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评水浒上上人是哪九人 金圣叹评梁山好汉

网友提问:

梁山108将,金圣叹为何只评了9人为上上等人物?

优质回答:

金圣叹堪称自水浒问世以来的第一铁杆,这哥们十一岁便开始读水浒,一辈子都在研究水浒,毫不夸张的说,他对水浒的爱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金圣叹为何腰斩水浒?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太爱水浒了,才做出了既当球员又当裁判被水浒业界屡屡炮轰的行为。

金圣叹也是水浒阴谋论的开山鼻祖,后世很多水浒阴谋论者的观点,几乎都是拾他的牙慧。虽然我对金圣叹的阴谋论一直嗤之以鼻,不敢苟同,但他对水浒的行文笔法、人物性格等方面的评论却鞭辟入里,令人叹为观止。在这些方面,金圣叹绝对是水浒评论的天花板,他的很多点评一针见血,总是令人醍醐灌顶,后人难以望其项背。

在《第五才子书法》中,金圣叹将九位梁山好汉评为上上人物,分别是武松、鲁智深、李逵、林冲、杨志、关胜、阮小七、花荣。金圣叹并没有给出一个具体的评判标准,但在他字里行间中不难看出,这里的上上不是指武功有多高,或者人品有多好,而是人物塑造的特别成功,就是让人读完有一种跃然于纸上的既视感。

武松被金圣叹誉为天人,水浒第一人,独一档的存在,高于其他107人,他在书中写道:想鲁达已是人中绝顶,若武松直是天神。事实上也相差无几,武松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即便是完全没看过水浒的人都知道打虎英雄的威名,他的知名度早已超越了水浒第一主角宋江,为什么?就是因为这个人物塑造的太成功了。

鲁智深紧随其后,这个人物刻画的近乎完美,他的一言一行早已深深的根植于读者的脑海中。我们不妨做个小小的测试,让你三秒之内说出两个梁山好汉的名字,我想大多数人会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武松鲁智深这两个人物,所以说鲁达是人中绝顶一点也不夸张。

相信林教头的粉丝不在少数,虽然我个人不太喜欢他的性格,但不得不说这个人物塑造的太成功了,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他的遭遇,他的心境,不正映照着现实生活中四处碰壁的我们吗?他是水浒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试想一下,假如把林冲的故事全部删掉,那水浒将会失色多少?!

有人质疑李逵居然是上上人物,这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头竟然是上上人物?如果你总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来看待梁山好汉,那么我奉劝你还是出门右拐吧,在水浒中充当慈父圣母,恐怕你走错地方了吧?就艺术形象而言,李逵塑造的极其成功,为什么总是有人抓着他残忍嗜杀的污点不放,而完全看不到他的天真烂漫,赤子忠心呢?就连我们伟大的毛主席都说,李逵是一个最纯粹的革命者。

这里多说几句,姑且就当李逵是个坏人,甚至是个恶魔吧,那也在读者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就像看电视剧,我们对某些反面人物恨的咬牙切齿,恨不得一刀宰了他,不正是恰恰说明演员演技精湛,编导塑造人物成功吗?

剩下的几人,吴用梁山第一智囊,几乎包揽了梁山所有的计谋,施公在身上从来不吝啬笔墨,一个满腹经纶,神机妙算的谋士形象直映入读者的眼帘。杨志低调内敛,一个一心想要光耀门庭,恢复祖上雄风的旧家子弟的形象也不遑多让。

至于花荣、关胜、阮小七,花荣是一个玉树临风的儒将,关胜就是关二爷的谨慎加强版,阮小七是一个快人快语的直男,但我个人觉得这三个达不到上上,人物塑造要比上述几位逊色一些。

要我说宋江也塑造的非常成功,那么多人鄙视他讨厌他,不正说明这一点吗?可惜金圣叹太厌恶宋江了,以致于在腰斩水浒中对宋江进行了全方位360度无死角的黑化,声称生生世世也不想见到宋江这样的人。个人情感色彩太强烈了,所以金圣叹直接把宋江划为了下下人物。

其他网友回答

金圣叹批“水浒”纯属不懂瞎批,在他的笔下,梁山好汉绝对没有所谓的“上上人物”。在伪造的“贯华堂”本中,金圣叹多次攻击、丑化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中没有一个好人。

那么,金圣叹为何又要把梁山好汉分为五等来评判,这厮到底安的是什么心呢?

