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历史上唐代名将郭子仪是个怎样的人?
优质回答:
郭子仪(697——781年)是唐朝后期的一位名将。华州(今陕西华县)人。以武举累官至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他的最大历史功绩之一是镇压安史之乱。唐玄宗未年以后,唐王朝的统治开始走下坡路,集权统治日益削弱,许多地方军事势力——藩镇兴起,结果暴发了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叛乱。这次叛乱,破坏了经过百年来发展的北方社会经济文化,使劳动人民又陷入水深火热的灾难境地,也严重地威胁了唐王朝的统治。靠着一些有作为的地方官如颜杲卿、颜真卿等人联合人民的平叛斗争,主要是靠着郭子仪、李光弼等军事实力集团对唐中央的支持,才终于平定了叛乱,暂时稳定了唐王朝的统治。当时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因此河北击败史思明而立有卓越战功。
唐肃宗即位后,郭子仪被任命为关内河东副元帅,配合回纥兵收复长安、洛阳,因功升中书令。后又进封为汾阳郡王。代宗时仆固怀恩叛变,纠合回纥、吐蕃、党项等攻唐,三十万叛军兵临泾阳(今陕西泾阳),京师震恐。当时年巳高龄的郭子仪不畏险阻,仅以一万兵亲临前线。郭子仪在回纥兵中原有极高的威信,他派人去说服回纥兵,告诉他们:“过去我们既然共过患难,今天为什么要忘掉旧好,去帮助叛臣,那不是太愚蠢了吗?”回纥兵原来是听仆固怀恩骗说,以为郭子仪已经死了,现在听说郭令公还在,于是要求会见。郭子仪不顾生命危险,带着数十骑陪同出阵,回纥见果然是郭令公,纷纷下马拜于地下。终于转而助唐去抗击吐蕃。郭子仪又一次挽救了唐王朝的危机。
郭子仪是当时有数的几个拥护唐中央的军事实力集团之一,李唐王朝实际是靠郭子仪和他的部下来支撑的。在郭子仪败安禄山儿子安庆绪后,唐肃宗曾亲自到灞上去欢迎郭子仪,并且慰劳说:“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后世封建史家也说“天下以其(郭子仪)身存亡为安危者殆二十年”,都不过分的形容。当然,李唐王朝也很重视他。肃宗时封之为王;代宗赐以免死铁券,画像于凌烟阁;德宗时进号为尚父,皇帝不以名字来称号他。他的八个儿子和七个女婿,都身负军政要职,每逢全家聚会,子婿们的笏版竞堆满一床。他家一年的收入仅官俸一项就达二十万贯,占有的土地长达百里,这样的地位一直沒有动摇。
与郭子仪同时的大将,不少人在有了军事实力之后,都要拥兵割据或制造叛乱,破坏封建国家统一。即王夫之所说的:“拥重兵,居高位,立大功,而终叛”。郭子仪比这些藩镇有眼光的地方,就是他始终以整个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盖、封建国家的统一为重,一贯拥护唐朝中央。封建史家说他“失宠无怨,不幸危而邀君父”,是有根据的。他不以功高而要特权(当然唐王朝还是要给他的),一次他在汾州曾推荐一个州县官,结果任命一直末下。有人就说以令公的功劳和声望,推荐一个芝麻大的官还要受阻,宰相也太不自量了。可是郭子仪并不是这样看问题,他对部下说,国家危难以来,朝廷姑息方镇,武将要求沒有不照办的,不能不使朝廷对武将存有戒心。现在一定是我推荐的不当,而朝廷并沒把我当成武臣看待,我看你们倒应该祝贺我。
郭子仪不仅不居功傲上,而且也注意团结别人。他在和李光弼一同当别人的牙将时,两个人曾不相容到同桌吃饭也不交一言的程度。后来郭子仪当朔方节度使时,皇帝下诏让他分一半兵给李光弼。李光弼生怕郭子仪想起前嫌,当他硬着头皮去见郭子仪时,战战惊惊地表示,自己死了沒什么的,千万不要把妻子也连累上。郭子仪却对他说:“现在国家有难,皇帝流亡在外,只有你能担当东征任务,那里还是计较私忿的时候”。说完自己主动集合了军队,宣读了诏书,让李光弼把兵带走。
郭子仪维护封建国家统一,镇压叛乱,防止周边族的袭扰,不仅对地主阶级统治有利,也符合人民的利益,因此赢得了人民的爱戴。他一生突出的一点是维护统治阶级内部安定以巩固国家统一这个大局,因而做到了“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在整个封建社会都是极其难得的。
