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与德有什么区别(道与德是什么关系)

网友提问:

你认为道与德的区别是什么?

优质回答:

简单地说,道就指理。义理、真理,

本质、规律等;也指法,道法、法

则、法规。也指道行、修功。

而德,是指品行,操守,品质等。

有道之人必有德,

而有德之人未必有道行,有修功。

其他网友回答

我认为“道”与“德”在老子《道德经》这个哲学巨著里,区别是:

“道”是指“道体”,“德”是指“道用”。《道德经》第二十八章:“朴散则为器”,其中“朴”指的就是“道”、“道体”;“器”指的就是“道用”。

“道体”的内涵,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世界物质性及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也就是唯物论和辩证法,二者是统一的。其中一定要弄清老子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范畴的物质定义等。同时,“道体”也包括历史唯物论。在这里,必须注意:老子的唯物辩证法与社会历史观是统一的。

“道用”的内涵,包括社会意识形式之一,“无为”治国之道、反军事霸权为核心的用兵之道,人的修身处世之道等等,内容广泛。《道德经》第二十一章称为“孔德”。孔,大也(河上公撰《老子道德经章句》)

“道体”与“道用”的关系是:源与流、纲与目、主与从、“一”与“多”的关系。由于《道德经》“正言若反”(第七十八章),容易误读,《道德经》第二十一章指出:“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其意思是:在“道用”中遇到矛盾或疑惑时,“惟道是从”。这个“道”指的就是以上所说的“道体”,必须遵从,不能违反,这是原则问题。

?

注:古代从《道德经》、《易经》,到孔子学说,都有“体”与“用”之分。

严正声明:

本回答内容属于“微道助您创造终生价值”的原创,不得抄袭。转载时,请注明本出处。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何为道?何为德?何为道德?“天为道,地为德,人说道德。”

 道是一切精神本质的起源和基础,德是道的具体化现和应用,没有道的理解就不会有德的化现,没有德的培养训练也不可能认识大道的自然无为。所以说道为德之基,德为道之用。单独谈任何一面都会造成道或德的缺失。

所为“道”就是规律,道是无形的东西,道是一切产生的源泉,道是本质,道是和谐.道就是大自然的法则。“德”是人类通过约定而产生的行为规范。是为了人类更好的发展而产生的东西,有一定的约束力,

“道是自然法则,德是人心理平衡,道德是人类社会基于自然的法则。

其他网友回答

一、“道”和“德”二者的定义不同。

道,是中华民族为认识自然为己所用的一个名词,意思是万事万物的运行轨道或轨迹,也可以说是事物变化运动的场所。德,汉字,古同“徳”。本意是七曜(日月金木水火土星)的运行。后来引申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规律去做事。

二、“道”和“德”二者起源不同。

“道”的概念是老子首先提出来的,在新道家的哲学基础方面,早在抗战时期,金岳霖就在《论道》等书中,将原始道家所创发的概念。“德”最早来源于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德,也。当作登。辵部曰。迁,登也。“德”的字形由“心”、“彳”、“直”三个部件组成,“心”则表示与情态、心境有关;“彳”表示与行走、行为有关;“直”,“值”之本字,相遇相当之义。

三、“道”和“德”二者象征事物不同。

根据史册记载,“道”是推动宇宙运行最根本的规律,象征“天”的意识,它不受时空的限制。意识分为意和识,意就是思考,即基于概念达成目的的过程,识就是感受,就是诠释概念的过程。“德”字的本义是“道德”或“品行”,如《荀子·非十二子》:“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同时“道德”又可以引申为“恩德”,如《史记·秦始皇本纪》:“刻石颂秦德。”意思是:用刻石树碑的方式来歌颂秦之恩德。

如今“道”字与“德”字也不再是两个独立分开的字,“道德”一词中,一方面结合了“道”“德”的部分释义,另一方面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道德,是由思想行为所表现的,有一定标准的,社会、风俗,习惯。

1、“道德”的定义: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2、“道德”的标准: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

3、“道德”的作用:道德作用的发挥有待于道德功能的全面实施。道德具有调节、认识、教育、导向等功能。与政治、法律、艺术等意识形式有密切的关系。

其他网友回答

道,最早出自于老子《道德经》中“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说,天地万物的道理,都是可以说出来的。反过来有说,天地万物的规律,都不是轻易能说出来的。

“德”的含义是本性,本心,是直视自己心念所行之路的方向。本性,本心,心念所行的方向,应该是善的,仁慈的,是正义的和符合人们良知的。

荀子说“人之初,性本善。”这便是对“德”的最早注解。

后人把道和德联合起来,做一词“道德”。是说人们心性和心念的规律,就是要符合天下万物初始的状态,这个状态,便是要遵循人们的内心,弃恶向善,弃黑向明,弃邪恶而追求正义,弃谬论而寻求真理。

二千年前的老子阐释了“道”,孔孟和他们的学生倡导“德”并身体力行“仁义”,这道德二字便流传下来,成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孔孟儒家思想“仁义道德”,这种思想,成了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24字的核心价值观,就是源自“道德”,从人们质朴的原始思想中寻求真理,寻求对社会的,自然的,人类的一切美好的东西的追求。

这便是新世纪“道德”的新的内涵。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