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提升思考速度 如何提高思考效率

网友提问:

如何提高自己的思考速度和思考质量?

优质回答:

影响你思维的七个方面

你是怎么弄清这个世界的?

你是怎么和这个世界互动的?

这个世界是怎么影响你的?

前面一辆车的车窗缓缓的摇开,从车内扔出一袋薯片的包装袋,包装袋已经没了形状,应该是里面的薯片吃完了。你一边开车,一边跟旁边坐在副驾驶上的朋友说:“现在的人,真是越来越没有素质了!”

朋友也附和着说:“就是,一点都不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也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这是判断

你去过“黑暗中对话体验馆”吗?

在那里,你会在黑暗中对话“导赏员”的指导和陪同下,用75-90分钟的时间进入一个全黑暗的、伸手不见五指的空间,去游览。在那里,你需要用视觉以外的其他感官去探索精心设计的黑暗区:走过历史展区,穿过市场,经过咖啡馆等等。

在这个全新的体验中,你的世界将被打开,你会品尝到通过其他感官感受世界的美妙。

——这是感知

希拉里为什么支持堕胎呢?因为希拉里和民主党是靠讨好少数裔获得选票。而女权主义是重点讨好对象。

在美国,传统家庭价值观每况愈下,传统基督教会影响力也不如以前那么大。希拉里支持堕胎,一方面可能她的价值观就真的是这样,另一方面就是讨好女权。

——这是分析

IDEO在为欧乐B设计新型儿童牙刷的时候,他们的工作人员观察到,现有的儿童牙刷除了体积比较小之外,就是成人牙刷的翻版。

但是小孩子刷牙没有成人那么熟练,所以要抓住这样的牙刷来刷牙并不容易。于是,他们设计了一个又大又肥、让儿童感觉好拿好用的牙刷。

结果,上市后八个月,欧乐B儿童牙刷的销量一直位居榜首。

——这是决定。

某公司生产了一款专门针对女性的洗手液。

“女生们如何知道这款洗手液是专门为他们准备的呢?“

“洗手液的颜色是偏粉红色或者玫红色,同时,还带有淡淡的草本香味。另外,我们的广告中会有两只手的对比,表明用过这款洗手液之后,手会变得更加白皙和柔嫩。”

——这是确认

第一季度,A公司的市场份额是30%,B公司的市场份额是24%,C公司的市场份额是35%;

第二季度,A公司的市场份额是25%,B公司的市场份额是28%,C公司的市场份额是40%;

第三季度,A公司的市场份额是13%,B公司的市场份额是36%,C公司的市场份额是44%;

第四季度,A公司开会说,是时候转型了。

——这是比较。

宜家成立之初,有一次,公司刚拍完一套家具,一位营销经理发现,有些家具塞不进卡车里。

正在苦恼的时候,现场一位摄影师提议,可以把桌脚卸下来,这样就可以把桌子塞进卡车了。这个建议让他们恍然大悟:宜家可以把几乎所有的家具拆卸开来,由顾客自己装配,这样可以降低运输成本。

这个小实验对于全球家具零售商宜家的商业模式来说,非常关键。

——这是整合。

人类大脑的思维就是通过这样的七种方式来探索和挖掘这个世界的:判断、感知、分析、决定、确认、比较、整合。思维不断的帮助我们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注意到事情的各个方面,弄清事情的本质。

如果你有一个新产品想要推向市场,你就可以从这几个维度来进行构思和设计:

判断:用户如何判断出这个产品是针对于他的呢?如何判断出这个产品能帮助他达成目标或解决问题呢?

感知:通过产品的样式、颜色、包装、广告等等,用户会如何感知这个产品?

分析:用户会从哪些角度来分析这个产品?功效?价格?销量?其他用户的评价?

决定:用户在什么情况下会决定购买?影响用户做决定的因素都有哪些?

确认:关于产品的介绍,有没有不清楚的地方,需要用户进一步确认的?

比较:用户会把这个产品,和其他什么样的产品做比较?如果才能让用户在比较中,感觉我的产品更值得?

整合:如何做能够增加用户和产品之间的粘度?设计什么样的模式,能够增加用户对于产品的认可度?

这些问题的提出,符合成人的认知和思维规律,所以这种思考方式,其实也是站在用户的立场来看待你的产品的方式如果你想要探索自己的思维、评估自己的思维、提升自己的思维质量,你也可以每天,从这七个维度来问问自己:

比较:今天哪些时候我的思维是比较顺畅的?今天哪些时候我的思维是比较受阻的?