欺世盗名的“贯华堂本”

《水浒传》的版本比《红楼梦》还复杂,按照现在的说法,这部书总共有两大版本体系,即繁本和简本。繁本中又有两大系列,也就是容与堂本、贯华堂本。

容与堂本大概以万历年间刊行的本子为准,这个本子就是我们现在最通行的一百二十回本。但是,若是再往前追溯,容与堂本应当是百回本。因为简本的影响,万历年间刊行时,又“插增”了几段续书。干这件事的,大概有两个人:余象斗、袁无涯。

袁无涯的本子有两个特征,其一是“移王婆事”,也就是把此前本子中郓城县王婆找宋江资助阎婆的故事,搬到了刘唐下书之前。其二是删去了书中的致语,也就是去掉了所有的赞诗赞词,以及类似于旁白的解说。

贯华堂本则是出自金圣叹之手,他自己在七十回本《水浒传》中,杜撰了几个序言,其中就假托施耐庵写了一个序。在这些序言中,金圣叹说他自小喜爱《水浒传》,而且,得到了一个古本,名叫“贯华堂本”。

对照贯华堂本和袁无涯本,不难发现,金圣叹这个本子其实是“腰斩”了袁无涯本后文续书,留下了梁山大聚义前的故事。因为金圣叹的这一次“腰斩”,后文故事便以《征四寇》的书名单独刊行,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

也就是说,历来就没有所谓的“贯华堂本”,是金圣叹自己伪造的。

金圣叹为何要伪造这样一个所谓的“古本”呢?其中的原因就是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污蔑梁山好汉。因而,借“古本”之名,大肆篡改原著,以达到个人目的。因为是“新发现”的古本,也就有了篡改的口实,读者发现与原本不对,也因为是版本问题而相信了金圣叹的鬼话。

但是,金圣叹不可能彻底改变《水浒传》原著,梁山好汉就是造了皇帝的反。因为一百单八将都是反贼,施耐庵又十分赞扬这些好汉。金圣叹对此大为光火,他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留下的九个上上人物,却在书中依然是梁山贼寇。金圣叹痛恨造反,上上人物造反,同样遭到了金圣叹的痛骂。

所以,我说,在金圣叹的眼中,梁山好汉根本就没有所谓的“上上人物”。

金圣叹破口大骂梁山好汉

“读第五才子书法”中有一段专门“考定”梁山好汉的文字,一开头是这样写的:一百八人中,定考武松上上。时迁、宋江是一流人,定考下下。

这句话之后,便先后“考定”鲁达、李逵、林冲、吴用、花荣、阮小七、杨志、关胜为“上上人物”。

假如我说,即便是不看金圣叹在正文中的批点,只看这段考定文字,便断定金圣叹是在胡说八道,很多读者恐怕会点赞了吧。

金圣叹把鲁达、鲁智深分作两个人物考定,只说鲁达是上上人物,那么,鲁智深呢?梁山好汉是花和尚鲁智深,而不是渭州城提辖鲁达。这个信息便透露了金圣叹只爱没有上梁山造反的好汉,痛恨做了草寇的一百单八将。这就是金圣叹的狡黠偏私之处。

即便是以江湖故事来做“考定”,九个“上上人物”中,李逵配吗?难道沧州城劈杀小衙内,也是“上上人物”所为?即便是江湖中的李逵,也算不得“上上人物”吧。很多读者认为,李逵就是个人渣。

金圣叹迫不及待地把宋江考定为“下下”,书中也不断痛骂宋江,不惜篡改文本“恶宋江”。其原因,是宋江带头造了反。但是,上梁山造反,开启梁山大聚义的人却是晁盖、吴用。吴用被考定“上上”,又是什么理由呢?晁盖劫生辰纲,带头上梁山,又为何成了宋江的对立面呢?金圣叹不会是以“双标”考定梁山好汉吧。

金圣叹其实不是“双标”,在他心中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不能造反。所以,在宋江东溪村报信,晁天王逃出生天这回书中,金圣叹留下了这样一句总评:宋江 ,盗魁也。盗魁,则其罪浮于群盗一等。

而这回书写的是晁盖杀出东溪村,上梁山聚众造反,难道晁盖不是盗魁吗?

