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慈禧为什么死后一年才下葬?出殡当天,送葬队伍为什么会臭气熏天?
优质回答:
慈禧是一个被权势裹得严严实实的女人,这一点,即便在她死后也没有改变。
1914年11月14日,慈禧仿佛心有所感,于是匆匆让人给光绪皇帝送去了一碗酸奶,没过多久,便传来了光绪的死讯。
光绪一死,慈禧终于松了口气,不过,谁也没想到的是,这口气也是老佛爷的最后一口气,这口气松了,她便也得去了。
去哪?归西而已。
1914年11月15日,瀛台里的哭声还没有停,慈禧寝宫里也传出了骇人的哭声——老佛爷,没了!
慈禧的死,对于清政府而言,无疑是一场政治灾难,权力的平衡也将因此被打破,更何况,老佛爷一死,谁能掌控清王朝?谁能保证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所以,慈禧的死讯一出,整个清王朝便弥漫着悲痛、迷茫的情绪,即便是载沣,也是如此。
不过,伤心归伤心,迷茫归迷茫,慈禧死了,被慈禧钦定为皇帝的溥仪和任命为摄政王的载沣,首先得做的便是让老佛爷一路走好。
可是,即便载沣花了很多心思和钱,老佛爷的葬礼仍然被延后了1年的时间,她在死后1年方得被人抬到陵寝里,躺在她斥巨资建造的豪华陵墓里。
慈禧作为清王朝最有权力的一个女人,作为摆弄了中国近半个世纪风云的女人,她为何会在死后1年才得以下葬?
实际上,这一年的时间,放在帝王家里倒也不算长。
慈禧的陵寝实际上早在1873年便已经开始修建,可是,后来慈禧觉得自己怎么也是清朝最有权势的女人,陵寝怎么能这么随随便便?她认为原来的规模配不上自己,所以,她决定重修陵寝,怎么豪华奢侈怎么修,料用最好的料,陪葬品也得是最珍贵最精美的陪葬品。
这一重修,便又花了数不清的钱,花了13年的时间,从1895年修到了1908年,好在她在1908年恰好死了,如果让她再活几年,恐怕又得重修了。
陵寝是修好了,可是,载沣还是不敢轻易安葬慈禧,所以硬生生拖了一年。
为什么?因为慈禧是一个女人,可却是曾经实际掌控了清朝近半个世纪的女人,不是皇帝,胜似皇帝。
可她终究没有登基称帝,从身份上说她是咸丰皇帝的“二皇后”,是同治皇帝的母后,是光绪皇帝的“亲爸爸”,不是皇帝,如果依照祖制的话,她要么和咸丰合葬,要么葬在咸丰的旁边,她是没资格“睡”普陀峪定东陵的。
为了这事,王公们得好好商量商量,让慈禧能够顺理成章地睡到普陀峪定东陵里去。
此外,慈禧一生最重奢华地享受生活。
所以,她即便是死了,也得享受最高规格的葬礼,想要最高规格,便得为她“私人定制”——拿慈禧的寿衣来说,从布料到阵线、金丝,肯定得是最好的,且是“现榨豆浆”,然后量身定做,别说穿在外面的寿衣了,恐怕即便是穿在里面的亵衣亵裤也得如此。
所以,不管是慈禧的陪葬品也好,是葬礼上所用到的祭品或者工具也罢,统统得用最好的。
当然,给慈禧的尸体作防腐处理应该也不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怎么防腐,用什么防腐,这很讲究。
即便是慈禧出殡的路线也很讲究,早在出殡前的几个月,清政府便将从北京到清东陵的120多公里的路修缮一新,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老佛爷的葬礼因为交通出现问题。
如此一来,自然得花费不少时间。
同时,也不忘了一件事——光绪死在慈禧前一天!
慈禧的葬礼要办,光绪的葬礼当然也要办,而且因为光绪是皇帝,又死在慈禧前头,所以得先办完了光绪的葬礼,再办慈禧的。
光绪皇帝出殡是在1909年3月,此时距1908年11月14日已经过去了5个月,所以,慈禧只能等。
这一等,便等了一年。
1909年11月,慈禧才等来了自己的出殡。
老佛爷的葬礼,对于清王朝而言绝不是小事,光绪的崇陵可以匆匆忙忙修建,她的葬礼却半点马虎不得。
1909年8月,为了让慈禧在阴间继续享受权力,清政府为她烧了无数的金银财宝和士卒,即便是死了,也得有钱有权有势不是?