判断:我今天主要在思考什么问题?

分析:今天我通过思考,解决了什么问题?

感知:今天我是否受到了消极思维的影响,而感到沮丧?

确认:我今天所做的事情,和自己的价值观相一致吗?

决定:如果重新过这一天,我会做出哪些改变?

整合:今天我的思维方式中,哪些思考模式应该保留,哪些思考模式应该调整?

也许,通过以上的七个问题的思考,你会发现,你对自己的思维方式了解得很少很少。

好莱坞为什么在电影中都有黑人和同性恋?

为什么美国的电影都有英雄主义情节?

为什么中国的电视剧总是提倡牺牲和包容?

为什么英国会脱欧?

为什么有如此规模的难民潮?

我们所认同的普世价值观:平等博爱、尊重少数裔、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包容创造和谐,这些观点一定是对的吗?

你所属的群体鼓励哪些行为,你就会更多的出现哪些行为;你所属的群体不鼓励某种态度,你就尽可能不让别人知道你会有那样的想法。

其实,我们的思维是一个没有被开发的世界、一个被我们的生活经历、被我们的所见所闻所塑造出来的内部世界。如果我们能够了解自己的思维、发现自己的思维模式、评估自己的思维方式,我们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思考,而不是被电影、电视节目、新闻报道、社会舆论等他人所设计的套路所控制。

而刚才提到的七个思考维度,就是给到大家一个思考的工具。

其他网友回答

我也分享一下自己的观点。

1.根本的方法是增加知识储备

有时候,某个问题你想不明白,反应不过来,大部分是因为这个问题里有很多你从来未接触过或者没明白的概念和信息。相反,如果你对一个事情很熟悉,很快你就反应过来了。

所以,要提高自己的思考速度和思考质量,最根本的方法,是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如果知道得不够多,思考的速度和质量也只能无米之炊。

增加知识储备的方法,成本最低的就是读书、看新闻。但是,知识有很多,选择储备哪些知识呢?可以参考查理.芒格(巴菲特的合伙人)的方法:

构建思维模型,掌握每个学科中基本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和定律。

查理.芒格的思维模型思想是散落在他的各个演讲之中的,他本人也没有做过具体的归纳和整理,但有人对查理.芒格的思维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具体的思维模型是以下这些知识:

另外,再加上逻辑学和哲学。

2.动用上所有领域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种或几种

所有事物都处于一个系统之中,几乎每个系统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如果要理解这样的系统,要解决一个问题,就必须熟练运用来自不同学科的知识。

查理.芒格这样说:

你必须知道到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并且经常使用它们——要全部用上,而不是只是用几种。大多数人都是只使用学过的一个学科的思维模型,比如说经济学,试图用一种方法来解决所有问题。

你知道谚语是怎么说的:“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世界就像一颗钉子。”这是处理问题的一种笨办法。

举个例子,查理在进行投资的时候,他不会只对一家公司的财务信息进行肤浅的独立评估,而是对他们打算要投资的公司的内部经营情况及其所处的、更大的整体“生态系统”做出全面分析。

3.实用的工具

的确有很多方法和工具,都能有助加快思维能力和提高思考质量,但是,我还是认为,想要这些工具发挥更好的作用,关键要打好知识储备的基础。

楼上欧阳芊双老师提到的《零秒思考》是其中一个好方法。除此之外,再推荐另一个工具,出自丹.罗姆的《一页纸工作整理术》:

我们面对一个复杂局面的时候,可以从六个方面进行拆解、分析,简称六六法则,这六个方面是:

(1)谁/什么?(2)有多少?(3)在哪里?(4)在什么时候?(5)怎么样?(6)为什么?

对于每个类型的问题,又有五个角度可以进行考量,简称SQVID:

(1)S:简单的还是精细的做法?简单的做法是什么?精细的做法是什么?(2)Q:考虑问题倾向定性还是定量?(3)V:聚焦在愿景目标上?还是在如何执行上?(4)I:当考量一个观点,是只关注观点本身,还是将此观点与其它做比较?(5)D:关注将来会发生的变化,还是关注现状是如何?

