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西施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
优质回答:
四大美女的评选并不是说长得漂亮就行。还必须要有一定的历史事件相关联。比如:
1.王昭君远嫁西域匈奴,让西汉和匈奴和平几十年
2.杨玉环引发安史之乱,让大唐帝国由盛转衰
3.貂蝉离间董卓与吕布,除掉了董卓这个大奸臣
4.西施美人计魅惑夫差,让越国一举灭掉了吴国
那作为四大美女之首沉鱼西施最后的结局如何呢?
目前流传的有三种说法:1.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皆大欢喜
越王勾践的亡吴九术中,第4条就是给夫差赠送美女。于是
越王勾践就让范蠡去寻找美女。他找到了郑旦和西施,并把他们送到了吴国夫差那里。
吴国灭亡后,范蠡离开了越国,相传他是带着西施一起离开的。两个人一起过着泛舟西湖的美好生活去了。个人觉得这种可能性不大。
2.最有可能的结局:西施被勾践杀了
在野史《吴越春秋》中明确记载:吴王亡后,越浮西施于江。说的是吴王夫差死后,越国勾践,把西施沉到江里了。
为什么说这是最有可能的?
因为越王勾践这个人是一个很善于隐忍,还有城府,富于心计,并心狠手辣的人。(比如说卧薪尝胆,比如他尝夫差的大便)西施是他献给夫差的红颜祸水,把吴国给换完了之后,他怎么可能将这红颜祸水留在身边呢?
把西施杀了,一方面可以向天下表明,自己不好女色,不是夫差那种亡国之君;另一方面是向被征服的吴国土地的老百姓展示,自己对吴王夫差的悼念,加速百姓回归之心。
个人比较倾向于西施的这种结局。
3.最不可能的结局:西施自杀
现在有一种说法是:夫差死后西施殉情自杀。西施作为越国的一名女间谍,她的历史作用就是用自己的美貌去勾引夫差,让他做出错误的判断及政策。而间谍的大忌就是动感情。吴国,最后灭亡,西施出了很大的力,所以他是一个成功的间谍。而一个成功的间谍,最不可能的就是动情。因此对于流传的西施殉情自杀这种说法完全不靠谱。
其他网友回答
关于西施,千百年来传说很多,靠普的说法是,她是春秋末期越国人,父亲以在苧萝山上砍柴为生。苧萝山下有东、西两个村子,西施住在西村,因为村子里的人大多姓施,所以有了“西施”的称谓,意思是西村姓施的女孩子。
因为家境贫寒,所以西施很小就开始帮着家里干活,平时经常在溪边浣纱。时间久了,认识了同在溪边浣纱的郑旦,郑旦也很貌美,虽然都家境不好,可俩人玩得非常开心。
可没多久,她们的快乐生活被打破了,因为她们的越国让吴国打败了,越王勾践也成了吴王夫差的俘虏。
陪越王在吴国做人质的,是越国大夫范蠡。这个人计谋多端,对吴王忠诚,很受越王重用。他们在吴国过了十年的奴隶生活后,回到了越国。
勾践励精图治,一心要打败吴国。范蠡此时出主意说:吴王虽然胸怀大志,但他非常好色,我们何不挑一美女献上,乱了他的朝纲。勾践一听有道理,同意从内部突破,省得动用大军,觉得暂时又打不过他,那就先来个“美人计”吧。于是他命范蠡到民间寻找美女。
这个时候的西施和郑旦,已经是远近闻名的美女,很快被人推荐了上来。范蠡一眼就相中了西施,他被西施的美貌与纯真所打动,竟然爱上了西施,想把西施留为己有。可他想到勾践卧薪尝胆这十年,为了国家利益,还是把她俩一同带回了国都。
勾践见到西施和郑旦后,感到非常满意,亲自把俩人送到土城,让她们跟乐师学习歌舞,并教授她们化妆和礼仪。
三年后,西施和郑旦已是才艺俱佳了,勾践决定把她俩送到吴国。
就在这时,吴王夫差要在苏州建一个高台,用于赏军取乐。勾践利用这个机会,派人在深山采伐了两百株大树,令范蠡带上精心妆扮的西施和郑旦,一同送往吴国。临别时,范蠡含泪对西施说,越国江山大业就看你了,越王等你胜利而归,我等你回来迎娶你为夫人。
