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明年是双春年,俗话“两春夹一冬,无被暖烘烘”,是好还是坏?
优质回答:
明年是双春年,农村有俗语说:两春夹一冬,无被暖烘烘。也就是说明年冬天会是暖和的冬天,俗称暖冬,先别说明年冬天了,就今年的冬天,我觉得也是暖冬。
现在只要不上夜班我就会每天傍晚去村里的文化大院去跳广场舞,今晚穿着棉袄棉裤去跳了不到一个小时时,累的满身大汗,棉袄棉裤是这几天刚翻出来的,怕天气一下子变冷,我就整天这么穿着,要是往年冬月都下旬了,这些棉袄棉裤必定穿了有半个多月。
马上就要冬至了,眼瞅着冬至以后要数九,可温暖的冬天实在让人怀疑:这还是寒冬腊月吗?前几天我们这里下了一场雨,很多农民们对于那场雨是无奈的苦笑,秋天已经没能种上冬小麦,这样的反常天气,难道不仅仅庄稼不收,连果树也会遭受到损害吗?
是的,不正常的冬天对所有农作物是有一定的破坏性,比如现在我们这里气温温暖,那些该休眠的农作物,它们此时根据温度会调整生长状态,会自觉的根据温度来生长,该休息时不休息,就如同人类,破坏了正常生物钟,只会让作物长势变弱,或者在一定时候突然被损坏。
暖冬不好吗?回答是不好!本来以为不冷的冬天,人们感冒生病几率会减少,可这几天我们这里感冒的人很多,我儿子也感冒了,该冷的天气不冷,看来不仅仅对农作物不好,对人体健康也不利。
今年没有立春节气,按说不该出现暖冬现象,但它是确确实实出现了,出现暖冬时,很少会有大的降雪,降雪能够洗涤空气,杀死病菌病毒,对人类,牲畜,以及农作物都有一定的好处,暖冬渴望一场大雪都觉得有些奢侈。
而且暖冬之后,明年春天发生倒春寒的几率会很大,据有经验的农村老人告知:冬天温暖了,那么来年春天十有八九会出现倒春寒。倒春寒往往会在果树带花蕾,或者生芽新芽,麦子返青后,万物生发时突然出现,给农作物和人们一个措手不及,于是刚刚伸展身姿的农作物会被这样的突然降温给打击到,或枯萎,或死亡。
明年确实俩春,如果真的两春夹一冬,无被暖烘烘,那么明年冬天有可能比今年还暖和,省了取暖的费用,却有很大可能损坏了农作物的生长,好像并不是好事情。
该冷的天气,赶紧冷了吧,我都穿了棉袄棉裤,一活动就会大汗淋漓,这也太缺少冬天的味道了。
其他网友回答
农村的俗语之中,尤其偏爱对于天气的变化,关于气象的农谚也是数量最多的,这也无可厚非,在过去缺乏科学的天气预报年代,我们也只能依靠这些多年积累的经验,来给我们的农业生产提前做一些准备,所以很多农谚对于年份的不同,都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像我们的立春节气,就有单春年、双春年、无春年三种出现,没一个不同的年份,都有不同的说法,而这些说法都是通过多年的积累而来,有时候还真的很靠谱。
俗语:两春夹一冬,无被暖烘烘,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双春年,也是指一个年份之中,会出现两次立春节气,一头一尾的两头出现立春,也被叫做两春、双春年,在即将到来的2020年,也正是所谓的双春年,2020年的第一个立春节气来的比以往都要晚一些,直到农历的正月十一,才姗姗来迟,这也跟我们以往的立春节气稍有不同,平时我们的立春节气大都是在春节期间,而这次的立春是要晚上了十来天。
第一个立春是在农历的正月十一,第二次的立春节气是在腊月的二十二,这也就出现了在一个年份之中,遇到了两个立春节气,这跟我们的农历更迭有关,农历平时没有闰月的平年,一年是354天,但因为要和我们的二十四节气步伐一致,也就增加了闰月,所以在有闰月的闰年之中,一年的天数也出现了很大的改变,像明年的双春年就是闰四月,所以这一年的天数也会延长,一年是384天,这也是农村俗语所说的两春夹一冬。
两春夹一冬,无被暖烘烘,这是一个暖烘烘的冬季,冬季天气不会很冷,不但不会很寒冷,而且即使不盖厚棉被,也不会感觉到很冷,这样的年份是一个典型的暖冬年份,冬季不冷,是村民自不愿意看到的年份,因为天气温度很高,不冷的冬季,土壤里面蛰伏的害虫,很容易就能够得到修生养息,对于来年的农业生产,是会带来很严重的危害,而且冬季不冷,降雪也会很少,缺少雨雪滋润的冬季,是一个干旱的冬季,越冬的农作物得不到充分的水份滋养,在过去缺少灌溉设施的年代,这样的年份是很难获得丰收的。
其实作为气象谚语,并不能在全国使用的,我国地域辽阔,很多时候的这些农谚,都是带有极强的地域性的,你像有的地区跟这句两春夹一冬、无被暖烘烘,正好相反,叫做:两春夹一冬,必定冷的凶,这不是相互矛盾的农谚吗?其实不是矛盾的农谚,而是因为地域不同,各地适用性不一样,你像我们今天说的无被暖烘烘,很多时候是适宜于北方地区使用,而在南方地区则是不会适用这样的农谚,随着大气候的转变,现在基本上我们的冬季是越来越暖和,很少在有真正寒冷的冬季,雨雪也越来越少,冬季不冷,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也慢慢的被我们所习惯、并且接受,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
其他网友回答
也就是说在一年之中,阴历年分别会在年头与年尾都会有立春,那么就意味着很有可能这个冬天将会是一个暖冬现象的出现。
其实这是农村一直流传的俗语老话而已,自然会有一些“夸大”之处,但是农民的老话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是劳动人民长期观察的经验总结,应该说是要尊重和学习的。当然这全要看你自己信不信啦!
