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白旗是清朝的八旗之一吗(清朝正白旗,在现在是什么级别)

网友提问:

正白旗在清朝的八旗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优质回答:

正白旗的来历

1601年前后,满清的先祖努尔哈赤在征服了东海女真后,因为治下的百姓和军士逐渐增多,其之前所创的黑旗和红旗明显已经不能满足所需。随即努尔哈赤决定参照女真人的猛安谋克制将其麾下的军事改编成以300人为一牛录,5牛录为一甲喇及5甲喇为一固山,在黑旗和红旗的基础上,加上了黄、白、红和蓝四旗,而其中的白旗就是正白旗最开始的雏形。

1615年,努尔哈赤在基本统一了女真部落后开始又一次大规模的改编。这次改编将原黑旗分割成正红、镶红、镶蓝三旗;原红旗分割成正黄、镶黄二旗;原白旗分割成正白、镶白、正蓝三旗。剩下的原黄、红和蓝三旗则重新打乱,汇编到这八旗之中,自此八旗遂称定制,而正白旗也自此得名。

努尔哈赤时期正白旗的地位

当努尔哈赤创建正白旗之时,正白旗旗主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辖大概25牛录,大概有2500名八旗军。此时的正白旗如果以旗主的身份来排地位的话,这个时候八旗中地位最高的就是努尔哈赤亲率的正黄旗和镶黄旗,再是大金的大贝勒代善所率的正红旗和镶红旗,然后是大金的四大贝勒中的二贝勒阿敏所率的镶蓝旗,之后就使三贝勒莽古尔泰所率的正蓝旗,再之后才是作为四贝勒皇太极所率的正白旗,可以说如果按照旗主的身份来定八旗的地位,此时正白旗的地位仅高于杜度所率的镶白旗,并落后于其他六旗。

当然如果是按照武力来排地位的话,正白旗的地位属于中上的水平,大概是在第四位。此时正白旗共有25个牛录的兵力,仅次于正黄旗的45个牛录、镶蓝旗的33个牛录和镶红旗的26个牛录。但是在不久之后,晚年的努尔哈赤就将正黄旗赐予了多铎,而自己就亲率镶黄旗,自此镶黄旗就成为了八旗当中地位最高的头旗,直至清末都从未改变。不过不管如何,努尔哈赤时期的正白旗的地位并不高,属于中间的,在政治地位和军事地位上在八旗中都不算是高的。

皇太极时期正白旗的地位

其实这个时期严格意义上来说正白旗已经不再是最开始的那个正白旗了。1626年,皇太极继位为大金汗王,他为了巩固手中的权利,也为更加名正言顺的成为汗王,随即决定将其手中的正白旗改色为正黄旗,而原正黄旗则改色为正白旗。所以说如果你一定要以努尔哈赤时期的正白旗来定地位的话,那么此时的正白旗地位无疑是最高的啦,因为它已经是皇帝的亲军了。

当然我们此时不考虑这些问题,我们只考虑叫正白旗的那个旗的地位如何。皇太极初期虽原正黄旗被改色为正白旗了,但是其实力却未变,改的只是旗帜和名号,其他的牛录等都未有改变,所以此时最强的还是改色之后的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三兄弟手上的正白旗和镶白旗,他们一共有65个牛录,其后才是皇太极和他儿子豪格所率的改色后的正黄旗和镶黄旗,他们一共有40个牛录。但是这个仅仅只是军事实力的排名,如果是政治地位的话,那么无疑改色后的正黄旗和镶黄旗的地位要高于改色后的正白旗和镶白旗。

而到了皇太极中晚期,由于皇太极利用皇帝的身份开始大肆侵吞其他白旗的牛录,先是将用计幽禁了镶蓝旗主阿敏,然后掌控了镶蓝旗,后又借口正蓝旗主莽古尔泰有造反嫌疑直接吞并了正蓝旗,然后又将正蓝旗与自己的正黄旗进行整编组成了全新的正黄旗和镶黄旗,并从原正蓝旗当中抽调了8个牛录给了自己的儿子豪格所率的原镶黄旗,之后豪格的镶黄旗改色为正蓝旗。而就在这样的吞并下,晚年的皇太极和其儿子的正黄旗、镶黄旗和正蓝旗一共拥有了117个牛录,可谓是真正的八旗中最强大的,而多尔衮和多铎的正白旗和镶白旗则拥有98个牛录,位列白旗军第二大势力。可以说不管如何,正白旗的地位在皇太极时期无疑是八旗当中最高的其中一支。

