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人格障碍是什么?很危险吗?
优质回答:
人格是一个人在生活中固定的行为模式和处事方式,是心理特征的一个综合。而国际疾病分类(ICD-11)中对人格障碍的介绍是人的特征性和持久的行为模式明显偏离文化规范,伴随着认知、情感、冲动控制、欲望满足、与人相处的方式等方面发生偏离。这些问题会给患者本人或周围的人带来痛苦,甚至造成生活、社交方面的不良影响。人格障碍是一类心理障碍的统称,并且只有在成年后才可以做出这样的诊断。人格障碍患者通常很难意识到自己是有问题的,所以很难从挫折中吸取教训,也很少有人会去寻求治疗。人格障碍有多种分型,并不是每一种都具有危险性。
人格障碍的主要类型有:反社会型、偏执型、分裂样型、分裂型、强迫型、自恋型、边缘型、表演型、回避型、依赖型。这其中可能具有危险性的两种是反社会型、边缘型。
1.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根据字面意思比较好理解,这种人可能会侵犯他人的权利,在犯罪分子中很常见。可能出现的反社会行为表现有破坏公物、打架斗殴甚至犯罪。他们在生活中通常非常没有责任感、无视社会规则,所以具有危险性。
2.边缘型人格障碍:行为和情绪都比较冲动,非常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心理发展水平比较低,很难对他人感同身受。容易被激怒,从而与人发生冲突,性格上比较具有攻击性。但并不是所有的边缘型人格障碍者都是这样的类型,也有人虽然不挑衅别人,但是会让别人觉得不舒服,导致较差的人际关系。
其他网友回答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与进步,人们所承受工作与生活的压力也日益加重,因此,相对于过去越来越多的人产生了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指人的性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而且形成固定的行为方式和表现,具有适应不良的特征和性质,使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不断遭受痛苦和危害。人格障碍是一种心理上的变异,不属于精神疾病,也不属于智力缺损,但有人格障碍的人群大多不能被他人和所处的环境所接受。
人格障碍危险吗?回答是既危险也不危险。说其危险,是因为人格障碍严重妨碍了患者正常的情感和意志活动,使患者的行为失去了目的性和统一性,给人以不正常的异样感觉,很多时候得不到一些不明事理的人的理解和包容,患者往往会出现因遭受歧视和虐待而饱受刺激病情恶化的现象,有些较严重的病情,比如分裂样人格障碍会转化成精神分裂症。
人格障碍大多数情况是起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并一直持续下去直到生命终止。也有部分人格障碍患者在成年后有所缓和,也由此证明人格障碍并非不可治愈的绝症。目前,对于一些及时治疗发现或自我觉察的早期病情,可以通过专业心理学工作者的心理干预和行为矫正,甚至是自我认知调整进行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同时,随着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精神文明的日益提升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人格障碍的防治,并给予人格障碍患者更多的理解包容和无私帮助。从这个意义上讲,患上人格障碍并不危险。
其他网友回答
第一个问题,人格障碍是什么?首先,心理学所说的人格和我们平时说的某某人格高尚中的人格不是一个概念。心理学中的人格也叫个性,指的是一个人固定的行为模式,以及在日常生活当中待人处事的习惯方式,是一个人全部心理特征的稳定的综合的体现。如果一个人的人格非常地与众不同,严重地偏离了正常的范围,不能适应他所处的社会环境,而且给他自己和他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干扰,那么我们就说这个人的人格出现障碍了。
第二个问题,人格障碍很危险吗?是的,很多都比较危险,有一些非常危险。比如我们经常会听到的“表演性人格障碍”、“自恋性人格障碍”就是属于比较危险的。前者喜欢表演,行为举止非常浮夸,特别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力,成为人群当中的焦点,不能引起注意的时候感觉很痛苦。表演性人格障碍的危险指数比较小,最多就是演得自己筋疲力尽,给他人以“另类聒噪”、“哗众取宠”的感觉,人际关系差一些。后者危险指数稍高一些,有可能引起抑郁,甚至自杀。自恋性人格障碍患者喜欢贬低别人,目的是抬高自己,属于没有优越感就不能活的那种人。自高自大,觉得自己什么都很厉害,容易体验到屡次挑战高难度失败带来的抑郁感。非常危险的人格障碍比如“边缘性人格障碍”、“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尤其是后者,仇视社会,没有人性,恐怖分子中常见。第三个问题,人格障碍会不会像抑郁症一样导致患者自残甚至自杀?看是哪种人格障碍,以及人格障碍的程度。
答者:暖心理咨询师赵咪咪
快来关注暖心理头条号,温暖你的世界 让我们一起温暖世界 ~
其他网友回答
了解人格障碍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人格”?
人格(personality)或称个性(character),是一个人固定的行为模式及在日常活动中处事待人的习惯方式。
而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是指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具有适应不良的性质,其人格在内容上、质上或整个人格方面异常,由于这个原因,患者遭受痛苦和(或)使人遭受痛苦,或给个人或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人格障碍通常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乃至终生。部分人格障碍患者在成年后有所缓和。
人格障碍病因及发病机制
人格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是在大脑先天性缺陷的基础上,遭受环境有害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
(一)生物学因素
1. 遗传因素
部分人格障碍的行为特征,具有攻击和冲动的特点,如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冲动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这类行为特征已证实与遗传相关。
2. 神经生化因素
3. 病理生理因素
(二)心理社会环境因素
童年生活经历对个体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幼儿心理发育过程中的重大精神刺激或生活挫折对幼儿人格的发育存在不利影响。如父母离异、父爱或母爱剥夺,儿童不能发展人际之间良好的温暖、热情和亲密无间的关系,不能发展对他人的共情,可能会形成反社会型人格。
教养方式不当也是人格发育障碍的重要因素。父母教育态度的不一致,反复无常,好恶、奖罚没有定规和原则,使小孩生活在矛盾的牵制之中,无所适从,不能发展明确的自我统一性感觉,导致成年后自我概念紊乱,可能形成边缘型人格。家庭成员所表现出来对事物的一贯 的苛求、固执或“认真”,让在发展和成长过程中的儿童始终处于标准化和极端化的信念系统包围之中,不能发展和“变通”的人格特征,这也许与偏执型人格等人格障碍的形成有关。父母对孩子粗暴、放纵溺爱、过分苛求等,对人格发育均有不利影响。另外,父母的酗酒、吸毒、偷窃、淫乱或本身有精神疾病或人格障碍或犯罪记录对儿童起到了不良的“示范”作用。
人格障碍的危害?
对于人格障碍患者来说,如果他们的情绪极其的不稳定,那么很可能会对自己以及身边的亲人、社会造成一定的威胁。
1、对患者个体的危害,存在10%左右的自伤、自杀,甚至导致死亡的风险;
2、对家庭的危害,造成整个家庭生活的不稳定;
3、对环境的危害,可能造成学校、工作单位经常处于危机的状态,影响学校正常的学习规律,及工作单位正常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