1909年11月9日,这一日,天空阴沉沉的,路上挤满了观看送葬的“观众”、警察和军队,让人感到压抑,慈禧的灵柩得用一百多人一起抬!
给慈禧的葬礼开路的是一支轻骑兵,然后便是一列小矮马,再然后便是轮流给慈禧抬棺的数百仆役。
然后,又是一支轻骑兵,这支轻骑兵之后是三个用马车拖运的豪华轿子,轿子之后则是一支骆驼队,骆驼们驮着帐篷等物品。
给慈禧送葬的人有王公贵族、高官要员和喇嘛,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给这个女人送葬的。
这次送葬,他们得走上5日的时间,从京城走到清东陵,走到慈禧的陵寝,然后跪着送走慈禧,送她进入她花了无数金钱为自己打造的陵墓!
这个人数繁冗的送葬队伍可谓是样样俱全,从厨师到清洁人员,从警察到军队,从官员到王公,吃、喝、住、行也被无一例外地被安排的妥妥当当,即便是马和骆驼在路上留下了粪便,也会迅速被清理干净。
所以,所谓的慈禧出殡当日臭气熏天的情况是不存在的,她曾经作为清政府的实际最高统治者,她在清政府高层王公贵族和高官中拥有极高的威望,即便她没有这所谓的威望,为了颜面,清政府也不可能让她的葬礼臭气熏天。
可是,为什么会有人说慈禧出殡当日臭气熏天呢?
慈禧执掌国柄数十载,有何作为?
对内,对黎民百姓极尽压迫、剥削之能事,只为了满足自己对权势的贪恋和生活的奢靡;对外,极尽谄媚之能事,连连丧权辱国,甲午战事已起,竟浑然不顾国家安危,举国之力为自己庆寿,她一句“宁赠友邦,不予家奴”更是将她自己放到了所有百姓的对立面。
所以,臭气熏天臭的不是慈禧的尸体,而是她的名声。
慈禧这个女人,只凭一句“宁赠友邦,不予家奴”,她便得臭气熏天,遗臭万年。
其他网友回答
普通人家,几乎没有停尸一年再下葬这种事,但在帝王家,这太平常不过了。慈禧停尸一年这算短的了,她皇家的老前辈孝庄太后可是足足停了几十年尸。
停尸时间过长的,要么是因为没有下葬的条件,要么是因为葬起来很为难。还是拿孝庄为例,康熙之所以让老祖母停尸那么多年,不是没条件葬,也不是不想葬,而是不知道该怎么葬。孝庄生前有遗愿,死后不想和皇太极合葬,但按照祖制,她又应该跟皇太极葬在一起,康熙很纠结,很为难,只好把尸体摆在那里,日后再说。
但慈禧死后一年下葬,并不存在没条件葬,或者难葬的问题,纯粹是因为需要时间。
为什么需要一年时间呢?
最重要的一点,慈禧为此应该感到很欣慰,她死的时候不是失权者,相反有极高的威望,这从她死后二十二个字的徽号就能看出来。根据中国古代尊称法记载,慈禧徽号之尊贵、之隆重,史上没有第二位女性可与之匹敌。
就是无冕女皇,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拥有无上权力的最高统治者。
虽然慈禧死的时候,清廷已到了败亡的边缘,但怎奈让她赶上了将亡未亡的“好时候”,这一点决定了她可以从容地享受死后的哀荣。
简单说,无冕女皇的葬礼马虎不得,需要花时间精心且隆重地准备。
换其他帝王或者掌权的女主,即便精心准备,可能也花不了一年的时间,但慈禧的葬礼真需要这么长时间。
因为这是个事事讲究皇家奢华排场的女人。
因为死得突然,除了她的陵墓早早就修了,算是在她死时勉强能用外,其他的一切事项都需要花时间现筹办。帝王级的金丝楠木大棺材要准备吧,数量让人不敢想的陪葬品要规整、搜罗吧,隆重葬礼所需的庞大葬具需要精心制作吧——总之,极致的奢华不仅是金银珠宝堆出来的,更是大量的时间堆出来的。
第二点,慈禧死的时候虽“恰到好处”,但也是多事之秋。别忘了,光绪就死在她前一天,虽然是傀儡皇帝,但光绪在民间的声望不错,况且监国摄政王载沣还是他兄弟,所以再怎么忽视他,一场说的过去的帝王葬礼还是需要的,而且还得葬在慈禧前头。
所以先筹办1909年5月间的光绪葬礼又占用了一些时间。
另一点也是不言而喻的,慈禧和光绪的葬礼也不宜靠得太近,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嘛。
