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象棋的起源在哪里?
优质回答:
象棋不但是起源于中国,而且是毫无争议的起源于中国。
一,象棋为什么叫象棋。
1,象的驯服。
还记得小学语文课本上的《黄河象》吗?课本中的黄河象,学名叫剑齿象。出土于甘肃,高4米,长8米,真是个庞然大物呢。专家考证这具象骨,生前是和象群一起到河边饮水时,倒霉的陷入泥潭被淹死的。
甘肃在古代尚且有成群的野象,比甘肃更靠近海边的华北平原,降水当然更丰富,大象的数量也是更多的。
而华夏文明的主要诞生地,就在华北平原的广袤土地上。华夏民族是农耕民族,要在这片野生动物横行的土地上耕种,就必须先“驯服”动物们。否则动物们在田里一阵踩踏、啃咬,庄稼就绝收了。因此华夏先民们驯服动物的本领,是很高超的。
传说,黄帝、炎帝的部落东征蚩尤时,就曾经驱使虎、豹、熊等动物,先行冲散敌阵。连虎、豹这样的大型肉食动物都能驯服,大象这样温驯的食草动物就更不在话下。
三皇五帝的舜帝时代,就有舜帝使用象耕地的记载。大约是用皮革做的绳索,套在象的身上拉动耕具的。实际的情形已经不可考,但是至少说明舜帝时象已经被驯服,被使用了。
舜帝有个弟弟取名象,这更说明,象在当时已经是重要的社会资源了。不然,名字能叫象吗?
2,象的使用。
在华夏史上,象比牛马更早走进人们的生活,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象浑身是宝,可以杀了吃肉,象牙则是做器物的上品。
象在和平时期可以用来驼运货物,骑乘,耕田;战时大象就和战士们一起上战场,大象那庞大的身体发起冲锋时,谁能挡得住。
正是因为象的重要性,象成了生活富足、兵锋强健的标志。大禹把天下分为九州,最富裕的河南一带叫“豫”州。
据竺可桢先生考证,“豫”的含义为一个人牵着一头象。“豫”是个高大上的字,有一头象在手里,是耕田不愁,打仗不怕的,估计和现在人说的“我家里有矿”,是一样的霸气。
对象使用最多的是商朝,商人的先祖王亥创造性的把牛用于拉车。王亥的后人,把牛拉车的器具套在象的身上。让象拉车拉耕具,驼运更多的货物。
3,象兵的使用。
在战场上,商朝出现了骑乘大象作战的象兵。骑乘大象作战,这绝对是当时的“核武器”。商朝人就是用象兵征服四方强敌的。也许是商朝人觉得象兵太普通常见了,懒得把它记入史书,以至于我们找不到甲骨文中象兵的战绩。
竺可桢先生推测,西周时中国经历了寒潮,以至于周人的土地上大象绝迹,而商朝的象也有所减少。
周人灭商时,商朝主力在东夷作战,象兵也在东夷,否则姜子牙的300辆战车真不够看。
直到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继位时,商纣王的儿子不服周朝的统治,和名将飞廉一起举兵,在东夷碾压四方。周公慌忙带着周军主力前往镇压,惊奇的发现了商朝的象兵。
周人记载:“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透过周人的“为虐”两字,可以想象周军被商朝象兵碾压时的绝望心情。
“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
这是商朝真正的精锐,周公的周军主力不能力敌获胜,就用消耗战耗败了商军。前后用了三年,才平息了商军,处死了纣王的儿子和飞廉。
4,象兵的使用规则。
象兵能像山一样碾压敌阵,却也有缺点。食量大,身形笨重。所以象兵数量不多,不然粮草就难以供给,并且战场地形的限制太多,只能在平坦的开阔地作战。
象兵多是做为“战略预备队”使用的,在战场上双方胶着时,派象兵从侧翼冲上去凿穿敌阵,一锤定音。
因此象在象棋上的位置,是紧挨着“将”的九宫的。并且,根据象兵过于笨重的特性,规定象的运行路线上可以“别象腿”
5,象棋的出现。
大约是春秋时期,出现了六子的“分曹并进,遒相迫”(楚辞·招魂)的军事游戏。因为人们对象兵的巨无霸印象过于深刻,把这种游戏称作象棋。
二,象棋的发展。
象棋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部落时代打仗,就是最强悍的族长,带着一群人与临近部落互殴。在棋盘上族长就是“将”,身边的部落兵就是“侍”卫。
到了三皇五帝时代,部落制逐渐演变成了国家。战场由部落互殴,演变成了两国交兵。棋盘上,“将”就带着亲信的“侍卫”居后指挥,前线则是普通的手持武器的“卒”。
夏商周,有象兵的时代。“将”就把威力巨大的“象”兵放在身侧,在关键时刻做一锤定音之用。棋盘上多了“象”的棋子。
人们驯服马匹之后,发现马拉的车比象兵更快捷。士兵在战车上持戈刺杀,或用弓箭远程射击。战车具备快速、威力巨大的特性,战场上就出现了专门的战车部队。棋盘上,又多了两个“车”的棋子。
