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中曹操的谋士们为什么智商下线了呢 赤壁之战中曹操的谋士们为什么智商下线了的原因

网友提问:

赤壁之战中曹操的谋士们为什么智商下线了?

优质回答:

曹操终于在官渡之战中打败了袁绍。

袁绍郁郁而终后,几个不争气的儿子自相残杀起来,曹操轻而易举的攻下了袁氏大本营邺城。来到袁绍的墓前,曹操感慨良多,而且流下了真挚的泪水。回忆青葱岁月年少轻狂,曹袁兄弟把酒言欢,各自向对方诉说心中的志向。

袁绍说:“我南面据守黄河,北面依靠燕、代之地的险要,再加以戎、狄的兵力,然后南进争夺天下,这样或许可以成大事了吧?”曹操却说:“我运用天下所有有才智的人的力量,用先王的思想驾驭他们,就会百战百胜。”

两人的胜负或许在那一刻就已经分出来了,曾梦想一起仗剑走天涯,却最终分道扬镳,兵戎相见,不免一阵唏嘘。

这边曹操忙着祭拜袁绍,儿子曹丕抢先一步,继承了父亲的优良传统,收编败军之将的家属,迎娶了三国头号美人甄宓。

曹操情场失意,战场得意,(开个玩笑,有八卦消息称曹操本来对甄宓也有意思)曹军一路势如破竹,远征乌桓扫荡袁氏残余势力,最后靠着郭嘉遗计定辽东,辽东太守公孙康恭敬地把袁家二子的头献给了曹操,从此中国北方,天下无贼。

这期间曹操想必是前所未有的得意,袁氏消灭了,北方少数民族也被打得服服帖帖。其实由于三国之间的故事太精采,我们很少注意到曹操强硬的对外政策。就拿秦汉时期在中国边境作威作福的匈奴来说,是被曹操给彻底制服了,连抢来的女人都得乖乖送回去,比如一代才女蔡文姬就是曹操从匈奴手里要回来的。

还有个故事,匈奴派使臣来向曹操进贡称臣,曹操第一次享受这种待遇,戎马一生的他竟然还有点不好意思,觉得自己形象不够伟岸,怕有损国威。就叫来了声姿高扬、眉目疏朗的曹魏集团首席美男崔琰来假扮自己,曹操则拿把砍刀立在一旁扮侍卫。

后来问匈奴使者这次会面感觉如何,使者回答曹操长得很帅,但旁边那个拿刀的,是个真英雄。曹操这由内而外的王霸之气已经呼之欲出了。

铜雀台也开始建造,曹操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几首好作品都是在这一时期写的。比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短歌行》,又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观沧海》,更典型的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龟虽寿》,尽显曹操放眼天下的鸿鹄之志。

如果说唯一还有让曹操难过的事,就是郭嘉的病逝了。郭嘉确实是一代鬼才,平吕布、定河北,灭乌桓郭嘉的神机妙算都是功不可没。而且郭嘉是最懂曹操心思的人,曹操有多偏爱郭嘉呢,行则同车,坐则同席。所以别总说曹操好女色,真碰上有才华的男人,那才叫一个爱不释手。

而且郭嘉去世那年仅39岁,他是曹营里面年轻一代谋士领袖,曹操本意托付其后事,可他却先走一步,损失不可谓不惨重。此起彼伏的是,有一句话叫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就是有这么巧,就在郭嘉去世的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卧龙,诸葛亮。

诸葛亮出山后与刘备一番隆中对策,其高瞻远瞩,见识卓越,分析天下大势,奠定三足鼎立的战略思想。当然,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刘备目前的实力实在难以支撑诸葛亮定下的宏伟蓝图。

面对曹操号称80万的大军南下,刘备是一败涂地,至于诸葛亮那些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之类的大胜,都是罗贯中烧的。实际情况是刘备化身刘跑跑,东躲西藏,老婆孩子都顾不上了,不愧汉室刘皇叔,很有当年汉高祖刘邦风范。

先是靠赵子龙一身是胆,血战长坂坡救回了阿斗。再靠张飞据水断桥,虎豹之声怒吼“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斥退追兵方才得以保全。据传曹军里还有个心脏病夏侯杰,被张飞吼得肝胆碎裂,吓死了…