吴王见了两美女大喜,立刻纳入后宫,命人在馆娃宫附近修了玩花池、玩月池、吴王井、琴台,还有采香径、锦帆泾和打猎用的长洲苑,以及养鱼的鱼城、养鸭的鸭城、养鸡的鸡陂和造酒的酒城。还把洞庭的南湾占用十多里长,三面环山一处地,专门供西施避暑,取名为消暑湾。在附近还凿了一个方圆几丈的白石池子,引来清泉,供西施沐浴,起名为香水溪。
吴王夫差对西施越来越喜欢,受冷遇的郑旦不久生病而亡。西施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她聪明伶俐,颇具爱国情怀,从来不敢忘记自己来吴国的使命。她深知,郑旦去世,这“潜伏”任务只有她一个人来完成了,她为了早点儿完成任务回国,使着法子讨吴王欢心,尽浑身解数让吴王听信她的话。
吴王夫差开始不理朝政,陪伴西施整日花天酒地。西施乘机挑拨他和吴国大将伍子胥的关系,逐渐削弱伍子胥的兵权,伍子胥劝谏吴王:“妹喜、妲己误国”,可吴王根本充耳不闻。朝中大臣也有劝谏的,都被训斥或驱逐。大家渐渐也就不敢说了,只有老臣伍子胥,在姑苏台下苦口进谏劝阻,被吴王呵道:“你老了,回家休息去吧。”从此,伍子胥不再上朝。
这时候的越国,在勾践的治理整顿下,国力日益增强,军队也已训练有素。吴王夫差感到了威胁,想再次征伐越国。早已被西施拉拢过去的吴国大夫伯嚭,巧言阻挠。西施也对吴王讲,我为越国人,大王征伐越国如征讨我家,越王勾践早已臣服于大王,有什么可不放心的呢?伯嚭对吴王说,吴国若想强大,应先征讨齐国。伍子胥一听急了,他说,齐国那么远怎可为患?征齐必败。吴王决定征伐齐国,命伍子胥挂帅。伍子胥中途称病要归,伯嚭给吴王进言:伍子胥消极怠战,应严惩。吴王听后,将伍子胥赐死。
至此,西施“潜伏”任务已经完成,越国伐吴战争即将拉开帷幕。
公元前482年夏初,越国伐吴大军在浙水誓师后,从北海出发攻打吴国。勾践率领船队,由海上进入吴江,再逆流而上,至姑苏城外抛锚停泊。范蠡紧跟其后,和舌庸所率的翼船,到达江水入海处。
此前,畴天余、欧阳已率师包围吴都,解走西施。吴王夫差在都外见大势已去自杀,太子友身中数箭后,自刎而亡。越军大胜。
西施终于回到了自己的越国,与范蠡在勾践的主持下成婚,这一年范蠡35岁,西施25岁。此后,这两位对越国复兴做出很大贡献的人,并没有享受越王赏赐他们的荣华富贵,而是选择了隐居于他乡。从此,西施和范蠡泛舟五湖,离开了人们的视野,也就没有了西施的消息。
其他网友回答
西施是春秋时候越国的美人,本名施夷光,春秋时候称呼女性多以地名+姓氏称呼,如齐姜就是嫁到齐国的姜氏女,故史载西施,传名于世。西施是典型的小家碧玉,生长在村落西边,自幼随母亲浣纱,却因其人使“浣纱”这个意象在后代文人的诗文当中都多了一层清秀:“江口蛾眉独浣纱”、“浣纱曾向此溪头”写其未出阁时,“沉鱼”据说也正是因为她浣纱时面容映于水中,使鱼儿害羞沉下。
西施的历史背景则是吴越之争,适逢越王勾践图复国,帐下谋臣范蠡将西施饰以罗榖,教以容步,经过精心装扮训练后送到吴国迷惑吴王夫差。西施入吴宫,让吴王终日沉湎于女色,从内衰败的吴国在面对蓄谋已久的越国时果然亡了国。
与西施有关的重要人物是范蠡。范蠡据说与西施有情,而在西施的众多结局说法中只有一个善终,即范蠡带西施泛舟于五湖之上,远离了纷争是非。这个结局圆满且浪漫,风行于后世文作中,但不免也是西施这个为国献去青春的秀美女子确实令人讨厌不起来,大家都希望她有一个善终的产物。同样是亡国红颜,妲己、妹喜、褒姒这些女子的形象就十分反面,总会遭到历代文人的口诛笔伐,成为士人敬而远之的对象,西施却是招人怜爱的。
但这个结局要依赖于范蠡,倘若范蠡无情,那么西施最可能的就是红颜薄命,沉江而尽。为何?
