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对张幼仪的评价(张幼仪谈徐志摩)

网友提问:

如何看待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关系?

优质回答:

1996年,张幼仪八弟张禹九的孙女张邦梅,在美国出版过一本张幼仪的口述自转——《小脚与西服——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家变》。要形象地概括张幼仪和徐志摩的关系,小脚与西服应该是最贴合的。

小脚与西服,不搭,不配,不自然,不和谐,张幼仪与徐志摩之间似乎就是如此。

有一幕很能说明问题。

1921年8月的一天早晨,徐志摩告诉张幼仪,他的一位女朋友要登门拜访。听到这话,张幼仪还以为徐志摩要娶二房太太呢,事实上登门的只是徐志摩的一位普通朋友,从苏格兰爱丁堡大学毕业即将回国的袁昌英。张幼仪回忆说,那天袁昌英头发剪得短短的,擦着暗红色的口红,穿着一套毛料海军裙装,但在穿着丝袜的两条腿下,竟是一双穿着绣花鞋的小脚。

袁昌英走后,张幼仪无意识地评价说,哎,她看起来很好,可是小脚和西服不搭调。

未想到这句随意的话却突然刺激了徐志摩,他脚跟一转,失态地尖叫道,我就知道,所以我才想离婚。

一周后,徐志摩突然从家里消失,小脚和西服的婚姻生活就这样走到了尽头。

张幼仪虽然只缠过几天足,并不真的是小脚女人,但在徐志摩眼里,她就是个“小脚”的旧式女子,是乡下土包子,与他心目中的“佳人”毫不沾边。

徐志摩心目中的佳人是林徽因,是陆小曼那样的。

事实上,张幼仪在离婚之前的确是这样一个女子,在三从四德的旧式礼教面前,她极其顺从听话,女人天生“不值钱”在她那里似乎是天经地义的。

晚年的张幼仪曾对张邦梅说过这样一段话:“在中国,女人家是一文不值的。她出生以后,得听父亲的话;结婚以后,得服从丈夫;守寡以后,又得顺着儿子。你瞧,女人就是不值钱。这是我给你上的第一课,这样你才能了解一切。”

听、服、顺!若是没有徐志摩后来不顾一切的离婚,张幼仪的一生多半会禁锢在这三个要命的字眼里。

很多女人是经不起失去所带来的打击的,即便失去的是极坏的生活,她们也不会觉得那是获得新生自由,只会觉得自己赖以生活的罐子破碎了,接下来的生活会怎样,可想而知,终归逃不过沉沦二字。

但骨子里有气概的女人不是这样,失去会让她们朝着自强的方向蜕变,但对原先生活里的一切却并没有敌意,相反会保留其中的责任。

张幼仪这个女人之所以会赢得很多人的尊重、佩服,原因就在这里,被徐志摩决绝地抛弃后,她并没有太多的怨恨,有的尽是如何自强。

更可贵的是,她的自强中包涵着对昔日的责任。

有的人的生活是一条先向上再向下的抛物线,有的人的生活是一条先向下再向上的抛物线。很显然,张幼仪属于后者,照俗话说,她的人生是触底反弹的人生。

这一点连向来不拿正眼看她的徐志摩后来都心生了佩服,徐志摩在写给陆小曼的情书中曾罕见地赞扬过张幼仪:“C(张幼仪)可是一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她这两年来进步不少,独立的步子已经站得稳,思想确有通道——她现在真是什么都不怕,将来准备丢几个炸弹,惊惊中国鼠胆的社会,你们看着吧!”

张幼仪没有辜负徐志摩的赞扬,创办云裳时装公司,担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她的自力更生、发奋图强,不仅让她在工商界打出了一片天地,更赢得了徐家二老的尊重。

不再是徐志摩的太太,却最终是徐家撑门户的媳妇!

虽说张幼仪是靠着徐志摩父亲徐申如的帮助才独立精彩起来的,但没有根植在她内心中对昔日的责任,一切不可能那么尽善尽好。

自立自强的张幼仪甩掉了旧式女子的标签,却保留了传统的美德,这一点尤为让人敬佩。

而徐志摩呢,随后的生活却是狼狈的风花雪月,乃至最后为这份狼狈的风花雪月疲于奔命至死。

一个是有根的树,一个是无脚的鸟!

张邦梅曾反复追问张幼仪,你爱不爱徐志摩?

张幼仪说,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这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是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是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爱的话,那我大概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沧桑之后,爱是责任!这是张幼仪的答案。

但就是这么一个女人,徐志摩却一直当她是秋天里的扇子!

