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凌迟处死 于谦被斩以后

网友提问:

为何于谦刚被处死,监斩张軏七窍流血而死,审叛官许彬半夜而亡?

优质回答:

明朝忠诚于谦被杀后,号称四条汉子的主谋以及监斩张軏(yuè),审判官许彬都不得善终,难道真的是因为于谦冤死而激怒了苍天吗?

下面小太阳就给大家一一解答。

监斩张軏、审判官许彬真的是一个七窍流血一个半夜而亡吗

于谦是在1457年2月被斩首的,而当时的监斩官张軏是在1459年才去世

永乐年间,因他父亲张玉(靖难时期名将,追封荣国公、河间忠武王)和哥哥张辅(明朝初年重臣、名将,封英国公,追封定兴忠烈王)的关系侍奉明成祖,官至锦衣卫指挥佥事。洪熙元年(1425),升指挥同知。宣德元年(1426),跟从明宣宗征讨汉王朱高煦。正统九年(1444),跟从成国公朱勇出塞至毡帽山,因功升指挥使,不久改任前军都督府佥事。

正统十三年(1448),以副帅身份出征麓川土司思任发。胜利还师至荆州时,又受命讨伐贵州苗族叛乱。景泰元年(1450),因麓川之功,升右都督,总管京城军队。景泰二年(1451),因骄淫不道连坐下狱,后释放。

另一位主人公,审判官许彬呢,他活到了1467年,整整比于谦多活了10年。

他是永乐十三年(1415)成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景泰元年,英宗北还,明廷议大臣往迎,许彬毅然请行,曰:”主辱臣死,分也。”到达宣府见到英宗,按照英宗的授意,为其撰《罪己诏》和土木之役阵亡将士祭文。为英宗赏识。

景泰末年,石亨等人谋划夺门之变,寻求许彬帮助,许彬为石亨推荐徐有贞,遂成其事。英宗复辟后,升许彬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入直文渊阁。与徐有贞共掌国事。徐有贞罢相后为内阁首辅,未及两月因遭石亨谗毁排挤,贬南京礼部侍郎,尚未到任,再贬陕西参政。许彬抵达陕西后即辞官归家。明宪宗即位后,命以侍郎致仕。

所以题目所说监斩官在于谦死后就七窍流血和审判官半夜身亡的事情是不存在的,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百姓们对于忠臣于谦的死亡感到愤懑,自己编撰的故事来表达心中的愤慨吧。毕竟当初如果不是于谦打响了北京保卫战,明朝可能就会成为别人的附庸而民不聊生了。

再说说那所谓谋害了于谦的号称“四条汉子”的主谋的下场

这四条汉子都有谁呢?分别是武清侯石亨、左副都御史徐有贞、司设监太监曹吉祥和左都御史杨善。他们四个人是在夺门之变后最主张杀掉于谦的,甚至像明英宗朱祁钰说道“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意思是,如果不杀掉于谦,这场夺门之变就师出无名了。可见杀于谦心之坚。

徐有贞(1407~1472年)。此人是进士出身,身高不高,才华却很高。天象、地理、兵法、水利、阴阳方术等无不涉猎。夺门之变中,徐有贞担任了智囊、居中调度的角色,指挥调动各方有度,最终帮助朱祁钰复辟,登上皇位。登基当天,徐有贞就被英宗允许进入内阁,第二天被封为兵部尚书,接着又加封武功伯。因为在土木堡事件中,主张南迁,和于谦接下仇怨,所以见不得于谦好。后来因为利益和石亨等人窝里反,最终被石亨等人陷害流放为民。石亨死后才回归故里,享年66岁病死。

杨善。并没有功名在身,只不过因为在靖难之役中守成有功,才能够进入官场,靠着巴结权贵。后来土木堡之变后,景泰帝继位,杨善作为使者前往瓦剌,凭着一张好嘴,最终竟然将英宗接了回来。后来也参与了夺门之变,因此被封为礼部尚书、兴济伯。天顺二年、杨善病死,享年75岁。

石亨。石亨则是明朝的一员猛将。骑马射箭样样精通,武器是一把大刀,每次打仗都会把刀都砍得卷刃。北京保卫战期间石亨率军和瓦剌军激战五日,击退瓦剌骑兵,可以说是武将里面功劳最大的人。不过因为野心,在发现景泰帝病重后,暗中联系徐有贞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辟之后,加封石亨为忠国公。但也是因为自己的野心,在后期变得骄横跋扈,干预朝政排除异己,慢慢的引起了英宗的不满。于是在天顺四年正月,石亨以谋反的罪名下狱,二月就被处死。

