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影千与千寻表达什么意思?(千与千寻电影表达什么意思)

网友提问:

日本影视《千与千寻》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真心看不懂结局?

优质回答:

一、千寻这个角色正是这“迷失的一代”的代表,宫崎骏想通过这个讲述千寻迷失的故事告诉当时的日本人在迷失中如何寻找与回归。而“千与千”两个“千”加起来正是2000,“千与千寻”寓意着影片将探讨日本在“2000年”这世纪之交的“寻找”。

网上有许多影评都将《千与千寻》定义成是有多重主题的动画电影,实则不然。整个动画都是在通过讲一个小女孩迷失的故事来隐喻日本的“国之迷失”,探讨的是当代日本应该如何寻找出路,迷失的这一代人如何自我救赎。

千寻一家为什么会走入迷失?千寻一家人的奥迪从国道20转入国道21后,父母為了抄近道走捷徑,最后导致了全家的迷失。这正是寓意日本这个国家即将从20世纪行驶入21世纪,而由于上一辈人“走捷径”不走正轨,因而带着整个日本走向泡沫一般迷失的境地。而车牌1901也颇有寓意,1901正是20世纪的初始之年。

父母要走捷径时,千寻已有不祥的预感,她不停挣扎,不停大声呼喊着“我不去”,但父母的坚持让千寻不得不紧随其后,这其实对应的是日本现实世界中年轻一代依附长辈,人生道路被“规定”,被带着一条道走到黑的悲哀与无奈。

千寻的父母走进迷失世界后看到无人经营的饭店,肆意地享用原本要供给神灵的饭菜,千寻的母亲说“等有人来了,再付钱就是。”千寻的父亲则说“有爸爸在,怕什么,信用卡现金随他收”。这种先享用后付款的“信贷”概念正是日本泡沫经济,彻底走向迷失的根源,千寻一直说“我不要”,但依然拦不住贪吃的父母,转过身来父母已经变成了“猪”,无奈地任由一些看不到的“饭店主人”肆意鞭打。

二、白龙象征什么?

很多影评都把《千与千寻》定义为一部爱情电影,影片中的白龙大多认为是千寻的男朋友。但这未免有些牵强,别忘了荻野千寻在故事中只是一个十岁的小女孩,而全程自始至终白龙更像是千寻的守护者,莫非宫崎骏只是如此肤浅?这部作品只是讲一个关于早恋的故事?

当然不是!

为什么叫白龙?

“白”是日本的神祗之色,包括国旗都有大片的白色;而“龙”在日本也是正统皇室的象征,同时也是水神的象征。白龙跟千寻的关系可以从影片他们的一些对话中看到一些端倪:白龙在影片开端管千寻叫“好孩子”,并且不只一处,也就是说在白龙的眼中千寻就只是一个孩子。也就是说影片中白龙象征着的是“大和”未被天皇骑劫颠覆前的本源与正统,也意味着日本的过去。因此白龙叫千寻“孩子”,对千寻说“你很小的时候我就认识你”。这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而白龙作为水与河流,是生命的起始的意象,千寻曾经掉到过白龙的河水里面,正是胎儿与母亲怀胎时羊水的写照,而龙又是阳性的代表,所以白龙也象征的是千寻(日本)的过去与由来。然而可惜这条代表这“大和”的本源与信念的河流,因为时代要发展被建筑掩埋填没;白龙为了学习魔法,为汤婆婆利用,干了许多不好的勾当,慢慢忘记了自己的真正姓名。

如果白龙代表的是日本的过往,那么他所窃取印章是魔女钱婆婆制定契约的凭据,或可以理解为象征“主权”,而一张张白纸则自然对应的就是一张张“不平等条约”。

白龙(过往的日本)因忘记了自我,被利用去窃取并吞下了不应吞食的印章(“主权”),而被诅咒并被一张张白纸(“不平等条约”)追击。几近丧命,终于在千寻的帮助下,吃下了河神丸子吐出了印章(主权)才得以存活。

四、无面男又是什么?