刘表病逝,其子刘琮献荆州投降曹操,刘备溃不成军,一切都是如此水到渠成。曹操的野心空前膨胀,进而想要一举吞并江东集团,成就千秋大业。

有没有人提出不同意见呢?有的,是前文提到过的天下第一毒士贾诩,其实贾诩入了曹营之后相当低调,基本上都在韬光养晦,没有发过言。不过这回看曹操的状态,很像当年宛城大败之前飘飘然的他,贾诩才忍不住提醒曹操时机未到。可这时的曹操已经听不进劝告了。

一直养精蓄锐神秘的东吴势力终于闪亮登场,以孙权为首的江东英豪又岂会坐以待毙?影响整个三国的格局的赤壁大战,一触即发。

赤壁大战是《三国演义》整本书的最高潮,先有诸葛亮舌战群儒,篡改曹植的《铜雀台赋》,将“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蝀。”改成了“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将这一场统一的战争定性为曹操抢女人的战争,智激周瑜孙权,组成孙刘联军联合抗曹。

再就是联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周瑜施反间计群英会戏耍蒋干,黄盖献苦肉计诈降,庞统献铁索连环计,诸葛亮草船借箭,再借东风,周瑜火烧赤壁,大败曹操。这一仗的描述可谓精彩绝伦,酣畅淋漓。岛主很难将故事说得更精彩了,我们就站在曹操的角度来分析一下。

曹操这一仗,天时地利人和都没站在他这边。先是军中突然爆发了大规模瘟疫,战斗力受到了严重损耗。再者曹军北方人,大部分都是旱鸭子,孙刘联军依仗着长江天险占据优势。

另外孙刘那边妙计频出,而曹操几大谋士却集体失声,不过这也不能怪他们。郭嘉在赤壁之战前就英年早逝了,荀彧一向是坐镇后方的,贾诩程昱都提过意见,曹操不听也没办法,至于谋主荀攸倒是没有详细记载,估计和贾程之类差不多。

而且最为夸张的是,这场赤壁大战是在冬季发生,照理来说长江中游的赤壁地区应该刮西北风。而赤壁大战所刮的东南风,是极小概率出现的气象,如果要用科学来解释,就是在很偶然的状况下,赤壁的西边出现了低压气旋,又或者是东边出现了高压反气旋。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曹操是万万没有想到。而周瑜久居江东,或许是地理达人,识别出了这一天象,东风助长火势,大破曹军。

总而言之这是一场操之过急的战争,曹操败走华容道。这一战过后,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当年曹操煮酒论英雄,那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一语成箴。刘备竟然真的从卖草鞋的做到了一方霸主,曹操短时间内是再难以统一中国了。

其他网友回答

说赤壁之战时曹操的谋士智商都下线了,那是《三国演义》看多了。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使用火攻,曹操阵营只有徐庶识破了庞统的连环计,并且让庞统给出个主意让徐庶可以独善其身。

其实这是演义化的三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三国。真实的历史不是曹操一定就能统一天下,然而也不是一定就会失败,其中充满了很多偶然因素。至于那些说曹操骄兵必败,不肯听从谋士的建议,所以才导致曹操失败,其实根本不了解曹操这个人。

曹操能够发展到赤壁时期的水平,那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点打起来的,什么样的场面没见过,打了一辈子仗的人,会因为一些战役而沾沾自喜?

当时的形势是,曹操带着统一北方的大军准备要和荆州刘表硬硬的干一场,结果刘表就是那种“后背长个疮突然就死了的人”。刘表的部下和刘表的儿子一看,算了,投降吧!

