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地带 ? 散文随笔】拾 忆 美 好 年 华(十) /苑伟新(辽宁)

拾 忆 美 好 年 华(十)
——相识55周年暨下乡50周年回忆录
文/苑伟新(辽宁)
(6)为改变落后生产队面貌贡献力量(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1972年春节过后,我于2月22日(阴历正月初八)回到了青年点。每天继续给同学们做饭,还有生产队的现金出纳保管员工作要完成。每天也是忙忙碌碌的。过了几天,在2月末孙银辉被选送上大学~阜新煤矿学院。听到这个消息,同学们为他高兴。这是从1966年5月16日~1972年2月这段时间由于文化大革命,初高中学生全员下乡,大学已经六年没招生了,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从来没有的。孙银辉下乡没多长时间就被安排到拖拉机站当了拖拉机手,他积极恳干,是一名优秀的拖拉机手。他很幸运,是从我们曲家大队第一个走出去的大学生,我们都向他表示祝贺!1972年6月大队领导决定把七队青年点并到三队青年点。我们到了三队青年点以后,大队袁书记给同学们开了会,说明了为什么要把七队青年点并到三队青年点?老书记说:“因为三队是全曲家大队比较薄弱的生产队,也可以说是一个落后的生产队,它的各方面都不如西獾洞的四个生产队。所以大队把知青都并到三队,就是想让你们知青到三队发挥作用,用你们的光和热来改变三队的落后面貌……”而且让我们两个点的同学要团结一心,搞好青年点的生活,安心生产队的劳动。我又被选为三队青年点的点长。青年点没有人愿意做饭,我又成了炊事员。当时三队青年点还有15名同学,我每天按时把饭给同学们做好。有时间我就给园子浇水,侍弄园子里的各种蔬菜,解决同学们的吃菜问题。每天还要打扫青年点房间的卫生等。我们同学团结友爱,合合气气,就像兄弟姐妹一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有事大家商量,为搞好青年点的各项工作共同努力!1972年7月末李毅转点离开了我们青年点。9月初又有两名同学回沈阳上学:张素清去沈阳工业学院上学。陈其玲去沈阳二师上学。我们为她们俩高兴!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秋收季节。九月初的一天,袁书记来到青年点找我谈话说:“你别在家做饭了,到生产队去发挥发挥作用吧!经三队队委会研究报请大队同意,由你当三队的保管员,即管倉库,又管现金。原来的保管员在衣內缝大口袋,天天往家带粮,被发现不用他了。”就这样我接任了保管员工作,把做饭的工作交给了赵凤玉。我到三队一直在家做饭,队里的情况我一点也不了解。那时周焕义同学已经是三队的队长,我有什么事情不明白就问周队长,周焕义对我的保管员工作给了很多的支持。那时正好是秋收大忙季节,每天我早早来到队里,给社员们拿需要的各种物品,需要写借条的,什么时候送回再拿回借条。每天记好记录。现金出纳保管员我在七队干了一年,业务很熟悉,所以这项工作我是能胜任的,干起来也很轻松。
当时有一件让我很棘手的事情:就是秋收大忙季节,社员都在生产队干活,很忙很累,没有时间回家做饭。队里统一给社员做饭吃,也就是农村通称的大锅饭。于队长安排我和王玉德给生产队做饭,每天中午全队近80人一起到生产队吃饭。第一天早上王玉德把大豆腐做好了,然后教我做这么大的一锅饭。第一天下了60斤高粱米,首先淘好米下到锅里,锅下点着火,煮一会要开锅了,用刷好的平板鉄锹活拢锅,等开锅了就一会活拢一遍,等锅大开10多分钟,米粒越来越大,水越来越少,就用鉄锹一直活拢,把锅上下的米都活拢匀了,把锅底下的火掌握好,开锅后就不要用太大的火了,不要糊锅底。然后一直搅拌着锅,一直咕嘟着,一点一点米粒越来越大,汤快没了,再把用炕席做的锅盖盖好锅,上面再蒙上麻袋,盖好闷上半个多小时,锅底不要加火,剩下的火就能把饭闷好。那边的锅再把豆腐炖上,等社员回来就可以吃饭了。这顿饭吃得不太宽裕,锅里的饭锅巴都给吃光了。我忙着给大家盛饭,后来饭没有了,我在队里没吃着饭,我回青年点吃的饭。第二天于队长说再加10斤米吧,于是第二天下了70斤米。社员王玉德又早早的把大豆腐做好了。然后又教我做这么大的一锅饭。我认王玉德为师傅,从这天开始我称呼他为师傅。我让王师傅指导,我自己亲自动手,锅上锅下我都注意,一道一道工序记好,我在青年点做过很多饭,但这么大的一锅饭还是第一次。我不明白的就问王师傅,就这样在王师傅的指导下,第二天的大锅饭做得很成功。第三天,第四天我还是在王师傅的指导下进行,很好的完成了任务。后来有一天王师傅感冒了,流鼻涕,咳嗽得很厉害。他做完豆腐,和我说:“你自己做饭吧,我坚持不了啦!再说我流鼻涕,咳嗽也不卫生。” 于是他向于队长请假回家休息了。于队长问我:你一个人能行吗?没等我回答,王师傅说:“她没问题,学会了。” 王师傅走了,我一个人独立操作,先把高粱米饭闷到锅里,又把一板大豆腐炖到锅里,等着社员回来吃饭。