赵武灵王进行胡服骑射的改革,训练了强大的骑兵部队。骑兵单人单马,行动迅速灵活,威力比战车犹有过之。于是骑兵登上了历史舞台,棋盘上也多了代表骑兵的“马”,在棋盘上可以八面跳跃,灵活多变。
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最早的抛石机,抛石机威力大,射程远,和骑兵一样是必备兵种。棋盘上,也就出现了“砲”。因为现实中抛石机发出的砲射程很远,就规定“砲”必须隔着一个棋子,才能杀掉对方的棋子。
楚汉之争,人们对刘邦、项羽两大阵营的种种传奇大加传颂。为了纪念楚汉之争,人们在棋盘上又划出了作为楚河汉界的“鸿沟。”
到唐朝,火药武器开始出现。宋朝出现了火炮,到明朝火炮已经很完善。于是,棋盘上又出现了带火字旁的“炮”。
明朝之后,象棋再没有改动。
三,外国起源说的谬误。
1,时间上不对。
《潜确居类书》:“雍门周谓益尝君:足下燕居,则斗象棋。”象棋能进入孟尝君这类贵族的法眼,可见当时象棋已经很流行,很完善了。孟尝君是死于公元前279年,他玩象棋至少不会晚于这个年份。也就是说公元前279年以前,象棋就完善了。
而张骞奉旨出使西域是在公元前139年,算上他出使的时间,汉军征服西域的时间。是在公元前139年以后的数十年,外国的东西才开始传入中国。这与孟尝君的年代,错了近200年。
而外国出现最早的象棋记载,是南北朝的印度。这与中国象棋的出现年代相比,足足晚了800多年。
从时间上看,应该是外国借鉴中国象棋,形成了他们自己风格的象棋。
2,驳斥一下方舟子先生的中国无“象兵”论。
处处打假的方舟子,以逻辑思维严密而著称。他说象棋起源于中国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他的理论依据是,中国不产大象,没有象兵。我看到方舟子的论据,一下子笑出了声。
方先生不是号称知识渊博吗?怎么就不研究一下象棋起源时中国的气候特征呢?即使因为专业不对口,没有研究过中国的气候变迁,那总改读过古代中国史吧。
中国史是必修课,不读古代中国史,方舟子先生的学位是怎么考来的?
再退一步说,做为中国人,方舟子先生总该知道,中国有个省叫河南省,河南省因为古代盛产大象而简称“豫”吧!
如果方舟子先生对上面所述都视而不见,硬说中国古代不产大象,那我就真的无话可说了。
综上所述,象棋起源于中国的说法是正确无误的。(本文原创,图片源于网络。)
其他网友回答
象棋的演变历史是怎样的?中国象棋起源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定型于北宋时期:
从古代一直到解放前,历代棋手们对象棋的演变与研究真可谓,深入彻底,精彩绝伦,千花吐艳,万家纵横!对于象棋的研究与演变,最初是对全局研究来发展的。后来棋手们开始把残局研究和布局 研究,从全局研究中分离出来,开始注重于研究残局与布局。这一点从各大古谱名谱中,完全可以看出来! 十六世纪的适情雅趣,十七世纪的橘中秘,特别是十八世纪的王著梅花谱,以及十九世纪的吴著梅花谱。他们的全局部分,都包含有,布局攻守战术,和精彩的残局妙杀战术。被誉为,弃马十三招, 神仙解不落得,当头炮横车弃马破顺手炮直车的布局招法与残局招法中的正面进攻和钳形进攻,都是十分精彩的古典战术。但是对于象棋稍的研究与演变,一直隶属于全局研究,直至二十世纪,象棋谱大全问世为止,中局研究一直没有被重视过。。二十世纪中期,象棋演变有了很大的发展,各种棋艺书刊如雨后春笋般,接憧而来…如果说古谱是以残局为主,全局为次,那么如今的棋谱则是以开局为主,中局和残局为次。总之正像中国象棋谱提到的那样………在现有古代棋谱中,有关中局的演变与研究是 基本看不到。然而比起以往的数百年来说,现代棋手已经开始重视象棋中局的演变与研究,中局演变在某些方面有了自己的数席之地。1954年版象棋界,1956至1966年版广州象棋月刊。1958年版象棋中局杀势,1959年版中国象棋谱第二集,1962年版中国象棋谱第三集,1964年版中国象棋基础,1977年版弈林新编,1981年,黄少龙编著的,象棋实战中残局出版。。以上书刊表明,中局研究的演变已经有了很大的,非常大的发展!但是从内容上看,依然侧重于战术和经验的探讨阶段,另一方面也出现过,中局无固定攻势的局面,只能依托知十法则,而多演绎于参悟而已。或者说至于中局战术,由于棋路太宽,变化太多,就很难找出一定的法度………………………等等说法………………,………………
其他网友回答
中国象棋毫无疑问是起源于中国。
因为中国象棋的娱乐性比较高,普及度比较高,现在很多国家都虎视眈眈,利用各种歪理邪说来进行佐证,妄图霸占我们的文明历史。比如韩国,印度等。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以事实为准绳,它们的论调都只是跳梁小丑,毫无可信度。特别是以方舟子等为代表的印度起源论者,基本上都是脑袋被门挤过,不但外观畸形,思考能力也残缺。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