其他网友回答
2017年是“双春年”即在正月初七和腊月十九立春,而2020年是在正月十一和腊月二十二立春。对于“两春夹一冬,无被暖烘烘”这一句俗语应该要根据本地所处的地理位置而出现不同的影响。
我在2017年的时候正在农村老家承包土地搞种植业如火如荼的时候,所以就简单的分享那一年的冬季的一些情况吧!
2017年由于我种植的夏季农作物玉米比较多18亩地,朝天椒2亩多地,花生将近10亩地。玉米一般是在冬季的时候脱粒的出售的,朝天椒也是在冬季的时候摘辣椒果的。所以对于17年的冬季真是令人难忘的一件事就是给玉米脱粒。由于在玉米收获的时候我们这里持续了将近10天的阴雨连绵的天气,面对这样的情况导致了我的18亩地的玉米棒子出现了发霉的现象。在冬季给玉米脱粒的时候由于霉味比较重,导致了好几天身体的不适。
冬季的时候不是太冷基本上没有降雨雪,但是到了春节的时候却出现了两场小雪。这也是导致了春季的时候出现持续的低温,从而影响了大蒜和小麦的返青后的生长。
“两春夹一冬,无被暖烘烘”的利与弊
这几年冬季的时候基本上不是太冷在我们豫东地区,同时也基本上很少有雨雪的天气,这样的话对于农作物的影响比较大,容易出现冬旱的情况。对于我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有一定的影响,即发烧感冒的比较多,因为持续的干冷干燥的天气再加上日夜温差大,很容易导致老人和小孩感冒发烧。
冬季不是太冷或者少雨雪对于农业的影响比较大,咱们老百姓常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指的就是在冬季的时候能够多下几场大雪,这样的话既能够有效的冻死地表层的害虫以及虫卵,并且大雪融化以后还能够缓解在春季的时候出现的春旱。我觉得既然二十四节气是咱们老百姓祖祖辈辈总结出来的经验,所以在现代的农业种植上还是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的。既然划分了一年四季作为北方地区来说就应该做到四季分明比较好,冬天就应该是天寒地冻,大雪纷飞的季节。
其他网友回答
后天就是冬至节气了,在阿冰老家冬至有着“冬至是小年”的说法,过了冬至数九天也就开始了,距离过年越来越近,所以说最近村里不少老人又开始“数着俗语过新年”了,不过这些老辈人留下的俗语,多数情况下也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和意义。
农村老人说2020年有两个立春节气,一个立春在年初,一个立春在年尾,所以2020年就是“两春夹一冬”。我查了下日历,还真是这么回事,明年正月十一有一个立春,腊月二十二也有一个立春,刚好两个立春在年头和年尾,中间夹着一个冬天。老人还说,如果一年出现两个立春,那么冬天就是暖冬,冬季不冷,但庄稼可能就要遭殃了。
为什么农村老人会这么说呢?我们接下来慢慢理顺它。
(1)为什么2020年会出现两个立春呢?
农村俗语说“三闰两不闰,一年打两春”,说的是传统的农历为了补足天数,以达到和阳历天数一样,就设置了闰月,这样三年会出现闰一个月的情况,这样就会容易出现一年两个立春。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知道阳历是按照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的划分的,一年365天,大月31天,小月30天,这些都是固定的。二十四节气按照阳历计算,每年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固定的。但农历是按照月相变化来计算时间的,这样农历的大月只有30天,小月29天,满打满算下来,农历一年只有354天或355天。
但是我国采用的是农历和阳历两套历法,农历为了补足阳历相差的天数,就设置了闰月,三年刚好闰一整个月。这样2020年农历日期就出现了384天或385天。所以2020年出现了两个立春节气。
(2)“两春夹一冬,无被暖烘烘”如何理解。
通过上述的解释,我们也了解到了明年(2020年)确实是“两春夹一冬”的情况。
而“两春夹一冬,无被暖烘烘”的字面意思是说,如果一年中出现两个立春,那么这一年的冬天会非常暖和,也就是暖冬,人们在这个冬天会过得比较舒服。
但是这句话到底准确与否,其实有待商榷。
2019年的立春节气是发生在2018年腊月三十,2020年的立春发生在2020年正月十一,也就是说2019年其实是个“无春年”,老话说“无春年,倒春寒”,但是今年我国大陆受到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春天并没有出现所谓的“倒春寒”,而且今年整体气候风调雨顺,农民种植的瓜果都是一个大丰收。但是今年的冬天却又格外暖和,基本上确定今年是个暖冬年,这对于农业生产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因素。
所以说,“两春夹一冬,无被暖烘烘”其实受到地域和气候影响,有时候也并不一定准确。
(3)如果真的出现“两春夹一冬,无被暖烘烘”的气候,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所谓的“无被暖烘烘”,指的其实就是这一年的冬天是个暖冬,先不说这句话准确与否,暖冬对于人们过冬确实会比较舒服,感觉不是很冷。但对于农作物来说,因为冬天过于温暖,该休眠的小麦、油菜、果树等会继续发育,因而来年会长得高,粮食就会减产。再加上气候暖和,田地里的病虫害不会被冻死,会对庄稼形成危害,而且暖冬往往会伴随着来年开春后的“倒春寒”,这些都是农民朋友不愿意看到的。
当然了,俗语往往存在一定的地域局限性,我国南北差距很大,所以很多俗语并不适用于所有地区,我们只做了解一下就好。
(文/李阿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