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三国时期,刘禅的历史功绩有哪些?如何评价刘禅?
优质回答:
谢邀!
非常遗憾,刘禅还真没有任何功绩。现在似乎很流行神化刘禅,认为他是三国时期英明睿智的君主,在诸葛亮死后维持了蜀汉三十年,并在最后得以善终。
但实际这只能说傻人有傻福,他有一个好爸爸和好丞相,前者用毕生为他开创了蜀汉江山,后者所创建的制度和提拔的人才让蜀汉在其死后维持了三十年。
如果在其他和平王朝,刘禅基本上会是一个中庸之君,中庸到没人记住他,然后朝局逐渐败坏,然后再让后世某位昏君为其背锅,就像汉元帝刘奭。
陈寿在《三国志》中对其的评价非常的中肯:
“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坚则为昏暗之后,传曰“素丝无常,唯所染之”,信矣哉!礼,国君继体,逾年改元,而章武之三年,则革称建兴,考之古义,体理为违。又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诸葛亮虽达于为政,凡此之类,犹有未周焉。然经载十二而年名不易,军旅屡兴而赦不妄下,不亦卓乎!自亮没后,兹制渐亏,优劣着矣。”
刘禅本人秉性其实并不坏,甚至还有一点赤子之心,这在权利面前其实已经相当难得了,毕竟绝大多数人在权利面前都会迷失自己,变得穷奢极欲。但是刘禅倒是没有太多奢靡无度,大兴土木的记载。
但作为君主就太单纯了一点,所以陈寿称他像白布一样,身边是什么样的人就被染成什么样的颜色。前期诸葛亮在的时候,则是循理之君,十二年间屡屡兴兵,却不扰民。但诸葛亮死后,信任黄皓等奸臣就变成了昏君。
评价到最后却又变成了对诸葛亮的称赞。
所以读关于刘禅的史书,会发现,上半篇几乎读的是诸葛亮传,诸葛亮去世后变成了蒋琬费祎传,费祎去世后变成了姜维传。蜀灭亡后,“公泰始七年薨于洛阳。”刘禅传结束。真是完全找不到一条可以确定有刘禅作用的功绩啊。
诸葛亮制定《蜀科》时,采用的是儒法结合的治政理念,既有法家的严苛又有儒家的道德教化,严而不苛,罚而不怨。兴修水利,设立都江堰堰官,提高了成都平原的粮食产量;设立锦官,官方管理蜀锦的生产销售,运销的印度中东等地,解决了蜀汉的财政收入问题;任用蒲元改进冶铁锻造技术,又发明诸葛连弩、木牛流马,使得蜀汉的军事科技领先魏吴;推广火井煮盐技术,利用天然气地火煮盐,大大提高了制盐效率和产量。
如以上种种政绩数之不尽,另外蜀汉官员基本上都受诸葛亮影响,而继任蒋琬、董允、费祎都是由诸葛亮提拔和推荐。基本上只要萧规曹随,不要作死,就是放头猪在皇位上,蜀汉政权照样能维持三十年。
但是到刘禅后期蜀汉怎么样了呢?吴国五官中郎将薛珝出使蜀汉回来后对吴主孙休说:
“主暗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皆菜色。臣闻燕雀处堂,子母相乐,自以为安也,突决栋焚,而燕雀怡然不知祸之将及,其是之谓乎!”
