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为何守襄阳(郭靖当年镇守过襄阳吗)

网友提问:

《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为什么要镇守襄阳?

优质回答:

郭靖就是金庸先生笔下就是抗金志士的缩影,宋代后的文人墨客对宋代的爱国主义人士的高尚品质顶礼膜拜,体现了一种家国情怀。所以在金庸先生笔下郭靖得死守襄阳。英雄主义得到赞赏,才是武侠小说的灵魂,才是作品得到生存流传的关键所在。

行文得惜墨如金!能说明文题就可以了,不在乎平台给不给推荐自头条。

感谢文友们的支持!谢谢大家!

其他网友回答

 南宋时代,自岳飞收复襄阳开始,襄阳就成了秦淮至长江综合防御体系的中间环节。敌攻两淮和四川,则襄阳救援,敌攻襄阳,则四川和两淮救援,三部相互配合,另有长江水军往来救应。在这个防御体系中,关节点就是襄阳。以襄阳、武昌、荆州构成的铁三角,成了关系到南宋整个战局的核心。所以清朝历史学家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说,湖北有3个战略支点,襄阳、武昌、荆州,其中以襄阳的战略地位最为突出。

  蒙古崛起后,经过3次西征和多次东征和南征,可以说打遍天下无敌手,但一贯积贫积弱的南宋,却抗击蒙古进攻近半个世纪,这其中,襄阳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

襄阳地理军事地位如何,

网上资料太多,不过一般人读相关文字资料,

往往一头雾水,

被各种地名和方位搞得头晕脑胀。

俗话说,一图胜千语,

其实在地图上一看,其地位如何,

立刻一目了然。

  汉水君汉水君隐去了所有的行政区分和城市标志,抛开一切杂念和成见,只留下一张纯粹的地形图,这样更有利于做出客观判断,图中红点处,即襄阳。

  它正好处于一个盆地的十字路口,南北贯通,要经过这里;东西贯通,也要经过这里。四周的各条道路,都汇聚于此,绕不过去。所以无论你在这里是建个炮塔还是修个兵营,只要这个口一堵住,整个盆地都在你控制之下。

汉水君

下面我们把行政标记放上去,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再来看襄阳的地理位置有多牛。

1

先往南看

  从襄阳南下,沿荆山(西)、大洪山(东)之间的宜城通道,一路可到荆州,进入广袤的江汉平原,直抵长江。然后向西可以扼守宜昌,等于锁住了四川出川的三峡门口。向东可以把江汉平原这个重要的经济区掌握在手中。楚国想北上争雄,问问中原诸侯鼎有多重,襄阳是其桥头堡。郭靖为啥死守襄阳,也是因为襄阳一破,蒙古人便可长驱直入,进入长江沿线,切断四川与江南联系,肆虐江汉平原。

更可怕的是,源自汉中的汉水过安康以后,在襄阳这里朝东南流过去。在古代运输不便,有这么一条河跟着,其意义不言而喻。蒙古人就是打破襄阳以后顺汉水入长江,攻取鄂州,南宋的防御体系登时崩溃。

2

再往东看

  襄阳向东,北有桐柏山,南有大洪山,中间从枣阳至随州,从随州趋安陆,向南直达汉口。向北,则可以控制大梧县,这是江淮平原与长江流域沟通的西侧通道。这附近有著名的义阳三关,武胜关、九里关、平靖关。两淮南下,若得此三关,则守军自溃,俗称三关尽毁。李自成和张献忠一打下三关,左良玉立刻就散了。

  其重要性,只要知道另外一条东侧通道叫合肥,就该明白了。

3

再看北边

  从襄阳向北,是南阳盆地。向东北方向,过伏牛山和桐柏山之间的方城通道,即可进入真正意义上的中原地带。一冒头就是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的平顶山,再往东北,就到许昌了。这就是为啥关羽在襄阳、樊城水淹七军以后,吓得曹操非要从许昌迁都。没办法,人家一脚把通向中原的大门给踹开了,“威震华夏”四个字,可不是没来由的。

  还有一条路向正北,过鲁山县,沿嵩县西侧向北的陆浑,即抵达伊川,东都洛阳就在前方!关羽打襄樊的时候,就鼓动这条路上的盗贼们闹事,搅得曹操鸡飞狗跳,以为关羽还要打洛阳。更早时候,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就是从襄阳沿这里北上,陈兵洛水,去问周王室的鼎有多重。