其他网友回答
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后,他采取了像汉潇何那样的自保策略。他池广值田产:纳妾数名,表面上是在享受腐化生活。使唐帝取消了对他的猜忌,而且在没有战事情况下放弃军权只保留虚职。使皇帝大可放心功髙盖主的眈心,他在唐帝囯安然无虚地享受帝囯的最好待遇。
其他网友回答
《新唐书》有言"功高盖世主不疑,位极人臣众不嫉"。此话可谓传神而中肯。
郭子仪有再造大唐之功。以朔方(今天的宁夏)节度使的身份起兵扫平安史之乱。单人独骑入回纥平定仆固怀恩叛乱。一生戎马生涯,常胜不败。受封异性郡王(汾阳王)而且不揽军权,皇帝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谨守臣子本分。与其他节度使飞扬跋扈,割据一方。形成鲜明对比。
郭子仪在大唐可谓富贵双全,儿子娶公主,女儿嫁皇帝。但郭子仪一身谨慎,虽然居功至伟,但却生平谨慎,不让帝王有所猜忌。并且目光长远。与未发迹的大奸臣卢杞见面时候,谈笑风生,但却屏退左右。确保家人平安。大太监鱼朝恩刨了郭家祖坟。郭子仪也不怪罪。保持了极大的克制。让鱼朝恩没有报复的理由和借口。
郭子仪晚年高寿,七子八婿都来拜寿。孙辈太多,郭子仪都不认识。郭子仪能在中唐时期确保家族平安。家族昌盛,实数难得。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回答。我先做个总结:郭子仪是一个文武兼备,以战力挽狂澜,并且是历史上少有的能得到善终的统帅!
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华州区)人,唐代名将、政治家、军事家。主要成就:平定安史之乱,收复长安、洛阳;击败吐蕃、党项的入侵。
平庸的前半生
郭子仪早年通过武举高第后进入军队,虽然积功至九原太守,但一直未受重用。直到后面安史之乱的爆发。
一战成名
天宝14年(公元755年)蓄谋已久的安禄山公然举兵造反,一路势如破竹,国家几度覆灭。郭子仪于守孝期间被朝廷“夺情”启用,率朔方军东讨安禄山!前期陆续收复了云中、马邑等,又与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合兵,夺得了河北郡几个县,严重威胁了叛军的归路。为了清扫回去的路,安禄山安排史思明带领几万兵马攻打郭子仪和李光弼。郭子仪和李光弼退守常山后,想了一个法子,排了500骑兵牵引史思明的军队,三天后,等到叛军精疲力尽之后,引唐军攻打史思明军队,史思明第一次军败!紧接着,史思明向安禄山求救,兵力很快到了5万人,此时郭子仪的军队也有了十万人,但是他不急于对打,采用“贼来则守,贼去则追,昼扬其兵,夕袭其幕”的战法,让五万叛军疲于奔命却欲战不能,士气十分低落。最后一举攻克,斩首敌军四万人,史思明兵败逃走!郭子仪一战成名!
昏庸的唐玄宗
史思明战败之后,叛军归去之路被郭子仪等断截,前方的潼关又被唐将哥舒翰坚守不出,在这个前后夹击的情况下,叛军人心浮动,河北各郡纷纷起来反抗叛军。这个时候,一切看起来往美好的方向走的时候,年纪老迈的唐玄宗却一意孤行,走出了一个遗恨千古的昏招。让哥舒翰出潼关和叛军决战,最后哥舒翰全军覆没,叛军直至长安。唐玄宗疾走四川,后面长安、洛阳相继失守,大唐陷入了一个危险的境地。
克复两京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安禄山被亲子安庆绪杀死,史思明不服安庆绪的管理,安史集团正式分裂。此时唐玄宗正式退位,唐肃宗正式上台,唐肃宗任命郭子仪担任天下兵马副元帅,收复两京的重任落到了郭子仪的身上,后唐军进兵长安城西,以李嗣业为前军,王思礼为后军,郭子仪自领中军,与安守忠、李归仁的十万叛军对阵。双方在长安争夺战中,郭子仪和回纥骑兵相互配合,最终打败了安守忠、李归仁,夺回了长安。后郭子仪和叛军又在山西大战,一站夺回了东都洛阳。郭子仪因功加封司徒、代国公。郭子仪被皇帝称赞:再造大唐!
