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环和贾兰分别是宝玉的(贾兰是嫡出吗)

网友提问:

贾兰是贾府嫡孙,应该是众星捧月般,为什么小说中很少提及?

优质回答:

贾兰是贾府嫡孙,但是在《红楼梦》中却是打酱油的,甚至在第二十二回的元宵家宴时,大家猜灯谜玩的快快乐乐,都没有发现他这个牛心古怪的小人儿不曾到场,为何贾兰的存在感那么低呢?

一,《红楼梦》大旨言情,贾兰追求励志,故贾兰注定做不了《红楼梦》中的主角。

《红楼梦》一书中,贾宝玉是主角不错,但是贾兰做为荣国府二房的长子长孙,无论如何都是一个无法越过的存在。可是,贾兰的禀性很明显的与贾宝玉不同。

贾宝玉是一个喜欢在女儿堆中厮混的,认为女孩儿是水做的骨肉,见了女孩儿便清爽。而《红楼梦》是一部以闺阁女子为主角的大旨言情的小说,所以贾宝玉成了主角。

而励志的贾兰,一心扑在学习上,放下书本就练习骑射,如有一次贾宝玉坐在假山坡上悲春伤秋,却看到贾兰拿着一张小弓追踪两头小鹿,演习骑射,为此宝玉还莫名其妙地责怪贾兰:“你又淘气了!好好的,射它做什么?”却不知道贾兰正为自己的前程努力呢。

正因为贾兰的志向在仕途,没有时间如宝玉一样终日在女孩子面前,在家中长辈面前刷存在感,因而贾兰在《红楼梦》中的存在感很低,以至于有不被重视的误解。

二,李纨对贾兰的要求严格,不允许贾兰把时间用到学习以外的事情上去。

李纨出身金陵名宦,父亲又是国子监祭酒,从小就受封建教育,长大后又嫁于高门大户,本来可以成为荣国府的当家主母,可是成亲后不久死了丈夫,从此失去了一切,只能于锦绣膏粱之中活成槁木死灰。但她内心是不甘的。

李纨看似活成槁木死灰,但实际却偷偷关心着贾府的经济,人事,就连许多王熙凤都不知道的人物如小红等,李纨都知道他们的人际关系。李纨内心有追求,有不甘,为了改变现状,于是把心中的那一点追求,全部的希望都寄托了自己的儿子贾兰身上。

李纨受封建思想影响,对儿子的要求很严格,不会允许儿子像贾宝玉那样在内帏厮混,贾兰也比较古板,长辈们不召唤他,他也不会到长辈们面前讨好逢迎。因此,贾兰活得很单纯,也很低调

三,贾兰父亲贾珠早死,让贾兰失去依仗,贾兰不得不低调。

贾兰虽是贾府嫡长孙,但贾兰出生便死了父亲,这让当时有些迷信的贾母、王夫人等人心里有些膈应,甚至很有可能对贾兰有所顾忌,再加上贾府又有一个大不了贾兰几岁的亲儿子贾宝玉,而且贾宝玉从出生便自带光环,不但长相俊俏,而且会讨好贾母、王夫人等人,因而年幼又性情有些古怪的贾兰便有些不入长辈们的眼了。

四,贾兰本身性情凉薄。

李纨可能受环境影响,性情有些凉薄。为此,作者曹雪芹还在李纨的判曲中讽刺李纨不积阴骘。

贾兰可能是受母亲的影响,也是本性凉薄,而且从小就有体现。第九回,贾宝玉在学堂与金荣等打群架,贾兰甚至阻止想为宝玉帮忙的好友贾菌,对贾菌说”不关咱们的事”。后来,贾府落败,贾兰中举,想来对族人的帮助也不会很大。

总的来说,贾兰虽然是荣国府嫡孙,但与《红楼梦》的主旨链接并不紧密,因此只能作为配角。就像贾元春,身为贵妃为贾府带来了无上的荣誉,并且是贾府的保护伞,也不过在《红楼梦》中走几个过场而已。