《楚辞·招魂》中就对其形制以及玩乐方法作过专门记载:“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营并进,道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意思是说,用玉石(即蓖)做成的相当于骰子。(即蔽)大小的象棋,每方共有6颗;比赛的方法是分曹并进。(指必须两人或两组对局联赛),相互进攻,逼迫对方于死路;最后是赢者“牟”(指成倍)取胜利。击败了敌兵(春秋时兵制,以5人为伍),而发出了胜利的欢呼。
汉刘向《说苑·善说》亦记载,雍门子周以琴见孟尝君说:“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意即劝孟,不妨也像“燕”国一样,斗象棋观歌舞,逍遥一二。
所有这些,说明在战国时代“象棋”已经成为一项经常的活动了。因此象棋产生的时间,当在战国之前。
关于象棋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甚至可以追溯到黄帝及尧舜禹时代,也就是说它几乎伴随了中国的整个文明历史。
但毕竟只是雏形,与现代的中国象棋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比较公认的说法是春秋时期,象棋的棋盘、子粒与走法等都已经基本定型,并且象棋中的各子与当时的兵制基本完全相符。及至宋代出现火药的应用之后又追加了炮。个人认为象棋中的炮并非指的火炮,因为炮最早的写法是石字旁,这应该是指的投石车之类的。
有脑残认为象棋不是起源于中国的根据竟然是因为大象不是起源于中国。
这是非常可笑的。从整个象棋的特点来看,它是模拟的战争,所以象棋称谓中的象并非大象,而是象征的意思,指的是“象征战争的棋”,也有认为是“象牙制作的棋”,也勉强可以接受;象棋子粒中的象是则是与红方的相意义相同,是兵制中的职务,比较靠谱的理解应为仅仅是为了区分红黑而已,这从帅和将,仕和士,炮和砲等的现象很容易得到佐证。
综述,中国象棋起源于中国这本是毫无争议的
个别国家或个人闲的那个什么疼出来搞笑,是改变不了历史的。有出土文物,有史料记载,都铁证中国象棋是中国的本土产物,要详细考察和论证起来恐怕可以写本书了。
简析至此,中国象棋起源于中国。
其他网友回答
关于象棋的起源,个人比较推崇的是韩信之说。
根据《史记·项羽本纪》,在汉高祖四年,也就是公元前203年,楚汉相争之际,刘邦派侯公向项羽求和,项羽同意了,双方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鸿沟以东为楚。史称“鸿沟之约”。
《鸿沟之约》约定的是刘邦和项羽中分天下,和象棋的棋盘中间的楚河汉界比较相似。
然后,两边的棋子有将和帅,分别代表的就是刘邦和项羽,两边都有仕和象,这里的象也做相,和将帅一样,只是为了方便区分两边的字而已。
《鸿沟条约》是个关键,这之后怎样打仗夺取最后的胜利是很重要的,这就好比下棋,怎样布阵走车跳马,非常关键,所以,刘邦在张良和陈平的建议下,和韩信、彭越等在垓下一举歼灭了项羽的部队,项羽全军覆灭,无颜再去见江东父老,无奈之下和虞姬在乌江自刎。
垓下之战是历史上重要的一次战役,这次战役的取胜就是象棋棋盘上以楚河汉界为中界限,两边对阵的实体体现。
韩信善于布兵打仗是他天生的军事才能,况且悟性极高,所以垓下之战的胜利对韩信来说,肯定是刻骨铭心的有里程碑意义的战争,想想都觉得辉煌。
后来因为功高盖主,刘邦对他很忌惮,所以韩信就被设计抓入了大牢,监狱里的一位狱卒,对他的生平事迹很敬佩,就很想得到他兵法的传授,他看到这位狱卒也是真心实意地想学习,就答应了。
韩信就用木条在地上画了个正方形的框框,在中间划上一条线,就是楚河汉界,又划分了三十六个小方块,叫狱卒拿来一些土块、石块的,上面标上将、帅、车、马、炮等字样,然后开始排兵布阵,既娱乐,还学到了领兵打仗的一些策略,同时也算是对垓下之战的回忆和纪念。
韩信死了后,这个狱卒就用小木块代替这些土块、石块,慢慢的就演变成了象棋这种布兵打仗的游戏。
后来这种游戏慢慢发扬光大,更加完善,就变成了三十二枚棋子,从此象棋文化也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
其他网友回答
起源肯定是中国了,中国古代就已经有象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