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五虎上将”之首的关羽,为何成了《三国》里的第一中箭王?
优质回答:
第一 作者情节需要
一个中箭为了写关羽刮骨疗毒,无惧痛怵,再一个写关羽被黄忠射中头盔,其意思在于写关羽不忍心杀黄忠,感念黄忠老将武艺高强而且敬佩黄忠不杀之恩,凸现自己义薄云天有情有义的形象。
第二 古代大战小战,无不是骑兵作战能力强于步兵。而关二爷不善于射箭,再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也有可能关羽本人鄙视射箭伤人这种不坦荡的杀人技术。黄忠最后也不是死于箭伤,肩膀中箭。
第三 关羽为人傲气,为人忠义,也不耻于穿肩胛,防护不到位。就是防护到位也不行,那时候的肩胛质量估计也挡不住,再说关二爷的兵器用起来需要挥舞加上重量,多少去掉护具可以用的得心应手。
以上是关羽成为五虎上将中箭最多的分析,谢谢交流,谢谢点赞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感觉有三个原因。
第一,关羽颇为自傲,斩颜良文丑以后,自认为天下无敌,小觑天下英雄,就很容易被别人施展阴招。
第二,赤兔马加强了关羽攻击力,但是好像也减弱了防御力,马速太快,直接撞箭上了……
第三,感觉关羽眼神不好,是个近视眼,要不平时总眯着眼呢,看不清弓箭的轨迹。
另外,还有一个很有趣的事情。不光关羽容易中箭,和关羽关系铁的张辽、徐晃也容易中箭,不知道是不是被传染的……
《三国演义》第八十六回,曹丕征讨东吴,被徐盛打得大败:
为首一将,乃丁奉也。张辽急拍马来迎,被奉一箭射中其腰,却得徐晃救了,同保魏主而走,折军无数。
《三国演义》第九十四回,徐晃攻打新城:
徐晃坐下马收拾不住,直来到壕边,高叫曰:“反贼孟达,早早受降!”达大怒,急开弓射之,正中徐晃头额,魏将救去。
哈哈,很有趣有木有。
其他网友回答
只能说是《三国演义》看多了,正史上关羽真正算中箭的只有一次而已。冲锋陷阵的将军中一次箭太平常了。
为何说只有一次有效呢?
因为被庞德射的那一下,根本不算中箭,《三国志 庞德传》是这样记载的:
后亲与羽交战,射羽中额。
额头是什么地方?如果中箭不死也得残,而且庞德也不是无名小卒,力量上一定也比一般小兵大,但是射了关羽一箭,关羽一点事也没有,关羽传中根本没提这事,即便是庞德的传记中也只有这一句话,并没有说关羽受伤多重之类的。所以这一箭根本是无效的,可能一箭过来,关羽扭下头,箭在脑门上擦了点皮,或者一箭虽然朝着关羽的头去的,但是被头盔挡住了,这样还是比较险的,往下一点可能就射瞎或者射死了。但事实却是关羽根本没事,不仅降了于禁,还擒杀了庞德。所以说这一箭根本没有造成伤害,不算是有效中箭。
贯穿左臂的一箭
这一次就是在关羽北伐之前,被流矢射中的。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襄樊之战期间,而是在此之前。所谓流矢就是不知道谁放的,可能是一群弓箭兵,万箭齐发,关羽躲闪不及中了一箭,而且这一箭很有力度,直接贯穿了左手臂,而且箭头是有毒的。也就发生了后面的“刮骨疗毒”,虽然是关羽中了一箭,却也成就了关羽铁人的名头,虽然血流如注,但是关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正史中关羽的中箭记录仅此一次而已。
而在战场上中箭的名将很多,比如马超,也是流矢射中了脚,马超用布裹着,继续冲锋;夏侯惇,被流矢射瞎一只眼,当然演义中拔矢啖睛正史上没有说的;张郃,腿上中了一箭,没扛过来就此殒命。而关羽也是仅被流矢射中一次,算是正常的。
真正的中箭王
可能让人想不到,正是大名鼎鼎的曹操,曹丞相。而且更厉害的是曹操多次中箭都没有死。像庞统、孙坚、张郃都是中一次箭就去世了。而正史中记载曹操中箭的记录最少就有两次,其一:
到荥阳汴水,遇卓将徐荣,与战不利,士卒死伤甚多。太祖为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从弟洪以马与太祖,得夜遁去。
这也是曹操起兵以来的第一次战役,而且败的相当惨,董卓劫了汉献帝,焚烧洛阳,前往长安,十八路诸侯没有个敢追击的,曹操不想错失良机,自己带人追,结果就被断后的徐荣埋伏了,正史上这里并没有吕布的事,曹操的马第一被射死,曹操也中箭,但是曹洪献马救了曹操一命。其二:
公与战,军败,为流矢所中,长子昂、弟子安民遇害。魏书曰:公所乘马名绝影,为流矢所中,伤颊及足,并中公右臂。
这次是在宛城,因为曹操勾搭张济的遗孀,也就是张绣的婶子,张绣降而复叛,不仅典韦战死,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也都被杀,曹操的宝马绝影也被射死,这也是曹操的马第二次被射死了,《魏书》更详细记载了事射中了曹操的右臂,可能这箭没有毒,否则曹操不是也要刮骨疗毒一次?!
