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与太平天国运动 如果左宗棠投靠太平天国

网友提问:

左宗棠在太平天国运动初,为何迟迟不加入清军?

优质回答:

公元1951年,洪秀全在广西传教事业取得巨大成功,然后趁机于金田发动起义,轰轰烈烈,搅得清廷东南半壁一片混乱的太平天国运动解开了序幕。

然而,这个时候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湘军著名的代表人物左宗棠在做什么呢?

这一年,左宗棠业已39岁了,经历了三次科举落地之后,一直关注时事的他,还在湖南做教书匠,但他的名声在湖南其实很响亮,老左受到过两江总督陶澍的赏识,跟名满天下的林则徐也能谈古论今,针砭时事。

然而,一直到了1852年,太平天国围攻长沙,省城危急之际,左宗棠才在郭嵩焘等人的劝勉下,应当是的湖南循环张良基之聘出山,投入到了保卫大清江山的阵营之中。

从左宗棠中青年时期的经历来看,他是一个很有政治理想,并希冀大展抱负,一场所愿的人物,太平天国,对于左宗棠而言,是科举之外的一次出仕良机,但这个机会,他却并没有立即投身到清廷阵营,这就不免让人猜测,当是的他到底是在想什么呢?

老左一生最大的遗憾,估计莫过于没考上进士,不是正经科班出身,1875年,正在办新疆军务,讨伐阿古柏关键时刻,他突然上奏折要到北京参加进士试,后来是朝廷赐予了他同进士出身才就此作罢的。

从这个事情上看来,似乎左宗棠在意进士出身的缘故是在于官场注重科举正经出身的缘故,但我们不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问题,这何尝不是一种十分隐晦地表达对清廷科考制度的不满呢?

老左在1835年赘居妻家时,曾十分苦闷地写下了一幅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书万卷,神交古人。”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读了那么多书,居然还是个吃软饭的,想来他的内心是十分煎熬的,心中这股憋屈难免不会迁怒于清廷的科考。

所以基于这种猜测,我们不难想象,老左不愿意立即出来做事,是有点想法的。这个想法大抵有两个方面。

其一,太平军骤然兴起,局势还不明朗,到底这是一个诸如李自成之类搅乱社会秩序的流贼,还是如朱洪武一般驱除鞑虏的枭雄,老左一时半会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从后来他积极撺掇曾国藩割据东南半壁对抗清廷来看,老左其实对清廷没有多少好感。

而当太平军挺近湖南,威胁长沙的时候,太平军的具体情况也逐渐传递到了左宗棠这里,通过关于太平军的行为,老左就已经知晓,这是一股站在自己对立面的势力,绝对是不可能成事的,自古以来,造反的事情屡见不鲜,但想要成事,没有地主以及地主知识分子的支持,那是不可能的,而太平军却是把所有地主得罪了个遍,所以太平军成为了自己必须要阻止得对象,于是这个观望期结束,只有暂时投身清廷阵营,边剿太平军,继续观望。毕竟东汉末年黄巾之乱就是个好例子,黄巾平定之后,就是一个军阀割据混战的时代。

其二,老左在还没有发迹的时候,给友人写的信中经常署名葛亮,以此自比诸葛孔明,可见老左自视甚高,想要得到如刘备三顾茅庐那样的待遇,才肯出来治国安邦。这种心态其实很正常,早早随便找个幕府投下去了,不受重视还不说,难免受到轻视,最后沦为冷板凳。

所以他需要一个恰当的时机,先抄一抄自己的身价,然后借机可以直接展示自己的才能,获取一个更大的舞台,太平军围长沙,恰好是一个不错的时机。

综上,我们可知,左宗棠其实也是个老谋深算的人物,并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不过话又说回来,那个时代,没有点政治权谋,是混不好的。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小丞相,欢迎点赞加关注(?ò ? ó?)

