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请问有参加过2次以上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同学么?有怎样的感受?
优质回答:
来自团队成员,王强。
很幸运我参加了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两次有不一样的感受。
今年的三下乡和去年的三下乡我做了很多的对比,我个人还是整个集体以及开展的活动我都进行了对比,去年我对三下乡什么都不了解,所有的事情都没有一种主动去做的意识,然而到了今年,我第二次参加三下乡,我知道了该怎么去做,还知道了怎么去做才能做好,去年的三下乡到今年的三下乡这一年,我在成长,我在进步,这些大都是三下乡带给我的,我很感谢三下乡活动,两次三下乡的经历会对我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去经历过就会懂得,遇见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可初心没变,目标没变,都是为了更好的做实事,去锻炼。
感谢。
其他网友回答
我参加过,总体来说有很多不同,感受更是不同
一、身份不同
第一次是队员的身份参加的,一切听从学长学姐安排,自己就踏踏实实做工作,第一次的感悟主要是实践很累,而且在实践过程中感觉学长学姐很厉害,特别羡慕并且希望能够成为和学长学姐那样的人。不同的身份当然造就自己的态度和看法
二、态度不同
第一次毕竟是大一,就想着随便玩玩,顺便了解一下民情民意,所以从思想上就没有非常重视,结果可想而知。第二次则是以负责人的身份,要总体考虑很多很多的事情,而且队友都是女生,所以自己要独自撑起半边天,不过好在几个队友都很给力,帮了我很多忙,做好了后勤工作,让我能全身心的投入到策划和领导层面的工作,使我能够做很多很多更好层面的事情。更好引领团队成功完成任务。
三、信息获取程度不同
由于第一次没用什么心,信息获取的并不是很多,安全按照学长学姐的意思进行,自己被动进行相关活动,因此实践相关信息获取的其实很少很少,同时自己不重视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而第二次由于自己把握全局,各项信息务必全面,所以信息获取程度站远远高于第一次,对实践的分析也能更到位,更全面。
四、成果不同
第一次的成果主要是晒黑了+旅游了+认识了学长学姐+累
第二次的成果则是自身能力的锻炼和提高,以及更好程度的第一次的成果的升华,总之成果丰富,自己也万分感谢。
五、宣传程度不同
第一次宣传主要是微信公众号,而第二次则除公众号还借助今日头条的线上三下乡,扶贫我先行,同时还有一些校内其他媒体以及部分政府媒体,总之,宣传程度远远大于去年。
六、更累
由于工作更多,所以真的很累,不过没放弃是我最大的收获。
七、认识到扶贫的艰苦
第一次只是玩玩,而第二次甚至有队友为我们的心有余而力不足流泪,我感觉这是我们三下乡最成功的地方。
总之,心怀感恩,心系社会。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更是我们青年必须做的,扶贫只是一时,志愿则是永恒的命题。
其他网友回答
去年,从一名稚嫩的准大二学生参加暑期三下乡活动,那时候我们的口号是“走进乡土乡村,助力精准扶贫”当时学校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新乡大部分地区都淹了,特别是校园,水深达到1.2米,吃饭都成了问题,那时候心里想的只有回家,逃离这个没有水,没有电,也没有饭的悲惨校园!在这种条件下,我们依然坚持去开展三下乡扶贫工作!当时,是我第一次怀着忐忑之心走进中孟村,那时候乡村的路还没有修,村委会也只有一个地基,所以我们只能住在中孟村小学的教室里,一个小小的实践队,那时候条件还特别艰苦,小学的院子的围墙因为大雨还冲倒了,环境可谓非常艰难!在细雨中,我们走访了当地十八户贫困村民,连接了他们家庭的收入情况,人口数量,耕地面积,孩子的受教育情况展开了调研,看到村民们纯朴的笑脸,孩子们童真的眼神,我觉得这次实践活动有意义。无情的大雨淹没了校园,暖暖的微笑却在中孟村这片土地上荡漾开来。为他们送2000余斤“高光效百农419麦种”的时候我没有去,但是我知道,这种帮助虽然微小,但是麦种里承载着深深的爱!今年,是我第二次来到中孟村开展扶贫调研工作,也是我带队参加这次有意义的活动!今年我们的口号是“走进乡土乡村 讲述扶贫故事”当然,身后的是今年刚盖起来的村委会,面貌焕然一新。在对村民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往年种植的矮抗58小麦产量约为1000斤/亩,而去年河南科技学院生命科技学院提供的百农419麦种,让每户平均每亩增产300斤左右,村里已经实现五户脱贫,还剩12户贫困家庭,总体有了很大改善。变的是实践队员衣服的颜色,不变的是那一颗颗滚烫的心!时间冲不谈我们的情谊,所以我们的实践是有益的,也是弥足珍贵的!
所以,我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