不过贾政,贾母还是非常疼爱贾兰的。贾政多次带着贾兰与宝玉、贾环等出门应酬。贾母对贾兰也是很照顾,比如给贾来拿果子吃,让人给贾兰送菜等。

其他网友回答

贾兰在书中少有提及,与作者的侧重和教养方式有关,其实细细看来,贾兰在贾府里的地位不像看起来这么无足轻重。

作者的侧重

《红楼梦》在开篇便说过其书的主旨是为闺阁立传,作者的侧重方向在闺阁之中。由于贾母宠溺,贾宝玉自小和姐妹们一起娇养,他是闺阁之中唯一的男性,也是书中的主角。作者将大部分的笔墨都放在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史湘云等人身上,对于贾兰、贾环这些贾府中人便少有提及。因为提的少,没有着力写过他受宠的模样,便显得这个人可有可无、奶奶不疼舅舅不爱

大户人家里,少爷和小姐都是众星捧月般长大的。赖大的儿子是奴才出身,因为家里有几个钱,“也是丫头、老婆、奶子捧凤凰似的,长了这么大”。一个奴才的儿子尚且千尊百贵,何况是贾府里的嫡孙。就算是书中没写,也可知贾兰是在万千宠爱中长大的。

教育方式

宝玉是因为降生时嘴里含玉,被贾母当龙宝贝护着疼着,这才和女孩们一起养育。按规矩,男孩子应该和女孩子分开教养,贾府里有了宝玉这个特例已是出格,不会把所有男孩子都放在后园子女人堆里成长。既然是按男孩子的教育方式,对他宠溺就不会像对宝玉那么浓烈。

贾兰没有参与过大观园里诸芳自发的活动,但只要是适合男性参与的活动,他均有参加。

元春省亲贾兰全程在场,赐食、赐礼都有他的一份。元春派人送猜谜语到贾府给诸姊妹猜,贾兰也在其中。后来贾母主持出谜语,因贾兰不在,贾政特意让贾环叫他来。另外,元宵、清明祭祖、中秋夜宴等场合,贾兰均未阙席。

贾珍以练骑射之名聚集了众多大家子弟在家,贾赦、贾政信以为真,命荣府里的男孩子都过去宁府随习骑射,贾兰也在。贾政有两次带宝玉、贾环、贾兰参与士大夫们吟诗活动。

贾政对贾兰,是按自己理想的方式培养的,贾兰受到了待遇规格,才是男孩子该有的规格。

贾兰受到的宠爱

《红楼梦》处处凸显宝玉受宠,以至于令读者看起来,除宝玉之外,人人皆受冷落,事实并非如此。

贾母摆出小围屏令众姐妹猜谜作谜,贾政亦来承欢。见贾兰不在,便令贾环叫他来,可见贾政的心中时时挂念着这个孙子。贾兰来了,贾母命他坐在自己的身边,抓果品与他吃。可见贾母也疼爱这个重孙子。

第七十五回,贾母有个赏菜行动,受赏的有凤姐、黛玉、宝玉、贾兰,又一次证明贾兰在贾母心中的重要性。

中秋夜宴,宝玉作诗,贾母命赏,贾兰作诗,贾母亦令赏。唯有贾环作诗,贾母悄无声息,可见,受冷落的是贾环,而非贾兰。

贾兰在爷爷贾政、曾祖母贾母那里都受到了应有的重视和疼爱,唯独奶奶王夫人像樽泥菩萨面无表情。王夫人似乎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宝玉,书中唯一一次对贾兰表示关心是在七十八回,见贾兰新来的奶妈生的妖娆,命李纨撵出去。这可能与王夫人冷心冷脸的天性有关,她不像贾母那么有疼人的天赋。

按世俗的价值观来看,贾政对贾兰的教育是成功的。李纨的判词上画着一盆茂兰,李纨身着凤冠霞帔,预示着贾兰日后功成名就。

其他网友回答

《红楼梦》里,贾兰是荣国府贾政的嫡长孙。贾政是荣国府的当家人,以后荣国府的当家人就应该是贾兰的,所以贾兰的地位比贾宝玉高。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贾兰在贾府的受宠程度不如贾宝玉,在小说中也很少提及贾兰。其中有什么内情呢?