然后,六六法则和SQVID相互结合后,可以得到一张多维度的考虑问题的图示,基本上,对于一个问题,都可以从中找到切入口,可以将这个图表作为引导思考的地图:

最后,列一下文中提到的书籍,推荐阅读:

查理.芒格,《穷查理宝典》

丹.罗姆的《一页纸工作整理术》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其他网友回答

其实每个人都会思考,但我们仍然有提高思考能力的余地。事实上,任何一种思考能力,包括创意思维、逻辑思维等都可以通过锻炼来提高。

保持冷静和积极的心态才是关键。如果你惊慌失措,思路就会变得混乱不堪。科学家已经研究出来,在人类的中脑部,有个叫做“杏仁体”的部分在大脑处理情感反应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杏仁体与大脑中负责处理计算和设计有关的逻辑任务的前额叶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如果你心里充满了消极情绪,比如被紧张焦虑的情绪淹没,杏仁体发出的信号就会对大脑的思考能力产生强烈的干扰。但是如果你信心十足,内心非常快乐,对任务充满兴趣,那么杏仁体发出的信号就会刺激敏捷而又有逻辑性的思维产生。保证自己尽快开始工作,别再浪费时间纠结于那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看看自己还有多少时间,然后设定一系列可以完成的小目标。

把相关事项写下来能够帮助你思考。有时一个主意能带出另一个主意,你也可以从视觉上的思维再现中受益。试试画个表格,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步骤。这样一来,你就能把它们统统记在脑子里,并且同你的计划相融合。

自始至终都要记得:别着急。惊慌失措会让你丧失思考能力。要学会保持冷静,不要让自己因冲动而盲目行动。

那么,准备好,开始进行快速思考吧!

其他网友回答

有句话最近特别火,“深度思考比勤奋更重要”。和所有的鸡汤一样,这篇几千字的文章能让人记住的只有这么十个字。这碗鸡汤闻着挺香,可就是没给勺儿。

深入思考的重要性谁都知道,但绝大部分人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其实在于无法判断自己的思考程度够不够深。

换句话说,绝大部分人并不知道多深入的思考才算是“深入思考”。这就导致了,深入思考无法有效地进行。

同时也导致了,“深入思考”变成了一个玄之又玄的高冷词汇,似乎普通人触不可及。

而实际上,判断深入思考的标准很简单:

标准一:所有的思考都必须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

——这是深入思考的前提。

要有目标才能思考,没有目标的思考只能算是空想。所以真的不必在生活中逮着个问题就玩儿命地想深入下去,没什么意义。

标准二:所有得出的结论必须有有力的论据支持

——这是深入思考承上启下的一环。

绝大部分思考可以到达这一层,但无法深入下去,也就只能停留在浅层次思考的层面。

标准三:所有用来支持结论的论据都必须来源于可信的信息源或严密的论证

——这是深入思考的基石与前提。

任何一个论据的信息源不可信或者论证过程不够严密,都有可能导致思考的结论被推翻重来。

这就是判断自己是否在深入思考的三条标准。

这三条标准的实现难度依次递增,第一条最简单,第三条最难。

那深入思考应该如何去做呢?

也很简单,还是这三条标准,它们也可以看做是深入思考的流程。

这个流程既可以顺着来,由假设出发,层层细化;也可以倒着来,从细节开始,最后得出结论。

1假设驱动法

之前已经提到,如果思考的流程是顺序的话,那就由假设出发,提出支撑假设的证据,最终论证证据的真实性或可靠性。

这也是咨询顾问常用的假设驱动(Hypothesis Driven)法。一般在思考的时候,我更推荐这种假设驱动法,因为这样的方法目的性更明确,思考时动力更足。

举个例子。

当你阅读完一本书以后,如果你觉得这本书写得特别好,该怎么论证这本书确实很好呢?

第一步,提出假设:这是一本很好的小说书。

第二步,提出几条可能可以支持假设的论点:

这本书情节引人入胜

这本书人物刻画生动

这本书语言文字优美

这本书开创了新的流派/写作手法

我看完这本书很感动/震撼/忧伤

……

第三步,针对以上论点,找出可以支撑论点的具体证据

1.这本书情节引人入胜

证据一:这本书在情节设置上和《XXX》(世界名著)异曲同工

证据二:主人公先经历了AA,又经历了BB,又经历了CC,过程跌宕起伏,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2.这本书人物刻画生动

证据一:片段A的语言描写生动形象(摘录1000字)

证据二:片段B的动作描写扣人心弦(摘录1000字)

