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日本近代作家的一个最大特点 读了日本作家的什么

网友提问:

想了解日本文学,要先从什么作家的什么作品看起?

优质回答:

在日本京都的高雄,有个神护寺,神护寺里面有个地藏庵,这就是谷崎润一郎写《春琴抄》的地方。夏目漱石呢,是在东京附近一个叫伊豆半岛的地方,那里有个修善寺,里面有个菊屋本店,叫“漱石的间”。夏目漱石一生中有件大事,叫作修善寺之变。漱石就是在那里突然患病,胃出血,差点死掉。这次患病,对他影响很大,他的文学创作也因此分为前后两期,《心》即是他后期的作品。我前段时间刚去游览过这两处,之所以讲出来,是说明我作为一个普通读者,跟两个作家的一点渊源。

神护寺

这两位作家,岁数都很大了。夏目漱石诞辰149周年了,《心》也出版102年了。谷崎润一郎诞辰是130周年。他们都是非常老的作家,日本和中国一样,当年很多有名的作家现在已经没人读了,都进入了文学史。但是日本又略有不同,日本有很多文学馆、作家故居,供人缅怀。很多人有疑惑,书店里这么多文学作品,为什么要看日本的?而且要读这么老作家的作品呢?我年轻的时候,身边的人都看不上日本文学,说日本文学不是从中国学来的,就是从西方学来的。比如说,夏目漱石是现实主义,谷崎润一郎是唯美主义,这都源于欧洲。应该直接读欧美文学,干吗放着原汁原味的东西不读,来看衍生品呢?

而我认为日本文学之所以值得一读,就在于其中所独有的两点:

一、人生况味。二,审美感受。而这恰恰可以分别举夏目漱石和谷崎润一郎为代表。所以谈论日本现当代文学,减了又减,怎么也减不去的,就是这两位(或许可以再加上三岛由纪夫和太宰治)。

日本文学和其他文学非常不一样。以《心》为例,在日本书店它依然在畅销书排行榜的前列。这是一本有悬念的书,读到后面才知道怎么回事。全书包括三部分:“先生和我”“父母亲和我”“先生的信”。这本书中文版两百多页,在日本算是长篇小说,如果换一个作家的话,绝对不会这么写,至少不会写这么长,大概三十页就完了。《春琴抄》也一样,有七十多页,如果换个作家写,也就十几页。

菊屋本店

菊屋本店走廊

日本作家并非有意啰嗦,拖长篇幅,而是他们处理题材的方法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依旧以《心》为例。第一部分,写我与先生来往,跟情节没关系;第二部分写我回家之后给先生写信,他没有回,这跟情节还没关系;只有第三部分,才讲了故事的始末。这样看来,前两部分根本没必要,但假如这本书只有第三部分的话,又完全无法成立。在夏目漱石笔下,《心》不是情节小说,它主要写一个人的状态。在外人来看,先生到了这个年龄,怎么就会是一个什么事也不做,什么思想也没有的人呢?究竟是为什么?如果不用这种方法,这个状态很难写出来,漱石从外部着手,站在离主人公很遥远的地方入手来写。这也就是日本文学的特殊之处。

西方文学大都是情节意义上的,如巴尔扎克、福楼拜,即便是号称唯美主义的王尔德,也有很多情节。但日本文学不从情节进入,而是从细节进入,讲人跟社会的关系,大的东西统统剔除不要。这样一种介入生活的方式,跟西方不一样。如《心》第一部分结尾处有个细节,我最后一次离开先生家,看到了门前的一棵树,这棵树每次在我走的时候,都被灯光照得很亮,但这次等我出门的时候,树突然就暗下来了,因为先生在我走之后把灯关掉了。实际上这里就暗喻家里要出事了,先生可能要死了。这种细节表达就是日本文学特有的东西。

日本文学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主要是细节小说,要是想看情节,就不用看日本文学。要是看比事儿还小的东西,就可以。日本文学里,很多都是对人生很细很深的把握,不是结论,很难说出来,更像是一种滋味,一种味道。硬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可以说成人生的况味。关于这点,日本人体会特别特别深,在优秀的日本文学里,都有这种东西。而这点,正是我们的文学所欠缺的。日本文学多年来不断被介绍到中国,很大原因就是能补我国之不足。

日本文学第二个长处,其实更容易被世界接受。那就是对美的特别的感悟。日本人对美有种特别的感悟,这种感受就是审美。日本的审美和中国和全世界都不一样,这种不同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第一,日本人审美的对象,都是一瞬间的稍纵即逝的,把握住了就有,把握不住就没有,这个人能把握住,另外一个人不一定能把握得住。比如,日本人对于樱花的领悟,完全是审美的领悟。生如樱花,死亦绚烂。这是种瞬间之美,在瞬间里体悟永恒。