顺治之后的正白旗地位

顺治初期,由于正白旗的旗主多尔衮掌握了满清的所有大权,所以正白旗的地位随之也水涨船高。多尔衮先是将正蓝旗旗主豪格设计入狱,然后吞并了正蓝旗,并在随后将正蓝旗与正白旗整编成了全新的正白旗和镶白旗,而原多铎统领的镶白旗则改色为正蓝旗。可以说此时的正白旗地位无疑是最高的,毕竟多尔衮在的时候,他可以算是暗地里真正的皇帝啦。

而到了多尔衮死了之后,顺治帝为了更加牢固的掌控着大清的权利,随即将正白旗直接纳入到了自己的掌控中,自此顺治帝亲自掌控了镶黄旗、正黄旗和正白旗这三旗。而自顺治帝开始历代的帝王都从未再放弃过这三旗的掌控,随之清朝的八旗就出现了“上三旗”和“下五旗”的上下之分,而上三旗由于是皇帝亲军所以其地位较之下五旗要尊贵的多。那么作为上三旗之一的正白旗地位肯定是高于下五旗的,即正红、镶红、镶蓝、镶白和正蓝,但是在上三旗中正白旗的地位却是最低的,镶黄旗为第一,正黄旗为第二。

同时也是在顺治帝之后满清皇宫中的禁军和皇帝的近侍,也都是只能从镶黄旗、正黄旗和正白旗这三旗中挑选,其他的下五旗皆不可。自此满清八旗的地位就再也没有改变过,可以说自顺治帝之后,满清八旗中正白旗的地位都是最为尊贵的一支,之后从未改变。

其他网友回答

八旗的次序根据旗主的地位而改变,共经历四次“换旗”。

努尔哈赤时期,正白旗旗主为皇太极,正白旗排在两黄、两红之后,位列第五。但存在另一种说法,由于年龄和军功的影响,莽古尔泰和阿敏统领的正蓝、镶蓝两旗地位高于正白旗。不论如何,位列第八的是杜度统领的镶白旗。

皇太极时期,八旗矛盾激化严重。两红、两白旗均经过起落,根据皇太极称帝后的排序,镶黄、正黄、正白、正红、镶白、镶红、正蓝和镶蓝。

多尔衮时期,虽然两黄旗的崇高地位无法动摇,但多尔衮作为正白旗旗主,其摄政王的身份自然使正白旗与两黄旗可以并驾齐驱。

顺治时期,“上三旗”和“下五旗”正式确立,因为多尔衮倒台,正白旗为皇帝亲属,由此,皇帝原亲属两旗变为三旗。

其他网友回答

在满清的历史中,八旗制度一直让人津津乐道,因为八旗不但是一种社会组织形态,还是军政合一的最高一级单位,他们在对大明作战中立下赫赫战功。

八旗制度始建于努尔哈赤明万历二十九年,最早只有黄、白、红、蓝四旗,也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但后来满族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原来的四旗满足不了社会需求,于是努尔哈赤又增加了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此后就有了满洲八旗。

八旗单位中有着具体的分工,不但涉及范围不同,且等级也有高低之分。

八旗中上三旗为“天子自将”,所谓天子自将就是这三旗只归皇帝自己使唤,而他们地位最高、人数最多。三旗为: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他们的职责多是守护皇城、保护皇帝出行、挑选近身侍卫,他们都是天子亲军。

下五旗为: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其职责是守护京城外围和分兵驻守各地。

而这八旗的统领也由不同的人担任,但这些统领皆是努尔哈赤和其子嗣,在1615年扩编后的八旗统领为别为:

正黄旗,旗主努尔哈赤;

镶黄旗,旗主努尔哈赤;

正白旗,旗主皇太极;

镶白旗,旗主阿济格;

正红旗,旗主代善;

镶红旗,旗主代善;

正蓝旗,旗主阿敏(努尔哈赤侄子);

镶蓝旗,旗主莽古尔泰;

这满洲八旗陪努尔哈赤出生入死,兵锋锐利,斩杀辽东明军几十万。在1644年前曾五次扫荡关内,攻破州县数十个,屠杀汉人无数,俘虏百姓几十万,但他们自身伤亡却微乎其微,包括卢象升在八旗铁骑面前也讨不到好处。

明末的军队与满洲八旗对战已经不在是战略战术的问题,而是双方战斗力差距实在太大。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是机动性最强的兵种,而八旗骑兵近身肉搏也胜于明军,骑马射箭敌不过、近身肉搏打不过,明军对这些敌人是一点办法也没有。李自成起义时斩杀明朝士兵和将领无数,但在山海关战斗中,面对两三万兵力的镶白旗骑兵,依然被打的溃不成军,农民军死伤一半之多,而明军更是连八旗中战斗力最弱的镶蓝旗都打不过。

