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如果你是曹操你会杀陈宫吗?
优质回答:
会杀。
虽然曹操偶尔是个性情中人,但大多数时候曹操是个标准的政治人物。衡量曹操的行为,首先要从政治角度看问题。
曹操可以为了自已的名声而杀了边让,同样也可以为了爱才而放过辱骂自已的陈琳;曹操可以放弃杀子之仇而放过张绣,同样也可以为了仇恨血洗徐州,看起来似乎矛盾的事情,不断地在曹操身上出现,只因为曹操是一个性格复杂的政治人物。
记得夏侯惇吗?在兖州争夺战中,夏侯惇被吕布的人劫为人质,幸亏当时夏侯惇的部将韩浩不理会夏侯惇的安危,才避免了城池的失陷,曹操听说后,马上制定法律,以后发生类似劫持人质事件时,不用顾忌人质的安全,这叫什么?这叫政治手段处理危机,无论那一个人质是谁,相信曹操在处理时,都会毫不顾忌,这叫政治成熟。
曹操之所以能做上兖州牧,陈宫功不可没,因为得到曹操的信任。曹操差一点就失去了整个兖州,陈宫同样功不可没。陈宫是曹操早期的谋士之一,却因为某些原因,选择了背叛曹操,还拉上了曹操前期最信任的人之一——张邈,而张邈却是早期曹操可以托付家人性命的亲密战友。
创业之初,因为最信任的亲密战友的背叛,曹操差一点就失去所有,整个兖州仅仅只有三座城池在手,任何人都明白,失去兖州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曹操的所有地盘全部丢失,虽然不能说曹操的政治生命就此终结,但起码曹操失去最后的根据地之后,只有两个结果:一是像刘备那样寄人篱人,二是像吕布那样当流寇。
当时的曹操遇到的困难何其艰难,在快要支撑不下去的时候,曹操差一点就准备去投靠袁绍,幸亏程昱劝住了曹操,而造成这一切的结果,就是陈宫。
你是曹操会怎么想?
陈宫、张邈的行为让早期政治还不太成熟的曹操一下子就历经沧桑,那种感觉只有经历过,才会明白,如果曹操不能报仇,这以后的队伍还怎么带?如果曹操不杀陈宫,还怎么在军中立威,曹操要是今天放过陈宫,那么明天会不会又有别人背叛?
在下邳城外,曹操收张辽,杀高顺,因为高顺不愿意不投降,但张辽愿意。曹操杀吕布,是因为吕布言而无信,投靠董卓杀丁原,投靠王允杀董卓,千万别以为是刘备那句话才让曹操杀吕布的,而这正是曹操想要的结果。
对于陈宫,也是如此。陈宫见到曹操的第一句话是:为臣不忠,为子不孝,死自分也。做臣子不忠心,做儿子的不孝顺,这就是该死的理由。陈宫都明白了曹操必杀自已,就以忠、孝为名,设法让曹操保全自已的家人,曹操既能杀陈宫,又得到忠孝的好名声,何乐而不为呢?