太监曹吉祥。由于身在宫中,对于宫内情况了若指掌,所以夺门之变中,作用十分关键。事成之后,曹吉祥也得到了大量的封赏。不过因为自己的贪心,眼见着徐有贞和石亨内斗被流放,石亨也因为谋反被处死,自己觉得也快危险了,所以竟然自作主张的妄想发动政变。这场叛乱被平定之后,天顺五年,曹吉祥被当街斩首。

结语

归根到底,于谦之死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明英宗朱祁镇有杀他之心。

为什么呢,其一是有能力威胁皇帝权威。尽管朱祁镇能够平安回到明朝,于谦居功至伟,但是尽管是为了明朝基业,于谦还是主张废掉了朱祁镇,改立朱祁钰为帝,不论结果如何,这一行为已经触碰到了皇帝的底线。在古代,又有哪位行废立帝王的臣子得到了好下场呢?几乎没有,因为没有皇帝会允许自己身边有一个可以一呼百应废掉自己的臣子。

其二是有理由,虽然朱祁镇想杀掉于谦,但是因为于谦保卫北京有功,贸然杀掉他于情于理都不合适,这个时候,石亨等人说了,不杀掉于谦,这场夺门之变师出无名啊,于是在英宗复辟之后,就将于谦下狱了。

其三,是为了削弱文官集团,平衡权利。朱祁镇并不是没有野心和主见的人。我们都知道,因为朱家是马上得来的天下,所以从朱元璋开始,文官在朝中的地位就没有武将高,但是朱祁镇回来之后发现,经过北京保卫战,以于谦为首的文官集团竟然坐大,就连皇帝的废立,文官都有了话语权,这怎么行,打压文官集团势在必行,而于谦就是这个突破口。

所以,尽管于谦被称作全国的英雄,但是为了皇权,即使知道于谦是被冤枉的,明英宗也要将他置于死地。

其他网友回答

于谦之死,北京举城大悲。

正是在于谦的一力主战下,北京军民才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对于大明来说,是获得了宝贵的喘息机会,对于老百姓来说,他们得以保全身家性命。

于谦是北京城的大恩人。于谦是老百姓的再生父母!

然而,我们不能因为于谦死的冤枉,就编造事实。

一、于谦就义时间是哪天

于谦的就义时间是1457年2月16日,即英宗复辟后的正月二十三。

二、张軏是哪天去世的

张軏是天顺二年三月十六日,即1458年4月28日去世的,相隔了整整一年。

所以,于谦刚刚被处死,张軏就七窍流血而死说法是不实的。

三、许彬是哪年去世的

许彬是1467年去世的,此时已经是宪宗年间了。许彬比于谦还多活了十年呢!

所以于谦刚被处死,许彬半夜而亡的说话也是不实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

其实张軏、许彬何时去世,一查便知。但是,民间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还是出于对于谦的追思,对于杀害于谦的官员的痛恨。

然而,于谦之死,是因为他拥立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即位,是为明代宗。在当时的危急情况之下,选择明代宗是最好的办法。

形势所逼,不得不做。

没有想到的是,瓦剌放回了明英宗,英宗复辟之后,于谦被处死。

害死于谦的凶手,就是明英宗!

其后,明英宗太子即位,是为明宪宗。即位后,完宗即为于谦平反,明孝宗弘治二年(1489年),追赠于谦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号肃愍。

老百姓的心中有杆称,忠奸公道自在人心。

然而,不能因此改编历史!

其他网友回答

没有于谦,大明早就亡国了,北方大地将再一次陷入战争的泥潭中。所以说,像于谦这样一位救国于危难之中的大功臣,他的死怎么可能悄无声息,怎么可能不连带旁支哪?

于谦的死被史书记载为:“天下冤之”,而在收到群臣对于谦的弹劾奏章时,英宗说了四个字:“谦实有功”,也就是说不管是在皇帝的眼中还是在天下人的眼中,都认为于谦是功臣,并无半点过错,而对他的审判完全是“莫须有”。

所以在于谦死后分别出现了如下几件事情:

1.人神共愤

据记载,在于谦被行刑的当天,原本阳光明媚的北京城突然变得阴云密布,虽然没有下雨但整个天空异常的压抑;北京城的百姓们都自发地为于谦送行,一时间哭泣声和哀叹声不绝于耳;就连曹吉祥的部下都深感于谦的冤情,在法场洒酒、恸哭为于谦践行,即便是被曹吉祥鞭打处罚,第二日依然如此。

