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在操作系统、芯片领域跌倒的中国程序员如何崛起?你怎么看?
优质回答:
在操作系统、芯片领域跌倒的中国程序员如何崛起?你怎么看?本来在这两个方面,国内水平相对较为落后,而这与程序员有多大关系呢。更何况我们的操作系统及芯片领域就没有崛起来过,何来跌倒呢。最多也就是匍匐前进,更何况这两样东西程序员还决定不了。
首先操作系统做与不做程序员决定不了,如何做程序员也决定不了,最终程序员能做的就是有人决定了要做操作系统,把操作系统设计(当然有部分有设计能力的程序员也可能参与)出来了,程序员来实现而已。程序员就只是把PPT、文档、想法变为Code的人,所以根本就没有人要你做,哪来什么跌倒。
其次,即使原来有的国产操作系统做出来了,可没有真正使用起来或没有火起来,大部分也与程序员没有多大关系。当然也有那么一点点儿关系,就是系统代码没写好,Bug层出不穷导致系统火不起来。但大部分其实是决策者们的决策,没有办法能够真正建立自己的生态,或推广自己的OS落地应用等等原因造成。
而芯片领域更不单是程序员的事情。国内芯片整体就比较落后,没有真正崛起过。芯片的发展要依靠的东西太多了,与芯片关系的集成电路设计能力、制造能力包括工艺、封装测试能力、设备、原材料等等。在这方面国内整体落后发达国家一二十年的水平,不但是程序的问题,而要把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能力提高,那涵盖的范围就比较宽了。
虽然这两个方面都比较弱,不管是手机电脑等操作系统用的基本都是外来品、芯片也是靠大量进口来支撑我们的产品制造。但这种现象正在改变,国内有一批如960 OS、AliOS、龙芯、麒麟、紫光系、中兴微电子、中芯国际等一批OS及芯片设计制造商逐步崛起。当然这里面有设计、生产、制造、测试等大量人员的努力,也有程序员们的努力。
更多分享及互动,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东风高扬】。
其他网友回答
我表示看不懂!程序员倒下?程序员背锅?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核心技术的范围非常广,所以先限定在信息领域(科技互联网);其次,有必要对核心技术做一个划分,暂且划分为核心理论和工程实现。
如果把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AI框架这些列为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的话,我认为目前国内是能做出来的,做出来的水平可能离行业最好有差距,但也应该能用。但能做出来,也是因为这些方面的核心理论已经成熟,如果在核心理论不成熟的领域,那么现在还不好说。
核心理论部分,是能不能的问题,工程实现部分,是做不做的问题。能不能是基础研究的部分,这个投入很大,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目前国内在这方面还很少团队在投入;做不做更多是商业上的考虑,老生常谈的话题,需要有生态支撑。
1.官方认知
工信部长苗圩曾在全国政协常委会上针对《中国制造2025》作出全面解读:
作为主管工业和信息化的部长,苗的讲话基本上代表了国家认知。追赶超越的第一步即是认识和承认自身的不足,在民间一片盲目自大和沾沾自喜的氛围里,官方决策层能对中国科技发展现状有着冷静客观的认识,并敢讲真话,显得尤为可贵和重要。
2.伟大成就和巨大差距
高铁、天眼、大飞机、墨子号、国产航母、载人航天、深海探测、港珠澳大桥、北京新机场。上天入地下海,几乎无所不能,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体现了中国近年来的科技进步和日益增强的综合实力,让我们不由的感慨“厉害了我的国”。
中国凭借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潜力,加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使得在大型工程和技术攻关,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但我的国也有不厉害的地方,虽然中国拥有跻身全球TOP10的阿里腾讯,拥有数以百万计的程序员和千万计的科研人员,但在信息技术领域,核心技术却长期被美国垄断和把持,受制于人的局面未被破解,断粮的风险随时存在。
中国尚无真正意义上的流行的国产操作系统,服务器领域被Linux垄断,PC领域被Windows和MacOS占领,移动设备被Android和iOS瓜分。
国内手机厂商操作系统只是基于Android开发交互界面(UI),是在别人地基上起房子,说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有点自欺欺人。
芯片技术领域,则被Intel、AMD、ARM三巨头把持,为全球计算设备供应芯片。前不久中兴因芯片禁售事件直接导致公司休克,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中国政府部门、银行证券电力通信等国民经济命脉、以及各大公司都在使用Oracle等数据库系统,等于是把账目记在别人账本上。
