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为什么不退回东北 满清不入关中国历史

网友提问:

如果满清当时坚持不入关,自己在东北发展,历史会怎样改写?

优质回答:

满清要是不入关,在东北发展,东北包括长城以北的蒙古都将并入大清国领土。

没有清兵的攻击,明朝不会灭亡那么快,也许还会延续两代三代。但是明朝的灭亡是必然的,是不可逆转的。明朝共276年历史,中国朝代有300魔咒,276年离300年就差24年,就让它多些年,再延续两代三代也就差不多了。

明朝灭亡,新的朝代建立。新朝代新气象,朝气蓬勃,必然对大清国有所考虑。结果会有两种,一种是遇到强势皇帝,大清国被收回,即便不收回也会变成附属国。另一种是,没有强势皇帝,像宋朝一样,大宋和金成为分别独立的国家。

大清成为独立国家可能性很大,明朝灭亡,时间不长,大清强劲的势头不会快速消亡。在军事上,中原对北方少数民族,历来都不占优势。中原王朝要灭掉势头强盛的大清很难。

新建的中原王朝,如果不能在王朝初期灭掉大清,那么终极一个朝代也很难灭掉大清。灭不了大清,中原王朝的版图将大打折扣。延续下来,我们今天的中国版图可能缩水很多。

清兵入关,取代明朝,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之一。清朝灭亡,把它所管辖的满蒙新疆西藏全盘交由中华民国管理,很好的保持了中国版图的完整性。

应该说,中国有今天的版图,大清朝是做出了贡献的。

互关互动,互利共赢!

其他网友回答

如果满清不入关,在东北地区发展,个人认为百年之内满清一定会发展成为东北亚第一强国,并且很可能会越过白令海峡殖民阿拉斯加,建立起一个横跨亚洲和北美的洲际大帝国!

然后举国东迁,在北美地区建立一个2.0版的大清!

满清不入关,关内会是什么样子?

1644年,当李自成大军队打进京师的时候,就已经宣告明朝作为一个大一统帝国的终结。

此时,关内主要有三个政权:南明政权、李自成政权和张献忠政权。

所以关内实际上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只不过这个时候的三国鼎立和汉末有很大不同。

东汉末年,实力最强大的是北方的曹魏,这个政权拥有天下的三分之二,而蜀汉和东吴只有天下的三分之一。

当江南地区经过上千年的开发之后,这里已经成为华夏最富庶的地区,所以明末的三国格局处于南北对立的形势。南明握有天下粮仓经济最强盛,李自成占有整个北方军事最强盛,张献忠偏居一隅实力最弱小可以忽略不计。

这种南北对峙的格局不会持续太久,因为南明虽说名为政权但内部一团糟,在北方大军南下的时候还在搞内斗,所以假如满清不入关在东北老实呆着,李自成的百万大军很快就会南下夺取富庶的江南一带。

在李自成的大军压境之下,南明很少会有人真正抵抗,那么南方很快会被占领。张献忠依靠四川根本没有能力抵御李自成,也会很快被打败。

所以,没有满清入关,李自成多半会暂时统一天下。

李自成统一不久天下还得乱起来,因为李自成政权最大的特点是对精英阶层不友好。

最终,一个比较靠谱的人会打败李自成建立一个比较稳定的政权。

而这可能会需要持续几十年的时间来实现!

所以,在17世纪中期,位于东北地区的满清政权会获得一个比较平稳没有中原政权干预的黄金时期。

在关内乱成一团的时候,17世纪中期满清的发展!

17世纪开始沙俄派出了大批哥萨克来到西伯利亚,他们利用手中先进的武器对当地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征服。

1643年,沙俄哥萨克就已经流窜到了黑龙江流域。

1658年,清军1400人在松花江口和500哥萨克发生激战,几乎将这支侵略军全歼。可见此时清军在面对哥萨克的时候还是不落下风的,当清军人数占优时足以全歼对手。

所以,假如满清不入关,面对哥萨克的入侵将会快速做出反应,并且派出大军果断将侵略者逐出东西伯利亚。

17世纪中期,小冰河期还没过去,满清要想在东北发展,珍贵的动物皮毛将会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和普通满人致富的手段。

所以,为了获取皮毛,清人一定会深入东西伯利亚,那么越过白令海峡来到阿拉斯加的就不会是俄罗斯人而变成了满人。

那时候,大量满人会在财富的刺激下不断东进,并且通过阿拉斯加南下来到今天的加利福尼亚等地。

17-18世纪的美洲西部可是一片还未开垦的处女地,这里土地肥沃几乎从来没有被开发,随便扔点种子就能获得丰收。

凭借着满人的战斗力这里的印第安人根本不是对手,所以当地会建立大量满清的定居点。

越来越多的人会被吸引到这里来居住,因为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一定会出兵东北征服满清,他们不想来也得来!