第二,我们现在所说的审美,一般都是视觉之美和听觉之美。日本的审美不一样,所有审美都是感官审美,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感之美。很少有人写到味觉之美,嗅觉和触觉就更少了。如果把美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非常干净的美,也就是审美的人和审美对象距离非常远。比如视觉和听觉之美都是很干净的,而味觉和嗅觉则没有那么干净了,但在日本文学里,主要就是写味觉、嗅觉和触觉之美,以及这各种美之间的转换。

以《春琴抄》为例,写一个仆人爱恋崇拜女主人,把女主人放在莲花台上顶礼膜拜。当有一天,女主人被毁容,这仆人听到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刺瞎自己的眼睛,你不美我就不看了,我只感觉你最美的部分,把视觉转换为听觉、触觉,于是美就保存了下来。

实际上,《春琴抄》是非常典型的关于日本审美的书,可能中国人接受漱石更容易一些,接受谷崎难一些。谷崎润一郎在日本被称作恶魔主义,对他而言,只要是审美,就没有任何界限,是一直深入底层的。所以,最早被世界所知道的,就是谷崎。欧洲人没有看过人这么写东西,王尔德的审美只走了一半,与之相比是小巫见大巫。

对于夏目漱石,我们可能有共鸣或者契合,因为我们对人生没有作家那么深的领悟。但是对谷崎,则必须达到共鸣。谷崎是唯美主义,对社会不感兴趣。在二战时,很少有日本作家不与军部同流合污,谷崎是为数不多的一个。他一辈子追求的就是美,传说他的妻子松子夫人吃饭时候必须穿正装,否则他就吃不下饭。谷崎一生活得特别恣意,特别舒服,他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关于美的试验场。在每一部作品中,他都对审美做一个试验,一个问题解决了,再重新换一个问题。他一生关注的都是审美这个事情,大家平时忽略的事情也都被他关注。他的《阴翳礼赞》则誉为把东方古典美学阐释到极致的作品。如果想了解日本的审美,谷崎可以说达到了百分之百。用佛教的话,就是遇佛杀佛,遇鬼杀鬼。这两位作家,在日本都是经得起考验的。如果读日本文学,只打算从两个人入手,那读他俩就够了。

日本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确实作为单独的一部分存在,但是,我说的日本文学是以三岛之死为界限,也就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前。现在大家熟知的渡边淳一、村上春树,他们属于世界文学的一部分。在全球化背景下,已经没有纯粹的日本文学了。

文/止庵

其他网友回答

个人以为,日本文学以芥川龙之介入门其实再合适不过。原因有三:

1.创作体裁几乎是清一色的短篇小说,内容浓缩精炼,语言奇崛而又夹杂幽默、冷酷而又辛辣,适合新手阅读;

2.现实主义题材对于中国读者来说亲和性也较高,也容易嚼出味道来;

3.日本文坛正统大家,重量和代表性都足够;拜此所赐译本较为丰富(相比之下一些古典作家与当代作家通常只有一个译本,坑爹货不少),同时读原文的话也比古典作品简单。

通读一遍芥川之后,如果你觉得很不错,那么恭喜你,你是喜欢日本文学的人;如果你没什么感觉,那么建议就此打住。

在那之后读什么,其实就完全可以由题主自己决定了。(以下不谈日本诗)

如果你欣赏芥川文学中的历史深度与野性美,可以去读古典物语文学和草纸文学;

如果你为芥川文学中的美学理想与语言灵性所折服,可以去读新感觉派(横光利一、川端康成)与耽美派(谷崎润一郎、三岛由纪夫);

如果你为芥川文学中的自我解剖所震撼,可以去读各种私小说,以及那些让人“敬而远之”的作家(太宰治、坂口安吾),乃至芥川唯一的弟子堀辰雄;

如果你与芥川文学中对人性与现实的嘲讽与抗争产生共鸣,可以去读明治时代的文学(森鸥外、国木田独步、岛崎藤村)、无产阶级文学(小林多喜二)乃至社会派的推理小说;

如果你拒绝思考、只是享受芥川文学带来的快感,可以去读志贺直哉;

如果你想不清楚为什么,但就是喜欢,可以去读宫泽贤治;

最后,不管你怎么想,都绕不开的日本文学最伟大的巅峰:夏目漱石。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