操的胜利是迟早的事情。

二是图报知遇之恩。由于刘备礼贤下士、三顾茅庐,庞统和孔明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而把未来的发展前途和前景置之肚外,用文人的“知遇”思想投桃报李、报答刘备,这是传统文人的愚忠思想。

三是重视个人能力的发挥,忽视了人才的培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虽然二者足智多谋、声震三国,但却后继无人,阿斗自不必说,到后来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可悲结局。而曹操麾下人才济济,发展潜力会更大。

四是只重视个人能力发挥,而缺乏整体效能的作用。三国时期,孔明日理万机、事必躬亲,导致个人体力极大透支,虽智慧过人,但不能逃避过早离世的自然法则,最终积劳成疾、鞠躬尽瘁。

当然,刘备的败是必然,因为其代表着没落阶级利益,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虽胜一时,但不会长久,终将会被代表先进地主阶级利益的曹操集团所取代。

其他网友回答

水镜先生,在为刘备推荐卧龙与凤雏时曾说二人得一个就可安天下,而其得了俩也没有得天下!诸葛亮在出茅庐保刘备之时,先生却说道卧龙虽得明主、而不得其时也。难道水镜先生说此话之意是在预示着什么!最初基本是朝着隆中对之时的方向发展,谁知之后庞统在取西川之时中了张任的埋伏而命丧于落凤坡,刘备无奈之下急调诸葛入川!而把荆州重地交给关羽防守,你没想东吴孙权时刻不忘夺回荆州,而其此时却去围困曹仁的襄樊,结果让吕蒙来了个白衣渡江抄了他的后路,最后关羽兵败被杀!而刘备其后为报二弟之仇,又以东吴陆逊决战于夷陵,没想到又是惨败而归,好不容易积攒的这些家底,精兵强将快伤亡光了!别说此时凤雏也已不在了,只剩下了卧龙。他就是再能也各不住也一系列重大变故,把其前之规划全打乱了,最后之能明知很难再完成蜀汉大业,只能撑到啥时算啥时了,直到累死在五丈原结束!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