中国还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浏览器内核,国产浏览器无不基于Chrome、IE、Webkit等内核二次开发,而红芯浏览器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
信息技术领域的基础性原创性发明创造,比如存储程序原理、互联网、卫星通信、手机等几乎都由西方国家取得。
计算机编程语言、经典著作、先驱大师、以及顶级开源项目跟美欧日相比有很大差距。
新兴的大数据、云计算、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也大都由Google、Microsoft、Amazon等美国公司完成。
在信息技术领域,中国只是学生和跟随者,核心技术尚未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是基本事实。这也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状况相符。任何夸大事实、误导民众的言论都是站不住脚的,不妄自菲薄,也不要妄自尊大。
3.弯道超车是否可行?
既然有这么大差距,而信息领域传统技术又很难超越,那有没有其他突破口呢?
最近“弯道超车”的用语常常见诸报端,我觉得有误导之嫌。首先可能不存在真正的弯道超车,或者很难弯道超车,要知道外国人也不傻;其次弯道超车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过分强调弯道超车,或许骨子里还是走捷径的思想在作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核心技术是长期积累的结果,需要放弃急功近利抄近路的想法。
放眼全球,信息领域的核心技术只掌握在极少数几个西方发达国家手里,说的更直接一点,主要是掌握在美国手里,所以说中国在信息领域没有抓住核心技术,既未贬低、亦不奇怪,因为世界上其他国家也大多如此。
4.商业和技术的中美差异
美国:技术驱动商业
IBM豪掷340亿$买了一顶靠卖license的红帽;Microsoft因看中代码一键部署到Azure云的整合能力而花75亿美金收购GitHub;Google亦花高价收购DeepMind、Android、Waymo等公司和项目。
诸如此类的巨头收购技术初创公司的案例非常多,美国是技术驱动商业的典型。
中国:商业驱动技术
反观中国巨头点外卖、买破铜烂铁,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其实不是他们不想买好东西,而是买不到,目前国内依靠技术优势存活的小公司凤毛麟角。
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这是非常大的优势,需要保护好利用好这个优势,华为、BAT等一大批中国公司发展壮大都得益于此,这种商业上的成功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商业上的成功会带动技术上的进步,技术上的进步又会促进商业上的提升,这种互动和影响正在悄无声息的发生,以华为和BAT为代表的这一类大公司正用商业上赚取的利润,投入到技术研发领域,努力缩小与国际巨头在技术上的差距。
商业带动技术,而不是技术驱动商业,对中国目前来说,既是不得已而为之,亦切实可行。假以时日,中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地位一定会有大的改观。
5.为何国人不爱技术?
历史欠账太多
中国自古以来便以为官入仕为正道,官本位的观念根深蒂固。封建社会对孔孟尤为推崇,读四书五经,学为人处世,考科举功名,为光宗耀祖;学而优则仕,做学问亦成为升官爬仕途的阶梯。
而对于技术(手艺)历来以雕虫小技称谓之,旁门左道(科技)难登大雅之堂,不是正经人该琢磨的事情,作用被一再贬低和低估,长期得不到应有的认可和尊重。
在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大家都去挤独木桥,聪明才智全花在升官发财、尔虞我诈、察言观色上,哪有时间做科学研究和技术突破?欠下的历史旧账太多了。
直至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才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倡科技。但旧观念的影响并未从人们的脑海中根除,因为这种意识是自上而下刻骨铭心的。
技术环境欠佳
国内目前对技术人才的重视依然不足,前不久闹得沸沸扬扬的张小平离职影响登月即是明证。
坐不了冷板凳,都想快速升迁,而技术路线相对慢一些,所以便琢磨着走管理捷径。
高龄程序员难获认可,年纪大了加班吃不消,跟不上节奏容易被汰换,这加剧了大家的焦虑。
缺乏极客精神和技术信仰,毕业几年便迫不及待转管理,一有机会便不想碰代码。
管理岗位可以产生杠杆效应,待遇占优,且更容易获得升职加薪的机会。
社会普遍怀有对程序的误解,奇论怪调不绝于耳,很多人认为编程人人可做,跟挑夫走卒无异,简直大错特错,能做跟做好可是两回事,小学生跟大学生能一样吗?