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不会坐视东北亚地区有一个强大的政权存在,大清一定会退到美洲。

利用中原大乱的几十年,满清握有东北亚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且拥有了阿拉斯加、加利福尼亚等地。此时的满清已经是东北亚第一强国,那么无论他愿意不愿意都会和中原王朝再次爆发冲突。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中原王朝在大一统时期对国家安全是极为重视的。即使强大如隋朝和唐朝,一样不允许身边有次级强国出现,所以当高句丽崛起之后,两个王朝都对其进行了持续的打击,直到把他灭掉。

满清如果不入关,他就是17世纪的高句丽政权,所以一定会引起中原王朝的担心,进而双方爆发大规模战争。

中原王朝依靠强大的综合国力和统一之初的骄兵悍将,几乎可以肯定会击败偏居东北的满清政权。

那么,在战败之后满清唯一的出路就是举国撤到美洲殖民地。

况且,此时应该正是康熙在位期间,这位皇帝求知欲极为旺盛而且聪明极了,在面对强大中原王朝攻击的时候,在美洲再造大清是必然的选择。

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个帝王的经营,我估计大清将会将北美西部地区完全占领,并且以密西西比河为界和美国隔河相望!!

甚至有可能挥师南下征服弱小的墨西哥,在危地马拉遥望南美大陆!

(危地马拉在美洲的位置)

你们觉得呢?

其他网友回答

如果满清坚持不入关,历史发展的最大可能是:满清和中原先后被灭。

被谁灭了呢?且看凌烟阁的分析。

一、满清自身:向海上、朝鲜、蒙古、西伯利亚方向发展

后金国号改为清的时候,已经统一了女真诸部和内蒙古各部。因此以古代标准看,他的实力很强,拥有满八旗、蒙八旗、汉八旗合计20万人的军队。

如果不向中原发展,则满清只能向海上、朝鲜、蒙古、西伯利亚方向发展。

海上:虽然满清有渔猎的基因,但是不善于海上冒险,这个方向的成功率极低。

朝鲜:极可能占领整个朝鲜半岛。

蒙古:清已经控制了内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此时也比较分裂,漠西蒙古也分裂着,还没有形成准噶尔汗国,满清很大概率上能占领漠北和漠西蒙古,统一蒙古诸部于其下。

西伯利亚:此处碰到的是对土地痴迷的沙俄,17世纪初沙俄的力量还不占明显优势。满清应该能与沙俄打个平手。

以上各个方向发展的推测基于一点:满清有力量(也就是财力基础)做到这些。

然而,没有了中原的庞大财力,满清做到这些很困难。以后来康熙对抗并打败噶尔丹的几次战役来看,没有了中原的财富,满清很难长期养着庞大的军队。因此,即使在朝鲜、蒙古方向能够获胜,恐怕满清自己也被耗的差不多了。

缺乏财力,养不起(也就是控制不住)草原的军事贵族;因此,即使勉强把朝鲜与蒙古诸部统一,满清内部也很难长期保持平稳。

二、关外的满清,最后必然在沙俄的压迫下向中原挤压过来

公元1642年,明朝派出了一支使团访问清朝。皇太极率领文武官员出沈阳20里迎接。当时满洲的军事贵族们,大部分主张与明朝议和,他们统一了女真和漠南蒙古,已经很满足了。清朝的和谈条件:

第一,明朝和清朝以宁远、塔山一线为边境,保证互不相侵。

第二,明朝人口逃进清朝境内,清朝会将他们遣返。

第三,明朝每年向清朝提供100万两白银和1万两黄金,清朝则提供1000斤人参、1000张貂皮。

第四,明朝皇帝本人或者内阁高官,前来辽东与皇太极会盟,双方宣誓为兄弟之国。

当年大宋与辽的兄弟之国盟约,几乎与此相同。好处是换来了辽宋边界100年的平安。换句话说就是,宋用金钱买来了和平。

但大明使团回国泄密了,被明朝的言官们知道了,搞得满城风雨,崇祯帝的臭架子放不下来,为了撇清关系还把和谈负责人给杀了完事。这样,明清之间的最后和平机会丧失了,明不得不两线作战,疲于奔命,自己把自己累死。

此处假设前提:明与清达成了和议。那么,历史绝对会重演当年大金先后灭辽灭北宋的一幕。只是,这一次来灭清和中原王朝的就不是中华文明圈的民族了,很可能是沙俄。

沙俄出手的时机一定是满清内乱之时。

满清的内乱是一定的,因为纯粹的游牧王朝很难超过百年。这个逻辑是这样的:

草原王朝的首领必须有很强的个人能力,小孩子和能力弱的青年都很难继位,因此一般就是兄终弟及。而等到弟弟(们)也去世的时候,问题就来了:到底是大哥的儿子继位,还是二哥的儿子继位,或者是另外的谁谁谁继位?这样内部就乱起来了。

满清统一蒙古之后也将遵循这一逻辑,因此其国运也很难过百年。那么在18世纪中期之前,满清内乱之时的沙俄,正是所谓的彼得大帝时期,此时段沙俄向西打败了瑞典,向南打败了奥斯曼土耳其,扩张势头猛。

满清与中原一样,因为离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太远,所以武器与欧洲国家差距明显(十七世纪末的雅克萨之战就可以看出双方火器差距)。因此,一旦在18世纪中期之前遇上沙俄的扩张,必然无法阻挡。再加上满清内部的夺权斗争、蒙古部族林立,整个满清帝国很容易被分化瓦解。

武力不行、内部分裂,因此整个满清估计在立国百年左右被沙俄吞并。

抵抗不住北方的压力,满清就向南挤压中原王朝。中原王朝此时是什么样?

三、中原王朝:极端维护皇权的末代王朝,很难抵挡住满清和沙俄两波攻击

大明是必然要被淘汰的。即使他与清达成了和议,内部的改朝换代战争仍将推翻它。但李自成也不行,他的集团没有更高的目标,也缺乏人才,因此,最终必然是其他的豪杰统一了中原。

这时的古代中国,已经走进了极端维护皇权的平民社会。没有什么力量能有效制约皇权,皇权仍将为所欲为。传统儒家的秩序体制,发展不出资本主义、发展不出近现代工商制度、发展不出工业革命。因此,末代中原王朝很大概率上与南宋或者明朝很像很像。在维持了明与清协议的基础上,中原王朝满足于现状。

中原王朝也有可能从海上接触并学到了西方较新的火器和技术,并加以模仿改造。但是,中国历来只擅长定性研究,缺乏精细化定量研究的传统,也没有科学体系,因此很难有进步,很难超过沙俄。

很快,在18世纪中前期,西方列强没有从海上来,从北边追着满清来了。

满清在生死存亡的时候,一定会向关内冲过来。此时他们国都亡了,内部纷争也应该尘埃落定了。剩下最核心的群体冲入中原,与末代中原王朝激战。

满清的学习能力也是很强的。皇太极在吃过火器的大亏之后,很快就组建了自己的火器部队,大炮、火枪根本不逊色与当时的大明。

所以,满清与末代中原王朝的火器也大概是相当的。双方打的不可开交的时候(或者中原王朝依靠体量大,勉强灭了满清残余力量),沙俄掩杀过来。极有可能就此占领了整个中国,就像当初的大元。

结语:对中国而言,满清坚持不入关不是什么好事

满清不入关,相当于中华文明圈有多个政治实体(满清、中原王朝、西藏),这些分立的“小”政权,因为离工业革命中心太远,还将一直遵循农业社会的逻辑。所以,即使碰上沙俄这种二流的初步工业化国家,就将无法抵挡,被各个击破,中华文明危矣。

(完)