形容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大概没有比这更伤感的了。

其他网友回答

也许会有人说,张幼仪的悲剧是家长制包办婚姻所造成的悲剧,可我却并不这么认为。

包办婚姻确实是造成张幼仪悲剧的一个促因,但是起到决定性因素的终究还是她的丈夫,也就是徐志摩的态度。

不过,好在张幼仪足够坚强,并且家中有几个足够疼爱她的哥哥,这才让她慢慢治愈了徐志摩带给她的伤害。

这一切还得从他们的婚姻说起。

张幼仪出生于1900年,徐志摩生于1897年,他们是在1915年结婚,此时的张幼仪只有15岁,徐志摩已经18岁。

倘若说当时已经18岁的徐志摩对爱情还没有追求,或者说成长于传统家庭的他仍然无法违背父母意志的话,这一点确实能够理解。

可是,他在法国对张幼仪所做的一切,却已经不只是负心这么简单了。

张幼仪于1918年生下了长子徐积锴之后,没过多久,徐志摩就离开了家,远渡重洋去了美国留学。

他去求学,张幼仪当然没有理由阻拦,她也不会阻拦。

她所接受的传统教育无时不在告诉她,她不能阻拦他,她只要在家中做好“相夫教子”的本职工作就好。

1920年徐志摩由美国转赴法国,也正是在法国,他遇到了让他一生爱而不得,甚至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人。

也恰恰是这一年,张幼仪也满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法国,一心想着能够在法国照顾求学的丈夫。

然而,徐志摩对张幼仪的到来却很不开心,因为她破坏了他想要追求那个让他魂牵梦绕的姑娘的计划。

徐志摩把对张幼仪的不喜欢甚至是厌恶表现得淋漓尽致,张幼仪在他看来就是一个几乎没有一点能够吸引到他的乡下姑娘。

张幼仪当然也感受到了丈夫对自己的厌恶,但是她也只能选择默默地忍受。

这时候的徐志摩已经23岁了,又远在法国,他的父亲即便想管也管不了他,他应该有足够的自由了吧?

他应该有足够的权利为自己做决定了吧?至少在某些事上,他绝对可以自己做主。

可他做的事,却让人感到不齿。

他一边厌恶着张幼仪,一边嚷嚷着让张幼仪离婚,可是张幼仪却在1922年为他生下了次子彼得。

这意味着什么?他一边厌恶张幼仪,一边要和张幼仪离婚,又一边向张幼仪索取以满足他的一己私欲。

既然不喜欢,既然要离婚,为什么又要这么做?

更让人生气的是,张幼仪在告诉他,她怀孕了的时候,他却只是冷冷地回了她一句:赶快打掉!

那个时代,让一个怀孕的女人去打胎实际上是一件有生命危险的事,但是他就是那么铁石心肠。

张幼仪咬着牙签下了离婚协议,这对张幼仪来说本就是一次伤害了,可徐志摩却又做了一件继续伤害她的事。

他迫不及待地回国登报发表了离婚通告,这无疑是把他休了张幼仪的事公之于众,让她颜面扫地。

他之所以这么高调地发表离婚通告,完完全全是为了告诉他心里最爱的那个姑娘,他是自由身了,他可以名正言顺地追求她了。

徐志摩所做的这些事,总不是包办婚姻逼他这么做的吧?

当然不是,这些事完全是徐志摩出于主观意识所做。

包办婚姻,自由恋爱,这些只不过是给了他一个看似光鲜的借口罢了。

不过,张幼仪后来也应该感到庆幸,因为她能够早日离开一个不断伤害她的人,然后获得新生,这是一件幸事。

所以,张幼仪晚年才会说,感谢他当年的离婚之恩。

其他网友回答

说到徐志摩,大家会想到他的浪漫诗歌,与女人。在短暂的一生里,写过很多佳作,也惹下了很多风流债。当年,他抛弃了发妻张幼仪,给这个贤良淑德的女人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

直到1954年,张幼仪与苏纪之在香港结婚,才走出了被抛弃的阴影。这是一段有感情的婚姻,让张幼仪有了家的温暖,暖化了一颗冰冻的心。婚后,两人的生活很平淡,却透着一份甜蜜与温馨。后来,举家迁到了美国,在大洋彼岸享受着天伦之乐。

1988年,张幼仪在美国去世,安葬在了美国。在她的墓碑上,加上了苏姓,即”苏张幼仪”说明第二任丈夫,令她有了归属感。此时,张幼仪早已经不是那个土得掉渣的富家小姐,而是有着属于自己的爱情与事业的张幼仪女士。如果徐志摩在世,看到自己抛弃的女人成为这个样子,不知道作何感想。

当初,徐志摩看不起发妻,甚至抛弃发妻,与林徽因寻找爱情。后来与林徽因分手,夺了朋友的妻子陆小曼。一系列的荒唐之事,最受伤害的人就是张幼仪。她与徐志摩是包办婚姻,但是在徐志摩眼里,她就是一个土里土气没有什么文化的女人,不给一点点的感情。

有人说,徐志摩那么浪漫,怎么可能同意包办婚姻。是的,两人在一起,的确是父母之命。既然不喜欢,为什么不选择和平离婚,为什么要伤害这个无辜的女人?更可耻的是,在离婚之前,张幼仪已经怀孕,就是渣男徐志摩犯下的错。

谁知道,曾经被徐志摩各种嫌弃的女人,在离开他之后,过得风生水起,成为了上海滩最时尚的女人。离婚之后,张幼仪去海外留学。归国之后,在一家银行做高管,后来自立门户,开了上海第一家时尚服装公司。那时,张幼仪设计的改良旗袍,风靡大上海。在开业典礼上,张幼仪邀请徐志摩与陆小曼来观礼,妥妥地打脸计划。

尽管徐志摩对张幼仪很无情,但是她却对徐志摩很仗义。在徐志摩死后,依然照顾着他的父母。做了徐家的养女,尽着一份孝道。好在如此善良有志气的女人没有孤独一生,遇到了这辈子最大的温暖——苏纪之。有了此人的陪伴,张幼仪的后半生不再冰冷,不再心寒!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