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如果富士康要走了,中国上百万员工怎么办?
优质回答:
如果富士康要走了,中国上百万员工怎么办?
如果富士康走了,也就回不来了。不是富士康不愿回来,而是大陆不再需要富士康。
要知道,富士康是代工企业,进入大陆三十年来,既给大陆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大陆也给富士康带去了发展机遇。如果没有大陆良好的发展环境、良好的员工素质、良好的投资条件,富士康要想获得快速发展,也是非常难的。应当这样说,不是大陆要感谢富士康,而是富士康要感谢大陆。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富士康要撤离大陆,等于自已放弃了机会。
事实也是,李嘉诚面对英国投资一时出现热点,迅速撤离内地去了英国,结果呢,没有几年,就匆匆离开、撤离英国了,又开始在内地布局了,就是因为内地的发展机会多,内地发展环境好,内地发展稳定。
所以,富士康不会撤离大陆。一旦撤离,就会进一步倒逼内地加大代工业的发展脚步。一旦大陆的代工业发展起来了,富士康要想再回来,难度就会相当大了。
其他网友回答
最近几年,关于富士康将要全面撤出大陆、撤到越南的消息就没消停过,由此也引发了大家对于国内近百万员工“饭碗”的担忧。百万员工后面不止百万个家庭,他们何去何从?
提到富士康,大家一定会把他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联系在一起,没错,背靠苹果这一大客户,靠代加工,成立48年的台资企业富士康赚的盆满钵满。
富士康首次和大陆联系在一起还要追溯到1988年,当时富士康在广东深圳投资建立了第一家工厂。历经30多年,如今工厂遍地,比如郑州、武汉、佛山、烟台、太原、中山等30余城市都有富士康工业园。
在这30年里,富士康和当地可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富士康享尽了初期劳动力廉价的红利,大赚特赚;而地方上,大量劳动力被安置在富士康,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就业问题,且增加了当地的税收收入。
最鼎盛时期,富士康在大陆的员工数量有150万之多,随着这两年订单数量有所下降,再加上富士康本身也有转产越南、东南亚等地区的动作,员工数量有所减少;但保守估计,在大陆依然有80余万员工。
前面说到,富士康的一大客户是苹果公司,富士康可以看做是苹果公司的“代工厂”,而正是因为如此,富士康也随着苹果公司的转产而转产。
近两年,苹果公司在谋求将部分生产线向东南亚、南亚等地区转移,比如此前已经将8个在华加工厂转到了印度;此外,苹果对东南亚市场也极为重视,其中越南就是建厂的主要目的地。
为了其他因素不谈,为了不失去苹果公司这一“大腿”,富士康也随着苹果生产线的转移而转移,比如早前曾在印度设厂,不过还是因为订单骤降而不得不关闭了在印工厂,1700余员工面临失业。
近两年,富士康又把目光锁定在了越南,除了“跟着苹果走”这一因素之外,富士康看中的是越南的廉价劳动力,毕竟越南劳动者平均月薪甚至不及我们有些城市的最低工资标准。
富士康在越南建厂是动了真格,先是在越南投资15亿美元建厂,招揽员工5万人,后又在2021年上半年追加了一笔2.7亿美元投资,据说2021年全年在越南的投资达到了7亿美元之多。
如此算下来,富士康在越南的总投资已经超过了100亿人民币,虽然5万越南员工数量与我们80万的数量还有着不小差距,但无可否认的是,富士康确实迈出了搬出中国、迁往越南的第一步,不得不让人担心未来会全面撤出大陆的可能性。
其实不仅是苹果、富士康等公司将生产线部分转到了越南,三星、耐克、阿迪等也相继选择在越南设厂,就连我国的小米、立讯精密、歌尔等中资电子集团也有在越南设厂的打算。
别的企业咱不说,单说富士康,前期借助大陆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税收优惠等各种优势,一步一步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发展为全球500强企业,可谓吃尽了红利。可以这么说,倘若不是在大陆设厂,恐怕没有富士康的今天。
而如今,富士康正把生产线一步一步地向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转移,80余万员工怎么办?