中午开饭时,于队长第一个把锅揭开,我先给于队长盛了一碗饭和一碗豆腐,于队长吃了以后说:“哎呀,你真行啊!饭菜都做得这么好吃……” 然后他又问社员:今天的饭菜怎么样?社员们都说“好吃” ,然后于队长告诉大家今天的饭菜都是保管员苑伟新做的。社员们都说:你真行!我们都不会做这么大锅的饭,不是夹生,就是糊,你这个青年真不简单……等。就这样在秋收大忙的季节里,我学会了做大锅饭。我每天起早贪黑忙队里的工作,回到青年点还要忙青年点的活。每天总是忙忙碌碌的。秋收结束了,开始打场交公粮了。1972年11月初,我们青年点的周焕义被抽调回沈阳印染厂工作。周焕义72年初任三队队长以后,工作认真负责,敢说敢管,能够抓好生产队的各项工作,为改变生产队的落后面貌作出了很大贡献!周焕义走的那天,我们一直把他送到四平,他请同学们上饭店,点了同学们爱吃的菜,又请同学们吃了四平有名的稀馅包子。饭后我们送周焕义上了回沈阳的火车,我们也回了青年点。这时已进入冬季,一切照旧。日子还得往前赶,工分兑了现,同学们陆续地回家了。青年点只剩下李定江,赵凤玉和我。李定江是政治队长,在冬天利用农闲组织社员学习,落实上级的各项方针政策等。我这个保管员也走不开,交公粮回款等,还有社员的分红兑现等每天都很忙。所以我们三人又是腊月二十七把酱豆烀好,做成酱块子,李定江给放到过梁上。腊月二十八,我们就一起回沈阳家中过年了。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异意可联系删除。
总编:张同辉
作者简介
苑伟新,共和国同龄人,中共党员。1968年9月辽宁大学附中毕业,下乡辽宁省昌图县知青,1974年12月回沈阳工作,毕业于辽宁广播电视大学。文学爱好者。
《作家地带》
温馨提示
我们需要的稿件:
一、所投稿件需是本人原创,尚未在其他平台发表。因稿件著作权引发的纠纷,由作者自行负担。
二、大力倡导正能量作品。稿件内容不得含有违法或其他有碍社会和谐、国家安定的内容。不得侵犯他人名誉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否则引发的法律责任由投稿人承担。
三、为提高稿件发布效果,平台编辑可能在忠于原创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适当修改,如果您不同意修改,请在投稿邮件中注明。
四、鼓励文学创新,扶持文学新人。
五、体裁以诗歌、散文(含随笔、杂文、书评等)、短篇小说等作品为主。
六、投稿请附百字左右作者简介。
七、投稿前,请务必添加总编微信zhenqingrushi1966,不然无法发放稿费红包。
稿费发放办法及时间安排:
作品发稿一周(七日)之内所得赏金,50%为作者稿费,50%作为平台维护费(累计赞赏在二十元及以下不结算)。作品发表一周后,以红包形式发放稿费。
微信:zhenqingrushi1966
邮箱:364702284@qq.com
《作家地带》编辑部
关于开展第三届“青春记忆”全国征文大赛征文启事
青春,就像林徽因在《人间四月天》里说的一样:“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声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青春是一个永远聊不完、写不尽的话题,我们有太多的记忆留在青春里,就像一滴滴晶莹的水珠,汇聚成人生旅途中最美妙的浪花……为进一步促进文学作品的推广和交流,展示广大作家、诗人和文学爱好者的风采,《作家地带》拟举办第三届“青春记忆”全国征文大赛。内容如下: 一、活动主题:青年时代的“一件事、一段情、一次难忘的经历。”二、征文时间:2020年9月20日—2020年10月31日。11月5日公布评奖结果。三、大赛基本原则:大奖赛将严格按着公平 、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所有参赛作品须是原创首发作品。四、作品评奖入围条件:参赛作品在征文期内,阅读量200以上,留言量30条以上,赞赏量10人以上,视为有效入围参评条件。五、评奖标准及奖项:1、依据作品质量、阅读量、留言量、赞赏量开展评选(留言每条记10分,赞赏每个记10分,阅读每个记1分。按得分多少评定获奖等级。为便于广大作者知情和监督,以上数据在公布获奖名单时一并公布。2、本次活动设特等奖1名,奖金618元。证书、奖杯;一等奖3名,奖金118元。证书、奖杯;二等奖6名,奖金58元。证书、奖杯;三等奖10名,奖金38元。证书、奖杯;优秀奖10名,证书、奖杯。3、所有获奖作者,均可聘为“作家地带签约作家”,并在《作家地带》和《作家地带副刊》开设“签约作家专栏”。六、奖金来源及分配细则:征文大赛参赛作品,所有赞赏金不再返给作者本人,用于奖励基金奖励给优胜者,以及获奖证书、奖杯制作、快递费用等。投稿微信:zhenqingrushi1966 第三届“青春记忆” 全国征文大赛组委会 《作家地带》编辑部 2020年9月18日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