第三点,小皇帝溥仪要登基,他爹监国摄政王载沣要抓紧时间尽量把朝局掌控到自己手里,这是个复杂且有难度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精力。说白了,当时前台的执政者最关心的不是老佛爷何时下葬,而是掌权。所以,慈禧的葬礼得适当地朝后挪一挪。
据说,载沣当时不仅想把慈禧的葬礼往后挪,还有意剔除葬礼的浮费部分,但在叶赫那拉家族的强势反对下,本就没有硬手腕的载沣最终妥协、让步了。
要不,慈禧的下葬时间可能还会晚,也没有那么奢华。
第四点,慈禧是个很迷信的人,一生迷信黄道吉日。想当年发动辛酉政变,进京的日子是千算万算的,1901年从西安返京,进京的日子也是如此。到了下葬这儿,当然更不能含糊了,一定要挑个黄道吉日。
就这样,结合主客观因素,操办葬礼的亲贵最终给慈禧定了这么一个日子,1909年11月5日起金棺,经4天行程,9日归葬东陵。
其实,自宣统元年七月间的佛教万灵节,慈禧的葬礼就已经非正式地开始了。监国摄政王载沣以小皇帝的名义,给慈禧置办了一个纸质大驳船,驳船上堆满了纸扎的太监宫女、文武百官、日常摆设和食物。
先拜祭,然后一把火烧光。
这大概是让生前侍奉慈禧的一切人等提前去阴曹地府打前站吧。
11月5日,慈禧的葬礼正式开始。光绪葬礼那天,晴空万里,慈禧葬礼这天,阴云密布。据说因为时间一再推迟,送葬队伍中不少都显得不耐烦。
尤引人瞩目的是抬金棺人数,未出城前是八十四人抬棺,这是能够通过城门的最大人数;出了城门则第一时间将抬棺人数增加到了一百二十人。
前行者是监国摄政王及诸王公贝勒及贴身侍卫、军机大臣等,后为骑兵一队,再后为载着帐棚及行宫用具的骆驼队等。
骆驼队的后面是伞队,这些万民伞皆是庚子年慈禧由西安回銮时,百姓恭送的,安葬后要全部烧掉。
伞队的后面是蒙古勇士,其后是诵经喇嘛,最后是銮仪卫队,执祭器佛幡旗帜等等。
整个送葬队伍中有几处很显眼:一处是慈禧生前使用的皇家轿舆也在其中,这也是要烧掉的;二处是送葬队伍中的几个大太监,李莲英也在其中;三处是送葬队伍的最后还有穿红衣扛砍刀的刽子手,这是镇场子的;四处就是规模庞大栩栩如生的纸人陪葬军团,纸扎的洋鬼子都有,十分地震撼瘆人。
因为无处不在的警察以及军队,慈禧金棺所过之处,家家闭户,秩序井然,绝没有喧哗絮乱之象。其间发生的一件事足能说明此点,慈禧生前红人、直隶总督端方拿相机拍照,闪光灯闪白烟让隆裕看见了,事后直接被撸掉了,罪名大不敬。
直隶总督尚且如此,何况普通老百姓。
秩序如此井然,所以说,送葬队伍臭气熏天是不可能的,这种说法是民间对慈禧的一种不满宣泄,是变相地在骂慈禧遗臭万年。
当然,那么多骆驼牲口,还有隆裕特意为慈禧准备的满汉全席等等可能已经变质变味的食物,送葬队伍中可能存在异味,但到处都是牲口粪便,甚至说有尸臭,这明显是不切实际的夸张之词。
慈禧的尸体是不会腐烂的;牲口的粪便也是有人及时清除的。
唯一无法清除的是慈禧留在民间的臭名声。
但客观地讲,在当时,慈禧在北方的名声并不怎么臭,南方人骂她、恨她的多,尤其是广东。
归葬的细节在此不多说了,最后再说一点。慈禧葬入东陵后,葬礼还有一个环节,请慈禧牌位回紫禁城。
对载沣来说,这是个苦差事,得磕好几百个头。
其他网友回答
东陵大盗孙殿英当年盗掘慈禧墓时一边扒慈禧的裤子一边说着不可描述的语言,甚至之后的很多记载说慈禧虽然已经死了20年,但样貌依旧栩栩如生,那时候虽没有福尔马林这样的防腐液,但慈禧的棺材是“水不能侵入,蚁不能穴”的金丝楠木做的。
虽然无法考证当年慈禧墓被盗掘时,慈禧样貌是否栩栩如生,但有一点却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皇家御用的金丝楠木棺材的确有防腐的作用。
既然有防腐的作用,那慈禧下葬之时,大街上弥漫的臭味就不应该慈禧遗体散发出来的,并且,即便慈禧误国误民,那也不至于一个尸体腐烂能让整个送葬队伍变成臭气熏天的。
1908年,光绪皇帝去世以后,第二天,嚣张不可一世的慈禧也随着去世,关于光绪皇帝的死因,近代的考古学家在检查完光绪的尸骨以后,确认光绪是被毒死的。而慈禧的死却是正常死亡,但死后将近一年之后才下葬,这是为何?