カオナシ 无面男在日文中有“没有颜面的意思”,它代表的是2000年日本人的一种迷失状态,迷茫,阴冷,孤独,容易被影响同化。在千寻与无面男简短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影片中确实有这种寓意:千寻的这几个问题也是宫崎骏对现代日本人的一种哲学叩问。

你是谁?

你从哪里来?

你要去向何方?

当代的日本人弄不清楚这三个问题:无面男只知无意识无度地吞噬一切贪欲,自己虽不停壮大,却给周遭带来了破坏,并使自己的外表不断丑化变态。这映射的是日本一味盲目的发展,忘记了来处,忘记了本源,也不知何往。

无言沉默的无面男执意要给千寻药牌,金子,所有他以为千寻会想要的东西。但正如千寻所说的“我想要的东西你绝对拿不出来。”这应该是日本人年轻一代与上一代人心灵深处的某种对话,迷失的上一代人创造的东西并非这代人真正所需要的,他们创造的“财富”对年轻一代“毫无价值”。最后,无面男与白龙一样:无尽无度的吞食最后以“呕吐”来完成自我救赎。为什么千寻原本的使命(calling)是解救自己已经变成猪的父母,但是故事中她却似乎全程忘记了?或者我们可以这样猜测,小千把自己从河神那里拿到的河神丸子救了两个完全陌生的人——白龙与无面男就是父亲与母亲的象征:白色的白龙,黑色的无面男,正是一阴一阳,且不论白龙与无面男这两者谁是父谁是母,白龙无尽的保护,无面男无尽的给予,不正与“父母”并无二致么?如果这个隐喻成立,那么最后千寻分别帮助了白龙与无面男后,汤婆婆让千寻从一大群猪中选出自己的父母时,千寻信心满满并毫不犹豫地说“这里没有我的爸爸妈妈”,则不难理解了。因为千寻知道他的父母早已另有化身。而在影片结尾,白龙与无面男全无送别千寻走出神隐世界,惟白龙叮嘱千寻千万别回头,当小千走到出口时,却霍然发现父母早已在那等候。由此说来,白龙跟无面男就是千寻父母进入这个世界后的化身寓象也非常合乎情理。

?

结语:

在《千与千寻》这部影片中,其实还有这许多细节可以与这部影片的核心设计原则(Designing Principle)——“迷失的日本”相对应的许多巧思设计。比如电影中,千寻帮腐烂神清垃圾那场戏,其实说的是日本因发展而迷失忽略了环境;又比如日本片名中的“神隐”所寓指的隐藏起来的神灵,以及影片中开场千寻一家人经过看到的一堆被世人忘记供奉的神龛石祠,其实说的是日本人对本源信仰的丢失……只有为故事找到恰当又有趣的“设计原则”,才能成就一个伟大的故事。“设计原则”对故事创作有多重要,不言而喻。

宫崎骏通过一个小女孩走入异世界而迷失的故事,尝试提出自己对当代日本这种“国之迷失”精神层面的解答——带着现在迷失的自我,溯根寻源,为过往的错误道歉自省,找到自我,弄清楚自己究竟是谁,方才知道何去何从!

可叹的是,大家至今还在探讨怎么做一部高赞,赚钱的动画电影时,宫崎骏早已在用他的作品履行他自觉的国民责任。对于这部电影,宫崎骏只是轻描淡写地说道:“千寻上车的那一瞬间,是我最开心的时刻。”

其他网友回答

这部电影从很多不同的角度和人物形象给人以不同的感想,每一个人物都蕴含着深刻的意义,这部电影批判了这会上种种不好的行为。

无脸男:失去自我,跟随大众,跟屁虫,没有自己的逐渐,近朱赤近墨黑,死皮赖脸跟着千寻。

千寻:原来懒惰,没有生气,依赖父母,随心所欲,没有礼貌,胆小。经过汤屋的改造和白龙的保护,变得勤劳,勇敢,有礼貌,有生机和活力,有孩子的天真和快乐。

白先生:乐于助人,重感情,勇敢,善良,细心。

汤婆婆:小气虚荣,贪图财产,不惜代价保护自己的利益,阴险。

钱婆婆:和蔼可亲,乐于助人,热情,心软。 有正面和反面教材

其他网友回答

《千与千寻》2001年是宫崎骏执导、编剧,柊瑠美、入野自由、中村彰男、夏木真理等配音,吉卜力工作室制作的动画电影。

这个影片告诉我们要保持一颗善良勇敢的心,保持我们最初的信念,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不要被现实所左右,不要被虚伪蒙蔽双眼,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迷失自己。

