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 黄肠题凑(海昏侯墓是黄肠题凑吗)

网友提问:

海昏侯刘贺为什么设了黄肠题凑而不用?为什么没有金缕玉衣?

优质回答:

谢邀~

首先,海昏侯刘贺墓是否使用了黄肠题凑?

先明确回答, 刘贺墓是没有用黄肠题凑的。

△刘贺墓出土漆器残片

何谓黄肠题凑?

所谓黄肠,不是黄色的肠子,而是柏木的黄心,也就是柏木最中心的那一部分,犹如其肠一般,木质致密,经久耐用。所以古人选择这种木材作为构筑地下墓室的重要建材。不过在实际当中,也未必都用柏木,根据植物考古专家对一些黄肠题凑墓的测试结果,除了柏木,还有松木、杉木等木材。

题凑指的则是柏木的垒砌方式,古人将柏木加工成截面为正方形的木条,再用这些木条在椁室的周围砌出一道围墙,截面都朝向椁室里面,被称为“题凑”。

黄肠题凑的典型例子,我们可以来看看北京大葆台汉墓,这座墓的墓主人为西汉广阳王刘建,根据当时的规定,他的级别是可以用黄肠题凑的。大葆台汉墓的结构及墓室具体结构如下图所示,其基本构造为带两条墓道的竖穴土坑墓,在方形的墓坑内,又用木料构建一圈围墙,最中间为椁室,椁室外面的一圈就是黄肠题凑。

△大葆台汉墓黄肠题凑局部

刘贺墓有没有黄肠题凑

海昏侯刘贺墓位于南昌,已经被发掘,也公布了较为详细的发掘简报,便于我们来讨论它的形制。根据发掘资料,刘贺墓的基本结构如下,是带一条墓道的竖穴土坑墓,在方形的墓坑中用木板构建起椁室。

比较有意思的是,在主椁室周围有一圈类似走廊的结构,根据里面的随葬品可以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属性,如粮库、钱库、武库、车马库等等。参考前面的大葆台汉墓,不难发现,这个围廊的位置,正是大葆台汉墓设置黄肠题凑之处。用木板构筑起来的围廊,与用柏木条搭建的木墙,是有根本性区别的,所以海昏侯墓并没有用黄肠题凑。

根据文献记载,汉代只有皇帝和诸侯王有资格用黄肠题凑,而列侯是需要特赐才能用的,比如汉宣帝时,权臣霍光去世,就被赏赐了一套。刘贺死亡时,身份是海昏侯,属于列侯,所以不该用黄肠题凑。

至于这个回廊的存在能否说明当时想要设置黄肠题凑呢?答主认为仍然不能这么说。尽管在刘贺墓刚发掘的时候,的确有考古专家提出过这样的观点,即刘贺墓虽没有真用黄肠题凑,但还是以回廊来作为象征。可是我们要看到,类似的回廊并不是刘贺墓独有,而是在高等级墓葬中普遍存在的,而且刘贺墓的规模根本不能跟真正的诸侯王墓相比,又何谈黄肠题凑呢?

最后再来说说金缕玉衣的问题。刘贺墓里也没有发现真正的金缕玉衣,只是在棺内发现了一套琉璃席,有些研究者提出,这个琉璃席可能是玉衣的替代品,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汉代确实存在以琉璃替代玉的做法,但是,席子究竟是铺在尸体下方的,跟穿着的玉衣同样有本质区别。

根据《后汉书》的记载,汉代的玉衣使用也有规定,一般情况下皇帝和诸侯王、列侯都可以用,考古中也确实发现了列侯级别使用玉衣的例子,比如咸阳杨家湾汉墓,墓主人可能为周勃或者周亚夫,墓中出土了玉衣片。所以,按理说,刘贺也是有资格用玉衣的,尽管用不了最高级的金缕玉衣,但还是可以用低一点的银缕玉衣或者铜缕玉衣。