其实,这一点并不难理解,慈禧生前就是穷凶极奢的代表人物,是晚晴最会享受的女人,据史料记载,在1897年这一年慈禧太后就用掉了十几万个苹果,平均每天400多个,按她的说法,苹果的香气既能附着于身上,又能对皮肤好。
在1894年,慈禧60大寿的这一天,她为自己准备的生日礼物加起来耗费了国库三千万两白银,这让本来国库空虚的清朝更是赤字累累,因为这毕竟不是小数字,乾隆时期整个收入也就五千万两白银。
慈禧为了满足自己办生日庆典的愿望,甚至在朝堂上提出预算方案,让边防开支减少四百万、刑部拿出五十万、户部拿出五百万、内务府拿出五百万、减少宫廷开支、增加税收,反正是凑足了算。
当时朝中大臣纷纷提出异议,认为这些费用都是保障清朝正常运转的费用,不能随便挪用,以防战时不备,而慈禧一怒之下说出:“谁让我生日一天不高兴,我让他以后天天不高兴”。
最终,庆典的筹备计划在军机大臣、礼部的指导下有条不紊的筹备,从皇宫到颐和园的沿途几十里布置的气派无比,戏楼、景观台的夹道都装饰一番,非常隆重。
然而就在慈禧的庆典有条不紊的筹备过程中,北洋舰队突遭袭击,而慈禧修建的颐和园所需的资金有很大部分是挪用了海军经费,最终我们都知道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甲午战败。战争搅乱了慈禧的庆寿计划,后来慈禧没脸面再大肆举办了,就下令取消了原来的沿途景点工程,最终的庆寿计划在宁寿宫黯然度过。
慈禧过庆寿时,感觉很委屈,认为战争打乱了她的计划,有一阵子总是闷闷不乐。
由此可见,慈禧活着的时候,对于传统礼节很是重视,在她看来,凡是古人留下的礼制都要重点操办,对于皇室最注重的葬礼,那绝对是不能有半点马虎的。
虽然古代的皇帝在登基时就开始建造陵寝,但对于生前就十分讲究排场的慈禧来说,显然时间还是不够用,1908年慈禧去世,直到1909年11月9号才举行葬礼,这中间间隔一年时间,主要就是为慈禧的葬礼选一个黄道吉日。而在下葬当天送葬队伍臭气熏天的原因,其实不难解释,慈禧的葬礼搞的声势浩大,再加上路途遥远,肯定需要马匹或者其他牲畜来帮忙托运,牲口可不管下葬的是谁,从皇宫到定东陵,基本上是一路的粪便,那味道……与慈禧“遗臭万年”的味道很相似。
其他网友回答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去世,1909年10月慈禧下葬,这中间相隔了一年,这一年当中慈禧的尸体会不会腐烂甚至臭气熏天呢?答案是否定的,慈禧的尸体不会在这一年腐烂,所以出殡当天臭气熏天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首先我们来倒推,1928年7月,此时距离慈禧下葬将近20年了,驻军在马伸桥附近的孙殿英打起了慈禧陵墓的主意,后来孙殿英假借和盗墓的另一支部队开战的理由,封锁清东陵进行盗掘,他们炸开了慈禧的墓室,得到了无数的奇珍异宝,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孙殿英一伙人打开慈禧的陵墓之后,慈禧的尸体并没有腐烂,而是光泽如初,甚至等到孙殿英等人撤退之后,清朝旧贵族来墓室重新收尸的时候,发现慈禧身上才出现一些青色的区域,生长出一些白毛,下身穿着裤子,最外面的裤子是金丝制成已经被盗取了,上身裸露。
从这件事可以得出结论,慈禧下葬的时候,尸体并没有腐烂,而是保存的很好,但是所谓的臭气熏天也是有出处的,比如,民间特别痛恨慈禧,所以得知她死后一年才下葬,就传出她臭气熏天的消息,以此解心头之恨,再加上民国初年街头艺人的加工,各种各样的版本就流传开来了。
