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黄巢和李自成起义谁的历史评价高一点?
优质回答:
唐末黄巢起义发生在距今大约一千一百年前,公元875年,王仙芝率众在长垣(今河南长垣县)起义。同年夏天,黄巢带领几千人在冤句(今山东菏泽)响应。不久,这两支起义军就会合到一起,分攻山东、河南各地的州县。义旗所向,势不可挡,很快就发展到好几万人的革命大军。后来,王仙芝在战斗中阵亡,大家就一致拥戴黄巢为领袖。黄巢自称“冲天太保平均将军”,黄巢破天荒地第一次打出了“平均”的战斗旗号,改变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这样就把我国古代农民战争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农民军为了截断唐王朝的主要财政来源,决定向江南挺进。采取避实就虚、声东击西的策略,佯攻洛阳,吸引唐军主力集结洛阳一带,然后趁机南下。战江西,取浙江,攻福州,并包围广州,广州是当时重要的对外贸易要埠。经过激战拿下广州城,然后革命大军又攻占岭南,打进桂林,随后编制数千大木筏,沿湘江北上,进行北伐。北伐途中,农民军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很快攻下长沙,又乘胜占领江陵,接着大军顺江东下,攻占了鄂州(今武昌),粉碎了唐王朝在长江东西的防线,以破竹之势,占领东都洛阳。此时农民军已发展到六十万人,义军挥戈西进打到潼关,于公元881年开进长安,此时的唐朝皇帝已经逃往四川。农民军在长安建立了“大齐”农民政权。不过唐朝统治者勾结沙陀族酋长李克用,反扑长安。在这紧要关头,朱温等人叛变革命,使农民军受到沉重打击。公元883年黄巢农民军因城内粮食奇缺,退出长安。后来黄巢带领少数部属,退到泰山虎狼谷,在敌军的层层包围之中,他们至死不降,全部壮烈牺牲,大起义失败。
李自成领导的明末农民起义,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一次波澜壮阔的农民武装斗争。1627年,陕西白水县农民王二,率领饥民冲进澄城县,袭击官吏豪绅,揭开了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次年,安塞县高迎祥率众响应,米脂县李自成也参加到起义队伍。1633年,高迎祥被推举为农民军领导者。1636年,高迎祥不幸牺牲,李自成被部下推为“闯王”,继续领导革命斗争。李自成根据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提出了“均田免赋”的革命口号,动员贫困农民向封建土地制度展开猛烈冲击。1641年正月,李自成攻克洛阳,次年四月,重兵围困开封。明朝派刽子手丁启睿率领十万军队增援开封,其先头部队与李自成部队相遇于朱仙镇,李自成周密部署,取得了具有决定意义的大会战,从此明王朝江河日下,一蹶不振,而农民军转入节节胜利的进攻阶段。1644年正月,李自成以西安为西京,建国号大顺,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央与地方政权组织。随后,李自成又挥师横渡黄河,一举拿下太原,挥戈直指北京。于1644年3月19日,攻陷北京,崇祯上吊,明朝灭亡。不过当农民军进入北京前夕,东北的满洲贵族,正准备大举向关内进攻。由于阶级利益的一致,明朝总兵吴三桂勾结满洲贵族,共同镇压农民革命,而且农民军内部也产生了矛盾,因此李自成带领的农民军放弃了占据四十三天的北京城,1645年李自成在湖北不幸壮烈牺牲。
这两次大的农民战争之所以失败,除了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以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如长期流动作战,未建立巩固的根据地以及农民集团内部产生的矛盾和骄傲轻敌的思想等等。至于这两次农民战争哪个评价要高一些,其实真的很难说,因为他们都对封建的剥削阶级进行了顽强的斗争,摧毁了封建剥削制度的某些设想和措施,对推动社会历史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正如毛泽东说的那样“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两次起义都为下一个王朝或者说下一个时代做了重要贡献,然而这两次起义都没有最终成功,若是非要比较一下,还是李自成的起义评价更高一些。
