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未能恢复中原的原因 南宋一直未能收复中原的根本原因

网友提问:

南宋为什么不能恢复中原?

优质回答:

南宋一朝最有可能收复中原的是高宗时期。

赵构作为南宋的开国之君,能力和勇气毋庸置疑。要知道高宗南渡之时,身边仅有亲兵一千余人。赵构能够在短时间内调集军队守住半壁江山,实非易事。与之相比,尽管有明一代持续经营南都(南京),南京六部七卿虽为虚职但官僚机构完备,且南方四镇的军事实力着实不弱。条件要远远好于赵构。然甲申之后,南明竟不能拒险守成。可见主事者的能力和手段对于划江割据的重要性,远非只需皇室之冑即可。名将辈出,

然而,高宗却没能北定神州,甚至也没有以收复中原为目标,原因何在?

首先,在北伐的政治纲领上,宋高宗和主战派将领之间有着不可说的巨大分歧。岳飞等人打着“还我河山”的旗帜,终极目标却是要直捣黄龙,迎回徽钦二宗、一雪靖康之耻。而对于宋高宗来说,抗金首先是自保,北伐的最大愿景止于收复大宋故土。他是绝不会愿意宋军深入金人腹地,迎回被囚禁的前两任皇帝的。因为他深知,父亲和哥哥回来后他这个皇帝可能就不再是那么名正言顺了。不能不说他的顾虑是有道理的,看看被瓦刺俘虏的明英宗回到北京后代宗的下场就知道了。但是这一点却是不能明言的,他无法公开争取武将们的支持,进而达成统一的行动纲领。在终极目标上的不一致,决定了他和主站派之间的同盟只能是暂时的。在携手度过最初的危局之后,双方必然会以分道扬镳告终。

其次,对于能否战胜强大的金国,宋高宗心里是没底的。赵构在即位之初被金兵撵着一路南逃,常有朝不保夕之虞,甚至一度躲到海上漂流了几个月。金军的强大无疑令他印象至深,甚至可以说还很畏惧。时过境迁,彼时的赵构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慷慨赴难的少年英雄了。坐上皇帝的宝座后,赵构想得最多的应该是如何守成。面对强大的敌人,他必须考虑军事行动失败之后的恶果。同时,与只关注局部战役胜败的前线将领不同,身为总揽全局的大BOSS,宋高宗不能不为对金作战带来的巨大消耗感到忧虑。事实上,为了支撑连年的征战,朝廷不得不加征赋税。沉重的负担已经在南宋内部激发了多起民变。小股的农民起义军虽然尚不足以动摇帝国的统治,但它不可能不引起赵构的重视并重新审视与金人作战的利弊得失。

最后,对武将的猜忌也决定了赵构是不会放手让他们北伐的。宋朝“重文轻武”的传统决定了赵构对武将有着天然的不信任感。而“苗刘兵变”则重重地加深了这种不信任感。事情发生在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那时赵构还在率领群臣一路南逃,先是去了扬州,而后又逃到杭州。正是在杭州期间,随驾的将军苗傅、刘正彦因为不满赵构的宠臣康履和王渊,发动兵变逼迫高宗退位,立其幼子赵旉为帝,由隆祐太后垂帘听政。虽说这次兵变一个月后就平息了,赵构也重新登上了皇位。但它无疑已在赵构心中深深地埋下了武人不可信的种子。所以,与大金南北对峙的格局一旦形成,在宋高宗赵构的心目中,对自己最大的威胁就已经不再是金兵而是手下那些骄兵悍将了。在这种情况下,与金人议和成了宋高宗最好的选择。为了促成和议,赵构解除了岳飞、韩世忠、张俊等三大将的兵权,最后甚至处死了位列“中兴四将”之首的岳飞。赵构从此安于坐守东南,不复有北向之心。

高宗之后,南宋君主唯有孝宗可称有为。可惜的是孝宗虽有北伐之志却无北伐之人,惜哉!

其他网友回答

南宋首先出生就是耻辱。1127年4月,“靖康之变”爆发,徽钦二帝被掳,北宋灭亡,随即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建立南宋。

南宋建立后,继续和金国对抗,并在1141年以《绍兴和议》实现停火。

宋金停火后,金国曾大举侵略南宋,南宋也曾发动数次北伐,分别是1163年的“隆兴北伐”,1206年“开禧北伐”以及1234年“端平入洛”,但都以失败告终。那么,为什么南宋北伐总是失败?南宋北伐为何难以成功?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原因:

1、地形所限:可拓疆而不能据守

我国的南北方以秦岭淮河为界,南北呈现出巨大的差异。

在北方,分布着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以及东北平原等地形区,地势相对平坦;而南方则分布着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以及一系列江河湖泊。所以,北方面积较大,地块也较为完整,而南方则显得支离破碎。

在这样的条件下,北方一马平川,更容易形成强大的军事力量。而南方由于山川的阻隔,相互之间难以协调,注定在战斗力上无法和北方相比。

这种地形导致的先天缺陷导致南方很难集中优势兵力对北方的集团军队形成沉重打击!

