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大厨老周/郑谊

老周是名副其实的大厨,在每个饭点都要供应到五六百人次就餐;而在一桌宴席面前,他又能精雕细刻般做出炒、拌、炖、烩、蒸的娴熟。烹饪,也是一门艺术,而世上的一切艺术,又都是心灵的呈现和智慧的表达。
厨艺对于老周是不是专业技术?是自学成才还是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我也没刨根问底。不过我耳闻他参加工作时可是县国营采石厂的在编合同制工,一路走来的他在乡镇采石场干过,又在建筑工地上待过,也在村上帮人家红白喜事帮过厨掌过勺……
我与老周保持联系有七八年了,即便后来我岗位变动不在一起,但在一起推杯换盏的次数不减。他之前在县城工业开发区的一家企业食堂里上班,工资待遇令他满意。只是因为企业“一个萝卜一个窝”的岗位要求严,连节假日都不让休息。食堂配置就两人,一次由于另一同事的父亲去世,向领导批假回家奔丧,结果领导要求同事找人顶岗,不然不批。岂有此理,这样的企业还有人情味吗?看不下去的老周说我宁愿不要这份差,也不为这家人情冷漠的企业卖力了,卷起铺盖一走了之。
老周家就住在我们校园附近,在家的这个空当,正好学校食堂租赁到期被召回校内自主经营。招兵买马之时,个子高高的老周来面试了。学校食堂不仅是技术活更是一项体力活,身大力不亏,一米八几的大个子对于大锅灶而言是得心应手。而且,他做起事来可圈可点没有话说,大锅饭菜的味道也适宜。这不,一干就是七八年了。
老周生于20世纪50年代,是临县的城镇户口,城镇的待业青年在唯户口性质论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可是香饽饽——吃国家粮。后来他以城镇待业青年的户口性质分配到县采石公司,就是人们挂在嘴边的“铁饭碗”。只是后来因为婚姻而移居到我们乡镇的采石场。妻子是代课教师,平平淡淡的一家,也过得顺风顺水,一对儿女都成家立业。
老周的烹饪技术,注重的是原汁原味,他主张轻易不改变食材的本味。善于运用高汤,也是老周烹饪技艺的一大特色。“唱戏的腔,厨师的汤,演员吊嗓,厨师吊汤”,吊一口好汤,是厨师的基本功。什么红烧肉,牛羊肉始终保持食物本身的味道,火候把握的也好。“即便是制作我们盱眙的小龙虾,除了你们刻意要求做成十三香龙虾、蒜泥龙虾什么的,我自己吃的话都会做盐水龙虾,这样能吃出龙虾本身的鲜味。”他说得振振有词。他还说:“其实烹饪和你们的学生写方块字是一个道理,写字讲究间架结构才能成型,而烹饪讲究五味调和才能色香味俱全。”这不,通过料酒、高汤、葱姜等佐料的处理,让你吃在口中感觉到鲜而不腥,油而不腻。
或许是住在洪泽湖边长大的缘故,他对家养与野生水产类的色泽和形状辨别分明,有人馈赠亲友时都请他去帮忙识别“野货”。人们常说,抓住一个人的心,那就是抓住了那个人的胃,会做饭的男人才是夫妻生活中的极品丈夫。
生活中的老周有“三好”——烟酒茶。香烟孬好不问,一天一包,他说是用来疲劳中提神的。我知道,每天上午的老周在操作间里都是热得满头大汗,一道菜都需要食材百斤以上。大厨不是仅仅上锅灶颠颠炒炒就行,还要做配料调味等琐碎的事情;酒,一天两顿,中晚每顿二三两,天天如此,雷打不动,甚至是风雨无阻。下酒菜多少无所谓,喝的是一种情怀。不过酒品不错,浅尝辄止,从没看见他醉过酒。赴宴,或者哥们聚餐打牙祭喝到半斤之时,他就开始找借口以打电话、上卫生间等理由而脚底抹油——开始溜;茶,是浓茶。一玻璃杯,舒张的茶叶占着杯子容积的三分之二。
一天吃一两,饿不死司务长。这不,偶尔到周五闲暇时,弄两杯过过酒瘾,发现身边没有什么食材,在喊我去的时间差里就能整出“青葱炒鸡蛋”,青葱刀功细,入味滑嫩;“油炸花生米”热乎乎的,还没到冷却后的香脆……眨眼工夫,几个下酒菜就出来了。如果半斤酒下肚,主食对他就无所谓了。应了一句话,就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
“酸甜苦辣是食物的味道,喜怒哀乐则是生活的味道”,五味调和,生活的过程也不会差。别看老周平时大大咧咧的,他内心可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孝心也是有目共睹的,他岳母在他家居住时,他都亲力亲为,顺着岳母的生活习惯和对饭菜的咸淡及时更换饭菜的口味,不是岳母有落叶归根的情结,他总是无怨无悔的尽力所为。一次酒后,他说一直很敬佩我的孝心:“岳母脑梗瘫痪在床,你都能端屎端尿,体现了岳母也是娘。母亲因为心脏问题,造成下肢动脉堵塞,八十多岁的人了,一年住了半年的院,还善始善终的求医问药……”孝顺孝顺,就是顺着老人。其实,伺候老人是人之常情,作为儿女是应该的,也是义不容辞的职责。
老周已到退休年龄了,头发开始稀疏,太阳光都能照进头皮,但单位还舍不得他走,毕竟没有找到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他平时还不乏幽默,有校领导来食堂检查工作,他总会迎上去:“领导好,冒号。随即掏出了烟盒……”
“在哪呢,有人找你有事!礼拜天你的办公室怎么还没锁啊?又浪费我二毛钱电话费,快来!”有时周末下午,这样的电话就飘过来了,不容分说,像是接头暗号,又像是客观理由。其实,最后那句才是真话。等你到他那儿,他就兀自从墙角的纸箱中掏出一瓶酒来,酒多为广众化的“牛栏山”、“汤沟”等,偶尔我也能揣上两瓶“今世缘”过去……
雨果说过这样一句话——有了物质叫生存,有了精神才是生活。毋庸置疑,我认为老周的日子是精神层面的。
作 者 简 介
郑谊,笔名“书带草”。江苏盱眙人,省级会员。酷爱文字,教育行业;喜欢风和,尤以日丽。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不畏风雨,何惧严寒。以爱为线,以情为面;以亲布局,由善而为。闲暇阅读,偶尔爬格;若能出彩,奉送读者。承蒙报刊,发表数篇;征文参赛,亦有斩获。拙作集集——《时光煮雨》为之一。
关注微信公众号jgyxcpt
品读中国最美行走散文
投稿请附件发送个人创作简历和近期生活照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重要提醒:请按要求投送Word或WPS电子版稿件,附件简介和生活照片。不收纸质稿件,邮件主题请注明“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征文信箱:289341034@qq.com
(2021年赛事)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征稿启事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圆满结束!(后附获奖名单)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