李自成灭明,而黄巢被灭
虽然他俩最终都是失败的,但是李自成是成功灭明了。崇祯皇帝自尽,李自成完成了阶段性的任务。黄巢虽然也攻占了唐朝都城长安,但是皇帝跑了,皇帝还活着,各地战争还在继续,最终还是大唐打败了黄巢。
从对后世影响来看
李自成成功地缓解了清军的压力,并败与清军之手,黄巢曾经的部下朱温,更是直接取代了大唐,开启了五代时期。这两次起义本身没有成功,确是对后来的时代有重大影响。而黄巢带来的影响更为恶劣。黄巢消耗了大唐最后的战力,并且导致藩镇林立,割据加重,还成全了朱温这个取代大唐的人。唐末大乱,五代开启,契丹,党项趁机发展,到了北宋时期,仍然处于军事上的弱势,后来金灭北宋,又到南宋时期。这一系列的影响都是从黄巢起义开始的。而李自成灭明后,清朝完成了最终的统一,没有再次进入分裂割据的时代,反而是加快了新王朝的崛起,加快了改朝换代的脚步。黄巢对后世影响可谓是深远,并且比较负面。
军纪方面
因为大唐打败了黄巢,在记录历史的时候,会存在刻意的抹黑(关于黄巢军吃人的记录)。也许是真的有,只是不可能吃了那么多。不过黄巢军的纪律是真的不怎么样,尤其是在攻占长安后,长安百姓帮着唐军又夺回了长安,之后黄巢再次攻占长安,长安遭到血洗。虽然李自成军攻占京城后,也是军纪涣散,但是还没到血洗的地步。李自成实行平买平卖,保护工商,从这点上,他的眼光就比黄巢长远。
在灭明之前,李自成更得人心
李自成也是经历过大败的,但是他能很快地再次聚拢队伍,说明他是得人心的。所以他能一直坚持到灭明。而黄巢因为有很多暴行,到了后期,百姓都是帮着唐军的。从起义军总人数上来看,也是李自成的兵马更多,当然,这和当时人口总数有关,但是响应李自成的人确实很多,一直到李自成被清军打败,闯军还有几十万人。
他们都是为了抗争,起义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因为他们的局限性,都没能最终成功。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黄巢起义与李自成起义都属于农民起义,都是因为自然灾害与当时王朝腐败、横征暴敛导致百姓走投无路所激发。所以说哪个起义的历史价值高可以认为哪个起义更成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从背景看,虽然都有天灾人祸的大环境,但黄巢起义夹杂了黄巢本人的私怨。出身商户,家境不错,只因屡试不第就萌生“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的想法,不能不说他人品有问题。
李自成起义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均田免赋,这在中国古代农民起义中绝对是创新。一个成熟的政权的标志就是成熟的政治纲领,通俗来讲就是你起义到底是为了个啥?李自成起义说明了我就是为了百姓有地种,自己的收成自己说了算。在古代中央集权,土地归统治者一人所有的背景下,农民起义军提出这样的纲领无疑是巨大的进步。黄巢起义则是纯粹的我活不下去了,对你不满我就要反,很直接又可笑。
李自成起义改变了以往农民起义流动性作战,打下一个地方,分了粮食就走的方式,而是采用了派兵驻守的战略。不再是破坏社会秩序,而是重建新的秩序,攻占一个地方采取保护工商等政策,保证了百姓正常的生活,战争丝毫不能给百姓带来好处,带来好处的是战争结束后的政权怎么对待百姓。而黄巢起义军则在作战中出现了骇人听闻的吃人记录,心理扭曲还是其它,总之这是赤裸裸的恶行。
李自成起义的最大成果就是明王朝的彻底覆灭,虽然后被清军剿灭,但在王朝更替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李自成起义属于农民起义,但是均田免赋等一些政策却透露着民族平等的色彩,具有现代革命的一些元素,这是巨大的进步。
所以李自成起义的历史价值更高。
其他网友回答
都一样,半斤八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