另外,对于南宋而言,北伐不只是收复汴梁,恢复到北宋的疆域。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即使占据了北宋故土,如果没有关隘据守,那么北方一马平川的地形,很容易被人赶回来。

所以,对于南宋而言,能不能守住北方疆土真的是一个大问题。而事实证明:南宋根本就守不住!

2、民心不向:北方汉人不拥宋而拥金

北方汉人深受金国的奴役和压迫,每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南宋的王师早一天到来,救他们于水火之中。

这是南宋对北方汉人的美好想象。在他们看来,一旦南宋出师北伐,那么北方汉人会挤满道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南宋将不费吹灰之力收复北方疆土。

事实上,这种情况确实出现过,那是在1163年“隆兴北伐”时期,北方汉人确实是急切盼望南宋王师北伐,驱逐侵略者,保卫汉人的家园的。

但是南宋军队的表现又一次让他们失望了。而在南宋军队败退回南方后,原来急切支持南宋的人民被金国血腥报复,这导致很多支持南宋的北方汉人越来越少。

不仅如此,很多北方汉人诸如辛弃疾等人,志愿南下南宋,为南宋效力。这种情况下,北方剩下的汉人,基本就没有支持南宋的了。

在加上金世宗继位后,加快了金国的内部改革,这使得金国出现了“大定盛世”这种短暂的盛世局面。

在这样的情况下,北方汉人就面临一个问题:是继续支持南宋呢?还是支持金国政权?反正都是交税被压迫,支持金国是个更好的选择。

所以到后来的“开禧北伐”和“端平入洛”,南宋军队期待的民众欢欣鼓舞的场面没有出现,反倒是很多北方汉人加入金国队伍,对“入侵”的南宋进行打击。

3、体制局限:以文制武难以淬炼强军

一直以来,宋朝实行的,都是“以文制武”,秦桧可以爬上宰相的高位,文武双全的岳飞却只能被杀害。

这使得南宋的将领们更加萎靡,因为打输了是武将的责任,打赢了都是文官的功劳,这样蹩脚的体制虽然不容易出现叛乱,但的的确确将南宋军队的战斗力彻底阉割了。

在这样的条件下,南宋军队想要打胜仗只能指望老天开眼让金国军队都成了战斗力只有5的渣渣。

从赵匡胤开始逐渐形成的“以文制武”的军事体制,更多的是将宋朝军队推向防守型的地位,即进攻不足,防守有余。

宋朝300年,取得了高达70%的胜率,但绝大多数,都是防守战。在进攻的问题上,宋朝军队基本就不要指望了。

再加上南宋的军队中,骑兵只占很小一部分,这就决定了南宋军队在冲击金国的骑兵时,遭遇失败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4、气候掣肘:后勤不力终难成功

我国南北跨度大,这意味着南北方的气候条件是有很大差异的。

金国人自北向南打,除了可能会受到中暑的影响,基本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阻力。而且南方气候湿润,土地上长植物水里有鱼虾,南下的军队饿不着,不会为后勤补给不力而发愁。

而南宋要是北伐就不一样了,因为南宋军队每向北前进一步,温度都会降一些。

北方四季分明,一旦进入冬季,再加上金国来个坚壁清野,南宋军队的处境将是非常脆弱的。

在得不到北方汉人的支持下,南宋只能依靠自身的后勤供应,而每向北一步,就意味着补给线长一分,所以对南宋而言绝对是巨大的考验。

所以,南宋军队北伐一般都选择开春,而且必须在半年内结束战争,否则就会遭遇惨重的失败!好吧,即使没有半年也会失败!

倘若有补充,请在评论区留言

其他网友回答

主要是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不思进取,整天陶醉于声色犬马之中,那些奸臣们趁机把持朝政,搜刮民脂,百姓生活苦不堪言,且宋朝皇帝赵匡胤是一个武将,手握大权,通过黄袍加身,自己当上了皇帝,他不希望其他武将通过这种方式篡夺自己的权利,所以在宋朝,就重视文官不重视武官,军队战斗力低下,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但是不得不说这个宋朝是真的有钱!你想想啊,为什么宋朝一次一次被打败,但却一次一次的又一次的爬起来,不是因为我们有毅力,是因为我们有钱!俗话说得好,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

其他网友回答

主要还是经济因素,虽然宋朝的国土面积不如唐朝,但是在经济远远超过唐朝。占当时世界一半以上的GDP。因为中国历史上的经济重心南移在宋朝已经完成,相比较北方连年动乱,没有经济价值。

如果进行战争话费的是1000万钱,而边境和解只需要10万钱,然而宋朝很可以通过贸易逆差,在和平时期赚回远远高于10万钱的经济。

所以,与其花费巨额的战争费用,不如进行贸易还能增加政府的收入。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