结局时有一个情节,汤婆婆答应白龙让千寻回家,但汤婆婆说代价是把白龙碎尸万段。

而白龙后来并没有再和汤婆婆讲话,所以白龙说的,和千寻在现实世界相遇,可能根本不存在,汤婆婆可能还是会杀了白龙。

而且千寻回到了真实世界,其实应该是已经完全失忆了,即使有些许印象,也只能当成电影开始时在车里做的一场梦。

其他网友回答

感谢邀请!这里是“小晓得说”,你的关注是我最大的动力,

作为世界动画影视作品中的隗宝,众多影评大咖们都对《千与千寻》大赞有加,其豆瓣超100万人评分9.3 、猫眼评分9.5、烂番茄上新鲜度高达97%,33.6万次的观众打分也达到96%之高。

如此高的评价那么《千与千寻》必有其独特的魅力。作为动画影视题材,在宫崎骏老爷子的创作下,赋予了其独特的意义。那么到底想表达什么呢?

《千与千寻》想表达什么不如解释为宫崎骏老爷子想表达什么——“欲望”支配下会摧毁人性

为什么会创造《千与千寻》,这不得不说当时的日本处于一个震荡的时代。

九十年代初,日本经济泡沫彻底破灭,从1986年开始的战后第二次经济奇迹“平成景气”在6年之后走到了尽头,日本社会从此开始进入“平成大萧条”。直到2001年,日本经济刚好经历了第一个“失去的十年”。

随着进入新世纪,日本国内一方面对重振经济的呼声愈发加强,一方面也开始从宏观社会、经济上返回到文化和个体精神层面,来反思泡沫经济时代与随之而来的萧条中所藏的各种“病症”。

影片卡头,千寻爸爸就介绍了:“泡沫经济时代催生的这些建筑,如今成了荒废的旅游区”。之后丰盛的美食面前,千寻爸爸开口:“不管什么,反正先吃,现金还是信用卡付款随便他来”。

宫崎骏明确表达过:“从日本泡沫经济发生后,到现今仍没弄懂原因情况的成年人也跟千寻父母一样都变成了猪。”

而所谓的病症,就是宫崎骏老爷子所具象的“欲望”。在“欲望”支配下,人不知满足的所求着,表现在电影中就是千寻的父母对于眼前美食的无限饥渴。

其后,汤屋的汤婆婆对珠宝的贪婪,工人对金子的渴望、“坊主”任性而不可理喻的占有欲都是欲望的体现。即使是白龙,也因贪求法术而受汤婆婆掌控。

宫崎骏就借由白龙之口描述到:“被夺去名字的人,最终会忘记自己是谁”。用通俗的解释就是“欲望会支配人性、会摧毁人性”。

制造欲望、吞噬欲望、产生更大的欲望——矛盾的集合体,无脸男的含义

宫崎骏或许想用它影射现实中那些被欲望折磨而内心孤独、渴望关爱和认同的人,而

当原本善良的无脸男变出金子被所有人重视时,他的身躯开始变大,开始了吃人,尽管已经进食却仍然呼喊着“好饿”,直到膨胀为巨大的怪物。如此来看,无脸男仿佛就是欲望本身——没有约束和引导,欲望将永无止尽。

而我们的主角——作为代表新生代的千寻,胆小、懦弱的女孩子,当失去了父母的依靠,当要独自面对窘境,刚开始,千寻是那样的害怕、迷茫,不知所措。如同降生与这个“泡沫”破碎后一切为空的现实社会的人们,对于日本社会当前萧条的环境同样也是迷茫和不知所措。

记得对于宫崎骏的采访,老爷子表示,千寻对应着经济衰落后成长的新一代人。他相对他们传达的是:即使在今天的社会,”你也做得到“。或者说宫崎骏希望新生代的人们能努力面对生活,昂扬向上。