胜利来的太突然,于是曹操决定乘胜南下,从战略上来说,没毛病!当年吴三桂、洪秀全造反到长江,没有继续北上,被很多人看作是贻误战机,所以,曹操一鼓作气,统一天下,只要打败孙权就可以了。

当时的孙权,很多人都主张投降,话说,孙权和曹操还有过一面之缘,当年曹操当着孙坚的面夸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也是很欣赏孙权的,所以,孙权也犹豫不决,其实东吴长期以来纠结的问题,就是怎么投降的问题。后来诸葛亮去策反孙权,才有了孙刘联军。

当时,曹操之所以在赤壁之战失败,第一个是黄盖诈降,第二个是当时的东风。

很多人都是事后诸葛亮,没有发现黄盖是假投降,其实在曹操他们那一方来看,整个荆州都投降了,你东吴凭什么不降,所以,针对黄盖的投降,那是很正常的事情,双方对峙的时候,投降和倒戈是很正常的事情,孙中山先生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难道当时的曹操不是浩浩荡荡?

关于东风,在中国冬季一般刮的是西北风好吗?这是常识啊,冬季基本全是西北风,怎么会刮东南风?这不是曹操能想到的,更是曹操的谋士可以想到的。

真正的谋士我认为是基于对过往数据的比对,从而得出有规律性的东西,那就是事情可能发生的概率,概率大的事情就是值得做的事情。

黄盖真投降的概率很大,而冬天基本都刮西北方,所以冬天发动对东吴的作战也是顺势而为。以当时曹操的实力,练兵是为了更稳一点,其实,要是曹操不惜一切代价,跨过江去,虽然损失能大一点,胜的概率也很大。

所以,曹操还是有自己的小心思,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让孙权自己投降是最好的结果。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能够取胜的关键,其实正是周瑜分析的,凭借长江天险,依靠水军的优势取胜。

昨天史论纵横分析了古代著名的四大以少胜多战役,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都是因为有水。

其实,也就是曹操这帮旱鸭子不懂水战,在赤壁属于客场作战。赤壁之战后,孙权多次攻打合肥,也是数战不利,损兵折将。曹操南下可能存在困难,但是孙权要想北上,则更不可能。

其他网友回答

尽管曹操手下谋士如云,可曹操轻易杀死才子杨修,众谋士都不敢拿自己吃饭脑壳去撩虎须,害怕被杀。再有周瑜的反间计,庞统的连环计,环环相扣,曹操也会大意中计。

论天时,当时的赤壁之战好象是冬天,不知是曹操不懂天时,还是没学《周易》,易经就有复卦,即地雷复,代表冬至节气,冬至一阳升,我们常说的变节气,那天就会刮起东南风,正好帮助周瑜、诸葛亮的火攻之策,诸葛亮登坛作法那是故弄玄虚。

火烧赤壁,魏军大败,可惜了北方英雄健儿,也可惜曹操聪明反被聪明误。

其他网友回答

建安十三年,曹操被周瑜火烧赤壁,十余万荆州水师损失殆尽,曹操只得狼狈杀回江陵,却发现剩下的兵马,病的病,弱的弱,伤的伤,颓的颓,守城或可,进取是不可能了;事已至此,曹操只得借酒浇愁,连声哭叹:“郭奉孝若在,必能料敌机先,不使孤至此。”曹操这一叹,让在座的贾诩、程昱、荀攸等谋士都沉默不语,不知该如何劝慰。

在军事行动中,战略远比战术重要,特别是在乱世纷繁复杂的局势之中,“先打谁后打谁,具体什么时候打谁”这个战略问题尤为重要。所以在一个军事集团之中,除最高领袖决策人之外最重要的人物就是战略参谋。比如秦昭襄王的战略参谋范雎,提出远交近攻之战略谋划,奠定大秦帝国统一之基石;又如汉高祖之战略参谋韩信,提出“汉中对策”,助刘邦先入关中再争天下,五年楚汉相争便造汉室四百年江山;再如东汉开国名将耿弇,同样也是一个战略参谋,他决策河北,定计南阳,为光武中兴之业建立不朽功勋。而刘备在得到战略参谋诸葛亮之前,也都是四处碰壁无所适从,直到诸葛亮提出“隆中对”,刘备的事业才有转机;同样孙权就是有了鲁肃的’“榻上策”和周瑜的“时局论”,才得与曹操刘备争雄天下,否则靠张昭那帮文士如何成事?

而曹操最重要的战略参谋是谁呢?