证据三:片段C的心理描写代入感强(摘录1000字)

3.这本书语言文字优美

证据:(摘录1000字)

4.这本书开创了新的流派/写作手法

证据一:XX评论家说,这本书翻开了新时代,因为……

证据二:这本书在E,F,G片段开创了新的手法(摘录1000字)……

5.这本书我看完很感动/震撼/忧伤

证据一:看这本书我用了一盒纸巾

证据二:看到结尾我汗毛都竖起来了

证据三:我爸我妈我哥哥姐姐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婶婶大舅老爷都说这本书很好

思考完毕。

在思考的时候按照以上顺序思考,在表达的时候则把思考过程反过来,先说论据,再说结论,采用“分-总”或“总-分-总”的方式说服别人。

不过,在思考的过程当中当然会遇到很多难点。

比如,在上面的案例中:

一般地,大部分人都没有系统学习过文学批评,所以第二步建立论点的时候很可能会无从下手。

这时候,就需要提出一个新的问题:评价一本书的维度有哪些?

然后,从这个假设出发,再用上述方法进行深入思考,并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才能得出几个主流的评价维度。

所以,很多深入思考又嵌套着更深层面的深入思考。

再比如,还是上面的案例:

在论证这本书开创了新流派的时候,就面临以下问题:

如何定义流派?

目前的流派与技法有哪些?

判断新流派的标准和依据是什么?

——这就又要提出一个新的假设,并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研究与论证。

在绝大部分时候,深入思考就是这样一个不断提出新假设,不断层层深入论证的过程。当然,广泛的调查研究必不可少。

2 归纳总结法

除了顺序,也有逆序。

逆序法其实就是归纳法,在面对杂乱的线索与证据时,条分缕析,细致推倒,得出结论。

举个例子。

比如你花了50块在电影院看完了《小时代》,感觉很不爽,于是你进行了一番思考。

第一步,你会觉得:

演员只会耍酷和扮美,毫无演技可言,只能用大哭大怒表达情绪

充满了诸如“我恨你”“我也恨你”之类的弱智台词

情节不切实际,比如刚毕业的大学生就能当公司财务总监,还没毕业的大学生就能当董事长助理

情节前后跳跃太大,毫无铺垫,主要人物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哭一会儿笑

……(省略10000字吐槽)

第二步,你归纳了一下你的发现点,得出几个论点:

演员演技烂

剧本烂

情节差

第三步,你就会得出结论:《小时代》是个烂片。

思考完毕。

和假设驱动法一样,归纳法也可以层层嵌套。在得出一个结论之后,结合现有信息,可能又能得出新的、更高一层的结论,由此不断深入下去。

比如,在《小时代》身上,你可能可以总结出诸如“青春电影三大俗”之类的固定套路,然后套用在《栀子花开》《同桌的你》之类的电影上,引发新一轮的思考。

以上两个案例实际上把深入思考的流程大大简化了。

在绝大部分思考过程当中,都同时需要用到正向和逆向的不同技巧。

一般在比较熟悉的场景下,我们倾向于先列出假设,再进行论证;而如果进入一个不熟悉的领域,则会先收集信息,再找到突破口。

除此以外,由于问题的复杂性,一次系统性地深入思考往往需要进入到5层以上层层深入,花费大量的时间,才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最后,再强调一句,以上讲的都是思考的方法,而深入思考不仅仅只有思考。

和思考方法同样重要的,是信息收集与研究的能力。因为深入思考的过程必须依赖深入的研究才能得出最终的结论。

研究方法一般就这么几种:案头研究(搜素引擎,书籍、期刊,数据库),市场调研(问卷,焦点小组),深度访谈。

不过,那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其他网友回答

思考与人的大脑中的神经递质有关,神经递质越多思考的速度越快,思考的质量越高,相信我们小时候都是茫然无知的后来才会懂得说话和思考,思考要先学习再思考,当一个人学习的多了,练习也变多了的时候也就是神经递质增多的时候,突触也会相应的增加。

比如给你一道数学题,你开始不会,两遍过后就会了十遍过后就有举一反三了,试想一百遍过后呢,你就是这个问题的专家了,因为此刻你的这道数学问题突触已经相当的多,反应速度特别快。

如果想提高思考速度,就必须时刻练习,不练习你只会退化。比如在大马路上看到一辆车你可以用车牌号算算二十四点,看到人群密集,试试人群密集度,种种以此类推,你的思考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