在影片中昂扬向上的做法就是积极工作。千寻进入“汤屋”,无论怎么样也要工作,不工作不仅会被夺取姓名,甚至会变成猪。随着故事的推进,努力工作还成为了千寻成长的推力,成为她赢得认可、证明自己的方式。千寻通过努力工作保持住了初心。当人人都对金子趋之若鹜之时,千寻不以为意,她的一心一意只是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让自己有能力去解救父母。

保持初心的千寻引导着无脸男,克服欲望回归自我,就是宫崎骏所想表达的,保持初心,克服欲望。当千寻和无脸男坐在静默的电车上向远方飞驰,那正是全片最和谐美妙的时刻。

总结

宫崎骏在《千与千寻》中大量隐喻描述欲望对于人的摧毁,将现实中的社会含义血淋淋的通过动画展现在传动欢乐的动画作品中,也展现了如何对抗这种具有现实意味的方式,面对它、克服它、战胜它。因为动画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媒介,让人们有了更多的思考。

这里是“小晓得说”,专注于动漫领域

感谢你的阅读,欢迎关注、转发与留言

END!

其他网友回答

很多人都以为《千与千寻》是讲千寻和小白龙的冒险故事,主题是千寻的成长,但根本不是这样。这片的男主角不是小白龙,而是无脸男。讲的是千寻如何治愈被欲望扭曲的心灵。

这可不是我说的,是《千与千寻》的制片人铃木敏夫说的。铃木敏夫说过,这片子的剧情曾做过一次巨大的改动,之前的版本里无脸男只是一个没什么戏份的角色,故事主线是千寻和小白龙与汤婆婆和钱婆婆的战斗,最后千寻取回自己的名字,让父母也恢复了原样。

铃木敏夫觉得这个版本比较普通,没太大亮点,然后宫崎骏灵机一动,把原本的无脸男剧情大幅度增加,有了经典的大闹澡堂戏。小白龙的存在感大幅减弱,同时钱婆婆也并不是坏人,并没有与千寻战斗。这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版本。

在铃木敏夫看来,原先版本的故事是很简单易懂的奇幻冒险动画,但最终版本的《千与千寻》,则是富含哲学意味,蕴含着“与时代战斗”的主题。

因为在上世纪末,随着泡沫经济的崩溃,整个社会都弥漫着不安的氛围,加上奥姆真理教事件,和许多少年犯罪事件的出现,人们的心理问题,而不是经济问题,成为大众关注的重点。《千与千寻》想要战斗的时代主题,就是“扭曲的人心”。

看起来《千与千寻》的主线是千寻的成长和冒险,但更核心的一层,则是千寻治愈其他被欲望扭曲的心灵。无脸男就是最典型的代表,象征着被各种欲望所支配的现代人,想占有从金钱、美食到千寻在内的所有一切,最终引发了各种骚乱。

在千寻的帮助下,无脸男吐出了自己原先吞进去的各种东西后,才恢复正常,并最终选择留在钱婆婆那里好好工作。这个隐喻有多明显,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在《千与千寻》的各种宣传中,除了千寻,最重点突出的角色就是“无脸男”,连BD封面都是千寻和无脸男。从角色的登场时间统计,无脸男也是高于小白龙,是仅次于千寻的第二多角色。可见无脸男在全片的意义有多重大。相比之下,小白龙只是个功能性的配角罢了。

反应这个主题的角色不止是无脸男,还有汤婆婆的独生子,穿着红肚兜的“坊”。放今天来看他就是个字面意义上的“巨婴”,明明自己有能力却什么都需要别人来照顾,稍有不顺心就大吵大闹,身边所有人的要无条件为自己服务。这和我们身边的一些人的心理多么像?

最终巨婴坊也是在和千寻的旅行之中,开始发生变化,并主动愿意为他人做事。这也是对“治愈被扭曲的心灵”主题的另一种表现。甚至千寻的父母也可以看作被千寻治愈的心灵。

所以大家下次看片,试着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千寻身上,可以更多关注下千寻给其他角色带来的变化,应该会有更多的发现。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