也就是正史上曹操的中箭记录就有两次,而且两次被射死了两匹马,作为君主的曹操这个中箭记录应该也无人能敌了。《三国演义》中,更是还被魏延射掉了两颗门牙,但是正史上没有记载,也不算有效中箭。
其他网友回答
关羽的防箭能力确实很差,他经常中箭是有原因的。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一共有四次中箭。
1.关羽第一次中箭是在洛阳,守将韩福藏在城门洞里射了一箭,正中关羽左臂。这个情节《三国演义》的第二十七回中。
回目: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这是关羽首次中箭,伤的是左臂。
2.关羽第二次中箭是在长沙城外,与黄忠对阵,黄忠感念关羽不杀之恩,一箭射中关羽盔缨。这是在《三国演义》的第五十三回中。
回目: 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孙仲谋大战张文远这次黄忠手下留情,关羽没有受伤。
3.关羽第三次中箭是在樊城之战对阵庞德。庞德诈败,关羽以为他要使拖刀计,不防却射来暗箭,猝不及防,箭中左臂。这在《三国演义》的第七十四回中。
回目: 庞令明抬榇决死战 关云长放水淹七军这次关羽又是在左臂上挨了一箭。
4.关羽第四次中箭是在樊城外,率兵围城叫阵,城上魏军守将曹仁下令众军乱箭齐发,关羽躲闪不及,被射中了右臂。这是在《三国演义》的第七十五回中。
回目: 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这次受伤很严重,因为是一支毒箭。这就有了后面的华佗神医为关羽刮骨疗伤。
那么,我们分析一下,为什么关羽总是容易中箭呢?
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外表穿着
大家都知道,关羽这个人虽然爱读书,其实他穿衣打扮的品味并不高,总是喜欢红配绿。他穿着金甲,头戴绿襀,身披绿罗袍,偏偏他是个赤红的长脸蛋儿,这种红绿搭配在战场上十分耀眼,目标鲜明,敌人易于瞄准。
2.身高体阔
书中明确,关羽“身长九尺”,又“贱躯颇重”,说明他身躯庞大,受箭面积大,对方射箭,很容易击中目标。
3.眼睛太细
关羽长着一双单缝眯眯眼,他看天是蓝蓝的一条线,看地是黄黄的线一条,视野狭窄,范围很小。而敌人可能从某个他望不到的角落里射来暗箭,他就瞧不到。他不像张飞、马超和赵云,人家是浓眉大眼,可视角度宽阔。
4.兵器太重
关羽的兵器是青龙偃月刀,重达八十二斤,挥舞起来需要很大力气,运动缓慢。如果敌人射箭,他只能用宽刀面当做盾牌遮挡住头胸,两臂就暴露在外了。马超和赵云的武器是长枪,重量较轻,能拔打开敌人的箭矢,所以,马超和赵云就从来不中箭。
其他网友回答
三英战吕布,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发动襄樊之战,十分神勇的关羽,却在小说中一会被韩福射中左臂,一会被黄忠射中盔缨,还被庞德射中右臂,又被曹仁的毒箭射中左臂,只能“刮骨疗伤”。很多人有疑问,为何身经百战的关羽对弓箭的防御力如此之“菜”呢?其实,关羽对弓箭的防御力,不但不菜,而且很有经验,除了“糟老头子坏得狠”的黄忠那一箭留了手,有性命之忧外,其他三处箭伤都不是致命伤。所以,关羽这点要比五子良将中的四个,东吴第一猛将甘宁,都要好得多,为什么这么说呢?
五子良将中,于禁被水淹,张郃是中了埋伏,无法躲避外,张辽,徐晃,乐进,外加东吴的甘宁都是属于被冷箭射中,而直接退出历史舞台的。由此可见,弓箭历来都是勇猛的武将之真正致命大敌,瞬息万变,复杂的战场,再加上运气,状态,关羽中了四箭属于正常,却没有致命,应该说也有运气成分。但是,既然正常,小说为何要详细描述关羽中这四箭呢?
先看看关羽这四箭是如何中的?第一箭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时被韩福躲在暗处射中。其实不仅是韩福要算计关羽,另一个荥阳太守王植,也要暗算关羽,要不是从事胡班相告,关羽才幸免于难而由衷感怀胡班的大恩。而且,关羽过关时,都是先礼后兵,无奈斩将,这也说明关羽深明大义,而对小人之举不屑到忽视的地步。这种性格也暗合了关羽日后的两件事,第一件就是日后被吕蒙,陆逊欺骗,被糜芳,傅士仁背叛,失去荆州之事。第二,就是和关羽中了第二箭有关系。这二箭是黄忠射的,要不是黄忠手下留情,关羽性命危险。但是,黄忠手下留情是有前提的,要不是前番单挑时,黄忠马失前蹄,关公手下留情,黄忠也没有机会发出这一箭,所以关羽是光明磊落的,才换来后面黄忠的“感恩”。
关羽中的第三箭,第四箭都是襄樊之战时发生,都和正史有些许关系。第三箭是和庞德单挑,庞德用计要射关羽,关平急忙提醒关羽,结果关羽反而一分心,躲闪不及被射中右臂。这就是前文提到的,战场情况使然,容不得分心,关平也是好心办了坏事。在正史上,关羽也确实被庞德射中额头,估计被头盔挡住了,最多只是轻伤。第四箭是围攻樊城时,被曹仁毒箭射伤,才有华佗给关羽”刮骨疗伤“之事。历史上,刮骨疗伤是有的,不过不是华佗操刀,这一毒箭也不是曹仁射的,而是关羽的旧伤,一到阴天就疼痛不已,所以才要刮骨根治。
因此,关羽频频中箭,不是本事不济,有性格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战场的因素,君不见有多少名将亡于冷箭流矢之中?就连身为主公的曹操,被张绣偷袭时,都得脸中数箭,小说里,汉中之战,曹操还被射落了两个大门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