在金圣叹的笔下,晁盖当然是盗魁了。在这回书中,这厮还批点道:宋江之罪之浮于群盗也,吟反诗为小,而放晁盖为大。何则?放晁盖而倡聚群丑,祸连朝廷,自此始矣。

不需要多做解读,梁山好汉就是“群盗”。晁盖也是盗魁,因而,他“倡聚群丑”,梁山好汉不但是群盗,而且是“群丑”,丑类难道还有“上上人物”吗?

金圣叹破口大骂梁山好汉,自我打脸的批点还有很多,恕不逐一列举了。

篡改文本,编造故事污蔑梁山好汉

金圣叹假借“贯华堂本”,大行篡改文本之能事,篡改的地方太多,不便细说,此处举“晁天王曾头市中箭”一例。

这回书为了污蔑宋江。金圣叹删掉了袁无涯本中宋江苦劝晁盖不要出兵,“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小弟愿往。”这些情节,以此作为宋江谋杀晁盖的一大证据。

但是,在这回书的总评中,金圣叹又这样评论道:晁盖虽未死于史文恭之箭,而已死于厅上厅下众人之心非一日也。

金圣叹制造了晁宋矛盾,宋江是十恶不赦的大恶人,而梁山聚义厅上所有人都希望晁盖死,晁盖又是什么人呢?这样的打脸,唯金圣叹这厮干得出来。

至于篡改原著中晁盖遗嘱,改写托塔天王梦中显圣,删除多处有利于宋江的描写,等等,这些按照自己的意愿篡改行为,简直是举不胜举了。

金圣叹为表达自己的忠君思想,痛恨梁山好汉做了强盗,却又以招安洗白自己,因而,假借张叔夜之口,大骂梁山好汉,又借张叔夜之刀,痛斩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金圣叹编造了一段“梁山泊英雄惊恶梦”故事。在这段故事中,金圣叹假借历史记载,把张叔夜战败宋江,然后按照宋徽宗旨意招降梁山好汉的历史一并篡改,在草坪中斩杀了梁山好汉。梁山好汉原本就是草寇,金圣叹便给了他们以草坪受死的结局,梁山还有“上上人物”吗?

在这段故事中,金圣叹痛快淋漓地破口大骂道:

万死枉贼!你等造下弥天大罪,朝廷屡次前来收捕,你等公然拒杀无数官军!今日却来摇尾乞怜,希图逃脱刀斧!我若今日赦免你们时,后日再何法去治天下?

金圣叹简直太丑陋,这段文字我不屑一评,只是想说,金圣叹欺世盗名,两面三刀,他就是一个忠君,而且是忠于清廷的无耻文人。

金圣叹根本没有读懂《水浒传》

金评本(贯华堂)《水浒传》序二中,金圣叹以大段故作古拗的文字,痛骂了梁山一百单八将。这段文字太长,我引用一小段:

宋江等一百八人,则何为而至于水浒者乎?其幼,皆豺狼虎豹之姿也;其壮,皆杀人夺货之行也;其后,皆敲朴劓刖之余也;其卒,皆揭竿斩木之贼也。有王者作,比而诛之,则千人亦快,万人亦快者也。

这才是金圣叹对梁山好汉的真实态度,与思想内涵文本中的点评是完全一致的。然而,金圣叹却又搞出了九个“上上人物”,除了这个人患有严重的精神和人格分裂症外,那就是掩人耳目,欺瞒读者,向朝廷表示其不二忠心。