很可惜,只有两个,一个荀彧,一个郭嘉。

总体来说,作为一个名将,曹操的军事理论与战术指挥能力强于其战略能力,这就需要他的谋士集团帮他补强。而在曹操的谋士集团中,荀攸、程昱长于战术,只有荀彧、郭嘉是战略高手。

曹操做事,杀伐决断,但失之性急,所以就需要荀彧,郭嘉这样的深受信任、心细如尘、临敌制变的超级智囊给他提供鞭辟入里而丝丝入扣之全盘战略计划,并在黄盖诈降、风向变化等细微末节上为曹操进行风险管控,这些都是曹操其他谋士做不到的。

有人说,曹操不是还有毒士贾诩吗?确实,贾诩在曹操顺江东下之前,是有劝过曹操,说:“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之安土乐业,则可不兴师动众,即江东稽服亦。”但贾诩这话,说了等于没说,在这乱世之中,谁还相信“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鬼话,所以就连后世史家裴松之也说:“诩之此谋,未合当时之宜。于时韩遂、马超之徒尚狼顾关右,魏武不得安坐郢都以威怀吴会,亦已明矣。彼荆州者,孙、刘之所必争也。荆人服刘主之雄姿,惮孙权之武略,为日既久,何抚安之得行,稽服之可期?”

当然,这也不能怪贾诩参谋水平不行,毕竟这老鬼头天生就是如此,世故圆滑,明哲保身,故谋事不能尽言,常常闪烁其词,毕竟他不是曹操嫡系,非如此也不能身处高位而安享富贵到八十岁了。

事实上,在赤壁之战中,曹操的战术谋士也没起到什么作用。当初官渡之战,程昱力劝曹操不要分兵守兖州,为曹操节省了宝贵的兵力;而荀攸更是献计助曹操斩颜良、诛文丑,大挫袁军锐气;荀彧也在官渡之战的关键时刻多次为曹操分析局势、加油打气。然而到了赤壁之战,曹军大多数谋士突然就跟失踪了一般,不献一策,结果让曹老板以自己一人之头脑,对抗刘备、孙权、周瑜、鲁肃、诸葛亮之超强决策团队,曹操也就理所当然的在一个错误的时间,打了一场错误的赤壁之战,输的一塌糊涂。

所以,曹操哭郭嘉,其本意就是间接地批评周围的谋臣们,你们在关键时刻为什么不能像郭奉孝那样给孤出谋献策呢?

看来,曹操为人,还是情商颇高的,他通过哭念郭嘉这种委婉的方式,提醒大家反思自己的行为,吸取经验教训,并给大家留了面子,这就是领导的艺术。

那么,曹操这强大的谋士团为何在赤壁之战中如此不给力呢?

其一,赤壁与曹操以往的战争不同,是水战,而荀攸程昱这些北方战术参谋对水战不了解,又因年纪大了不愿学习,所以固步自封,从此渐渐淡出了曹魏的历史舞台。

其二,曹操统一北方后威权渐大,侵浸皇权,荀氏叔侄乃与曹操政见不合,双方已现裂痕。特别是郭嘉死后,曹操只剩下荀彧一个战略参谋,但荀彧因与曹操渐行渐远,此时已很少出谋划策,根本没有官渡之战时那么尽心尽力;程昱又性情刚烈,因而得罪了不少人,还被诬告谋反,虽然有曹操护着他不曾被害,但他也已心灰意冷,不太管事儿了;贾诩的情况则前文已述。事实上,就算这些谋士尽力尽力,但他们已年老体衰,魄力减退,与诸葛亮、周瑜、鲁肃这些年富力强、干劲十足的天纵英才还是没得比啊!