八旗之中,等级最高,战斗力最强悍且最持久的就是正白旗。

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但在顺治登基之前,上三旗并没有正白和正蓝两旗。因为在顺治出,多尔衮将自己所统领的正白旗纳入上三旗而将正蓝旗降到下五旗。

皇太极登基后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地位,硬是将正白和镶白两旗分化。先是废掉了阿济格旗主的地位,让14岁的多尔衮统领镶白旗,当多尔衮和多铎长大后,又找机会将正白、镶白混编,让多尔衮统领正白旗、多铎统领镶白旗。

而在那时的八旗中,皇太极和儿子豪格是八旗中最大的势力,手下共有117个牛录,而多尔衮、阿济格、多铎合起来只有98个牛录,是第二大势力。但在皇太极死后,多尔衮累积实力,把正白旗发扬光大,势力直逼豪格的那一旗。

至此,多尔衮统领的正白旗,成为等级最高、势力最强的天子亲军,因顺治年幼,朝政都被多尔衮掌控,所以正白旗的亲军都是多尔衮一手带起来的。

满清八旗的没落

在清军入关后的百年时间里,边疆战事不多,特别是守护京城的上三旗,在上一辈人相继去世后,下一辈的八旗子弟没有经过战争洗礼,利用祖辈功绩享受福利,时间长久后战斗力越来越不堪,整日花天酒地、醉生梦死,以至于上三旗都成了百姓眼中的纨绔子弟。

在辛亥革命后,溥仪被迫退位,清朝的封建王朝彻底结束,以前给八旗贵族的俸禄被民国政府封停。这对花天酒地惯的八旗子弟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他们没有了社会地位,没有谋生技能,一夜之间成为了平民百姓。

那些还能保持清醒的八旗子弟想办法混入市井谋生去;有些继续游手好闲,专做坑蒙拐骗之事;还有些放不下贵族脸面的,在家做“啃老族”,他们出门还保持贵族风范,即使家里揭不开锅了,他们对吃食还要挑三拣四,俗称“穷讲究”。

其他网友回答

公元1601年,面对军事作战的现实需要,努尔哈赤将女真族临时的军事生产组织牛录进行正式的改编,规定每300人设1牛录额真,每5牛录设1甲喇额真,每五甲喇设1固山额真,1固山就是1旗,初步设立了黄、红、白、蓝四旗。1615年,努尔哈赤征服了除叶赫部以外的所有女真部落,同时蒙古部落也有很多臣服,又增设了镶黄、镶红、镶白、镶蓝四旗,八旗制度正式形成。这是一种兵民合一、耕战合一的政治军事制度,皇太极就曾在天聪四年(公元1630年)说过:“我国出则为兵,入则为民,耕战二事,未尝偏废。”皇太极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为了巩固自身的地位,将自己同龄的正白旗改为正黄旗,又夺取了镶白旗的统领权后改为镶黄旗,交给其长子豪格统领皇太极把原先多铎和阿济格的正黄旗、镶黄旗改为正白旗和镶白旗,1635年又将镶黄旗改为正蓝旗,依旧由豪格统领,不久之后,皇太极废掉阿济格镶白旗旗主之位,交给多尔衮统领。改编后的正黄旗、镶黄旗以及正蓝旗,是皇太极的亲兵,地位较为特殊,是早期的所谓“上三旗”,其它五旗是为早期的“下五旗”,但并没有得到官方正式的认可。正白旗旗帜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摄政,掌握了国家实权,便将自己统领的正白旗纳入到上三旗,称为“抬旗”,而将正蓝旗降到下五旗中。不过多尔衮死后,顺治帝接管了正白旗,正白旗正式称为皇帝的亲兵,八旗的排名呈现的是:镶黄、正黄、正白、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其上三旗地位得到巩固,一直到清朝灭亡,都没有改变,成为定制。此后,正白旗出身的兵将多得皇帝信任,参与负责宫廷安全重任,其中特别优秀者可以入选御前侍卫,稍次者也可乾清门、神武门等皇宫进出重地轮流当差,一直备受信任与恩宠。

其他网友回答

谈及明末清初的正白旗,就不得不说一下明末清初最闪亮的一颗明星了——八旗制度。为什么讲八旗制度是明末清初最为闪亮的一颗明星呢?因为这个制度造就了在明末清初整个东亚地区实力最为强盛的军队,那就是八旗劲旅。