汉水君

岳飞为什么从鄂州起兵,非要先把襄阳打下来再谈恢复中原?就是因为襄阳不夺,就没有去中原的通道。

4

再看看西边

  

  从襄阳北上,走南阳西,沿伏牛山和秦岭南麓之间的狭窄通道,走内乡、西峡至大名鼎鼎的武关、商洛,从山区一出来,就是蓝田,到关中了,长安在望。楚人看秦国不顺眼,就从这条路去打咸阳,秦人看楚人不顺眼,也是从这条路去打郢。无论谁打谁,都得经过襄阳。 李自成先在襄阳称新顺王,然后从这里突袭西安,才有了大顺天下。

  当然,秦人其实还多占一个便宜。汉水从汉中东流,经安康、十堰抵达襄阳,再经襄阳后折向东南(参看前面的图)。秦人可以从汉中准备船只,高高兴兴顺汉水而下;而楚人就只能干瞪眼,没办法,他们去打汉中得逆水而上,忒废油了。后来到了三国,蒋琬也有这个打算,后来一琢磨,东下容易,万一打不赢,撤退可就是逆流,太危险,没敢干。

所以我们能看到,襄阳是一个非常标准的四战之地。南通江汉、东接汉口、信阳、北上中原、洛阳,西去长安、汉中。中国发生大事的地区,总能和襄阳扯上点关系。

史料拓展

  其实,按小说中的描写,郭靖在襄阳是以布衣身份辅佐京湖安抚制置使吕文德,吕文德升官后,接任是吕文焕。但其实世上根本没有郭靖这个人,如果吕文焕真的如此懦弱无能,如何能和彪悍的元军对抗那么多年?

  在真实的历史中,吕文焕是吕文德的弟弟,是守护襄阳城的功臣。只因为他最终投降了元军,所以在历史上一直背负着卖国贼的骂名。近代小说《痛史》斥责吕文焕“卖国偷生”和“丧尽天良”,尤其是文天祥曾痛骂吕文焕,让吕文焕的形象更差。

吕文焕降元

  事实上,吕文焕经历了数十年宋蒙战争,守卫襄阳6年之久,终因孤立无援,被迫投降。有人说,他为抵御蒙古侵略保卫国家已经尽力了,最终投降是无奈之举。

  有不少人表示吕文焕的投降之举可以理解。比如宋末元初诗人汪元量,曾在《醉歌》中写道:“吕将军在守襄阳,十载襄阳铁脊梁。望断援兵无信息,声声骂杀贾平章。”意思是,吕文焕投降的根本原因,在于南宋朝廷腐败。《钱塘遗事》也评论说:“独守孤城,降于六年之后,岂得已哉?”

  1273年正月,樊城破,守将牛富和王福率百余勇士巷战,重伤投火自尽,元军在樊城大肆屠杀。樊城一失,襄阳成了孤城,外援不续,军民士气低落,城池难以坚守。元军将领阿术提出,只要襄阳愿降,可保全城安全。二月,吕文焕以保民为由,降元,转而攻打南宋。而荆湖都统制范天顺不降,自缢身亡。至此,襄阳失陷。

  

  吕文焕生于乱世,在守城和保全百姓的两难之中,他选择了投降元军,将南宋推向末路。吕文焕的功过很难评说,我们应该从各个角度去公正评判。他是英雄,但也是叛贼。

如今的襄阳

  金戈铁马闯荡江湖的时代也已离我们逐渐远去,现在的襄阳早已日新月异。如今,我们更是利用自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来为我们现代发展出谋划策。

  我们依荆山余脉,扼汉水要冲,境内山谷密布,河流纵横,山、丘陵、平原交错,这就为我们的有机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于是,襄阳致力于建设国家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示范区、国家山区农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汉江生态农业开发示范区和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创新推广示范区,打响生态农业的有机品牌,建成全国闻名的“中国有机谷”。

  我们底蕴深厚的文化历史,优美的自然条件,为生态休闲旅游发展提供基础。于是我们秉承以自然为基础、以文化为灵魂的发展原则,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理念,构筑生态屏障,保护自然风光,保护绿水青山,有机融合生态文化的神韵与自然风光的形意,使生态旅游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今年1至9月,全市生态旅游业实现产值9.2亿元,接待游客90万人次。(湖北省林业厅)

  当然,如今的襄阳快速发展的不仅仅只有这些,还有很多很多…而历史遗留下来的不仅有怡人风光更有襄阳先民们用智慧的火种点亮的荆楚文明!

