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死人风俗吊孝 丧事来人吊孝怎么喊

网友提问:

在农村里,老人去世了是如何通知村里人来吊孝的?

优质回答:

农村有句老话,白事到,喜事叫。意思是说同村里的乡亲,谁家如果老了人,要靠自己自觉去吊唁,去帮忙,它和喜事两码,喜事必须得发请柬或者口头告知。

外婆去世那年,那天上午我正在家里洗衣服,突然有个不熟悉的人来到我家里,他自我做了介绍,原来是外婆本家的一个叔伯侄子,他是来告诉我外婆去世了,是骑着车子报丧的外婆本家人。

我们当地如果谁家里有人去世了,就会由本家的人挨村去给亲戚报丧,且再着急,再想赶紧去也需要先给报丧的做饭吃,简单的煮面条,里面敲俩鸡蛋。报丧的也不客气也不磨蹭,急三火四的把饭吃了,赶紧一起回去世人家里。

而在村里,如果老人去世了,关系亲近的本家会帮忙招呼本家人前去帮忙处理后事,处理后事其中包括放鞭炮,只要不是过年过节,村里如果有鞭炮在不晌不夜的时候鸣放,那就说明村里有村民家里有人去世。

最初是村里人听到鞭炮声,会到大街上四处询问:谁家老人了吗?这种事是故意传开,于是村里的农民会前去吊唁,通常如果只是普通关系,基本上都是家中老娘们去买个纸,然后在街上稍微等一等,看到别人准备去吊唁,会五六个人结伴一起去。

村民们知道这一天孝子贤孙会特别辛苦,因此大家都能够自觉的在事主家门口等够,等人多了,大家一起进家门前去吊唁,我们老家有规矩,孝子在院子里烧纸,逝者的闺女和儿媳妇需要跪在老人尸体两边,按长幼顺序守在两边,当有人前来吊唁,哪怕是一个人,跪在去世老人跟前的女人是要哭的。

所以很少有一两个人进去吊唁,大家都知道等一堆人时再一起进去。

我们老家这里,如果谁家老了人,那么亲戚们需要专门人员前去报丧,以前是骑车子报丧,现在省事了,用手机来联系亲戚,而村里人是靠自觉,听到鞭炮声,应该出来打听,看看是谁家里老了人然后大家一起去吊唁。

完全应了那句老话:好事靠人家叫,白事靠自觉到。鞭炮声是通知大家的最靠谱的事情。

其他网友回答

农村有一句俗语,“家家都有一块滑石板,换手抓脊背”谁都在乎这个事情?

家家都有老人,家家有事就要让人来帮忙,用不着主家去请,在装老人那一晚上,要请几个人来装老人入棺材,老人入棺之后,就要放鞭炮,鞭炮一响,全村人都知道了,因为凡事都有个时间制定,放鞭炮的时间不一样,哪个时间放鞭炮?就是哪家有什么事情。全村人都知道了,假如没听到的,挨着的邻居互相通知,在外出门打工的,工作的、出门的时候它就会和周边的邻居说一声,假如哪家有事?就让邻居电话通知他们,只要知道,远在千里也要赶来帮忙,就算你老人已经过世,过世的时候也是别人来帮你自己,所以农村最在乎这个礼节。换手抓脊背,家家就有老有小,老人们也很在乎这个事情,在外面打工,不想回来的。老人们会对他说,我老了的时候,你们怎么办?

所以在农村不用你通知村里人来吊孝,也不用你去请,都会主动上门来帮忙。家家如此。

其他网友回答

大概是六月十几号的样子,具体哪天忘记了。那天我正在村里找父亲办事情,聊着聊着,父亲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一接电话,才知道是一个族伯母意外去世,来电话的是堂兄,说要请父亲过去给伯母主持丧事,这种事情推脱不得,因为既是乡邻,也是亲戚,父亲只能过去辛苦几天。

在这里且不说亲人去世给我们带来的伤痛。想想这些年来,似乎每年都会接到至少一两个电话,然后被告知谁谁谁去世了,请我们回去参加丧事,然后再到每年回老家拜年的时候,就会发现又有几个曾经和蔼可亲的面孔再也见不到了。

伤感归伤感,后事还得热热闹闹的办。在村子里,老人去世,后事大多由本族有名望的族老主持,然后本村的后生们帮衬着办。帮忙的后生大多是邻里间比较老成持重,有几把力气,能抬棺出力的。虽说别人一般都会主动前来帮忙,但是主家还是得安排孝子孝孙去请一下,而且请人的时候孝子孝孙得下跪,以示礼数。被请的人当然也不会真让人跪下去,看到孝子孝孙腿稍弯下,就会立马伸手扶住,表示礼数到了,我们心领。然后就会告知我们立马前去帮忙。