古人对于天气的变化比较敏感,尤其是在出兵、行刑等事情上特别在意天气的变化,而于谦行刑当日所发生的天气变化,以及京城百姓们的所做所谓,我想那些诬陷于谦的人从此之后肯定会提心吊胆,久而久就会坐下病的。

2.太后哀悼,英宗后悔

当初全力支持于谦守卫京师、册立郕王的人就是皇太后,可以说没有太后这个强大后盾的支持,于谦也很难成功。而皇太后对于谦也是相当的信任,可以说京师保卫战的成功,得益于皇太后和于谦一内一外的末期配合,所以在于谦死后,皇太后悲伤哀悼了好长时间,对英宗也是闭门不见。

而明英宗本来就不算是一个昏君,他深知于谦是个忠臣,所以在处决于谦之后,英宗就有点后悔了,而且英宗也感受到了处决于谦让朝廷背上了何等的骂名,但是皇帝不能说自己错了,错的都是那些弹劾于谦的人和那些谄谀之臣,英宗对他们开始产生了厌恶,所以陷害于谦的那些人自然也就没有好下场了。

3.奸臣贼子事情败露

处决于谦后,参与夺门之变的官员自然得到了好处,而接替于谦出任兵部尚书的陈汝言,在一年后被爆贪赃巨款,以至于英宗在朝堂上不禁感慨:“于谦在景泰朝受重用,死时没有多余的钱财,陈汝言为什么会有这样多?”而后相继将徐有贞、石亨、曹吉祥问罪查办,于谦事件得以真相大白。

4.后人缅怀,坏人不得好死

于谦事件真相大白后,作为当事人的英宗自然不能认错,不然他这个皇位可就坐着不舒服了,所以为于谦平冤昭雪的功劳,就都交给他的儿子和孙子了,而对于那些陷害忠良的罪人自然会在史书中对其进行一番痛贬。而在民间,老百姓们为了缅怀纪念于少保,对那些陷害他并处决他的人,肯定会进行妖魔化演绎,所以监斩张軏七窍流血而死,审叛官许彬半夜而亡等事,在正史中并无记载,这应该是后人为了缅怀于谦所杜撰的。

当年,鞑靼人俘虏英宗要挟开关入京,如果不是于谦带领京师臣民防守作战,以当时大明京师所剩的兵力,怕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被鞑靼的铁骑攻陷,如果京师失守则后果可想而知,所以说于谦是民族英雄、大明的救星一点都不为过。

但是于谦也有个缺点,而这个缺点就是导致他被冤枉致死的直接原因,就是为人太过于刚强正直,不管是敌是友只要看对方做的不好,就上书弹劾,导致朝廷中憎恨于谦的人比比皆是,以至于到后期有点墙倒众人推的意思了。常言说得好,水至清则无鱼,不管是古今中外,做人还是要懂得善变,圆滑一点不但可以保全自己而且还能救更多的人。

其他网友回答

说起明朝,就不得不提到明英宗;而提到明英宗,则不得不提到那个明朝之耻的事件,“土木堡之变”;而提到“土木堡之变”,就不得不提到于谦。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就是于谦内心的真实写照。因此,于谦历来被世人所称颂。可就是于谦这么个忠臣,却被奸臣所害死了。

而那些陷害于谦的奸臣,其所求的也只是自己的荣华富贵。好在,这些陷害于谦的奸臣最后也没落得什么好下场,所谓的“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就是如此吧。

奸臣发动夺门之变,陷害忠良,只为自己的荣华富贵

夺门之变,讲述的是太上皇明英宗,趁当朝皇帝明英宗病重之时,伙同几个投机大臣,发动复位的故事。

此时的明朝之所以会出现两位皇帝共存的尴尬局面,皆是因为之前的“土木堡之变”。“土木堡之变”中,明军战败,明英宗被瓦剌俘虏。于谦等人为防止瓦剌人用明英宗做要挟,坚持要立当时还是郕王的明代宗为皇帝。

明代宗即位以后,重用于谦等人,击溃了瓦剌人的再一次攻击,最终瓦剌人求和,放回了明英宗。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尴尬的局面。而明代宗对明英宗的回归也很是不喜,于是便将明英宗尊为太上皇,将其囚禁。