中国古代对于尸体的保存是很有一套的,而近些年出土的古代陵墓,有很多尸体下葬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还是完好如初,更何况穷奢极欲的慈禧呢?最早的时候,人们对尸体的保存,多是制作成干尸,像木乃伊一样,很容易保存,后来有了更好的条件,比如,在下葬之前,用大量冰块进行保存尸体,慈禧的尸体很多时候就是这种方法,而下葬之后,就有更多的方法进行尸体的保存了。
那么,为什么慈禧在死了一年之后才被下葬呢?这就和当时的情况分不开了,慈禧在死之前,提前结束了光绪皇帝的性命,然后指认溥仪作为新的大清皇帝,但是溥仪只有三岁,这时候掌权的实际上是摄政王载沣,但是清朝已经内忧外患,又遇到皇帝和实际掌权者去世,继位者年幼,所以更加风雨飘摇,慈禧的葬礼也就一直往后拖。
除了这些原因,更重要的是因为慈禧生前的遗嘱,慈禧在去世之前就预定好了自己的葬礼,要求十分豪华和奢侈,对于此时的清朝,一时之间无法拿出这么多的钱,而且也需要筹划,需要准备的时间,所以才拖了一年之久。
看一下,这张图就是荣寿固伦公主。
后来由于荣寿公主的催促,摄政王载沣才火急火燎的下葬慈禧,荣寿固伦公主是恭亲王奕欣的长女,深得慈禧的宠爱,不过她能够得到慈禧的喜欢肯定不是因为长相,不信看看图片就知道了,经过荣寿公主的催促,慈禧的葬礼开始隆重的举行。
葬礼那天,街上人山人海,几百个人穿着特制的衣服轮流为慈禧抬棺材,还有专门修筑的看台,供外国人观赏,光出殡这一项,就持续了好几天,为了准备棺椁,一年之内在云南砍伐了大片森林,遴选合适的木材,并且耗费巨大运到北京,其次,加上喷漆等等程序,耗费达120万两白银,这还不算几十号人才能抬动的陪葬品,其奢侈程度如此,尸体的防腐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慈禧生前祸国殃民,死后也要带走大量珍宝,还耗费人力物力举行奢侈的葬礼,虽然出殡当天没有臭气熏天,但是她的名声在后世一直都是臭气熏天。
其他网友回答
慈禧死后一年才下葬,是不是感觉时间非常长?其实这在清朝已经算是非常快了。有些清朝皇后、太后要等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下葬。而那些草草入葬的嫔妃,虽然下葬速度比较快,但是安葬的陵寝、陪葬品也都非常简陋,甚至显得寒酸。
反观慈禧,就不一样了,虽然在死后一年就被安葬,但其陵墓之讲究,陪葬品之奢华,及出葬时场面之壮观,是清代前朝皇帝都无法比拟的,更不要说之前的皇后、太后了。如果乾隆在天之灵知道了此事,估计也要跳起来痛骂慈禧败国,好好修理慈禧了。
那慈禧为什么能这么快,还如此奢华隆重的下葬呢?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吧。
一、咸丰死的早呀,1861年就挂了,所以,慈禧可以提前准备自己的陵寝。
慈禧和慈安的陵墓于1873年开建,两座陵墓共花费500多万两白银,其中慈禧陵花费277万两白银。但慈禧并不满足,要超越慈安陵墓的级别,于是在慈安去世后,下令奕劻、荣禄重修陵墓。两个马屁精为了让慈禧高兴,自然不遗余力,到1899年,陵寝的重修费用已经达到了150多万两白银。保守估计,整个陵墓完工,总消耗至少在500万两以上了。直到1908年慈禧去世,慈禧的菩陀峪定东陵才终成大作——慈禧的坟头不长草木,光秃秃一片,也是有趣。