金圣叹认为,梁山好汉都是豺狼虎豹、该敲朴劓刖的揭竿斩木之贼,他们不能被招安,而要被集体诛杀。梁山好汉被施以王法,那才是大快人心之事。

金圣叹“腰斩”水浒传,并不完全是要斩掉罗贯中的“狗尾续貂”,而是不能让梁山好汉以招安逃脱王法。于是,他谎称他所续貂的“梁山泊英雄惊恶梦”是施耐庵原著,“后世乃复削去此节,盛夸招安,务令罪归朝廷,而功归强盗”。

金圣叹说假话不眨眼,欺世盗名,确实骗过了很多读者。

然而,金圣叹根本就没有读懂《水浒传》,他的评点全部是望文生义,没有一处点到要害处。

《水浒传》“开篇引首”这段故事,可谓全书的总纲,但金圣叹却把这段单独的文字与第一回合并,鼓捣出一个“楔子”来。如此,便彻底掩盖了施耐庵写《水浒传》的真实目的。

容与堂本“开篇引首”故事中,施耐庵明确地写到了,霹雳大仙赵匡胤为了夺取失去的皇位,便引出了“三十六员天罡,下临凡世,七十二座地煞,降在人间。哄动宋国乾坤,闹遍赵家社稷”,后文“洪太尉误走妖魔”说的就是这件事。从洪太尉打开地窖时所发出的“半夜军中一声雷”这个细节理解,梁山一百单八将就是霹雳大仙赵匡胤“误走”的妖魔。

也就是说,梁山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都是皇帝们放出来的妖魔,要大闹赵家社稷。施耐庵以梁山好汉故事为线索,隐藏的是帝王家的大火并,也就是皇位争夺战。这些大火并,包括了因金匮之盟引发的“烛影斧声”,因朱洪武“孙立”而导致的靖难之役。

这些隐藏的真相故事,金圣叹压根就没有读懂。大骂梁山好汉,实际上是在大骂皇帝。下面,我举一个梁山人物来简单地证明金圣叹的瞎批。

在施耐庵的笔下,宋江原本是家中老大,却被写成了“三郎”。这个“宋三郎”,隐藏的就是赵匡胤的三弟赵光义,赵光义的第三子宋真宗赵恒,以及以第三顺位继承人做了皇帝的亡国之君宋徽宗赵佶。

金圣叹没有读懂《水浒传》,他十分痛恨宋江,没想到痛恨的却是皇帝。金圣叹拍皇帝马屁,却拍到了马蹄子上。宋江是“下下人物”,好个金圣叹,一面要表达忠君思想,一面又说皇帝是“下下人物”,真的是疯了。

梁山好汉中,有很多人都暗藏了帝王的身份,金圣叹大骂梁山好汉是“万死的枉贼”,没想到,却是骂的他要忠于的皇帝。

金圣叹没有读懂这些隐藏的文字,凡是读不懂的,金圣叹一概涂抹篡改。尤其是把施耐庵赞颂梁山大聚义的一段文字彻底删掉。

这段文字高度赞扬了梁山大聚义,一百单八将的“忠义”就是忠义于“等贵贱,均贫富”,忠义于老子的“替天行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忠义于家国大义,梁山好汉要在金兵来临之际,“尽忠报国”、“保境安民”,梁山好汉都是岳飞式的抗金大英雄。

“尽忠报国”这四个字出自《宋史·岳飞传》,金圣叹难道不赞同岳飞抗金?难道是为了维护后金(清朝)的王法,从而大骂梁山好汉?

金圣叹完全没有读懂《水浒传》,所谓的“上上人物”,都是他为了掩盖自己分裂性人格的欺世谎言。

金圣叹点评《水浒传》不仅十分拙劣,而且极其庸俗。在他的眼中,梁山好汉绝对没有什么“上上人物”,列位看官别被这厮骗过了。

其他网友回答

各花入各眼,爱煞愁断亦枉然。

金圣叹评水浒人物罗列了九个上上等人物,自有他自己的本性张驰、喜怒好恶,这也只代表了他的一家之言,况且文学评论向来也没有一定之规。

学术研究历来讲求多岐为贵,我们必须允许每个人有充分发表意见的自由,也必须尊重他所表达的不同意见。

但也不得不承认,金圣叹评水浒就是《水浒传》评论的巅峰,后人难以望其项背。无论是文学角度,还是人格角度,亦或是情节角度、拓展角度,金圣叹都将这一评论推向了新高,既是对先前白话文小说文学批评的补充,也是对后世大众文学另辟蹊径的丰富,当然就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

