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大家还记得我们小学课本里的那些美食吗?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呢?
优质回答:
首先,本人,女,第一次接触辣条时间2002年,既往有16年吃辣条史,平均1包一天,现因各种因素有了减少,有轻微戒断症状。以我这么多年的吃货史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发言权,并且作为江西老表的我,在对辣的理解上,有独特的见解。或许说到吃辣,大家会第一个会想到成都,我想到重庆四川那边。但是我要告诉各位的是,不仅在四川,在湖南,在江西这边的人也是非常能吃辣的,因为当地的特殊地理环境影响湿气比较重,所以当地的菜系都会放些辣椒来综合环境的湿气。
我对辣的理解是,辣是菜肴必须存在的元素。但是我反对那些特辣,超辣,变态,辣,这些你辣度为标榜的各种产品。我觉得优秀的那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然后让你有想吃的欲望。就是你明明觉得它有些辣,但是你却还是想吃它。
说了这么多,可能大家有意见相左的,也有意见相同的。意见相左的,大家就可以忽略这下面的文字,意见相同的话可以在往下面看。
第一个推荐的是我小时候比较喜欢吃的一款霸王牛筋,话说我在成长这几个阶段吃到了几种不同口味了,霸王牛筋,虽然包装是一样的,但是它里面的味道却千差万别。我觉得在最开始五年级的时候,我接触到了霸王牛筋,那种时候是让人欲罢不能的辣 吃完之后会带着一种酥麻酥麻的感觉,你吃完之后你感觉你嘴唇皮是在跳动,但是它的辣属于甜辣,不是那种烧心烧胃的辣。这款辣条我也很久没有吃过,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是由小作坊生产,但是它陪伴过我的童年,给了我一副铁打的肠胃,我还是把它贡献出来给大家欣赏一下。我不知道它现在的味道是怎么样,我姑且把他最经典的图片放出来,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购买。
其他网友回答
回忆起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小学语文课本有《千人糕》一文,其大概内容是爸爸让孩子们吃“千人糕”,孩子们贪吃而好奇,急着让爸爸端出千人糕,原来是一块用米做成的枣糕。孩子们问为什么叫“千人糕”,爸爸说千人糕是米做的,种稻谷需要人,妆稻谷需要工具,工具也是人制造的,熬制糖需要人,制糖的甘蔗是人种的,收甘蔗需要……。依次溯源的不断上推,一块千人糕做成,直接或间接的要经千人之手。
这个问题说明以下三点:一,人处在社会中,各为对方而劳动。二,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三,只有辛勤的劳动,才能获得劳动成果。现在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仍设有《千人糕》这一内容。
其他网友回答
小学有篇课文叫《故乡的杨梅》,不错就是杨梅,想到流口水了吗?现在的杨梅则太甜,没有小时杨梅那种酸酸甜甜的儿时味道,再也回不去了,只能留在回味中!
其他网友回答
《落花生》。这篇文章老师是要求背诵了的,讲花生收获后一家人谈花生的好处,父亲趁着教育孩子们要像花生一样不要只讲体面,要做有用的人。学了这篇文章,之后还特意去观察了花生开花,也是第一次知道原来花生是要开小黄花,然后插进地里。以前只知道果树要开花结果,后来又继续发现洋芋,红薯也要开花,所以,得了个浅陋的结论,开花才会结果(一直这样认为,不知道对不对)。小时候在书里学了什么和现实相关的就会好奇,像是有一篇写大榕树的,树干粗得要五六个孩子手拉手和抱才能抱的住。于是就去抱学校里的老榕树。现在想一想,小时候的生活还真乐趣,但当时就老烦读书了。
其他网友回答
老舍的《落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