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听雨这首诗的意思 《虞美人·听雨》赏析

网友提问:

怎么理解《虞美人·听雨》这首词?

优质回答:

回答:蒋捷(约1245–1305),字胜欲,号竹山,南宋词人,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先世为宜兴巨族,咸淳十年(1274)进士南宋亡,身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其气节为时人所重。

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季词坛独树一帜。

蒋捷出身名门贵族,书香之家,且祖上是爱国志士,在当地享有一定盛名,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长大,由于家风的熏陶,蒋捷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一些的影响,身上自然多了一些书生气韵和傲骨之风。

他年轻那会儿,当时南宋的都城也还是一个处处莺歌燕舞,花柳繁华之地。而年少的他“不识愁滋味”,有一段美好快活的时光。

一个衣食无忧的年轻人,带着几分柔情,些许闲暇,常常光顾那些“柳边楼,花下馆”。红烛冉冉,罗帐飘渺,到处是歌舞升平,欢乐不断歌楼外飘起来了小雨,淅淅沥沥。“窗外天丝,扰扰似情乱”,那个时候,总觉得雨是多情的。

取得进士两年来,他一直没有被授予官职,南宋就在烽烟战火中灭亡了。

当时南宋末期的一些文人,有的为蒙古人效劳而蒋捷不想与元朝有染,更不愿做元朝的官。

作为南宋遗民,蒋捷长期漂泊水上,风飘飘,雨潇潇,“断雁叫西风”在如此孤独而凄凉的境地里,他又何尝不想回家?“何日归家洗客袍”

不是归家遥遥无期,而是不知家在何处。

“壮年听雨客舟中”这时候的雨,再也不像年少时期那般具有柔情,它也不再是普通的意象而是象征着一种沧桑,挫折和凄凉。

年少时的轻狂洒脱,春风得意他经历过了,中年时居无定所,孤独凄凉他也感受过了,这几十年间世事无常,风云万变,在蒋捷年迈之时被他看得很淡然,也很透彻。

僧侣之下,又是一片雨纷纷。看透了世间的悲欢离合,如今也不去想这雨中夹杂着什么情感就在凭它点点滴滴,下到天明,落满眼前的台阶。

人的一生,不知会经历多少场雨,有些是连绵不断,有些还带着狂风。有时候又自己躲雨的庇护所,而有时候,连遮雨的屋檐都缺乏。

蒋捷得一生,从辉煌到落寞,有欢愉也有悲伤,有亡国之痛,也有对现世的不满和无奈。前后截然不同的境遇,不知蕴藏着多少难以言明的辛酸。

其实,雨,始终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听雨的人所处的境地不同罢了。

因为,这场雨,下了蒋捷的整整一生,这雨里,有他对命运的不屈,也有灵魂的哭泣。

其他网友回答

《虞美人·听雨》是我国宋朝词人蒋捷的一首词,蒋捷生是宋度宗成淳十年(1274)的进士,但随后几年宋朝就灭亡了。可以说他的一生是在战乱年代中颠沛流离、忧患一生。而这首词正是他余生的自述。

一、原作

《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二、词的大意:

记得年少的时候,到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而现在人到中年,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着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我现在,人已暮年,两鬓已是白发苍苍,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多幺无情啊,还是让台阶前那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三、作品分析

作品中描绘了作者经历的两个听雨的场景的一种回忆。少年时,红烛昏罗帐,其中“昏”一词就表现了一种迷离、隐约的氛围,像是在回忆。断雁叫西风更是包含着浓郁的个人忧伤色彩。在最后的僧庐听雨中,则是一种写实的描绘。“而今”说明了作者目前的现状,这种描绘有一种一下子把他的回忆拉回现实的感受,进一步增加了作者对岁月沧桑的感悟!

作者从少年时的不识愁是什么滋味;中年时,颠沛流离的生活悲惨沧桑;到老年时:战乱后的悲欢离合,更是难以说清,静静听那窗前的秋雨,任它滴滴答答一直到天明。

四、作品赏析

《虞美人·听雨》,是蒋捷一生的从快乐到悲伤的真实写照。他曾为进士,有几年官宦愉快的生活。但随着宋朝的灭亡。他的后半生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一生中三个场景,三种心情,使人顿生同情。

这虽然是一首小令,却写出作者从少年、壮年到晚年的不同感受。作品以“听雨”为媒介,将词人甘几十年的时间和空间交叉在一起。从少年追欢的陶醉;壮年飘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的寂寞孤独,一生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展现的只是少年的场景,放荡不羁,不识愁滋味。那时的听雨是在一个浪漫的地方,无忧无虑的,心中还有着豪情与壮志。只是这年少时的好时光太短暂,让作者不由发出弹指一挥间的感叹。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中年时,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干事创业的时期。这时他作为一个客人在舟中听雨,船外是一幅水天辽阔、风急云低的江上秋雨图。一失群孤飞的大雁,是作者自己的影子。没想到,壮年之后,却陷入了兵荒马乱之际,词人常常东奔西走,四方漂流。无奈的他只有通过这样一幅听雨图,来表达自己那一腔愁恨与万般无奈罢了。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这最后描写的是一个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的画面。晚年处境之艰难,心情之凄凉,都在无言中。壮年的离愁恨与少年欢乐,已如过眼云烟,任凭雨打风吹去。如今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已没有往日的激情与感慨。“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充分表达出词人无奈、无助的心绪,只能听雨声响到天亮。