以上就是凌烟阁论史的回答,欢迎你点赞、转发、评论、关注,不同观点也欢迎交流。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满清不入关的话,可以豪横一时,但是迟早要被中原王朝给灭掉。

1644年,满清入关前夕,已经是实力雄厚,地域辽阔的农牧混一的国家。所以满清即使不入关,也会保持着强健的扩张势头,在很长的时间内称雄于北方。

地域:多尔衮从皇太极那里接手的满清,领土包括山海关以北的整个东北,漠南蒙古,以及蕃属国朝鲜。并且,皇太极生前已经在积极的攻略蒙古余部、西藏。

经济:努尔哈赤把辽东的100多万(一说是300多万)汉人屠戮一空,掌握了大片已经开发成熟的耕地。然后大批女真人放弃渔猎、采集的生活方式,到辽东半岛务农了。

皇太极上台后,为了人口和财富,多次南下中原抢劫,把大量人口、牲畜带到辽东,极力恢复辽东的农业生产。

到明朝灭亡前夕,辽东的粮食产量已经基本恢复到努尔哈赤起兵前的水平。

满清的商业贸易,主要是与山西的商人进行的。把人参、东珠、皮毛产品等卖给山西商人,然后购买山西商人走私来的粮食、铁器、制作火药的硝。

皇太极在征服漠南蒙古后,与山西商人的贸易不用在偷偷的进行。皇太极还派人在呼和浩特等地,设立贸易区,牲畜、粮食等都可以买卖,贸易额从而大幅度提升。

军事:冷、热兵器并重,步兵骑兵都不缺。

多尔衮的手中,有蒙古的八旗骑兵军队,满人的八旗骑、步混合的军队,汉人的火器、冷兵器混合的步兵。

在多年与汉人的争斗中,满清认识到了火器的威力。孔有德投清,给满清带来了专业的火器部队,火铳、火炮都能熟练运用。到多尔衮上台,满清已经初步有了铸造火炮的能力。

满清如果不入关,可能的发展去向:

满清的军事实力,比南方的中原、北方俄罗斯的哥萨克骑兵、西方的噶尔丹都强大许多。所以,满清往哪个方向发展,都会是很顺利的。但是分析周边的形势后,我觉得满清大约会制定这样的战略。

满清的北方,以几千个哥萨克骑兵为前锋的探险队,已经控制了西伯利亚。满清的西方,噶尔丹部正在强势对外扩张。

在满清看来,向北是苦寒的西伯利亚荒原,向西是干旱的戈壁滩、大漠、草原,富庶程度比辽东差远了。向西北方向发展,就要和俄罗斯、噶尔丹这些彪悍的军队作战,仗不好打,收获却不大,是很难持续的打下去的。另外,以满清辽东和漠南蒙古的基本盘,也很难做到完败噶尔丹和俄罗斯。

所以满清的对外发展方向,应该是优先吞并西藏,以形成对中原王朝的有利战略态势。然后时不时的出兵,到中原勒索、抢掠汉人的人口和财富。但是不论满清怎么做,到最后都难逃被中原王朝灭掉的命运。

明末,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明朝的思想家们王夫之等人,已经在总结历史,反思过往皇帝“家天下”的种种弊端。

明朝的知识分子们,已经出现了分裂,勇于接受新事务的开明读书人已经在孜孜不倦的研究西学(科技)。甚至崇祯皇帝还出面组织学者,翻译推广西方的科学著作。

明朝的军队,已经出现西方雇佣兵的身影,军队的装备迅速的向热兵器转化。

土豆、甘薯等高产作物也正在推广,随之而来的,必然是人口爆炸式的增长。

可以预见,只要明朝的社会正常的发展态势不被改变。中原王朝的实力,会很快就出现几何量级增长和质的飞跃。然后在时机成熟时,一定会派兵灭满清、收辽东,不论是谁做皇帝都会这么做。

中国人对辽东有特殊的感情,中原王朝坐庄的皇帝不论是李自成还是朱氏皇帝,都不会忘记辽东这个地方。辽东地区自战国时期的燕国开始,辽东一直就是中原王朝的传统领土。

隋朝因为要收回辽东,打到亡国的地步。唐太宗御驾亲征辽东,到儿子李治做皇帝时经过了两代人的苦战终于收回了辽东。到明朝时,辽东是归山东省管辖的,拥有和孔孟之乡同等重要的地位。