为何刘贺最终没有用玉衣?最为可能的原因,就是朝廷对他的葬制严格监视,生怕有一点点逾矩的可能。在刘贺死后,负责他的丧事的除了子女,还有朝廷派来的人,刘贺生前被提防和监视,死后仍然不能随心所欲。所以,尽管他的墓中有很多的金银珠宝和堆积如山的铜钱,但玉衣却还是被否定了。

△刘贺墓出土错金银当卢

其他网友回答

刘贺死后没能用上黄肠题凑,没有穿上金缕玉衣,原因很简单,他的级别不够,不敢僭越。

古代丧葬制度十分严格,每个阶级的人在死后只能按照规定的制度下葬,不得跨越等级享受更高规模的葬礼。

黄肠题凑是汉朝最高级别的椁室(墓穴),椁室四周为柏木堆砌而成的框架结构,”黄肠”是一种材料,指的是去皮后的柏木,”题凑”是一种结构,柏木一层层平铺堆叠起来,同时和同侧椁室壁板呈垂直方向。

黄肠题凑一般只有帝王才能享用,经皇帝特许,一些贵族和功臣也可以享用,例如霍光死后,汉宣帝特许他使用黄肠题凑。

金缕玉衣是汉代皇帝和贵族死后穿的殓服,是穿戴者尊贵身份的象征,地位低一些的大臣可以使用银缕玉衣和铜缕玉衣,在汉代,金缕玉衣和黄肠题凑都是帝王陵墓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昏侯刘贺没有用黄肠题凑,这要从他的特殊经历说起。

刘贺是汉武帝刘彻的孙子,小的时候身份是昌邑王,汉昭帝驾崩后,由于没有儿子,刘贺被拥上了皇位,可是刘贺太不争气,登基后便以为高枕无忧,大肆挥霍,荒淫无度,不遵守礼仪制度,败坏朝纲,引起群臣的不满。

霍光担心刘贺毁坏江山社稷,于是和各位大臣商议,请求太后废掉刘贺,改立新帝,结果刘贺在位27天就被赶下皇位,汉宣帝即位后,废他为海昏侯。

刘贺的人生经历了大起大落,本来捡了一个皇位,可是自己太差劲,结果把皇位给玩丢了。

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很多帝、王、侯,然而刘贺他却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经历过帝、王、侯三个等级的人物,以王开始,登基为帝,再降为侯。

考古学家在发掘海昏侯的墓穴时发现,主椁室和回廊形藏椁之间有一个宽达0.7米的过道,这个空间刚好可以放下黄肠题凑,可是最后改成了过道,只能说明刘贺一直痴想着汉宣帝能够恢复他诸侯王的身份,幻想有一天汉宣帝能特许他使用黄肠题凑,可是事与愿违,汉宣帝压根没有关心过他,刘贺到死也没能实现这个心愿。

考古专家在刘贺的棺椁中发现了大量散落的玉片,起初怀疑刘贺入藏的殓服是金缕玉衣,可是令人奇怪的是,这些玉片的大小一致,而制作金缕玉衣的玉片大小不一,这也就说明刘贺并没有穿着金缕玉衣入殓,而是躺在一张用玉制作的玉席上。

刘贺可能在活着的时候还私自制作了一件金缕玉衣,但是皇帝没有给他这个殊荣,刘贺也就不敢逾越制度穿戴金缕玉衣。

封建社会制度森严,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无论你多么富有,只要级别不够,就不得使用与自己身份地位不符的器物,否则就是大不敬。刘贺虽然当过皇帝,但是很快被废,同时名声极差,所以死后没有享用最高级别的陪葬品。

其他网友回答

黄肠题凑和金缕玉衣是西汉时期的藏具,西汉帝王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堆垒成的框形结构,“黄肠题凑”一名最初见于《汉书?霍光传》中。根据汉代的礼制,黄肠题凑与梓宫、便房、外藏椁、金缕玉衣等同属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经朝廷特赐,个别勋臣贵戚也可使用。

