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山本》读后感 贾平凹的山本讲的是什么

网友提问:

贾平凹的新作《山本》你读过没有?感觉如何?有什么心得?

优质回答:

这本书我有读过,是贾平凹的一部巨作,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秦岭腹地的涡镇,以女主人公陆菊人与涡镇枭雄井宗秀之间相互凝望、相互依存又相互背离的命运纠缠为主线,推演了一部宏阔浓烈又深情悠远的秦岭志。这本书意境宏达,立意深远,建议有一定文学基础的读者去读,没有一定的艺术品鉴基础是很难读得下去的,很多书被成为好书,但并非所有好书都适合你去读。就像红楼梦一样,你让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去读是读不出那种历史兴衰感来的,好书还要有好读者,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其他网友回答

参与回答,只能大概谈点读后感。贾平凹的新作《山本》,第一印象是书名儿,觉得像个日本人的名字。作者是以充满对故土深情的笔调写秦岭的。故事有点儿传奇,无论写地方民团,还是写红军,都偏重于自然主义式的描述。给我的感觉,红军和地方民团的素质都差不多,如果这样,红军怎么可能成了今天的人民军队?也就是说,在对红军的描述上,有点儿失真了!另外,这部书既然写秦就不仅仅局限于这座山的风物志和风水学,应该有秦岭深遂的历史和人文,可惜,作者这方面的挖掘不够。

其他网友回答

《山本》写得是人性。人性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人性有挖掘不完的矿藏。人性不受政治的影响,人性在每个作家的手里都有闪光的亮点。《山本》看起来是一部写战争的小说,其实本质一部剖析人性的小说。贾平凹写得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历史,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实际上本质和现实有某种相似之处。在后记他提到了“现代性、传统性和民间性”问题,小说中的现代性体现在井中丞身上,他到城里念书,接受现代思想,反叛绑架自己的父亲要挟钱财,体现的是暴力,也体现在麻县长身上,麻县长有学识有能力,但被井中秀挟持,无奈之中的选择是编秦岭志,体现的是脆弱。贾平凹深知现代性的重要,小说结尾,井中秀和涡镇一起烟灰云灭。

就其本质来讲,对贾平凹影响深刻的是传统性和民间性,体现在小说上既有儒家、道家和佛家,道家是看开,佛家是寄托,儒家才是现实。读好这篇小说,把握女主人公陆菊人的心理很重要,陆菊人的视角某种程度也是作者的视角,作者的很多观点和想法都是通过陆菊人的视角和心理反应出来的,而陆菊人身上体现出来恰恰是儒家善的一面。小说中的人性是善恶交织,但弘扬的还是善。《山本》的时代是一个更迭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我们在其中看到了有血有肉的人性,好人并不是所有事情都那么好,坏人也并不是所有事情都那么坏,我们能够感受到这个民族的艰辛和不堪,也能感受中国人的聪明,贾平凹主流的态度是悲怜和同情,他带着痛苦和哀矜,描写着他们的不幸和死亡的。

他在《山本》的后记中说“作为历史的后人,我承认我身上上有着历史的光荣,也有着历史的龌龊,这如同我孩子的毛病都是我做父亲的毛病,我对他人他事的认可或失望,也是对自己的认可或失望。《山本》里没有包装,也没有面具,一支手表的背面故意暴露了那些转动的齿轮,我写的不管是非功过,只是我知道我骨子里的胆怯、慌张、恐惧、无奈和一颗脆弱的心。”

其他网友回答

《山本》是陕西作家贾平凹(音娃)于2018年推出的一部长篇小说。据作者自介,该作原定名《秦岭》,因嫌与他的另一部作品《秦腔》易混淆,遂又改名《秦岭志》,又觉得志字可能咬音,终改为《山本》。

《山本》的故事发生从陆菊人陪嫁的三分胭脂地被老公公杨掌柜私自送给井宗秀当了坟地开始改变了涡镇的世事……最终在日本的炮火中结局。历史有历史的荣光,也有历史的龌龊。然而它终究成为过去。我们该思考些什么呢?

一部书讲的是故事,但也是一种另类的财富。中华上下五千年,都是一群人在用鲜血和生命抒写历史的每一个篇章。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只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换了容颜!

其他网友回答

正在读《山本》这本书,全书50多万字,算是一部大部头著作。

贾平凹先生作为文学陕军的领军人物,与已故的路遥、陈忠实并称陕西文坛的三座大山。

贾先生在整个文坛属于非常高产的作家,基本以两年一部的节奏创作,《山本》是继《老生》之后的又一力作。

小说还是描写他最熟悉的家乡秦岭南部,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土匪、游击队、国名党等各类“白黑”势力涡镇汇聚,裹挟着普通平民也卷进争斗的漩涡。纸坊村陆菊人在被卖到涡镇棺材铺杨掌柜家时,意外发现了自己家的三分胭脂地是块风水宝地,本来人留着给自家人用的,却被不知情的公公杨掌柜送给了镇上另一富户井宗秀给他爹做坟地。从而使得井宗秀事事心想如意,平步青云,带领乡民斡旋与多方势力之间……

小说刚开始因为人物众多读来略有混乱,但在了解涡镇之后就会发现其中的精彩。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