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太极拳为何有如此众多门派?
优质回答:
看下这张思维导图,太极拳作为以养生为主的拳术,特别是套路,每一个人的特性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特征。
另一种情况可能与太极拳的发展没有商业化有关,如果有擂台比赛,我可以通过竞技证明我的功夫有多强,从而获得利益,而没有了竞技比赛,通过收学费的方式收学员,必然需要一种光辉的头衔,某某宗师,比普通教练更有吸引力。
名,是人从喜欢的荣誉,如果能创建一种拳法,当然能流芳百世,多好呀。
杨式:舒展中正,柔中寓刚;圆活饱满,沉稳浑厚。
陈式:缠绕折叠,松活弹抖;快慢相间,蓄发互变。
吴式:轻静柔化,紧凑舒伸;川字步型,斜中寓正。
武式:小巧紧凑,中正安舒;起承开合,进退自如。
孙式:开合相接,转换灵活;进跟退撤,身到意合。
和式:中正松柔,不偏不倚,不贪不欠,顺遂自然。
···········
虽然如此,人类的解剖学决定了技术动作是相似的,只是风格有所区别。
其他网友回答
和中医的门派众多一个原因。因为都是骗术,所吹嘘的概念都根本不存在,无法验证谁对谁错,所以每个人都能创建一个门派,理直气壮地吹牛逼。
我创建了一个中医门派,中国大便中医,哪个郎中不服?李时珍本草纲目上的各种大便入药博大精深,谁不服?
其他网友回答
曾经看了一个记录片,里面有个老道人谈到太极拳的时候,说出了他对太极的不同看法,他认为,太极拳不是拳,只是一种技能,(不记得是那一个道长,也不记得原话,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其实我是偏向于同意这种说法的,太极无非就是在踢打摔拿之外又添加了放,或者叫推,利用自己独特的训练方法,对对方的力量施加影响,使其重心不稳,然后击之,放之。
我只是偏向于同意太极的及其高级的训练发放技能,并不同意太极不是拳,反倒认为太极是一个独特的,集中国中医五行,阴阳八卦,以拳架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如一体的非常厉害的,发人于无形的技击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只是在当时有幸的几位名武术家小面积学研,而密不外传。到现在为止,比较权威一点的说法是,陈家沟是太极发源地,因为二三十年代的武术大家,对太极精髓的研习。加上他们各自对技击时战的理解,使他们所研习的太极带着极强的个性和个人风格,当然是经过实战的洗礼,在授业师傅的首肯下,才逐渐形成自己的太极门派,据传太极有,陈,杨,武,吴,孙五大流派。
我是在上世纪的八一年开始练太极,每天早四点起床,骑车去到十五六公里的中山公园训练,记得当时没几个人知道太极拳是什么东西。练了三年,迫于生计早上就沒时间练了,过去这么多年,忽然发现现在公园里,花坛旁,到处都是什么什么太极拳的第十几代传人在此授徒,如果这些“门派”也算上,那真是太极满天下。真师有几人。
其他网友回答
太极拳为什么有如此众多的门派?
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就跟“天下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人的身体数据,传承经历,个人爱好,性格特征等等都是不一样的。所以练出来的拳一定会有差异,这个差异,就是另立门派的理由。
比如一个师傅教十个徒弟,因条件各异,师傅除了在统一表演本派拳术的套路时要求动作统一之外,通常不会要求大家练成一个样,而是会“扬长避短”、“因人施教”,根据每一个人的特点实施教学,最后结果,就是一人一个样,这是正常的。
这些徒弟如果没练出来,就啥也别说了,继续玩就是了。而如果都成了高手,人们会抢着拜师,大家就要有所区分了,针对自己的特点,各给自己标明一下,在众人眼里就各是一派了。
其他网友回答
这其中先要弄清一个问题,什么是太极和太极拳?这个问题弄清楚了别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在王宗岳拳论传世之前,并无“太极拳”之名,而后才有了太极拳之名,以及对太极拳的定义。
《朱子语类.卷九十四》这段话值得特别重视:“事事物物都有个极,是道理极致。蒋元进曰:如君之仁,臣之敬,便是极。先生日:此是一事一物之极。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
是说极是指具体事物的真理,即相对真理: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才叫做太极,即绝对真理:而绝对真理又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统,相对真理在一定范围内亦有其绝对性。
王宗岳《太极拳论》等,是首次用太极这个绝对真理,全面总结几千年来武术实战的武术科学理论文献。而在王宗岳之前的许多武术,在王论的影响下也定名为太极拳。
在王宗岳之后的武术研习者,不论是学的哪一家拳,在追求太极这个绝对真理的过程,由于各人阅历不同,参考系不同,心得体会也自然不,久之就可能形成自己的技术风格,就是今人虽一师之徒,练的也并不完全一样。
图为河南舞阳县北舞渡,王宗岳拳论发现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