蒋捷的这首词,内容较广,感情较深,层次清楚,脉络分明。上片描述已逝的岁月,下片感慨眼前的困境。从歌楼中少年写到客舟中壮年,最后写到“鬓也星星”的老年,会词以“听雨”为线索,贯穿了词人坎坷的一生。

图片来自网络

其他网友回答

那一夜,凄风苦雨,无处栖身的诗人蒋捷只好蜷缩在一座破庙的屋檐下,雨顺着屋檐滴滴答答落在阶前,令人不由得想起从前……

江南总是多雨,想起年轻时总是呼朋唤友,夜夜笙歌,红烛罗帐,那歌楼上听雨便觉多了一份情趣。到中年时独自在异乡漂泊,就好像是一只离群的孤雁,在客船上听着他乡的雨声,百感交集

一首《虞美人?听雨》带我走进千年以前的场景。

蒋捷,宋末四大家之一,早年中过进士,本想有一番作为,可是生逢乱世,赶上了元灭宋这一沧桑变故,个人的命运只能像浮萍一样任凭风吹雨打。

短短几行文字就写尽了一个人的一生的遭遇,从少年的欢畅到中年的奔波,再到晚年的无可奈何。蒋捷晚年隐居在太湖中的一个小岛上,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恪守气节,终不出仕,可是诗人的内心又何曾放下过国仇家恨。

那一夜的雨一直下到天亮,诗人也是一夜无眠。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其他网友回答

《虞美人·听雨》是南宋词人蒋捷的作品,全文如下:

虞美人·听雨

蒋捷(宋)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壮年听雨客舟中)

蒋捷考中进士没几年,南宋灭亡。因为他不甘心做新朝臣子,因此,后半生受尽颠沛流离之苦。这首词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在某种意义上是对自己一生三个阶段的总结。

少年时,听雨在歌楼上,听的是“浪漫的雨”、“欢乐的雨”。当时南宋也是一派歌舞升平繁华景象。词人正值青春年少,不识愁滋味。经常与好友相约,听歌赏舞,吟诗词伴美人,那时的日子真叫嗨。

壮年时,听雨在客舟,听的是“愁雨”、“悲雨”。壮年之后,山河破碎,词人生活在兵荒马乱年代,宛如飘零在水中的一叶浮萍,四方漂流,没有归处。又似一只失群孤雁,在寒凉西风中悲鸣。家在哪里?何处是家?此情此景,词人在江中客船上看着江阔云低水面,眼里哪是什么雨?分明就是一种国破家亡后难言的离愁别绪与孤独悲凉。

(而今听雨僧庐下)

老年时,听雨在僧庐下,听的是“淡然”、“从容”。“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这句,仿佛看到了一位白发老者,独自坐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

此情此景,不禁令人黯然神伤,但是,年迈词人在受尽人生如浮萍的飘零之苦,阅尽世间沧桑之巨变后,对于今生所遭受的痛苦磨难,好像都已经随风雨而去,而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却仿佛已心如止水、无动于衷了,真的是这样吗?

这首词,选题角度新颖,由“听雨”这个动作,依次描绘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喜怒悲歌都镌刻在其中了。

(雨本无意,因人有情)

在这首词中,词人由欢喜少年到孤苦老年的人生道路,由作者的少年得意、壮年飘零、晚年孤苦,可以看出一个历史时代由兴到衰、由衰到亡的历程,而这也是此词的妙处所在。

其他网友回答

中年听雨。

南宋诗人蒋捷的词并不多见,但这一首《虞美人?听雨》词,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流传至今。

初读《虞美人?听雨》,怕是年轻意气风发时,但真正能够感受能让心灵受到敲击已是中年听雨时。中年的我在静夜读这首词,不禁潸然泪下:

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关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人的一生,有的总是充满曲折坎坷,中年的不期遭遇便是让人孤独;如果说年少时听雨,红烛昏罗帐,不识愁滋味,那么,中年时听雨,就显得孤独无助,如同一只离群的孤雁在江阔云低中独飞。

人只有在经历一次挫折后,才认识了自已,认识了周围的人。如果把壮年至暗时听雨,选择在一个滂沱大雨的夏天,那铿锵的声音该是对孤独的心灵一次无情敲打。中年听雨的孤独必须从容不迫,他领悟到没有人给你面子,面子是靠自已厚着脸努力挣来的;他懂得不必看人脸色,拒绝以所谓朋友的名义被邀去饭桌边,那充其量只是“饭友”而已;他记住也曾被人“需要,”遭遇低谷时悄然离开的人,以及感受到的虚伪、冷漠、势利眼;当然,他更会铭记至暗时给予爱与光、温暖的人。

中年听雨“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更应是对人生的一种惊醒、顿悟。当脸上的皱纹和心灵上的苔癣被淅淅沥沥雨浸润时,不必惶恐,从从容容的面对,才是明智的选择;看清了世间的艰辛,人情的冷暖,还有什么不能释怀的。直至暮年,以淡然、坦然的心态安度人生:悲欢离合总关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中年听雨,孤独、从容、淡然。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