至于家中十里八乡的亲戚,只要不是太远,也都会安排人亲自去请,告知前来奔丧。我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亲戚家长辈去世,他们家离我家得有二三十里地,那个时候交通不方便,很少有车,亲戚家足足走了三四个小时的路来通知我们。这请人前去吊孝的礼数,也跟前面一样,见面下跪,客人扶住,这样才算通知到位了。

再过了十来年,手机普及,人手一个电话,这时如果谁家有了丧事,就不会再跟以前一样安排孝子贤孙亲自去请了,一个电话就通知了事。方便是方便了,只是感觉少了以前的那种庄重感和仪式感,这大概也是时代进步对请客吊孝那些礼仪的影响吧。

其他网友回答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都是自然规律,还有一句话叫“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因此我们一定要活出个样来给自己看,记得以前村里的一位90多岁高龄的老奶奶说她这辈子就没有什么遗憾,因为她在年轻的时候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有意义的。

每一年在农村都会有人去世,随着现在农村生活条件和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完善,人们普遍寿命都有所提高,毕竟现在人们的营养都能跟的上身体所需了,但是在农村如果有人去世了,可以说这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因为在农村经常会这么说“死者为大”。

因此在农村只要是有人过世,人们都会前来吊孝,那么问题当中问到“在农村有人过世是如何通知村里人来的”今天我就把农村的这种风俗来详细的讲一讲。

“在农村老人去世的风俗都有哪些”

想必大家都知道在一个人去世之后,都会给买来寿衣和新鞋子,让同村都是一个辈分的人来为其穿上,并整理好其一些散乱的衣物,这种风俗在我们农村就叫“同辈人送最后一程”。

还有就是大家众所周知的就是在家中停放七天,就是为了能够让其亲朋好友前来吊唁,但是在我们农村也有另一种说法,也就是说停放七天为了人还有可能活过来,不过现在很少有人真正的停放七天了,因为现在随着思想文化的不断开放,一般现在都是停放一天到三天就会出殡。

再一个就是在农村人去世的时候会先找来一只家中喂养的公鸡,然后整个做熟放在已故人的旁边,然后点燃一盏煤油灯,不过现在基本上点燃的都是蜡烛了,这种灯就是农村人常说的“引路灯”。

“农村老人去世后如何通知村里人来吊唁”

这一点非常重要,一般都是其子女或者是其长子代表这个家庭去通知村里的各位亲朋好友和长辈们,去的时候一般都是头带孝布的,然后就是每到一家门口的时候都要先敲门,如果见有人出来就要上前磕头,把家里老人去世的消息进行告知。

再一个就是请的唢呐团,想必这个应该都知道唢呐是我们的传统乐器,在农村无论谁家办什么事情,都会花钱请人来吹唢呐,已故家人的子女在唢呐的带领下,绕着整个村走一遍,村里人听到有唢呐的声音就知道有什么事情了。

综上所述:

人去世在农村每一个人都是非常重视的,因此现在就算不去通知,村里人也都会前来进行吊唁,毕竟都是在一个村生活了一辈子的人,临走了都会来送其最后一程,这就是一种农村的情份。

其他网友回答

在农村里,老人去世了是如何通知村里人来吊孝的?各地风俗习惯不同,我只分享我们唐山农村当地的习俗。

老人去世,在农村是头等大事,老人家走的是否体面,来吊孝的人多不多关系着儿子的脸面。基于来人身份不同,我们那里主要有四种方式通知。

1、本家姓晚辈和同辈。不等通知,也不通知。知道消息的第一时间就要准备好烧纸去吊孝,基本上老人停床一个小时内都会到齐了,谁去晚了是很不礼貌的。其实血缘关系比较近的晚辈,都是在老人家最后几天经常去看望,最后时刻基本都在当场。如果过世的老人家还有家族长辈,就需要老人的儿子登门禀报。

2、不同姓的普通乡亲们。这个也是不需要通知,都是邻居们自发自愿的结队去主人家吊孝。一般都有半数以上的同村人去吊孝看老人家一眼的。

3、老人或者主家人的同村亲戚。在农村同村有亲戚也很普遍,这种情况是要等通知才可以去吊孝的。是由管事人安排村里来帮忙的人去通知亲戚们,通知的人不能进门,喊亲戚大门外告知。亲戚们接到通知后马上去主家吊孝。即使是老人的亲生女儿也是一样,等老人过世后马上回家等通知才可以去吊孝。在我们当地,这种通知亲戚叫做“送信儿”。

4、如果老母亲过世,又恰好是本村人,那么就需要老人的儿子亲自上门通知了。比如通知的对象是老人的兄弟姐妹们,老人的儿子进门就要下跪,一边哭着禀报母亲去世的不幸消息,一边检讨自己不孝,请舅舅、姨们打骂责怪。如果是通知同辈的表兄弟们,也得鞠躬告知。如果不是同村人,距离又比较远,一般是由堂兄弟们代替主家人通知。

其实,通知只是个形式。在农村,除非突然过世的情况,要不然大家都很清楚的。就是走个流程,从老辈延续下来,一直都是这样的风俗习惯。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