金圣叹籍此一跃而登上文学批评大家的金鼎宝座,受到很多水浒人士的追爱,也是受之无愧的。

金评九个上上人选,恰是他金圣叹本人喜怒好恶的真实体现,亦可看出他嫉恶如仇的豪侠本色。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这九个人都有谁——

武松、鲁智深、李逵、林冲、吴用、花荣、阮小七、杨志、关胜,共计九人。

这里刨去吴用、关胜两个机杼深厚的老谋深算者,余者都是忠耿慷慨之人,只是命运赋予了他们不同的处境,但不失为英雄豪杰。

倒是吴用和关胜两个,被列入上上之选,恰可看出金圣叹本人的处事态度,也可以将他自己的命运和吴用、关胜联系起来,相并来看。

图片来自网络

其他网友回答

武,鲁,公孙,燕青,李俊和二童兄弟,朱仝,李应,黄信。 武松神勇忠义,高寿。鲁悟道成佛。公孙闲云野鹤,急流勇退。燕小乙炼达通透见风使舵。李和二童见机行事,海外称王称帝。朱仝一衙役经努力后成朝廷柱石,李黄关呼等人也成良将,除了后来跟金战死的都是善终,这些人都应该是上上人生。

其他网友回答

明朝大才子金圣叹,用现在话来说,那就是文学领域的博主,大V,也是一个杠精加弹幕爱好者。才子佳人的名著,都被金圣叹发了“弹幕”。

比起“农家乐”弘历的弹幕,金圣叹的弹幕,还是很有水平的。

被后世津津乐道的,是金圣叹对水浒传9个人物的评价,这九个人,无一例外被金圣叹评价为,“上上人”。

这九个人分别是,武松,鲁智深,林冲,吴用,李逵,阮小七,杨志,花荣,关胜。

武松

金评,“直为天人。”

这样的评价,言简意赅,很得人心。什么样的评价,能抵得上“天人”两个字呢?

武松真的可以称得上天人,施耐庵也对他相当宠爱,送给他足足14回的庞大篇幅,而且,这样的篇幅完全是武松单核带队,其他涉及的梁山豪杰,至多是陪衬。

武松的表现,也惊为天人,赤手空拳打死猛虎,抛掷七八百斤的石墩,如同儿戏。这些都是非人类的恐怖力量,却在武松眼中,如同平常。

这样的人物,在整个水浒传中,真的仅此一份。

鲁智深

金评,“鲁达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心地厚实,体格阔大。论粗卤处,他也有些粗卤;论精细处,他亦甚是精细。”

对于鲁智深的评价,看似平常,实则有深意。金圣叹的眼光超人一等,他目光注意到鲁智深的“精细”,而不是粗鲁。

有些粗鲁,甚是精细,一语道破鲁智深的本质。

鲁智深的本质,是怒目金刚,粗鲁的表象中,拥有一颗玲珑剔透的佛心。他比梁山泊任何人都超脱,能拿得起,也能放的下。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修成正果。

外表粗鲁,本质精细,超脱自然,无人能及鲁智深。

林冲

金评,“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业来,然琢削元气也不少。”

对于林冲的评语,更是匪夷所思,我想到了雷雨,林冲的确有雷雨般性格,压抑到极致,爆发的酣畅淋漓。

可在很多人眼中,林冲依然太窝囊,他的确爆发了,风雪山神庙,火并王伦,都将故事推向高潮。

他也的确成功了,随着梁山泊东征西讨,成就一番事业。

对于一个枪棒教头来说,能够驰骋疆场,比安安分分的一生,更值得惊喜。

而林冲的结局,何尝不是元气衰竭的体现。也许,林冲这样的人,不适合平凡,只适合战斗,他为战斗而生,平凡生活,就会变得懦弱茫然。

吴用

金评,“他奸猾便与宋江一般,只是比宋江,却心地端正。”