其他网友回答

赤壁之战中曹操的谋士们智商并未下线,只是曹操自己的心态变化了。

题主说的应该是指演义情况。三国演义中,曹操在拥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昏招连出,输给了诸葛亮和周瑜,与官渡之战构成鲜明对比。但是,据此说曹操谋士们智商下线是不科学的,这个锅应该由曹操本人来背。

在战争中,谋士们负责向主公进献各种策略,主公负责决策。谋士出的计策未必十全十美,但主公在听取多个谋士建议后,综合评估,能够大概率选出相对靠谱的策略。如果主公水平较差,老是选了错误策略(比如演义中官渡之战的袁绍),还可以怪谋士出主意不高。但如果谋士明明给了比较好的建议,主公却一意孤行,根本不听,那就真怪不得谋士了。

三国演义中,曹操在赤壁之战就是如此、此时曹操已经攻灭袁氏,占据天下大半,官拜丞相。加上208年秋天不战而得荆州,正是志得意满,嚣张、自负到了极点。曹操本是聪明人,但一膨胀,也就会利令智昏。

演义中赤壁之战曹操之败,主要中了三条计:反间计杀了蔡瑁张允,苦肉计信了黄盖阚泽,连环计把战船相连。三计都中,这才被火烧赤壁。那么,这三条计前,谋士们有没有相应建议呢?

先看反间计:

飞棹回见曹操。操问:“子翼干事若何?”……干取出书信,将上项事逐一说与曹操。操大怒曰:“二贼如此无礼耶!”即便唤蔡瑁、 张允到帐下……操喝武士推 出斩之。须臾,献头帐下,操方省悟曰:“吾中计矣!”

整个过程。蒋干回来就见曹操,曹操马上把蔡瑁张允叫来杀了,一气呵成,干净利落。别说没有和谋士商量,就算有谋士得知此事,恐怕还来不及来劝谏脑袋就被拿掉了。而且杀了二人之后,曹操也不明说,就说两人怠慢军机,于是谋士们劝都没法劝。如果曹操明说是因为蒋干拿了书信回来,至少谋士们会劝一句,下次别派蒋干去了。

黄盖苦肉计,阚泽献诈降书,这个谋士们没有发言,毕竟真伪难辨。但是等庞统献连环计后,谋士们其实有劝告的:

程昱曰:“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操大笑 曰:“程仲德虽有远虑,却还有见不到处。”荀攸曰:“仲德之言甚是。丞相何故笑之?” 操曰:“凡用火攻,必藉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吾居于西 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惧哉?若是十月小春之时,吾早 已提备矣。”诸将皆拜伏曰:“丞相高见,众人不及。”

程昱和荀攸都劝了曹操,但曹操却自以为得计。而且一说了,众将立刻拍马屁。这时候程昱荀攸再要出头说,就等于是当众打曹操的脸了。

实际上等到周瑜放火的当日,谋士们还是有提醒:

程昱入告曹操曰:“今日东南风起,宜预提防。”操笑曰:“冬至 一阳生,来复之时,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军士忽报江东一只小船来到,说有黄盖密 书……操大喜,遂与众将来水寨中大船上,观望黄盖船到。……来船渐近。程昱观 望良久,谓操曰:“来船必诈。且休教近寨。”操曰:“何以知之!”程昱曰:“粮在船 中,船必稳重;今观来船,轻而且浮。更兼今夜东南风甚紧,倘有诈谋,何以当之?”操省 悟,便问:“谁去止之?”

程昱已经提醒小心东南风了,曹操反而在这里继续得意卖弄,说冬至一阳生本来就有东南风,不足为怪。问题这不是怪不怪的问题,是你要防备火攻啊!他倒好,不足为怪之后,照样大摇大摆去准备迎接黄盖投降了。

就好比谋士提醒曹操要多穿衣服,小心感冒。曹操说现在春天哪里会冷。过几天降温,谋士说今天降温小心感冒,曹操说倒春寒,降温正常。然后说完了继续光膀子,最后感冒了,怪谁?很正常嘛。

包括最后关头,已经坐实是火攻了,居然只派文聘去拦截黄盖,不赶紧解散连环舟。这种情况下就算文聘杀了黄盖,也挡不住乘风而来的火攻船啊。

综上,赤壁之战中曹操的谋士们并未智商下线。他们的表现虽然不如周瑜诸葛亮(毕竟是主角),但还是给曹操提供了必要的建议。如果曹操听从,是可以避免火攻厄运的。但曹操在优势情况下的骄横狂妄,目空一切,最终拒绝了正确建议,从而遭到彻底败北。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