首先,站在员工的角度来讲,肯定不希望富士康转移生产线,由此引发的后果是裁员、降薪,甚至是失业,恶果是不言而喻的。
但其实,“百万员工失业”的说法不过是大家凭空想象、一厢情愿罢了,事实上即便富士康在越南建厂投产了,也不会放弃深耕30余年的大陆。说得更直白一些,富士康是万万不可能与中国市场完全“割席”的。
前面说到,苹果公司将原本设在中国的8条生产线转移到了印度,由此就得出苹果将放弃中国工厂的结论是曲解。对于苹果来说,很明白14亿人口的中国市场对他意味着什么。之所以转移生产线,一是目前我国市场随着不断壮大而逐渐趋于饱和了,二是为了降低整个产业链的风险,不可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此外还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的考量。
具体到富士康,也是一样的道理,越南等地劳动力成本更低,转一部分生产线过去是正常操作,但只要苹果等主要上游客户在华还有业务、有市场,富士康就万万不可能全面撤出中国市场,况且在大陆已经深耕了30多年,郭台铭是深知这块土壤之肥沃的,不可能自断财路。
再者,从国家的角度来讲,近几年我们一直在倡导“产业升级、消费升级、产品升级”,从中国制造转为“中国智造”,排除或者升级一些低端产业是符合以上政策要求的,不是说“是钱就能赚”,在产业升级的大背景、大要求下,我们要有“断腕”的勇气,争取在高科行业有一席之地,逐渐淘汰那些靠人力赚外汇的低端产能、夕阳产业。
综上,不要一看到富士康在越南投资了100多亿、在越南建了几个工厂就“如临大敌”,就误以为富士康会全面撤出在华业务,实际上这种情况不会出现,毕竟代加工也有“段位”,越南的产业基础是很低端,基本处在代加工的最末端,而我们尚处在中上游,一旦离开了我们,越南的代加工就像是浮萍一样,找不到“根”。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其他网友回答
富士康要走了,中国上百万员工的饭碗咋办?
一个国家最可怕的是一切的一切均依赖外资外企,最可怕的是没有压倒多数的自已的企业。
须知,外资与外企是靠不住的。当其有利可图时则已,无利可图时立马撤资撤企。就如富士康人家在你中国发展得好时,就在你继续干下去,这就是外资的商业行为,他才不管你员工的死与活呢。
所以,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只有你有绝对的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自己的问题时候,你才是真的强大了。
要想解决中国员工的就业问题,就必须发展壮大国有企业与民族企业,如果靠搞小商业,小企业岂能解决员工的就业的问题吗?要解决员工的就业问题,就必须发展自己独立的产业,制造业。
没有自己独立的产业,制造业,就会永远受制于人。例如芯片,我们每年都会用巨资去购买。这是一件引起国人深思的重大问题。
其他网友回答
台湾郭台铭创建的富士康要走了,中国上百万的员工,怎么办呢?所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些自然规律也没有办法回避,就让他去吧。
创办自己的企业吧,大力加强类似于华为小米 vivo等新的企业吧。
我们国内曾经是全球基建狂魔,全球工业生产门类最齐全的国家,我们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建设一流的工业经济。
就像河南能够改善营商环境,满足富士康等台资企业的生产发展的需要。那么为什么就不能够给我们本土的企业有同等的优惠待遇呢?我们都说富士康在国内创造了就业机会,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的资本市场允许富士康相关的企业在我国上市募集了巨大的资本,目前在深圳交易所一度这个富士康相关的股份市值排名全深圳交易所市场第一呢。
也就是说大量的资本都是国内的股民提供的,实际上这个企业完全靠中国人养,都是养得起的。我们可千万不要妄自菲薄啊。作者为高级#策划##经济师#国际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 。#台商投资##怎么生活才能开心快乐##在头条看世界##我要上头条##写作##杭州头条##分享你的今日感悟##我在头条搞创作#
其他网友回答
这几年网络上一直在传富士康要离开中国了,但这么多年过去了,也没见富士康离开,相反富士康反而加大在中国部分地区的市场力度。
首先大家要弄清一个道理,富士康在海外投资并不等于离开中国。
最近几年虽然富士康确实加大对海外的投资力度,尤其是加大在越南,印度等一些东南亚以及南亚国家的投资力度。
但富士康这种投资行为只不过是一个企业正常的市场行为而已,毕竟目前越南、印度的劳动力比较低廉,而富士康作为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之一,劳动力成本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经营成本,所以他们将部分产能转移到印度以及东南亚的越南没有什么大惊小怪。
另外目前富士康对欧美一些企业依赖度比较大,比如富士康最大的客户就是苹果,另外还有很多欧美企业都是富士康的客户。
这几年随着这些欧美企业加大对东南亚及南亚的投资力度,富士康也只能跟着他们的步伐走。