当天下人都以为曹操是迫不得已才杀的陈宫,曹操目的就达到了;当天下人都以为陈宫是自愿赴死,而曹操却愿意赡养陈宫的妻儿老小,曹操目的就达到了。
所以曹操必杀陈宫,换成我,也一样。
其他网友回答
其实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小说中的陈宫也没有投降之意,而是一心求死而已。曹操非要留下陈宫也没用,第一,陈宫个性刚毅,和曹操的嫌隙已成,已经不能为曹操所用。第二,陈宫即便为曹操所用,就能保证不再生变于腋下?第三,不杀陈宫,曹操也没有办法明军法。所以,陈宫也知道自己其实是活不了,不如保住家小。毕竟陈宫对曹操是“有恩”的,也因此曹操才会犹豫杀不杀陈宫,无论是出自真心,还是装样子,这都是必须的。
演义里,陈宫结识曹操就是直接的“救命之恩”。当时陈宫是中牟县县令,抓到被董卓通缉的曹操,觉得是个反董的英主,因此不但放了曹操,连县令都不干了,跟着他逃命。结果,在路上因为曹操多疑,误杀吕伯奢一家之事,陈宫彻底和曹操闹翻。陈宫临走前,一度还想杀了曹操,转念一想,觉得不义,便放弃了。陈宫虽然两度放了曹操,但算是看清了曹操的嘴脸,从这时起,陈宫再无可能为曹操所用了。后来,陈宫还因为曹操和陶谦的恩怨,专门找了一趟曹操,可惜无果,曹操还是屠了徐州,陈宫更恨曹操了。所以,陈宫加入吕布势力,出谋划策,一度打得曹操十分狼狈。要不是吕布听信陈珪父子之言,导致最后的败亡,否则将给曹操带来更大的麻烦。
到了《三国演义第十九回》,吕布,陈宫一干人被曹操所擒,吕布求饶,陈宫却义无反顾的求死,形成鲜明的对比。曹操虽然有留恋之意,无奈陈宫死意已决,不得不流泪送之。其实,这就是陈宫和曹操表演的一场戏,抛开恩恩怨怨和政治理念,用不用,二人都无法安心。所以,陈宫给了曹操一个台阶,就是为了保全家人,曹操也正好借坡下驴了。这和历史上差不多,根据《三国志》注引《鱼氏典略》,陈宫被擒,曹操问他,还有什么话说?陈宫说,作为明主该保全人家的亲属,请杀了我,以明军法吧。然后,头也不回,走向刑场。好在,无论是在小说还是历史,曹操是善待了陈宫的家小。
历史上,陈宫倒不是曹操的救命恩人,但是却是曹操入主兖州这第一块大根据地的谋主。当时,刘岱被黄巾军所杀,陈宫建议曹操让他为说客,进入兖州说服郡吏来迎曹操。陈宫到达兖州后,又得到鲍信(和曹操一起反过董卓)的支持,于是曹操才能入主兖州。但是,曹操还是干了一件错事,导致自己差点丢失了整个兖州,又差点势穷而投奔了袁绍。这件事就是曹操杀了兖州名士边让等人,还并了人家的妻子《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三》,这就寒了兖州士人之心,也让陈宫自疑。所以,趁曹操攻打徐州,陈宫,张邈等人叛迎了吕布,陈宫由此和曹操决裂了。
因此,曹操想不杀陈宫,不由自己决定,也要陈宫自己愿意才行呀。无论从演义还是历史,显然陈宫只是愿意给曹操一个台阶下,却不可能为曹操所用。所以,从陈宫刚毅的角度,曹操杀他,是成全陈宫。从曹操的角度,杀陈宫,也是对部下一个交待。区别是,陈宫有恩,曹操有错,不能立时斩杀而已。
其他网友回答
曹操最没道理加害陈宫。当时曹操行刺失败逃跑,被捉后命在陈宫手中,可以押解去领赏,也可就地正法,然后上报。可偏偏陈误认为曹是侠义之人,可造之材,国家的希望。不但交还曹自由之身,还选择了抛家舍业地弃官相随跟着这个通缉犯跑。这里看出陈的心里更记挂这千疮百孔的国家,也远比曹更忧国忧民。他的所作所为,怕常人无法匹及。至于后来,全力辅佐吕布,打击其它对手,(自然包括曹操)是形式所迫。陈的性格决定了他不会朝秦暮楚,更不会成为三姓家奴。而曹操最了解这些。可最后还是向曾救助他的大恩人举起了屠刀。曹非要杀陈,可能是为报陈宫那一箭之仇,也可能是怕人材不为我用。但后来杀功臣荀彧,没觉察司马氏的威胁,也说明曹虽狡猾奸诈,但也曾糊涂犯混。据说他至死也没明白三马同槽而食是什么意思。最后几代人的铁马冰河,拼死拼活,南征北战努力的成果,被司马氏轻松巧取了。
其他网友回答
会的,虽然曹操比较欣赏陈宫的才能,并且陈宫也救过他的性命,但凭借曹操的为人和身处的环境以及地位,是不会为这些动情的。
因为曹操需要的是一个忠于自己的谋士,而不是一只狼在身边。恰恰陈宫是不可能再忠于曹操的了。
再者,陈宫对曹操的底细太清楚了,这也是曹操违禁他的原因。因此,陈宫的死在吕布失败后已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