第一,贾宝玉出生,自带光环;贾兰出生,克死了父亲。一个吉兆,一个凶兆。

古代人迷信,总是把出生时现象当作这个孩子吉凶的征兆。因为在古代每个大人物出生时都有“可喜可贺的征兆”,这叫“生有异禀”。

例如:汉武帝刘彻的母王氏在怀孕时,王氏梦见太阳进入她的怀中,便告诉汉景帝,那时他还不是皇帝而是太子。汉景帝说:“此贵征也。”刘彻还未出生,他的祖父汉文帝就逝世了,父亲汉景帝即位。刘彻出生前,汉景帝梦见一只红色的猪从云中降下来,直入宫内崇芳阁。景帝请教算卦的姚翁,姚翁说〝这是大吉大利的预兆。崇芳阁将出生一位皇子,他将平定四方,成为一位明主。于是,汉景帝给这个皇子起名刘彘,后来立刘彘当了太子,改名叫刘彻,即后来的征战四方的汉武帝。

曹丕出生时“有云气青色而圜如车盖,当其上终日,望气者以为至贵之征,非人臣之气”。意思是曹丕出生时,有青色的云气在产房上空凝结,“圜如车盖”,终日不散,结果望见的人都说这是“至贵之证,非人臣之气”。曹丕后来登基为帝。

朱元璋出生时,满屋红光。

清世祖福临出生时,室内外红光冲天,香气四溢,几天不散。

以上几位都是吉兆。

宝玉出生时,也有吉兆。宝玉衔玉而诞,玉上有穿线的小孔,上面还有字迹:通灵宝玉等字。

因为通灵宝玉,孩子的小名叫宝玉。这是大吉的征兆,也许这个孩子会成为了不起的大人物。

与自带光环的贾宝玉相比,贾兰出生给人带来欢乐的同时也带来了悲伤,因为他的父亲贾珠死了。古代人认为,是贾兰命硬,克死了父亲。

对于一个带着凶兆来的孩子,贾府人本能的有恐惧之心。生怕他给自己带来厄运。

因此人们喜欢贾宝玉,远离贾兰。

第二,贾宝玉有父亲罩着,贾兰的父亲死了。

古代是男权社会,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顶梁柱没有了,老婆孩子就无人照应了。

贾宝玉有父亲贾政罩着,贾兰的父亲死了,他没有父亲罩着。爷爷总归远了一层。因此贾宝玉比贾兰在贾府里吃香。

第三,贾宝玉是主角,贾兰是配角。

《红楼梦》里,贾宝玉是当之无愧的主角,贾兰是一个小配角。

贾宝玉仿佛是一个交通枢纽,他串联起所有的人,贾兰是贾宝玉串联起来的一个小配角。

第四,《红楼梦》主要描写贾府的第四代人的故事,不是写第五代人的故事。

贾兰和巧姐是贾府的第五代,他们的戏份都不多。不过由于母亲的关系,这两个孩子的结局颇有戏剧性。

巧姐是先悲后喜,她被卖进青楼,因为母亲做了一件善事,报应在巧姐身上,巧姐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贾兰是先喜后悲。贾兰金榜题名,扬眉吐气,做了高官后。由于母亲李纨没有积阴德,报应在贾兰身上,贾兰英年早逝。

第五,贾宝玉和贾兰性格不同。

贾宝玉生得异乎寻常的漂亮,而且性格开朗活泼,很会讨老太太和太太的喜欢。贾兰没有宝玉好看,而且牛心古怪,不爱说话,少年老成。

贾宝玉被当作女孩子教养,成天混在内宅里,和一帮女人在一起玩笑、游戏。

贾兰是被她母亲当男孩子教养的。虽然住在大观园但是从来不和姑姑们玩耍,游戏。他如果不读书就练习射箭。他不喜欢和女孩子在一起。

《红楼梦》主要描述的是内宅里女儿家的故事。宝玉在内宅里,所以宝玉的故事多一些。贾兰不跟女孩子玩,因此没有贾兰的故事。另外,女人们还是喜欢嘴甜、长相好看的孩子。贾宝玉得到了贾母等长辈的宠爱,也得到了姊妹们的喜欢。