这样的评价,很多人的确不理解,我最初读,也不理解,前半句,我接受,心地端正,我却接受不了。

吴用的阴毒,让我感觉毛骨悚然,这是可以让人家破人亡的阴毒。

可吴用的结局,我又恨他不起来,他和花荣一起,吊死在宋江墓前。

吴用做了一辈子小人,这一刻才是真的英雄。

“士为知己者死”,这是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执念,吴用做了太多卑劣的事情,却在临终,诠释了这句话。比起宋江,吴用的确心地端正,无愧“士”的称号。

阮小七

金评,“第一个快人,心快口快,使人对之,龌龊都销尽。”

快人,这是对阮小七的评价,如同天人一样,阮小七的评价相当高。

阮小七是真正意义上的江湖人,拥有快意恩仇的侠客情怀。

他不喜欢政治,不懂得勾心斗角,不喜欢繁华富贵,只求本心做事。

他做事的唯一原则就是,我认为对,我就做,天马行空,无所畏惧。

所以,劫生辰纲,火并王伦,盗御酒,穿龙袍,卸甲还乡,都遵从于阮小七的本心,自由,率真,坦荡,可以说是梁山泊一股清流。

花荣

金评,“写得恁地文秀”。

这话说的,我觉得有点莫名其妙,怀疑金圣叹是个“颜控”,喜欢“小鲜肉”。

花荣最耀眼的本事,不是长得漂亮,而是手段高。武艺可平五虎之一的秦明,箭术更是无解。

这些光芒,都被金圣叹忽略,只说了文秀。

仔细一对比,不难发现,能称得上风度翩翩,温润如玉的公子,也只有花荣了。

花荣是梁山泊的贵族,俊美得面孔,儒雅的气质,甚至射箭的本事,无一不透露出君子的气度。

这样的气度,是其他人学不到,模仿不来的。也是独一无二的,不得不说,金圣叹的眼光的确很独到。

关胜

金评,“关胜写来全是云长变相”。

我怀疑,金圣叹是关羽的粉丝,所以爱屋及乌。

在水浒传中,关胜戏份少,而且有点装蒜。

他的确模仿着关羽,包括生活中的细节,比如读书。

但我又觉得,关胜太装了,关胜毕竟不是关羽,为什么要装关羽呢?但后来,我明白了一个叫图腾或者情怀的东西。

关胜的装,更是一种传承和守护,关羽忠义,但在乱世,却弱肉强食,毫无底线,也正是这样,关羽的精神传承,才变得弥足珍贵。

关羽的变相,更多的是精神的向往,图腾的守护,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杨志

金评,“杨志写来是旧家子弟”。

如果说,花荣是精神贵族的象征,杨志就是没落贵族的代表。

“老子祖上阔过”,这样的话,影响着杨志,让杨志负重前行。

对于注定得没落,大势已去,这些旧家子弟,何去何从?

杨志不甘没落,他的手段有些不光明正大,却也不触碰底线。他不杀人放火,打家劫舍,也不坑蒙拐骗。他仅仅希望努力,或者打点关系,飞黄腾达。

杨志的运气出奇的差,每次总有柳暗花明之时,却又莫名其妙的被各种事情打断。他的本心,让他一直无法溶于梁山泊,成了孤独的存在。一种没落贵族的孤独。

李逵

金评,“写得真是一片天真烂漫到底。看他意思,便是山泊中一百七人,无一个入得他眼”。

最有争议的上上人物出现了,这就是李逵,杀人魔王李逵,居然是上上人物,金圣叹的三观有点不正常。

天真烂漫到底,这是金圣叹对李逵的评价。我想到了“熊孩子”。

李逵就是一个“熊孩子”。他过于天真烂漫,以至于没有自己的判断力,受到大人的影响。

没有熊孩子,只有熊父母,李逵的凶残,是宋江吴用的怂恿。我们看懂了熊孩子,也就能看懂李逵。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