但是富士康在南亚以及东南亚投资更多的是一种产能的扩充,他们并没有大规模关闭中国的工厂,目前中国各地的工厂仍然正常展开,甚至富士康还进一步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力度。
比如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富士康仍然花了很大一笔钱在青岛投资建设了晶圆级测试封装工厂。
而且最近几年时间富士康也加大跟中国各地合作,推动半导体、电动车、智能制造等项目的投资落地。
这说明富士康只是在战术上转移一些劳动力密集型生产线,对那些高附加值、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产业,他们仍然重点放在中国布局。
而且即便是技术含量相对比较低的代工业务,目前富士康大部分代工业务仍然在中国,越南、印度占富士康产能的比例仍然比较小。
当然,不管未来富士康对东南亚及南亚的投资力度是多少,这都只不过是市场正常市场行为而已。
一个企业对外投资很正常,尤其是最近几年,在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的背景之下,很多地方都纷纷淘汰一些低端产业,另外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企业出于自身成本控制的目的,将部分生产线转移到南亚以及东南亚一些低成本的国家很正常。
目前不只是富士康,包括中国大陆本土的一些企业也开始将生产线转移到东南亚以及南亚等一些国家。
这些对外投资既有一些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也有一些相对比较高端的电子产业,比如在2015年的时候,当时小米就联合富士康承诺,未来对印度的投资将达到35亿美元以上,而且这几年小米确实也加大对印度本土的投资力度。
除了小米之外,实际上包括中国很多知名企业都会在海外建设一些分部、工厂或者研究机构等等。
这种做法不仅是为了利用当地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同时也是为了开拓当地的市场,这只是市场的正常行为而已。
其次、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富士康都不可能完全离开中国。
富士康是从中国发家,不管未来发展到多大的规模,他都不可能完全脱离中国,这里面主要有基于几点考虑。
第一、在中国大陆有庞大的资产。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富士康目前产业园遍布全国各地,这些产业园有很多都是富士康自己买地建设的,所以产业非常庞大。
这些产业园都是富士康投入巨大资金建立起来的,假如富士康舍近求远,放弃中国大陆而选择新增对南亚以及东南亚的投资,那无疑会增加他们自身的经营成本。
第二、中国的产业链优势。
中国是全球产业链最完善的国家,几乎全球每一件商品在中国都能够找到相关的零部件,这种产业链优势是东南亚以及南亚国家没法相比的。
利用这种产业链优势,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第三、中国的市场前景。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而且未来还有可能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
面对如此庞大的消费市场,任何一个正常的企业都不可能忽略,尤其是对于富士康这种代工企业来说,他基本上会跟着国际企业的布局走,而目前很多国际企业都将中国市场作为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之一,只要这些企业重视中国市场,那富士康就不可能离开中国。
第四、中国工人特有的优势。
目前富士康全球工人数量达到80万以上,这里面大多都是在中国,正是这些庞大的工人支撑了富士康这个代工帝国。
富士康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离不开中国勤劳工人的努力和付出,相比其他国家而言,中国工人有一些明显的优势。
一方面是中国工人任劳任怨,比较好管理,即便加班了很多人也没有什么怨言;另一方面是目前中国的工人整体素养明显要比南亚以及一些东南亚高,不仅技术高些,而且经验各方面也要更好一些。
相比于中国成熟的产业工人而言,目前东南亚及一些南亚工人可没有那么好管,甚至出现罢工或者跟企业作对的都不在少数;比如最近一段时间,越南很多地方的工人就要求加工资,如果企业不同意加工资,他们就可能罢工,这是让企业非常头疼的事情,这时候这些国际企业才会想起中国工人的好。
第五、代工行业的用工结构正在改变。
以前代工行业大部分都依赖人工进行,但是最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人等行业的不断发展,现在有很多代工行业基本上都不需要人工亲自操作,只需要人来管理机器就可以。
这时候决定代工厂优势的将不再是你拥有多少廉价的工人,而是你能够使用多少先进的装备以及拥有一些高端产业工人。
在这方面,中国明显已经走在全球的前列,这是东南亚以及南亚一些国家没法相比的。
所以综合各种因素之后,不管未来富士康对南亚以及东南亚的投资力度是多少,中国始终是他们的大本营,无论是从市场的角度、还是从工人的角度去看,富士康都不可能完全离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