贾兰虽然很少被提及,但是该得到的待遇一点儿不少。

曾祖母贾母喜欢他,给贾兰的母亲最高的工资和最多的分红;吃饭的时候,老太太也想着给兰小子一碗肉。祖父贾政喜欢贾兰,无论是家庭聚会,还是外出应酬,或者是在家里接待客人,都少不了贾兰。有儿子在,孙子就不能少。贵妃姑姑也喜欢贾兰,该给的赏赐,一点不少。

贾兰敢于维护自己的权益,无人敢欺负、藐视贾兰。

贾兰在荣国府里与贾环年纪相仿,他们俩经常在一起玩,一起去探视贾政、探视宝玉。可是,人们对贾环和贾兰的态度的不同的。人们都欺负贾环,瞧不起贾环。莺儿和贾环吵架,骂贾环不如宝玉。贾环管芳官要蔷薇硝,可是芳官却用茉莉粉代替。芳官递贾环茉莉粉都怕脏手,将茉莉粉扔到炕上。贾环爬到炕上,拿起了茉莉粉。丫头们都鄙视贾环。

贾兰基本不和丫头们玩耍,丫头们也不敢小瞧贾兰。贾兰这个人自尊心特别强,脾气也不小。元宵节猜灯谜,因为没有特意请贾兰,他就赌气不来。

李氏起身笑着回道:“他说方才老爷并没去叫他,他不肯来。”婆娘回复了贾政。众人都笑说:“天生的牛心古怪。”贾政忙遣贾环与两个婆娘将贾兰唤来。贾母命他在身旁坐了,抓果品与他吃。

贾政发话,让人去请贾兰,贾兰才姗姗来迟。来了,坐在贾母的旁边,证明自己长孙的地位。贾兰敢于维护自己的权益,即使是贾政忽略了自己,也决不妥协,一定要争取自己的权益。否则谁的面子也不给。

如果有人敢不尊重贾兰,贾兰一定会闹到爷爷贾政那里,让贾政替自己做主。

结语

贾府只有贾宝玉是众星捧月,贾环是旁边的小星星,是为了衬托贾宝玉而存在的。但是贾兰与贾环不一样,无人敢欺负他。

@润杨的红楼笔记

其他网友回答

在《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说贾府子弟是“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划者无一”。贾珍贾琏玩弄女色,贾环贼眉鼠眼,宝玉富贵闲人。但是,曹公笔下的贾珠,勤奋稳重,“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可惜,英年早逝,留下了贾兰和李纨孤儿寡母。

相比于同龄人,贾兰少了一些孩子应该有的淘气。早年丧父,母亲要求严格,使他小小年纪,过早成长。比如闹学堂,贾兰是个省事的,忙按住砚,极口劝道:“好兄弟,不与咱们相干。”这种有点“恶趣味”的快乐,贾兰是无法体会的。

贾兰是敏感的,孤独的,没有存在感的。阖家团圆,因为没有人叫他,他就不去参加宴会了。这一刻,我们看到了这个孩子最真实又无助的一面。他真的不是天生“省事”,他也渴望被关爱,被重视。对比凤姐生日宝玉出走后一家人的大惊小怪,贾兰的存在感真的不高。关键时刻,还是爷爷贾政想起了自己,一个“忙”字让我们看到了政老爷的片刻温情脉脉。

从李纨的判词上,我们可以看出贾兰以后是成大事业的。可是在母亲的曲词里,“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这句话似乎有点讽刺的意味。在不少续书里,都出现了贾府被抄家,巧姐被卖后,早就离开荣国府的李纨母子冷眼相待的桥段。甚至在刘心武老师的续书里,还出现了贾兰给要去救巧姐的板儿假银票这样的剧情。

贾府最小辈里的子孙兰,按常理父亲没了,他应该和宝玉黛玉一样,得到贾母的宠爱,可事实正相反,他是被忽略与冷落的孩子。因为宝玉是全家的命根子,贾兰太小,又被寡母李纨管教严格,他和其他人接触不多,“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贾兰过早懂事,又不爱惹事,所以存在感很低。

其他网友回答

贾兰为何在小说〈红楼梦〉中很少提及呢?

