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传奇吗(朱元璋太传奇了)

网友提问:

传奇皇帝朱元璋是如何从一介贫民成为皇帝的?

优质回答:

朱元璋25岁时参加郭子兴的红巾军反抗元朝。因作战勇敢。机智灵活很快得到了郭的赏识。把朱元璋安排到帅府当差。朱元璋精明能干,得到的战利品都交给郭,得到的赏赐又都分给大家,慢慢收获到了好的名声。郭吧朱元璋当成自己的心腹,有什么事都要跟他商量。最后朱元璋听李善长之计不乱杀人,收到了很多民心。又成功击败了。陈友谅和张士诚等人。建立了大明王朝

其他网友回答

朱元璋如何成为皇帝这个问题,也可以理解为明朝是怎么建立的。

要讲明朝怎么建立,就先得讲元朝怎么灭亡。元朝灭亡的原因,有一点和我之前讲过的西晋灭亡的原因很像,那就是统治集团的骄奢淫欲。皇帝对于贵族们的挥霍浪费不仅不管,而且还给予赏赐鼓励。

上层的贪腐无道,是建立在剥削之上,底下人民能不怨声载道吗?于是就爆发了元末农民起义。

和清末起义一样,在元末起义当中也能找到白莲教(唐宋以来民间的一种秘密宗教结社)的身影,当时是由韩山童主导,他的做法和太平天国时的洪秀全很像,也是成为教主,带领农民军把矛头对准当时的统治者。不过后来起义的消息走漏了,韩山童被杀,逃跑的刘福通则再次发兵起义,因为起义军头裹红巾,所以就被称作了红巾军。

朱元璋起初也是参加了红巾军。是这样的,最初他投靠了郭子兴的起义军,并且得到了当时郭子兴的器重。后来郭子兴病死,朱元璋就带着这支军队投靠了宋政权。所谓的宋政权就是北方红巾军。

很多人才常常会问的一个问题是:有“反清复明”,怎么没有“反元复宋”?其实这是因为我们读历史不够深的原因。当时的红巾军以北宋的首都汴梁为首都,以“复宋”为口号,称为宋政权,就是“反元复宋”。直到后来刘福通被杀,宋政权名存实亡,朱元璋开始上位。

除了宋政权的北方红巾军以外,还有南方红巾军。可是这支红巾军的首领倪文俊后来被他的部将陈友谅杀死,陈友谅于是自称皇帝,成立了大汉政权。

我们再回过来说朱元璋。你会发现,最后能成为皇帝的人往往都是一个知人善任的人,在他周围围绕着一批贤才。也确实,像写《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的宋濂,当时就在朱元璋麾下。而朱元璋下边的这些人才也给他提了很多有用的建议,比如著名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且耕且战”等等,还有后来被孙中山改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原句“驱除胡虏,恢复中华”这是出自宋濂之手。从后来看,“缓称王”确实是对的,可以说其他人的败,很多都是在于太快称王,成了众矢之的的后果。

朱元璋在这里实力逐渐壮大以后,先在鄱阳湖水战中灭了陈友谅,然后又灭了另外一支非红巾军力量张士诚,最后直捣黄龙,灭亡元朝。可是这还没完,朱元璋一共用了35年,直到建文帝时期,明朝才彻底完成了中国的统一。

可以说,朱元璋成为皇帝的过程很励志,也很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如何看清局势,投奔对人,抓住机遇,广纳贤才,知人善用,循序渐进……朱元璋的黄袍加身史,确实称得上是一部传奇。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鼓楼博牛志】

其他网友回答

朱元璋之所以能从比普通人更惨的乞丐成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明代的开国皇帝,原因有很多,历史学家对朱元璋有成系统的研究,我这里不再赘述。自古以来,成大事者,无非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朱元璋的皇帝之路,也是一样。

先说天时。朱元璋崛起的时代,是元代末年。众所周知,由于蒙古族对中原地区汉民族的压榨式统治且从统治阶级最高层拒绝汉化和接受儒学体系。自上而下的全面腐败,大规模土地兼并,以及历朝历代灭亡前夕都会出现的自然灾害遍地开花。各种尖锐的矛盾交织在一起,全国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可以说,朱元璋加入起义军并逐步变为领袖乃至成为皇帝,是顺势而为,时事造就英雄。

再说地利。朱元璋崛起于安徽,问鼎于南京,最后陷大都,逐鹿漠北,一统天下。总体方向是自南往北打,占尽地利。因为元代的南方汉人自晋代南迁,南宋的发展,汉族民族基础最坚固,反元情绪最高涨,经济实力最强大。按照朱元璋采取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其实最要害的是广积粮。打仗打的是兵马,但更重要的是打的粮草,打的军需,打的后援。得到江南既得到坚实的的粮食储备和经济后援。