二、慈禧在生前就已经开始搜集天下稀世珍宝准备做陪葬品了。
慈禧的陪葬品数量之多,在清朝也是空前绝后。她的棺底铺了三层金丝串珠锦褥和一层珍珠。头部上方放置翡翠荷叶,头戴珍珠凤冠,冠上最大的一颗珍珠如同鸡蛋大小,据说值1千万两白银以上。嘴中含了一颗价值连城的超大夜明珠。身穿金丝礼服。脚下放置了粉红碧玺莲花,两边各放翡翠西瓜、甜瓜、白菜等宝石器物,还有宝石制成的桃、李、杏、枣200多枚。身旁放置27尊金、宝石、玉、翡翠雕佛像,身左放玉石莲花,身右放玉雕珊瑚树。棺椁内还放置了8尊玉骏马、18尊玉罗汉等物。慈禧身上覆盖一件缀满珍珠的陀罗尼经被。最后,棺椁内还被倒入了4升珍珠和2200块宝石。
慈禧的棺椁也是从云南花费了数十万两白银,运送到京城的上好楠木。慈禧尸身及陪葬品放好后,封闭棺椁,据说在棺椁外面刷了四十多层金漆。金漆除了保护棺木之外,也起到了一定的密封防腐作用。
据说,慈禧的这套葬品,价值上亿两白银。对比一下,北洋水师最贵的军舰镇远舰,造价也不过142万两白银,可以建造多少艘了。
三、慈禧生前是清朝最有权势的人,死后,其侄女隆裕成了权势人物。
正是因为隆裕是慈禧的侄女,所以,在荣禄等大臣主张薄葬的时候,隆裕却坚持厚葬。于是,除了慈禧生前搜集的珍宝以外,还要继续搜集陪葬宝物。
同时,隆裕还要求礼部选定下葬吉时,制定葬礼礼仪,挑选和训练出葬时的人员,整修从北京到菩陀峪定东陵的近300里道路,选定和建造中途休息的驿站等等。
埋葬慈禧的所有事情,能够在其死亡1年之内完成,已经是神速了。如果没有隆裕的干涉,慈禧被草草埋葬或者停棺数年都很有可能。
慈溪的出葬过程,也是非常的奢华。
除了数量庞大的用来焚烧的纸兵、纸车马等物之外,还有数队的长矛轻骑兵、驼载物品的驼马队、各类仆役,以及随同的皇亲贵族、王公大臣,和外国使节等,有近万人之多。
送葬队伍的核心当然是128名抬棺的杠夫了,他们共分三组,每组128人,轮流抬棺;还有仪仗队1628人;队伍最前面有64位引幡人。
慈禧的整个葬礼过程,据传,花费也达到了将近150万两白银。
这一整套下来,可以看出慈禧在清末的权势、影响力和奢侈程度了吧。国难当头,清朝面临灭亡之际,慈禧还修建如此豪华的陵墓,使用如此众多的奢侈陪葬品,举行如此大规模的葬礼,其腐朽程度可见一斑了吧。这还不包含其生前大修园林、生活奢侈浪费的花销。
如果能将这些花费都节省下来,投入国防、教育和民生,相信清朝不会这么快灭亡,近代的中国也不会遭受如此之大的耻辱。
至于慈禧的送葬队伍“臭气熏天”的原因,即不是慈禧的尸体散发出的,也不是驼马队的排泄物散发的。
因为慈禧的尸体是经过防腐处理的;棺椁外面还刷了很厚的漆,起到了密封作用;再加上当时是1909年11月份,冬天已到,气味也很难大范围的发散。
而驼马队的排泄物,及送葬人员在途中产生的秽物,也都是有专门的仆役负责随时清理的。当时的送葬队伍,每队之间都有一定的间隔,这个间隔就是用来清理驮马排泄物的空档。其实,想想也容易明白,送葬队伍中有很多皇族贵戚、王公大臣和外国使节,让他们从满地便便上走过,成何体统。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估计礼部官员的脑袋已经不保了。
慈禧送葬队伍之所以“臭气熏天”,是慈禧所带来的清朝即将灭亡的腐臭味,也是慈禧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遗臭万年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