首先,贾兰并非是《红楼梦》全书中的重要角色,他的戏分很少,从叙事的角度来看,就没有经常提及的必要。

他最主要的功用,就是为了凸现李纨的命运,所以,他的重头戏在后边贾府败落后。前八十回肯定不会提及太多。

其次,贾兰虽然是贾府嫡孙,但也没到众星捧月的地步。

贾兰的父亲是贾珠,贾珠是贾政的长子。而贾政只是荣国府的次子,他没有爵位继承权,而贾珠,即便是活着,也不会有继承权。

别说贾兰了,就算是嫡长子贾赦的大儿子贾琏,在荣国府也没到众星捧月的地步。

古代有母凭子贵的说法,其实父凭子贵,也是一种社会现实。

贾兰虽然是嫡子,可是父亲已经去世了,无人为他撑腰,他和母亲其实是孤儿寡母受同情的角色。

旧社会这样的母子,在家长健在时还好,如果家长去世,兄弟分家,孤儿寡母一定会受到欺负的。

真正得到众星捧月的待遇的,只有宝玉。其实宝玉是个特例。

因为宝玉外貌酷似他爷爷,所以得到贾母青睐,而且他又是衔玉而生,被怀疑是神仙下凡,且又外貌出众,那么自然是受到重视和追捧。

宝玉的父亲贾政,比贾赦更受贾母喜爱,被允许居住在荣国府正房,夫妇执掌管家大权。他母亲王夫人的娘家正在政坛得意,他姐姐元春又是贵妃。所以,贾宝玉可以倚仗的大人物太多,而这些大人物,都不是贾兰的直系亲属。

当然,平心而论,贾兰在贾府,也不算受虐待。贾母在经济上是厚待李纨母子的,赏菜给宝玉黛玉时,也记得赏贾兰一碗肉。元宵夜宴,贾政也想着叫贾兰,贾母拉他在身边坐下。

真正有些忽视贾兰的,是他的祖母,王夫人。

贾家貌似对李纨待遇不错,这主要体现在经济上,凤姐算账说:

你一个月十两银子的月钱,比我们多两倍子,老太太太太还说你寡妇失业的,可怜不够用,因有个小子,足的又添了十两,和老太太太太平等;又给你园子地,各人取租子;年终分年例,你又是上上分儿。你娘儿们主子奴才共总没十个人,吃的穿的仍旧是官中的,一年通共算起来,也有四五百银子。

从凤姐叙述来看,这给与李纨的特别优待,似乎是贾母首先想到和提出的。王夫人主要是附和。如果贾母不提,王夫人能想到吗?很难说。

王夫人平时对孙子儿媳无甚关照,一到裁员倒是马上想起要裁贾兰的奶妈——也是,三春都不是她亲生,裁她们的人不合适,只有裁儿子和孙子的仆人才比较顺手。宝玉与袭人云雨之后,奶妈依然能随侍身边进言禁酒,贾兰才十岁出头,已经要撤奶妈了。王夫人对待长子遗下的独子,未免刻薄了些。

俗话说“老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但是大孙子再好,终究次序要排在老儿子后边。贾兰终究是李纨的儿子,他再有出息,也只能给他母亲挣来诰命,而不是奶奶。这个账,王夫人是算得过来的。

何况,贾兰并非她所抚养,感情也没有那么深。从人性来说,对于年纪相仿的晚辈,人们会更疼离自己辈分更近的那个。

近年来开放二胎,很多中老年人生了二胎之后,与孙子一起抚养,就经常被子女抱怨偏疼自己的小儿女,对孙辈不够好。这就是人性的体现。

宝玉年纪与贾兰差不多,又是王夫人唯一幸存的儿子,她自然爱宝玉胜过一切,恰好宝玉又有前述优势,得到贾母宠爱,王夫人自然也就趁势更加疼他。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既然全部拿来疼了宝玉,哪里又有富余去疼贾兰呢?

所以,戏份少,且不受长辈重视,有了宝玉这个凤凰衬托着,贾兰就自然要靠边站了。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