其一,西施到底是吴国灭亡的一个原因,吴人也许对她怨怼已久。
其二,西施若被视为红颜祸水,又如何不会引起勾践,甚至越后的忌惮呢?
就算其他说法都距离当时太远,《墨子》“吴起之裂,其功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被车裂是因为他功高震主,西施被沉湖是因为她美貌亡国)”之语,也足以说明这很可能是西施的真正结局,毕竟她确实出身贫寒,无依无靠,使命结束的她已经没有了历史的利用价值。
“一朝得侍君王侧,不见玉颜空水流。”被历史所抛弃的绝代美人中,她只是一个开始。
其他网友回答
西施做为中国几千年共认的四大美女:沉鱼(西施)、落雁(王昭君)、闭月(貂蝉)、羞花(杨玉环)之首,其雅称"沉鱼",连鱼儿都羞于见其芳容而沉入水下。可见其有多美!
审美观,历代各有不同,比如环肥燕瘦,(即汉代以骨感、苗条为美,唐朝则以肥硕为美),但四大美女是被后世人共赞共赏、超越了时代标准的美一一绝代佳人、倾国倾城的美。
西施是春秋后期越国人。在吴、越两国交战中,越国大败,为免遭灭国,越王勾践把西施做为重礼献给夫差。吴王一下子被其绝色迷住,不久就放勾践、范蠡、文种等君臣回到了越国。
才有了后来勾践卧薪尝胆,众臣厉精图治,积极备战。
终于一战灭了吴国,杀了夫差。西施去了哪里?归宿如何?说法众多。比较可靠的说法是:
范蠡,高人,早已看透勾践是一个只能同艰苦不能共富贵的主,灭吴国后即邀好友文种早早离开。文种不听,(后来真被勾践杀害),范蠡带着西施沿海乘船北上,到了山东定陶安居下来。
几年过去,此地岀了一个大富翁一一陶朱公,他就是改名后的范蠡,不仅文韬武略,做起生意来,更是一把好手,被后世商界称之为鼻祖。
他自然和西施在这里成家、繁衍后代。
人们一直有红颜祸水一说,西施嫁来嫁去也不例外。但能怨她吗?她的命运何时有过自己去主宰?
所以唐朝诗人罗隐对西施进行了中肯、厚道的辩白: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其他网友回答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绕一个不可避免的大湾子,得从头说说西施。
一、西施原本是一纯真美貌的村姑
西施姓施,名叫夷光,施夷光这名字叫起来一点也没有诗意和美感。
春秋末年,她出生在越国句无(gōu wú )苎萝村,当时的越国句无即今日浙江省绍兴市下的一个县级市——诸暨市,因为西施的名气,苎萝村名得以保留两千多年,现今还叫这个名。
当时苎萝村分为东西两个村,这很正常,我小时候邻近有三个村子都叫王庄,从南到北,依次叫前王庄、中王庄、后王庄。施夷光是西苎萝村的,所以叫她西施。由于她的事迹轰动了两千多年,人们只知道西施,谁还在意施夷光是谁呢?
村姑施夷光的父亲不过就是打柴种地的农夫,他很难养活得了一家人,施夷光的母常常到河边给人洗衣服挣得几个小钱,年幼的施夷光会帮妈妈干活。江南的早春与深秋,江水已经很凉,更别提冬天。很多经常泡在水里干活的人都会得静脉曲张,轻一点也是腿脚泡得发白发涨,哪有多少美感?
