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今天是老子(李耳)诞辰,现在应如何重视和研究老子思想?
优质回答:
道家———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学派。西汉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旨》称之为道德家,《汉书-艺文志》始称道家,列为“九流”之一。道家认为“道”是宇宙的本原,天道自然无为,“道法自然”,人效法道,提倡清静无为,顺其自然。政治上倡导“小国寡民”、“无为而治”。主张“齐物”论,认为“万物一体”,无是无非,物我两忘,即可逍遥自在。并主张“绝仁弃义”,故与儒、墨两家相对立。春秋末年的老子(李耳)是道家的创始者,后来杨朱派的“全性葆真”说,宋钘、尹文派的“情欲寡浅”说,都与老子观点相近,称为道家别派。道家到庄子(庄周)时与儒、墨鼎足而三。后来又与名、法两家结合,成为黄老之学。魏晋时期的玄学,则以道释儒,促成儒道融合。佛教传入中国,学者用老庄之学释佛典,促成释道合流。西汉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虽以儒学为尊,但道家作为儒家学说的重要补充,亦被广泛利用。
黄老学派。
战国中期至汉初道家流派之一。该派奉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故名。以虚无之道为世界的本源,认为事物发展到极端即走向反面,故主张“虚静“”无为”,以适应天道。汉初,文帝、窦太后都“善治黄老之言”,认为“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采取与民休息,恢复生产的政策。此派著作早已失传,但一九七三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经法》、《十大经》、《称》、《道原》等著作,是研究该派的重要资料。
老庄学派
战国时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而道家至庄子则成为与儒墨鼎足而三的学派。《史记》以老庄同传,认为庄子“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汉初重黄老之学,不以老庄并提,《后汉书-马融传》始老庄并提,老子和庄子都以“道”为世界本原,主张“虚无为本,因循为用”。但老、庄学说亦有差别。老子主张“无为而治”,退回“小国寡民”的社会;庄子主张“齐物论”,泯除事物差异,物我两忘,达到“无待”、“无己”境地,使自己与大自然混而一体,构成一种逃避现实的人生哲学。在认识论方面,老子主张以“道”观物,认识出于主观自生;庄子则认为事物间之差异是相对的,“齐万物而为一”。故老子是先验论的认识论,庄子则以相对主义为特点。
其他网友回答
老子的思想是朴素的唯物辩证法,从始至终主张无为。研究和重视老子思想,也应表里如一,无为而有为。
以不变应万变的思想: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名可名非常名。世界万物是变化有规律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也就老子思想,也应该以一颗以不变应万变的心去揣摩老子所宣扬的无为精神,切不可死守一本书,一钻大半天,要学会归纳、整理、拓延。
去除外界干扰的魄力:去除商业气息对哲学行为的干扰,研究老子思想,必须要端正心度,把握精髓,绝对不能和现代商业气息挂钩,不能让研究老子的文化行为成为摇钱树,也不能想着借老子一夜成名,做学问还得踏实。
以哲学研究哲学:老子的思想属于朴素的唯物法,可以归纳为非理性主义哲学。研究老子的哲学思想,完全可以用当代的理性主义哲学去分解,在本质认识上,逻辑解析等方面,既要联系到古代的认识环境,又能突破现代的哲学局限,放大眼光,进行新的哲学探讨。
这是对研究和重视老子哲学的新认识,它可能会让我们改变思维角度,重新从另一个面看到老子哲学所蕴含的价值。
其他网友回答
老子是道学集大成者,其道德经隐含了道学基本理论。但世人终将道德经人文化解读,如此则不知老子心矣。应以道德经为板,当透板形而知其木。
其他网友回答
请称他老子、老聃或季聃,别再称括号里的那个残破的名字,这才是对老子的重视。口头上重视还不够,更需要实修印证。主流说法农历二月十五诞辰概为李唐攀附之说,老子属夏周一系仙道传承更可靠些。
其他网友回答
此提问是如何“重视和研究”?似乎是从学术指导的高度问其非一般的大问题。所以无法满足、更无以尽言,只好略述浅见。老子思想是中国古典哲学的突出代表,是唯物的但又是朴素的辩证哲学。由于历史的局限,他发现了事物的本源,即其运动变化的根本规律。但很抽象,如用“道”和“德”表述、认识、把握、运用其根本规律;用“一、二、三”表述事物变化、递进、发展。越抽象越能概括万物,但让人感到空泛难懂。所以当今还是以今人(特别是毛泽东哲学)为主与其结合起来研读,如《矛盾论》、《实践论》即有高度的理论概括又有层次递进的系统、透彻的分析和实证论辩,学透了再看老子的那些抽象语言就容易理解了。但要注意决不可陷入某些迷古者的套路,认为越古越“高深”越“得不到”的虚玄迷茫之中。哲学的高度在当今,而非停在它的起始点上。还要注意不要陷入旧时愚腐文人的就警句解警句、就空言论空言的死肯教条的套路。老子讲“大道无为”“无为无不为”,此须辩析,不可循其消极,而应辩其中的积极。人是高级动物,动者本身就含有对大白自然的主动性、进取性。只是要识道、重道、尊道方可更好的用道,才不失于面对当今现实发展中的积极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