左宗棠是一个有抱负的人,但是脾气很不好,自诩神高,不愿屈就,如果不是机遇好,很有可能就会被埋没。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开始,左宗棠真正带兵参加是在1860年9月。而1851年到1860年这几年,左宗棠没有加入清军费实际情况是这样的:

1.没加入却一直在做事。

太平天国运动很快就蔓延到湖南,在围攻长沙时左宗棠一直都在湖南巡抚衙门做幕僚,给巡抚做军事顾问,先是张亮基,后是骆秉章。他们两个人都推荐左宗棠,于是朝廷任命他为同知。但是他没去,一直都在巡抚衙门。

1856年,曾国藩上奏皇帝举荐左宗棠,说左满腔热情且在负责筹集军饷上出了大力气。再加上左宗棠的好友郭嵩焘的举荐,他获得兵部郎中,并赏戴花翎。但是曾国藩不是很喜欢左宗棠,因为左不太听话,导致那几年都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一直都在搞后勤,当军师。

直到1860年,朝廷一直催促曾国藩打出点成绩来。曾国藩一筹莫展,此时胡林翼又向曾国藩推荐左宗棠,曾国藩才同意左宗棠组建部队。于是左宗棠才正式开始组建自己的队伍,名称是“楚军”。

所以他没加入,却一直在为平定太平天国运动而努力着。2.左宗棠身上没有功名。

左宗棠为什么大器晚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科举之路不顺畅。否则他可以早点进入皇帝和朝廷的视野,不用别人一直推荐,也不至于一直被曾国藩等人压制。

左宗棠在科举路上并不如意。1827年,16岁参加长沙府府试,获得第二名。1832年,他参加湖南乡试,本来已经被刷掉了,结果那年开始对落选的也要重阅,并从中补录6个名额,他上榜了,很幸运成为了举人。

但是从此以后,幸运之神就没有再降临在左宗棠身上,他的科举之路止步于举人。此后他曾经四次试图参加会试取得进士功名,前三次没考上,最后一次是在1860年,也就是他48岁时。但是那一次他还没进京,就已经去组建楚军了。

一个举人如果不是恰逢太平天国运动,可能他就一直在做教书先生了。3.没加入是因为不会做人。

左宗棠虽然在曾国藩幕府待过,但是他们的关系并不好。早在左宗棠还在湘军建立初期,同曾国藩一起组建湘军的王珍同左宗棠关系不错,但王与曾关系并不融洽。一次击毙30个太平军的战斗报告起草后,曾国藩签了字,结果左在最后的呈报件中过分夸张,引起曾国藩不满,从此结下梁子。

曾国藩对他的不满,直接导致曾国藩在后面几次有机会让左带兵时都没同意。在攻打安庆时,左自告奋勇申请带兵,曾国藩拒绝。后来左朝廷想让左进四川平叛,曾又阻止。好在还有他的好友胡林翼力保他,不然他根本没有出山的机会。

左宗棠不只和曾国藩不和谐,除了胡林翼、王珍、郭嵩焘等几个懂他的人外,跟很多人关系都不好。左宗棠性格古怪、脾气不好。在骆秉章巡抚衙门做幕僚期间,一名官员被撤职了,这是左宗棠鼓动的。虽然他是正确的,但是被政敌们一拥而上弹劾他,说他才是真正的巡抚。最后差点下狱。

所以,正因为人际关系不好,看好他的人举荐也会被庞大的敌人队伍给拖后腿。

以上就是小丞相的一些浅见(?>?<?)

欢迎关注[小丞相123]

其他网友回答

史事如烟,惶恐答之。

初,左公屡拒湖南幕府,时人谓之,左公不高清廷,以为孱弱。后左公遍访诸地,尝观太平天国之事,左右亦多劝之,左公心志愈坚,故弃太平,入清军。

左公于清,心中亦有不忿,怒其不争,哀其不幸也。故有迟疑。左公常慕林公则徐,魏源者,友江中源,师贺长龄,咸清廷人也,以如此,左公自不可与之为敌。

左公一代儒者,深受儒意,曾公国藩多以“保护儒家”诱之,左公不能抵。

世事天道,人也乃历史推者,虑己虑时,方做决定,圣贤不能例外也。

金陵少年,区区童子,姑妄言之,各方家姑妄听之,切勿责备。

其他网友回答

有政治抱负的人一定要看准政治方向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