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生可畏成语故事的道理 成语后生可畏的故事

网友提问:

读了《后生可畏》这个成语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优质回答:

我们老是说年轻人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是指年轻人毛毛躁躁,做事靠不住。后生可畏,却是说年轻人也可以做事稳当,老成持重。年轻人闯劲十足,但经历不足,难免会顾此失彼,对此我深有体会。那年,我落榜后没有去复读,父亲做木工,就让我跟他学木工,本来我不想学,可一下子无处可去,在家只能务农,那时还是吃集体饭,出门做工还得交给生产队积累,一天交几毛钱买工分。我硬着头皮跟着去了,是上人家家里做,我父亲手艺不错,爱动脑子,我有文化底子,划线和理论上的东西学得快,到动手时学得慢,实践能力差,原因是父亲老是怕我做不好,不放手让我干,几年的时间里实际上都是给他当下手,我一直不能独当一面。做了几年,父子俩挣不了几个钱,我动了心思,不想做了,为此他还发了火,但拗不过我,最终我去做了小贩,买羊卖羊,赚点辛苦钱,头一年挣的钱就超过了两人做工几年的钱,父亲也不再说什么,他做他的工,我做我的买卖,相安无事。

之后,结婚生子,儿子慢慢长大,父亲年纪大了,就歇了不再做工,儿子读书明显的不如我,初中时常问我数学题怎么做,我一看也不复杂,是我一看就会的那种,有时要跟他说几遍还理解不了,心想,儿子圆不了我的大学梦了,结果,升高中时连普通高中的分数线也没有到,只能去读职高。一晃两年过去,只能去读补习学校弄一个大专文凭,连工作也找不好。直到在大亚湾核电站的外甥叫他去他们夫妻俩开的店里帮忙看店,后来才阴差阳错地进了核电站做临时工,工资还不如本地厂里的,我知道后骂了一顿让他回来,儿子不肯,我也没办法,儿子大了不能管得太紧,第二年又离开我外甥去了福建,跟我说了我担心他一个人在外漂泊敖不住,就跟我父亲老是担心我一样,儿子当时也有点苦恼,觉得这工作还是适合他,就是离家太远了。其实工资也不高,就是不是体力活而已,许多同事因条件艰苦常常一走了之,慢慢地,儿子当了班长,又做了副职,到今年提了项目经理,儿子的能力不及我,却做到了我做不到的事,我现在只是企业里的一线普工,的确,儿子让我明白了后生也是可畏的。

其他网友回答

后生可畏,就是下一代的子孙更强。

其他网友回答

“后生可畏”来自巜论语》。原文是“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孔子的意思是说年轻人是可敬畏的,怎么知道他们将来赶不上现在的人呢?但是一个人如果到了四五十岁的时候还没有什么名望,那么这样的人也就不值得敬畏了。从上下可知,孔子之所以对年轻人心怀敬畏,是因为年轻人的人生还没有定型,具有无限创造发展空间;人生一旦过了“不惑之年”倘若依旧一事无成,这个人的人生局面也就必然受限了。这个成语告诉我们这么几个道理:一.一个人可以看不起中年人,但千万不要藐视年轻人,因为年轻人的可塑性很大;二.如果你是中年人,偏偏又被人瞧不起,请不要生气,因为可能你的人生格局本来就是不怎么的!三.一个人想出人头地,奋斗必须趁年轻,一旦错过了精力充沛的青春年华,后悔也是徒劳!四.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不取决于年纪的大小,而是取决于这个人的人生格局,倚老卖老只会惹人唾弃;五.如果你是某项事业的舵手,要懂得重用年轻人才,因为年轻人才能为你的事业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六.时代总是向前发展,任何人都必须接受新生代的挑战,没有哪个可以永远站立潮头;七.不要拿经验证明自己掌握了真理,因为新知识总是层不穷;八.先生者未必先知,后来者往往居上;九.年轻人之所以令人敬畏,是因其拥有无限发展空间,倘若不思进取,一样被人唾弃;十.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永葆青春,永获敬重。

其他网友回答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其他网友回答

“后生可畏”除了可用来指晚生后辈有能力让自己心生敬佩外,是不是也可以反向警醒自己?不要丢了初心和奋斗精神,而要保持“年轻态”,紧跟时代,不落伍。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