晚年风光
后续郭子仪经历了沉浮,兵败相州之后,失去了兵权,后面再经启用,再复长安!此时郭子仪已经66岁了。后面功高盖主的郭子仪选择了急流勇退!后面吐蕃、党项入侵,郭子仪单骑退回纥,抵御了外族的侵略。公元781年离世,结束了自己辉煌的一生!
我用司马光在《资治通鉴》给了郭子仪评价作为总结吧:“天下以其身为安危者殆三十年,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
我是喜欢历史,欢饮大家在阅读完留下问题大家一起探讨!
其他网友回答
聊起郭子仪,人们首先想到的大概是他忠心耿耿八十载、誓保大唐永安宁的英雄气魄。是他关子郭暧于家中,独身进宫请罪责的忠臣之心。更是他历经数朝成元老、一朝崩逝享太庙的身后荣华。然而上述那些只不过是一些众人都能看的到的,历史上真正的郭子仪还有许多高尚的情操为人所不知。比如他严于律己使的自身声名在外、又比如他宽以待人让一些奸佞小人也对他心服口服。
一:严于律己
据可靠史料记载郭子仪在唐玄宗年间便已经入朝为官,所以他这个人算是四朝元老、荣宠一生。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他辅佐广平王收复了两京地区,因此国家安定之后他深得皇帝的宠幸。广平王继位之后还将自己最宠爱的女儿生平公主嫁给了郭子仪的六儿子过爱为妻,这里郭子仪算得上一身军功又攀得了皇亲国戚。
换做其他人有这满身荣耀早就膨胀的不行了,可郭子仪没有居功自傲反而更加谨言慎行并严于律己。据说有一次他向皇帝推荐一个人做知县,但皇帝并没有立即同意他的请求,只是将他的奏折搁置起来罢了。郭将军的下属看到这样的情况义愤不平,他们纷纷表示皇帝看在将军的面子上也该批了这个人做知县。
郭子仪知道这件事之后连忙召集了有关下属且对他们说了如下一番话:自从天下大乱,许多将领这自己的一身军功便开始有些目无王法。朝廷为了安抚他们便答应他们所有的请求,此举也是为了得到这些人的拥戴。但皇上将我上的奏章搁置起来,表明皇上不把我当做和他们一样的人,是皇上对我亲近的表现呀。众人听他这一番话无不对他肃然起敬,此后严于律己的郭子仪名声在外,成了大唐贤臣第一人。
二:宽以待人
这个宽以待人指的是郭子仪那宽阔的心胸,他可以为了国家利益忘记与他人的小仇小怨,也能用自己宽阔的胸襟感化那些奸佞小人。早年间大唐有郭子仪和李光弼这两个骁勇善战、文武双全的军事奇才,他们二人虽然都是皇帝面前的大红人,但在一段时期内两个人的关系闹得非常僵,大有一山不容二虎之势。
安史之乱后朔方节度使一直暂有空缺,朝廷权益之下将郭子仪派去赴任,如此一来来他变成了李光弼的顶头上司。李光弼早知两人素日里不和,于是他请求郭子仪只对自己一个人下手,放过自己的妻儿以及其他家人。没想到郭子仪对他说:如今天下刚刚太平,朝廷需要你我二人同心协力,我们不妨强强联手一同保家卫国。李光弼听了郭子仪的话十分感动,以后他也对郭子仪更加敬重。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年一个宦官仗着自己实力强大而派人挖掘了郭子仪父母的坟,在封建社会可是让人不能容的大事情。然而郭子仪知道此事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反省自己治军不严的错误,他此举也是让那些奸佞小人对他由衷的佩服。郭子仪高寿,八十五岁那年寿终正寝。世人总是记得他为国操劳一生的辛苦,但笔者认为世人也应当了解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高尚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