八旗制度刚创立那会儿,那会儿还是大明朝,包括努尔哈赤自己,也都是经过明朝册封的臣子——建州左卫卫指挥使,那一年大明朝在位的皇帝是明神宗万历,那是万历十五年之后的第一十四年——大明万历二十九年,与当年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祖先阿骨打类似,努尔哈赤在建州左卫正式起事,那一年是公元1601年,距离大明倾覆还有整整41年。

在这一年,努尔哈赤根据自己观察得来的女真男人们外出捕猎求食儿的时候的特点,发现如果外出求食儿的人一多起来,就显得乱哄哄的,风险系数无端增多不谈,就连求食儿效率都低了许多,努尔哈赤准备了许多面黑色旗子用来指挥,队伍果然就不那么乱了,受到启发的努尔哈赤于是草创了一种指挥系统——使用黑色旗帜前来指挥军队。

这种指挥方式很快得到了正反馈,努尔哈赤成功统一建州三卫,站稳了脚跟并且大大扩充了队伍的他将原先粗糙的指挥系统进行了改进,按照女真族神话传说当中的“女真人是天上的太阳照耀水土而产生的”说法,将队伍严格按照天日水土四要素进行整编。

土对应的便是由努尔哈赤直接掌管和指挥控制的正黄旗,因为土在当时人来看,可以养育万物,信奉萨满教的女真人又认为万物有灵,所以正黄旗地位极高,入选的都是军中最为强悍的勇士。至于水对应的就是正白旗了。

为什么水要对应正白旗呢?原来在女真族看来,人们离不开水,水与土一样,是构成万物的基本要素,所以将大军中第二强悍的勇士们整编成正白旗。 所以在八旗制度草创早期,正白旗地位属于第二等,等到了距离大明灭亡还有29年的时候,那是万历四十三年,努尔哈赤在这一年里面对日益壮大的女真队伍,又安排更多的旗帜来指引他们,加镶黄、镶白、镶蓝以及镶红四旗,镶黄旗也归努尔哈赤了,这就是完整版本的八旗制度了。

平日里太平无事的时候都是所属旗子的本本分分的百姓,到了要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时候,拿起刀子竖起旗子,上去就是铁军,在八旗制度完成的时候,由于前面多了个镶黄旗,所以正白旗变成了第三的地位。

而正白旗作为努尔哈赤比较看重的第三的部队,自然把这支部队交给了最为重要接班人“皇太极”统领,正白旗与正黄旗以及镶黄不同,由于正黄旗镶黄地位崇高,大部分时候都是护卫之职,战争渐渐离他们远去,而正白旗却因此承担了更多作战任务,这个时候正白旗势力隐隐约约有成为第一的趋势,但只是趋势而已。

到了皇太极正式成为领袖,合情合理的接管了正黄旗与镶黄。后来皇太极病逝,幼子福临不谙世事,正白旗的权柄就给了多尔衮,多尔衮带着正白旗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至于正黄旗镶黄旗在多尔衮时代也是只有唯唯而已,此时正白旗几乎成了八旗中的第一,但随着多尔衮迟迟不愿意黄袍加身,只愿意做个皇父,在他病逝之后,长大成人的福临为了泄愤,将多尔衮开棺戮尸,惨不忍睹,至于正白旗则又被新的领袖顺治帝也就是前文当中的福临下令兼并,成为了大清皇帝下属的三旗之一,又称上三旗。

在以后,正白旗就成为了留守京城护卫的上三旗之一的地位,由于八旗制度此后没有改进,生搬硬套的继续用,比如得到圈占民人良田与豁免旗人的税赋与劳役等优惠。但正白旗子弟们由于过度的优待最终却逐步成为废物,本意是照顾他们的优惠政策与地位,最终导致他们率先腐化堕落,其他下五旗也在之后不久堕落下去了。

上文这些八旗劲旅后来的后代们大都躺在祖辈的功劳簿上啃老本,不思进取到了极点,一个个的除了抽大烟逛窑子以及养鱼弄鸟,没别的本事了。八旗子弟甚至成为后来周总理警告不少干部群众的一句名言,相当于一个反面例子。

而之所以会变成这样,其实还是要怪罪八旗制度本生,由于八旗制度没有优化继而僵化,没有与时俱进,给的待遇太过于优渥。在战乱时期,给予厚待这的确能够激励斗志,但在和平年间,依旧过度的厚待毫无疑问是为衍生腐败堕落现象的。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