还是因为西施太有名了,人们反推她的美丽,也美化着她的劳作,称她“浣纱女”,浣纱听起来比洗衣服美多了。我想她们母女应是洗过衣服,也浆洗过纱线吧?这个劳动过程因为劳动者的美而变得美了起来。
传说对水浣纱的施夷光,其美丽的容颜让江里的鱼都沉到了水底, “沉鱼落雁”分别指的是西施和王昭君,这对比很夸张,西施的美逼迫得鱼不敢浮出水面,王昭君的美看呆了空中的大雁,竟然忘记飞翔,掉落地面。
西施一天天和妈妈洗衣服,她能受过啥教育?无非是自然本真而已。
二、陷入对范蠡的爱情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范蠡四处走访,有一天走到了风景秀丽的苎萝村,来到了那条西施洗衣服的江边,见到西施惊为天人,两个人聊起天来也很是投缘,一来二去,就私定了终身。范蠡约好,不日就到西苎萝村施家下聘,明媒正娶施夷光。
但是此后三年,西施天天盼望范蠡前来江边相会,总是见不到他的影子。
原来,勾践继位后的第三年,吴王夫差要为他爹吴王阖闾报仇,出兵攻打越国,越王勾践也血气方刚啊,他们在会稽山打了场硬仗,吴国差点把越国灭了。这一仗,吴国俘获了越王勾践夫妻,让他们为奴为婢,陪同的还有大臣范蠡。
如今说起江浙是令人羡慕的好江南,以为他们关系好呢,其实他们祖上总是打来打去,吴国就是今日江苏,越国就是今日浙江,在春秋时那是死对头。那一年,勾践他爹刚死,吴王阖闾趁人家国丧期间偷袭,打仗中他的指头受伤了,后来伤口感染得了破伤风,几个月后死了,临死给他儿子夫差交待要给他报仇。
三年后夫差给他爹报了仇,把勾践夫妻和范蠡等重要人物抓过去给他爹守墓,给他养马。这一去就是三年,所以范蠡不能和西施联系。
又过三年,勾践取得了夫差的信任,被放回越国。勾践君臣心里积攒了太多对吴国的仇恨,他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就为了有朝一日东山再起,消除曾经的耻辱。
三、范蠡要西施牺牲色相腐蚀夫差
敌国受辱三年,范蠡变了,他再次见到西施,不是践约迎娶她,而是要她做他的“革命同志”,帮他完成复国大业。西施虽为村姑,却是 “甘心荆布,雅志坚贞”,怎能答应当一名女间谍,以色事敌?但范蠡不断做工作,深爱范蠡的西施含泪答应了,她所做的一切是想让范蠡开心。
之后是三年的培训工作,教西施学文化、学才艺,更学习魅惑之术,就像《伪装者》中的培训学校一样,教导西施的教官是范蠡。西施学会了种种本事,范蠡将她送到吴国,献给了吴王夫差,夫差当然一眼就恋上了西施。
又经过十几年的不断腐化,吴国越来越混乱,有一年,趁吴国北上攻打别的国家,积蓄已久的越国给了吴国最后一击,吴国破了,夫差以布蒙面,拔剑自刎。
四、范蠡和勾践处决了西施这位“革命战友”
至于西施的下场,有三个版本:
西施与夫差十几年的夫妻,产生了真感情,就像《色戒》中的王佳芝爱上了她的目标易先生。夫差死前,不记恨西施,放她回国,西施受不了良心谴责,投江自尽。
西施回国,受到越国礼遇。不过这只是表面上的,背后,范蠡和勾践担心西施红颜祸国,将她装入皮袋,投入江中。这听起来令人汗毛倒竖,但却来源于东汉时的《吴越春秋》,其中这样记载西施的下场,“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
灭吴后,范蠡担心功高震主引起勾践虐杀,他悄悄带着西施归隐了,有人说见到过他们泛舟太湖。这是大家最容易接受的结局,来自于明朝戏曲家梁辰鱼创作的一出戏《浣纱记》,如今我们翻来倒去听到的有关西施与范蠡的故事基本都是受这出戏的影响。
那么我们应该相信东汉史书的《吴越春秋》?还是该相信明朝戏曲《浣纱记》?答案不言而喻,所谓美好的爱情只是人们的想象,我看到的是范蠡和勾践联手处决了他们昔日的“革命战友”。
注:图片来自网络,文字观点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