在封建社里等级制度是十分明确的,“黄肠题凑”和“金缕玉衣”不但是只有帝王才能享有的特权,而且还需要皇帝的恩赐,比如《汉书·霍光传》: 光薨,上及皇太后亲临光丧……赐……黄肠题凑各一具,枞木外臧椁十五具。也就是说这些高级的藏具,自己是不能够制造的,这些需要政府统一的采购制作,然后在封赏给有资格的王公贵族。而金缕玉衣的制作更为复杂,需要根据使用人的身材量身定做,所有的玉片还需要经过打磨、排序、对缝、缝合、组装等工序。比如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和王后窦绾的金缕玉衣尺寸上有很大的差异,而每个玉片之间也缝隙很小。

到现在我们发现并出土的玉衣,除了用金线连接的,还有用银线和丝线连接的,成为“银缕玉衣”和“丝缕玉衣”,这些玉衣之所以不同应该是等级的区别。

海昏侯刘贺,是历史是一个比较有名的人,他曾经放过西汉的皇帝,他在位只有27天被霍光废黜,依然不被很多人熟知。而在今天刘贺一下子成为了公众人物更与他的陵墓那座震惊中外的“海昏侯大墓”有分不开的关系。

刘贺的爷爷就是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汉武帝刘彻,奶奶则是那位“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李夫人,也是汉武帝一生最爱的女人,死后以皇后之礼陪葬在了汉武帝身旁。李夫人死的比较早,和汉武帝只有一个儿子刘髆。刘髆在汉四年被封为昌邑王,建都昌邑。

史书上对刘髆的出生并没有太多的记载,但他并没有遗传父亲的长寿基因,在做十一年昌邑王后就撒手人寰了,于是儿子刘贺就继承了王位。

汉武帝死后把江山交给了自己的小儿子刘弗陵,并让霍光等大臣辅政。可惜刘弗陵在21岁时就驾崩了,并且没有留下子嗣,于是这个大大的馅饼就砸在了刘贺的头上。《道德经》里讲“福兮祸所依”,刘贺在27天时间里居然犯下了一千一百二十七罪状,被霍光废黜成为庶民,也创下了皇帝荒淫无度的纪录。

几年后刘贺被封为海昏侯,封地在现在的江西省。刘贺到死再也没有回到过长安和昌邑,从他墓中出土的书信中可以看出他是多么的期望能回到长安一次,期望能够恢复他王的身份。

而他的身份是没有权利享受“黄肠题凑”和“金缕玉衣”的,在他临终前一直期望着皇帝能够特许他,所以他在墓葬里还留有“黄肠题凑”的位置,然而到死也没有等到,他也只能用琉璃席来填补心中的缺憾。

更多见解敬请留言,期待您的关注和转发!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

刘贺为汉废帝,西汉第九位皇帝,当过27天的皇上,史书上记载是因荒淫无度、不保社稷而被废,后被废为海昏侯,公元前59年,刘贺去世,史称汉废帝,也是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汉代对于丧葬的礼器、规模是有非常严格的规定的。因此,在制度有明文规定的地方,比如封土规模、黄肠题凑、金缕玉衣这些层面,刘贺死后是绝对不能按照帝王待遇下葬,需要按照海昏侯的身份,所以刘贺不能用“金缕玉衣”, “黄肠题凑”等帝王级别的礼葬待遇。

通过墓葬开掘事实证明刘贺的确没有使用表明帝王身份的黄肠题凑,以及诸侯王以上贵族使用的金缕玉衣,没有僭越西汉的列侯等级。但是海昏侯墓又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列侯陵,所有没有朝廷制度明确规定的地方它都不遗余力地尽显“土豪”。海昏侯墓的修建是“按侯的规格、王的规模,透着帝的痕迹”。三种身份交织在一起,特殊而不僭越,这也是海昏侯墓的魅力之所在。

其他网友回答

不知道啊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