  一千八百年前,这里有有卧龙凤雏,有光武中兴,在群星闪耀的三国文化中,在历史的夜空中,襄阳是那颗夺目的子辰之星!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小秘书邀请。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馀。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在《神雕侠侣》中,郭靖和黄蓉夫妇守护襄阳三十多年,最终寡不敌众,襄阳城被元军攻破,郭靖夫妇也战死沙场。毕竟这只是小说,一来是彰显郭靖夫妇的“大侠”精神,二来说明襄阳城市的重要性。

根据历史记载元军当时用了六年时间攻破襄阳,然后用时两年灭了南宋。由此可见襄阳城地理位置和军事位置的重要性。襄阳城前有襄水后有汉水,易守难攻。但是如果想迅速灭掉南宋,襄阳是必经之地,一旦襄阳失手,元军即可沿长江顺流而下,直捣临安。

自从蒙古大军统一北方以后,南宋就注定逃脱不了被灭亡的命运,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其实元军对进攻南宋的计划刚开始是沿着长江一路从西向东,逐个击破的策略,但是由于南宋奸臣当道,很对大臣对朝廷很不满意,所以投奔了元军。绕过山城,直接进攻襄阳就是南宋叛将刘整给忽必烈献的计策。

元军进攻襄阳,南宋却没有引起重视,一是认为襄阳城易守难攻;二是没有意识到襄阳城的重要性以及失守带来的后果。反而是郭靖夫妇这样的武林人士,提前意识到了襄阳城的重要性,所以二人召集天下武林人士来积极救援防守。

历史中襄阳守将是吕文焕,此人还是很有将帅之才的,他不但积极加强防守,而且四处求援,可惜其他人并不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就算是有些来参与救援,也被元军的外围军队给打败,最终在元军炮火的猛烈进攻之下,孤立无援的守将吕文焕开城投降。

元军占领襄阳,就等于打开了南宋长江中游的门户,同时也加速了南宋王朝的灭亡。金庸大师之所以围绕着襄阳之战写下了《神雕侠侣》这部小说,一来是突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壮举,二来也说明了襄阳城历史军事位置的重要。

其他网友回答

在金庸武侠中,北侠郭靖是名副其实的大侠。他原本可以在桃花岛过很逍遥自在的生活,只为了保境安民, 便偕同妻子黄蓉镇守在襄阳城。之所以镇守襄阳,是因为襄阳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只要守住了襄阳,蒙古铁骑就不能南下。

襄阳城在长江中下游,地理位置优越,易守难攻,是极为重要的交通要塞。蒙古兵想要南下,就一定要攻克襄阳,否则是过不去的。郭靖镇守襄阳成,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南宋能够苟延残喘,多亏了襄阳城的屏障作用。

类似襄阳这样的地理要塞有很多,这些地理要塞都卡在了关键点上,守住这一点,就能阻住敌军深入,毕竟在当时的年代中没有飞机。

比方说山海关极为重要,其重要性甚至超过襄阳城。当年清兵之所以能够入关,是因为吴三桂投靠了清兵,主动放开了山海关,否则以山海关之坚,清兵是根本打不进来的。

其他网友回答

1、历史背景: 郭靖所处的时代,正是南宋末年的乱世,北国金人之患刚刚去除,蒙古铁蹄开始野蛮侵略,前有靖康之难,岳飞冤死风波亭,在精忠报国的传统思想下,身为宋人,自然而然的就要保家卫国,让百姓免受战乱之苦,郭靖自然不能例外。

2、襄阳的战略地位: 南宋之所以要死守襄阳,最重要的原因是它的地理位置和战略意义。襄阳是京湖战区的门户,而京湖战区连接着两淮战区和四川战区,可谓天下之脊,回顾历史,北方政权挥军南下,无一例外先要攻击襄阳。

3、故事情节和历史趋势: 金庸先生要塑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英雄形象,最好的结局莫过于让英雄为国为民而战死,而这时的南宋气数已尽,忽必烈称帝后建立元朝,挥军南下,郭靖却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坚守襄阳五年,在绝对实力面前,也无力回天。襄阳城破后,郭靖夫妇没有被俘,也没有逃走,而是一起壮烈殉国,贯彻了他一生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高尚节操。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