不过,也许是明代宗时运不济,先是他的儿子夭折,紧接着自己也身患重病,这样的情况令当时的朝臣十分担心。

最近在看《清平乐》的人肯定都对此事比较熟悉。宋仁宗唯一的儿子夭折,朝臣们想到的不是劝皇帝节哀,而是要求皇帝收宗室子入宫。

明朝当时的情况也是如此。眼前的皇帝眼看就要去世,太子未立,此时,如果能够成功拥立某一位为皇帝,那么待新皇登基,自己就是不世之功。

事实也的确如此,当时的朝臣们有两拨人就对此事极为热衷:

第一拨人就是朝廷上的文臣,王文等人劝谏明代宗立襄王朱瞻墡的长子为皇储。如此一来,等到朱瞻墡的长子即位,王文等人就是首功。

第二拨人自然就是最后的成功者,以石亨为首的武将。他们欲立太上皇明英宗复位,这样他们就是首功。

最后的结果想必大家也已经清楚,石亨、张軏、徐有贞和曹吉祥等人因拥立有功,都被明英宗大为重用。与此同时,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还诬陷于谦谋反,害得于谦无辜被杀,真乃奸臣也。

然而,投机者之所以为投机者,就是因为他们心术不正,有野心,这些人在获取了巨大的权势之后,逐渐迷失了自我,最后不得善终,也是可以预料的。

夺门之变的功臣,大多不得善终

夺门之变中的功臣,以石亨、张軏、徐有贞和曹吉祥为最。石亨、张軏两人负责兵变,宦官曹吉祥负责求得孙太后同意,而徐有贞则负责出谋划策。其中除了张軏最终善终外,其他三人皆不得善终。

而这三人不得善终的原因,或因为内讧,或因为谋反。

一、徐有贞因为和石亨、曹吉祥不和,最后明英宗疏远,最后幽愤而死

夺门之变以后,徐有贞被明英宗极为看重,甚至不杀于谦师出无名的建议就是徐有贞提出的。因此,备受明英宗信赖的徐有贞就开始排挤起石亨和曹吉祥起来,毕竟,谁也不想自己的恩宠被别人夺去,于是就经常在明英宗面前说另外两个人的坏话。

然而,徐有贞一人如何能够斗得过石亨和曹吉祥两人,更何况曹吉祥还是宦官,于是,在曹吉祥和石亨的一番操作之下,明英宗以为徐有贞对自己不敬,便将其贬为庶人。

虽然后来因石亨等人谋反,徐有贞罪名被洗清,但是终因其陷害于谦,为世人所不齿,没有再得到重用,最后抑郁而终。

二、石亨、曹吉祥两人嚣张跋扈,密谋造反,最后被杀

相比于这两位,徐有贞算好的了,因为这两位在得到了莫大的恩宠以后,居然起了谋逆的心思。

石亨得到明英宗宠幸以后,开始收受贿赂,排除异己,将朝中的大多数官员都替换成了自己的人。就连后来的明英宗都受不了了,询问李贤:“阁臣如有事,须燕见,石亨为武将,何以频频入见。”

石亨不仅自己骄横,就连侄子石彪也是如此。如果只看他们的宅子,不知情的人必定以为这是王府,足可见他们当时的权势有多大。

一个臣子权势大到这样的地步,大多数后悔萌生造反的心思,不过,明朝可是有锦衣卫的朝代,石亨的谋反计划还没有产生就已经结束,石亨最后也病死狱中。

相比于石亨,曹吉祥更为夸张,因为他是真的造反了,甚至还问身边的人,古代有宦官做皇帝的吗?这些都足以说明他的野心。

不过,和大多数人造反一样,因为造反的后果太过严重,曹吉祥身边的人承受不了这样的后果,于是选择了高密。

而曹吉祥最后也因为机会泄露投井自尽。

这就是曹石之变。

结束语

徐有贞、石亨、曹吉祥三人,本身就是野心勃勃的投机分子,他们先是发生内讧,后来又嚣张跋扈,引得明英宗的不满,然后铤而走险造反,最后兵败自杀。

可以这么说,奸臣的品性就注定了他能骄横一时,却无法最后善终。

其他网友回答

论道凌云阁:我刘金榜的回答是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正统帝朱祈镇被也先俘虏,于谦支持其弟朱祈钰继位景泰,景泰八年朱祈镇夺门复辟年号天顺。杀忠臣于谦,不得己而为之,为谢天下除去石亨,徐有贞等。这是本尊刘金榜的见解,欢迎大家讨论,谢谢老铁粉丝们对刘金榜的关注!公元2020年庚子阴历四月十一日子时初,凌云阁主人刘金榜,道号刘圆周灵一书于乐善堂。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