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夏天下雨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优质回答:
下雨是一种自然现象,不同季节的雨给人的感觉不一样,就算同一个季节,不同状态的雨在南方北方带给人的心情也迥异。冬天的雨不大,南方冬天的雨总给人湿冷的感觉,北方人到南方不习惯,北方大部分天气干燥,就算下雨,也不如南方冷。宋代诗人范成大在其《寒雨》中有诗句“何事冬来雨打窗,夜声滴滴晓声淙”,写的就是冬天小雨拍打窗户的情景。都说“春雨贵如油”,春天草木萌芽,乡民春耕春播,都离不开雨,如果天干太久,播下地的种子可能发不了芽。宋代词人晏几道有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写的就是微风细雨的春天。春雨如蚕吃桑叶,“沙沙沙,沙沙沙”,在春风吹拂下,滋润了禾苗,助长了草木,为呈现万紫千红的春天立下大功。所谓“杏花春雨江南”,大好的江南美景正是春雨春风共同织出的画图。而秋雨呢,淅淅沥沥,缠缠绵绵,没完没了,一场秋雨一层凉,越往深秋雨越凉,有时断断续续下上一个多星期,人的心情也会感到压抑,鞋柜里的鞋子、衣柜里的冬衣都可能受潮,食物没进冰箱很快就会生霉长毛。宋代大诗人陆游的名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秋末冬初风雨大作,这种情况在他家乡山阴即今浙江绍兴一带是存在的。如果把其他三个季节下雨比作漫步,夏天的雨可以比作小跑甚至快跑。夏天气温高,日头毒,乡民干农活或建筑工地的务工人员会选择大清早干活趁凉快,中午避开太阳曝晒在家休息,下午三四点再出门下地,天黑方回。晒了好几天后,人们就希望下雨了,如果连续半月一月的天晴,庄稼就会干死,对没有喷灌的庄稼,乡民们只好用水管拉水或挑水浇灌。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年夏天天干严重,农村不少井水都干断,庄稼大面积减产,粮价涨得吓人。要是及时下一场透雨,那庄稼就有救了,那叫久旱逢甘霖,人们的心情可想而知,那是多高兴的事。就算城市里,夏天天晴就意味着炎热,要是三天两头下雨,气温会低几度,大家感觉也好很多。夏天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宋代大诗人苏东坡诗曰“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写的就是这种忽来忽去的骤雨。特别是三十多度的高温酷热后下暴雨,更是来得猛收得急,一两个小时就过了,那雨点大,打在乡村的瓦房上声音很响,一阵紧似一阵的暴雨还没下到面前,老远就可听到山林中轰然有声,要是杂着电闪雷鸣,狂风席卷,那才叫声势。如果把春雨比作少女或新娘,把秋雨比作孕妇或怨妇,把冬雨比作巫婆或后娘,则可把夏天的雨比作悍妇或男人婆,可作河东狮吼,可作街头对骂的泼妇,非五大三粗、风风火火的女汉子不可为。小时候在农村,夏天因放牛砍柴遭暴雨袭击是常有的事,每当这时我会和小伙伴们赶紧找岩洞或大树下躲雨。后来听大人说夏天在大树下躲雨危险,怕雷击。有时实在避不开,斗笠也不管用,就只好淋成落汤鸡了。回到家,大人会让我赶紧换衣服,否则会得湿气。如果是有躲雨的地方,或是在家里,看着像瓢泼一样的大雨在狂风裹挟下漫山遍野下来,听着偶尔的雷声或看到天空不时的闪电,心中竟有一种无限畅快的感觉,仿佛压抑已久的某种东西一时得到了释放,这时,我会在心底喊出高尔基的那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唐代诗人韩偓的诗句“猛风飘电黑云生,霎霎高林簇雨声”,把山区电闪雷鸣风雨大作的情景写得恰如其分。小时候,每当久旱之后下大雨或雷阵雨,总是会看到大人披上蓑衣、穿上雨靴、戴上斗笠、提着锄头冲进雨中,他们要看田,若水装得差不多了就要把缺口处降一点,否则装得过满会溃田埂造成塌方,那就麻烦了。有些年份,夏天因暴雨持续过久,引起山洪暴发,山体滑坡,田垮地塌,山地内涝,造成庄稼受损,山路中断,给家乡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所以有时就矛盾,天太热了太干了,既希望雨大一些多一些,又担心下得过久过多引起灾害。天大由天,人管不着,但可以做好预防,尽量减少损失。如学会看云识天气,晴带雨伞饱带干粮,可以少淋雨,提防暴雨山洪袭击,平时学会紧急避险知识,遇到山体滑坡、洪水等,能够正确应对及施救。这些年久居城市,太热了有空调,下雨了有雨伞,笔者仍希望各地风调雨顺,这样城市可以多点凉爽,乡村的庄稼也可以正常生长、结实、成熟,农民前期付出的辛劳才不会白费。
其他网友回答
夏天下雨犹如一口烧红的热锅,突然倒入一盆冷水,从头爽到脚
其他网友回答
高级凉爽,心情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