人穷志短,因为穷(中国之前穷了太长时间),再加上高房价高医疗的客观影响,在物质没有得到充分保障的情况下,人很难完全基于兴趣爱好做职业规划和选择。
造假频发,虽然造假是全球科技界的顽疾,但国内的几个有影响力的事件真的可以用匪夷所思来形容,也多少反映出创新艰难、绩效导向和追名逐利等一些其他问题。
6.为何不做国产系统?
操作系统于软件行业而言可谓皇冠上的明珠,为什么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真正流行的国产操作系统出现,正如前文讲的,这个问题不是能不能的问题,主要还是做不做的问题,不做的理由有下面几点:
操作系统是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几个流行系统,都是几千万行代码量级,研发新操作系统需要巨大的资金、人力和时间投入。
操作系统生态非常难做。因为系统直接面向消费者,如果没有应用厂商为系统开发应用,则无法推向市场;另外系统切换成本也远高于数据库,这也是为什么阿里的OceanBase成功了,但YunOS却不被市场接纳。
公司从商业利益角度出发研发新系统投入高、风险高、回报低,没有意愿;大学和科研院所说得直白一点,没有能力。
技术上很难突破已有架构和设计上的桎梏。创新很难,如果沿袭开源系统的思路,则重新研发意义不大。
7.今非昔比
虽然在核心技术的横向比较上,中国跟美国差距很大。但如果跟以前做纵向比较的话,进步也大。
十几年前,中国尚没有世界级的互联网巨头,通信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手机市场被外国厂家瓜分殆尽,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软件则完全是一片空白。
而如今,阿里完成了全面去IOE(IBM小型机、Oracle数据库、EMC存储),跨越关系数据库的死亡之谷、自研出分布式数据库OceanBase并大规模商用,工程师拿命填出来的阿里云也为中国在该领域争得一席之地。
华为由小做大、由弱做强,成功击败阿、思、爱全球登顶,并在5G通信、核心芯片、高端存储等领域为中国在世界赢得话语权。
天河二号代表中国在世界超算排行榜多次折桂,光纤通信和信息安全领域亦多有斩获。
除了信息技术的长足进步之外,商业模式和业务创新亦可圈可点。移动支付、共享经济、滴滴打车、基于算法推荐的头条抖音,一些领域全面赶超甚至领先于世界。之前Copy To China,如今Copy From China。
8.明天会更好
每个公司有每个公司的基因,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的国情,存在即合理,需要客观认识和理解现状。
我认为指望大学和科研院所,在信息领域取得技术突破非常困难,信息技术面向大众,跟国防航空还不一样,懂的自然懂,装睡叫不醒。
寄希望于通过科技互联网公司带动信息技术进步,甚至破除垄断可能会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中国将走一条有别于美国技术驱动商业的新路。
中国人民勤劳智慧,90、00后这些新一代的年轻人,出生和成长在物质条件更富裕的时代,没有缺衣少食的困扰,所以他们往往会更加理想化,更有想象力,更具创新和开拓精神。
中国在往好的方向走,商业环境在变好,技术环境也在变好,这很重要,慢慢来,一口吃不成胖子。
相信未来,相信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