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知识付费 知识付费合理吗

网友提问:

如何看待「大部分的知识付费其实都是大忽悠」这类说法?

优质回答:

什么样的商品最容易卖钱?

后厂村胖胖曰:

感觉上有点用、实际上无法确定有多大用的商品最容易卖钱。

何故?

其一,生产出一件有用的商品的难度很高。难度低的商品生意早就被前人垄断了;在21世纪,但凡人们觉得有用、期盼已久却又迟迟难以问世的商品都是因为生产难度太高,落后的生产力无法满足人民日益高涨的物质与精神需求。

其二,没用的商品卖不出去。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当然,或许也可以凭借生产废物来成为一个网红,做流量生意,但这不是靠商品赚钱。

其三,看似有用的商品易于生产,难于判定。易于生产意味着行业准入门槛低,难于判定意味着难以证伪(难以否认商品的价值)。大家都能参与生产、又不需要操心售后的商品,难道不是最容易卖钱的吗?

这大概就是这两年知识付费日渐兴盛的最大原因之一。

知识是什么?

百度百科里面是这样解释的:

知识是符合文明方向的,人类对物质世界以及精神世界探索的结果总和。知识,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而明确的界定。有一个经典的定义来自于柏拉图:一条陈述能称得上是知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它一定是被验证过的,正确的,而且是被人们相信的,这也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分标准。

你瞧瞧,知识本身都是一个难以界定的概念。柏拉图给出了他对知识的定义,后厂村胖胖今天也臭不要脸地给出一个自己对知识的定义:

客观事实上正确/有用、或是主观感觉上正确/有用且无法证伪的信息与内容,都是知识。

客观事实上正确/有用的信息与内容,我们通常会通过严谨的教育来获得,由专业的人士传授给我们专业的「知识」;而主观感觉上正确/有用且无法证伪的信息与内容,几乎每个人都可以贡献出自己独特的「知识」——至少,这些知识在自己身上是灵验的。

所以,知识付费自然是一门好生意。越是令人觉得有道理、越是无法用结果判定的知识,越容易赚钱。比如说,心灵鸡汤——喝得再多也不能充饥(理性上不能解决问题),把它倒掉又觉得可惜(感性上认为有些营养)。

在以结果(理性)为导向的思维上看,结合80/20定律,胖胖可以下一个定论:

人们为知识掏的钱里面有80%是浪费的。只是,人们并不知道浪费的是哪80%。

在以过程(感性)为导向的思维上看,结合80/20定律,胖胖可以再下一个定论:

人们为知识掏的钱里面有80%是值得的。只是,人们并不确定值得的是哪80%。

帮助人们成功往往艰难,因为成功是一个结果,显而易见;

缓解内心焦虑常常简单,因为焦虑是一种状态,捉摸不定。

(画外音:焦虑可得抓紧治呀,晚了的话可能就自愈了!)

这大概就是这两年「成功学偃旗息鼓,贩焦虑大行其道」的最大原因之一。

是啊,毕竟我们再怎么努力,被社会公认的成功者终是少数;而谁会没有焦虑呢?

这时候的「知识付费」,或许改称「情绪付费」更贴切一些。

只要有人,有情绪,「知识/情绪付费」就有市场。

喧嚣的都市里,拥挤的人群中,万千身影的背后,是心灵上的孤独、不安与彷徨。

其他网友回答

每个不同的知识点都要有它相对应的价值,有写付费知识对你没用,但是对需要它的人来说那就是力量!

其他网友回答

好,很愿意回答这个问题

实际上很多人对这个知识付费有一种误区,好像这个知识付费是闲来无事把知识拿出来换点钱花。首先知识付费是一种谋生手段,大学教授他靠教书来养家糊口,这和司机开车养家糊口理论上讲是一样的,只不过手段不同而已。

很多人把知识付费讲得很高尚,说现在是知识时代,要尊重知识。实际上我们过于的把它虚拟化,抽象化了。

有人用镰刀割麦子创造收入,养家糊口,有人开联合收割机割麦子,也是一种谋生手段。有人需要说相声动动嘴皮子养家糊口,有人唱首歌养家糊口,有人学了书上的东西,把学了东西告诉了别人来养家糊口,这又有什么不对的呢?

首先我们必须把知识付费这件事情放作平常一样,别把它弄得很高尚,好像知识付费跟别人不一样。所以我个人以为,真正让社会对这个知识付费感到有些莫名其妙的,恰恰是我们拥有知识的这些人。

他们首先把自己打扮得很清高,然后认为知识付费是一种高于别人的东西,这样会造成百姓的反感,特别是在中国目前的社会。

所以说只要摆正了位置,我想大家都能够接受,就像你骑个自行车坏了,人家给你补了个胎,收你10块钱。这和有人告诉你,你的一个齿轮有点问题,你还可以再骑一段时间,直接换个新的,道理是一样的,你都获益了。他可能不会给你换但是他告诉你了问题所在你付费也是应该的。

其他网友回答

有的时候只是技术类知识就是一层窗户纸,别人告诉你你就能突破瓶颈。你觉得付费值不值?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