最后是人和。纵观历朝历代开国皇帝,无论是刘邦的韩信萧何张良,还是唐太宗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我个人认为从来没有一个开国皇帝有朱元璋这么强大的人才储备。文有李善长、刘伯温、宋濂、胡惟庸等等,有战略家、后援家、理论家还有大儒。武将更不用说,星光璀璨,徐达、常遇春、汤和、冯胜、傅友德,开国功臣国公侯爵一级的的随便开出来一个都是能拜大将的良将。

其他网友回答

从和尚到皇帝—屌丝朱元璋的逆袭之路!

吾本淮右布衣,天下与我何加也?这是朱元璋后来称帝后,回想奋斗历程,发出的感慨!

翻译成现代普通话:我就凤阳的一个穷屌丝,怎么就逆袭拥有了天下呢!?

其中,有感慨,更有几分得意。

其实,朱元璋,也就是乡下那个朱重八,往前查几代都是佃农,能够称帝,用一句朴素的历史观来解释,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

一方面得益于当时天下大乱,社会阶层重新划分,利益重新分配的社会大变革时代。另一方面,更得益于其出色的军事和政治才能。

元末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混杂,遇上灾年,民不聊生,民众揭竿而起。和所有的改朝换代一样,明末红巾军大起义,敲响了元朝统治者的丧钟,也揭开改朝换代的序幕。只不过这一次,阶级矛盾隐藏在了幕后,民族矛盾被摆在了前台。元朝残酷的民族政策造成了元末的大动荡。这是当时的时代背景,也就是所说的时事,这里不再详述。

再说朱元璋的个人能力,朱重八,那个乡下小瘪三,成为治国安邦之才,也是在实践中一点点成长的。朱元璋虽成长在底层佃农之家,但母亲通点笔墨,给他完成了很好的幼时的启蒙和基本的文化教育。后来,朱元璋一家在灾慌年饿死多人,其到寺庙当和尚,经常游方在凤阳一带,在四处化缘游方中,有为青年朱元璋同学对凤阳一带的社情民意和民俗风情有了充分的了解。

后来,他的发小汤和捎信让他去参加革命部队红巾军,由此踏上发迹之路。

朱同志的革命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刚到部队差点被当成间谍给咔嚓啦!

朱同志踏踏实实,从基层做起,很快做成了小头目,并被老板郭子兴看中,把女儿许配给她,就是有名的马皇后!老板后来死了,朱同志运用手腕,取得了这一支革命队伍的领导权,由此开始了真正的发迹之路。

朱元璋又兼并了几支小部队,又吸纳了谋士李善长的建议,将一支上阵如同街头群殴的乌合之众打造成一支劲旅!这支队伍出了徐达、常遇春等名将,还吸纳了李善长、刘基等重量级的谋士,打下根据地后,采用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在四周群雄纷纷称王称霸的环境下,朱低调发展,积聚实力。

当时南方,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各聚一地,恰如三国争雄,朱同志看到盐枭张士诚虽占据江浙富庶之地,但数小富即安型的,“器小,一隅则安,胸无天下。”选择与陈友谅大战,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边几番血战,终于干掉了最大的对手陈友谅。

后有荡平一旁傻傻观战的张士诚集团,将在北方残喘的蒙元集团赶回草原,从而实现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战略目标。

朱同志自律甚严,不但在创业之初勤俭朴素,打下天下后还保持勤俭节约的美德,实属可贵!他还是个制度控,他称帝后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用六部制度来削弱相权,用军垦制度来解决军需,严禁官吏骚扰农民,“如初生之苗不可动其根”,不遗余力打击贪官腐败,对后世影响深远。

康熙帝评价明太祖朱元璋“功迈唐宋”,一点不为过!

其他网友回答

当初他没有想当皇帝!被逼的,如果当时没有寺院没有压迫,没有让人胡乱算一下,他会选择当和尚再取个老婆,那时代双亲加兄弟饿死,无处买葬的经历使他开始进入反抗状态!在义军里有了战利品都分给有功之人,我想因为他有佛教的经历,所以他控制私欲能力比别人强,加上他是一个军事家和当时的腐败压迫这样的人很容易成功当然他手下的元帅大将级人物和谋士名人也多如刘伯温,李善常,汤和,徐达,常玉春,蓝玉等人物不当皇帝也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