其他网友回答
过去说起刘禅,就会浮现出一个胖乎乎傻小子形象,亡国后嘴里边咀嚼着肉块边嘟噜着“此间乐,不思蜀”。而后画风一转,刘禅又从一个昏庸亡国之君变成很多人笔底小时聪慧老了大智若愚的政治家。那么刘禅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刘禅十七岁失去父亲后登上蜀汉皇位,打小虽跟着父亲东奔西跑,但大都有惊无险,最危险的长坂坡估计还流着口水甜美地在襁褓酣睡。长大后,由于弟弟们还小根本没有经过太多竞争就登上大位的刘禅兄,与曹操那些从小随军领兵、经常勾心斗角你死我活的儿子们相比,你要说充满政治智慧,刘备也不会相信。刘备作为三国时有数的政治家,历经沧桑,安逸的日子太少,教子的时间估计也不多。但刘备必竟以识人著称,于是在无奈之下,才口述了著名的教儿遗诏,谆谆嘱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要刘禅视诸葛亮为父,又要诸葛亮自立为王。这说明刘备对刘禅明摆着不放心啊,明摆着认为刘禅还是小孩子啊,可以说刘备应该是怀着对刘禅惴惴不安的心情离去的。但刘禅继位后,居然一坐就是41年,远超过三国乱世时期除孙权外任何一位君主,不得不说让人大跌眼镜,也说明刘禅还是有几把刷子的。
我们来看看刘禅在位究竟干了什么成绩。刘禅在位大体分为两个阶段:诸葛亮在世期和诸葛亮未在世期。诸葛亮在世期11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然诸葛亮在军事上才能更多体现在战略上,但政治手段、政权管理才能的确出众 。大政方针皆出自诸葛亮,由他软硬兼施,平衡各派,“务农殖谷,闭关息民”,“南征四郡,四郡皆平”,吴蜀联盟重修旧好,使一度危机四伏的蜀汉政权走出低谷。平时的日常经济发展、方针政策执行、大小重要官员任命、北伐战役指挥你要说是刘禅的功劳,估计刘禅都不好意思。但刘禅没有抵触,基本上不拖后腿,并且根据北伐需要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也表现出刘禅的识大局和胸怀宽广;诸葛亮未在世期30年,由于诸葛亮生前为蜀汉在军政管理体制上制定了一套较完善的制度,刘禅得以在基本掌控政权期间,按诸葛亮遗嘱确定的重要人选赋予职责,按照诸葛亮留下的权力结构与政治方针平稳前进。刘禅自己决定的重大事宜为废除了丞相制度,命蒋琬主管行政,命费袆主管军事,将原本集权于诸葛亮的权力一分为二,让两人相互制衡,政权更稳固;对内对外都以和为贵,对内废除了酷刑等,很少开杀戒,对犯法之人,以批评教育为主。对外方面,在诸葛亮死后,他不再劳师动众地伐魏,让民众得到休生养息,从而快速恢复了国力。同时,对东吴也是千百方计地交好,使得魏、吴两国对蜀国很长时间没有产生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善于以诚待人,宅心仁厚。始终如一待诸葛亮为相父,信任姜维、夏侯霸等降将并委以重任等等。这些方面刘禅都表现出一定的治国能力,但在位期间没有针对性制定采用提高蜀汉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重大举措和政策革新。
虽然由于蜀汉的相对弱小和后期主要官员不作为,使得蜀汉崩溃的较早。但刘禅的作为不够也是造成亡国的重要原因。要知道蜀国原本就地势险要,占据边疆要点后,更加易守难攻。这也让别国不敢轻易冒犯。但拜托,你是三国时期的皇帝啊,旁边虎视眈眈,诸葛亮在世时,可以依靠。诸葛亮死后,虽然可以韬光养晦,但不能马放南山修身养性。结果刘禅到身边大臣内心默认偏安,放弃统一大业的理想,上上下下大多不再具备进取心而得过且过,包括后期宠信宦官黄皓。温开水煮青蛙,军务日益荒废,忘记了乱世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刘禅有些类似明代的嘉靖,能信任和放权给有能力的大臣包办一切,宽厚且自己管的很少,所谓无为而治。这要在统一的中国历史平稳时期,刘禅不失为一位虽然进取建树不足但可以守成的好皇帝,可惜这是在三国,在不进则退必须锐意发展战胜别人才能生存的竞争时代,刘禅却始终没表现出接近其父的政治才干和军事水准,无法去领导战胜其它两国,导致亡国。因此历史上对其评价不高。经过以上分析,也可看出,刘禅有一定的才干和道德水准,但作为皇帝确实不值得评价多高,确实像陈寿所言 “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坚则为昏暗之后”。
其他网友回答
说起刘阿斗,我想起了一句话,这句话是,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这一摔就把阿斗摔成了脑梗,再也扶不起来。象诸葛亮这样有智慧的高人,也没有把刘阿斗扶起来。所以就有了意料的结局——乐不思蜀!这就是刘阿斗的最伟大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