中原王朝对辽东的重视是显而易见的,只要中原王朝完成了内部整合,就会把目光投向辽东。早晚都会组织出规模、质量都占有压倒性优势的军队,重新收回辽东。

对于满清,不论是哪个汉人皇帝在位,为了显示自己在法理方面的正确性,都是一定要坚决灭掉的。满清自努尔哈赤开始,就一直踩着汉人的尸骨建立功业。努尔哈赤为了掠夺财富、土地,残酷的采取“不论贫富,均皆屠戮”政策屠杀汉人百姓 ,把辽东半岛上的100多万汉人屠戮一空。

皇太极前后三次派兵进入中原,所到之处烧杀掳掠一空,杀掉所有的人,只留下不反抗的青壮人口掳回辽东,共掳走100多万人口。

1636年皇太极派兵进入中原,掳走17万人口。1639年,满清从中原掳走25万人口。1642年,皇太极派兵抢掠中原近70座城市,掳走人口37万。单身掳走的青壮就有100多万,被杀掉的肯定会更多,只是已经没有办法统计了。

满清对汉人的屠戮、掠夺,约有1000多万汉人死于非命,中原王朝的哪个皇帝都不能无视,只要有机会是断然不会留着满清的。

当中原王朝的数量、规模都能碾压满清的军队,带着顽强的作战意志北伐满清时。满清以骑射为本的军队根本就不是对手,只能被毫无悬念的灭掉。(本文原创,图片源于网络。)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哈,如果满清不入关的话,那整个东亚的格局都会有新的变化。

首先是大清自己,如果不入关定天下,满清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势必还会入关劫掠,抢夺人口和财富,用来开发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东北地区可以说除了冬天冷以外,是资源丰富,要啥有啥。中国的优质煤矿,东北就要占一大份额。另外还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皮草资源,东部沿海还有珍珠一类奢侈产品,可以说是一个“聚宝盆”了。

另外当时满清贯彻的政策是和蒙古和亲,在1644年之前,大清便已经收拢了所有的科尔沁蒙古,还在争夺喀尔喀蒙古的控制权。如果满清不入关,会更早的和沙俄发生交流,就是打仗也好,贸易也罢,其力度必然是要大于后来统一了中国的大清帝国的。因为总体资源的减小,满清会更倚重和沙俄的贸易,兴许还会获得更多的毛子军火。

同时期西北的准格尔帝国也在崛起,最后必然会跟大清争夺漠北蒙古的控制权,相信短时间内关内是没有实力干涉北方争端的,所以到时候很有可能是沙俄这只大尾巴狼夹在中间搞事情,意图削弱满清和准格尔,来获得更多的利益。因为没有内地庞大的资源做支撑,清帝国想干掉准格尔可以说是非常困难,最有可能是两败俱伤,不过这并不影响大清成为辽国一样的区域帝国。

再就是关内局面,首先李自成和黄巢是一种类型的人,所以这个新的大顺王朝根本不可能站得住脚,一旦落败,就是张献忠和南明反攻的机会。如果清军不入关,左良玉去打马士英必然不会被终止,纵容左良玉死了,他儿子和手下将领也会继续东进,以左军的实力,干掉马士英的部队是不成问题。到时候大明纵然能够慢慢的复国,也会出现唐末汉末那样的军阀割据,然后关内必然混乱十几年,再加上明代的经济制度比唐代的还差,所以大明覆灭的速度会很迅速。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军阀割据,会有一个新的王朝诞生,然后根据历代中国王朝的规律,这个新王朝如果能长时间存在,势必会在前四代对准格尔和大清发动战争,在吸取了宋代军制和明代财政的弊端后,想必这个新王朝是可以创下和大清帝国领土相当的扩张伟业。

另外要提一下郑芝龙,没有清军入关,大明政府也管不了他,那他必然还是东亚东南亚的海洋领主,西方的殖民势力若想获得新的利益势必会和郑氏集团发生冲突,这也会刺激郑家集团海军的进步,也是为中华帝国的海防事业做了功绩。

所以如果清军不入关,应该在百年之内,东亚的发展历程会变得更加有趣,更加多样性。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