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遥远的救世主》:丁元英为什么没提前把整个计划告诉叶晓明他们?
优质回答:
谢谢问答邀请。我是文子心语,来回答这个问题。
在电视剧《天道》中,有读者产生过疑问和困惑:如果丁元英把“杀富济贫”的“神话”事先告诉叶晓明等三个股东,那他们可能就不会中途退股,刘冰也不至于走上不归之路。
然而,这只能是读者的一厢情愿和臆想。丁元英的这个“杀富济贫”的计划不可能告之叶晓明等三个股东。
这个“杀富济贫”的计划,是丁元英一手策划的,它的全盘和枝末,也只属于丁元英。
在《天道》中,丁元英是个躲在古城中的“休心养性”、“两耳不闻窗外事,整日喝茶听音乐”的“闲人”。退出了“私募基金”的丁元英,头脑、能力并没有因此而“退化”;他仍然通过互联网,密切关注天下经济风云、世界金融动态。丁元英,是剧中强势文化的代表人物,也是个“大隐隐于市”的“高人”。
这个“杀富济贫”的计划是芮小丹向丁元英要的“礼物”,他有这个智商和能力,也自然会把这个“神话”完成的尽善尽美。
在某种程度上讲,他之所以创作这个“神话”,最初的动机并不是因为王庙村的农民,而是为了芮小丹。因为芮小丹在他心中的位置和份量。
这个“杀富济贫”的计划,是一场从“狼嘴里夺肉”的“商战”,它的周密性和残酷性,并非是平常人所能预知和接受的。
在《天道》中,丁元英是一个强势文化的代表。能与丁元英对视和交流的人可谓凤毛麟角。在《天道》中,知之和悟到这个“杀富济贫”计划的,除了丁元英本人,只有韩楚风和五台山高僧智玄大师。
丁元英之所以去五台山,是因为他知道这场即将发起的“杀富济贫”的“商战”,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和后果,他只想去讨个“心安”。
而韩楚风和五台山高僧也从中嗅到了“杀机“,二人聊到“杀富济贫”,更主要的还是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一番“探讨”。
当然,对这场商战看的比较透彻的还有林雨峰的那位“黑道朋友”,但相对来说,这只是一种后知后觉,因为这场“杀富济贫”的一切真相都己渐渐“浮出水面”。
作为这场计划的当事人林雨峰也算是在商界精英,在商战中摸爬滚打了几十年,面对格律师的挑战,他却没有看出其中的端倪,而由此放松了警惕。
而警觉较高的伯爵公司,正是在事发后看到了危机,才连夜召开股东大会商讨对策。由此可见,这个“杀富济贫”计划的周密和严谨性是平常人不可预知的。
格律诗公司无疑是一匹让音响界吃惊而刮目的“黑马”。
商场如战场,这个“杀富济贫”的计划,如此“严谨”的商业机密,丁元英是不可能泄露给任何人的。
作为金融高手的丁元英,怎能不知商业机密的重要性,这个“杀富济贫”计划,所以“刀刀见血、剑剑封喉”,一招不慎,全盘皆输。丁元英不可能泄露给任何人。
芮小丹,这个计划虽然是丁元英为她而策划的,她的柏林之行也帮助格律诗做了不少具体的工作,但却并不得知计划的全部内容。
欧阳雪也一样,她虽然是格律诗的董事长,参与并执行格律诗公司的安排和工作,但同样不了解这个“杀富济贫”计划全盘,只是照着“大哥”的指令去执行而己。
在这场“商战”中,叶晓明等三人,在丁元英计划中只能是“爬上井沿上看看”,至于结局如何是个未知数。
真实也的确如此。
三个股东要求“致富”的心情很迫切,也积极“参股”很是主动。但除了按丁元英的计划“照令执行”外,根本不具备预知“杀富济贫”计划的能力和眼光。
而有限的格局和所谓的小聪明,反而成了他们产生了对以前求之不得的“指路之人”丁元英的不信任,唯恐自己的利益得不到反而会“蚀把米”,所以三人选择了退股。
叶晓明等三人的结局完全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与丁元英事先没有告之计划,没有丁点儿关系。
欧阳雪也不知计划,虽然面对乐圣的官司也懵懂、茫然,但她相信丁元英,也没有为难叶晓明三人,当即给他们退了股。
冯世杰算是个有志青年,为了王庙村的脱贫,想尽办法接近丁元英。他的格局和目光也很有限,所以跟着叶晓明、刘冰选择了退股,但他却把自己股份换成了对王庙村的有用股份。虽然冯志杰最后失去了原始股东的权限,但他成了三人中走的最远的那个人。
叶晓明是三人中最有商业头脑的人,但他的自以为是,使他失去了对合作人的信任、对公司前途的信心。他虽然心中悔恨万分,但也默认了是自己的能力不行。
刘冰的下场最惨,这源自他的浮夸和贪欲。怨不得别人。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无论是遥远的救世主还是天道,我个人认为都是少有的有思想,让人看过后会思考的好作品。
第一,计划是要给芮小丹一个神话,目的是通过给王庙村扶贫引起舆论,来对救世主和扶贫的一种解读,因为在丁元英眼里,芮小丹是天国的女儿。如果计划和盘托出对于神话的神秘感没有了。
第二,丁元英对于计划从始至终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个扶贫的官司胜率大,不代表全胜,如果叶三人有人透露风声,选择和乐圣合作,丁元英的计划就是失败的,没有了神话的效果。
第三,对于那三人在丁元英和韩楚风上五台山时已经说过了,就是让他们趴在井边上看一眼,至于能不能上来全看他们了,言外之意,丁元英不看好这三个人,他们的目的只是要自己发财,在股东会议上就对丁元英不出资产生疑问,他们是想吃丁元英而非让丁元英帮忙。在丁元英上叶晓明音响店时和冯世杰的对话,就已说明,丁元英知道他们的用意,知道是故意和他搭茬的,毕竟四五十万音响和两三万的发烧友音响不在一个等级上啊。
第四,对于最后刘冰的做法,就能看出,那三人还是以为丁元英的阳谋是有阴谋的,所有操作都是有阴谋的,这足见三人的人性了。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告诉了也没用,人看不懂某些事不是因为他搞不清楚逻辑关系,而是他没有这个经历以及由经历带来的眼界。
北京音响展,丁元英打电话通知叶冯刘加上欧阳雪四个人开两辆车连夜返回。叶晓明已经猜到丁元英要在第二天的展会上大幅度降价销售,因此需要增派人手,而且叶晓明也预知到了此举必将得罪乐圣。
结果不出叶晓明所料。
为什么叶晓明能提前看到这两点呢,这是基于他长期作为乐圣的代理商所积累的经验。以格律诗的品牌效应,降价销售必然抢购一空;而如果价格降至比乐圣还低,势必损害乐圣在发烧友心目中的地位,这是动人家的命根子。
可往后的事:同乐圣打官司,包括打官司不用请律师,格律诗拥有绝对的赢面等等。这些都是超出叶晓明他们的认知范围之外,之前去办专利送测评,叶晓明已有不满,这次就算说了,他们就会信你一家之言吗?
而且公司的这些成本信息和战略规划本身就是极高的机密,刘冰这样的人存在于团队之中,你要是丁元英敢把计划说出来吗?被他们一倒手,说不定公司都没了。
所以这种牵涉巨大利益而又极需要远见的事情,首先是不能随便说;其次说了别人也不一定会信,反而容易泄露机密。
其他网友回答
丁元英在实施计划之前,就对所有的情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才决定创办格律诗公司。在他的心中对整个计划进行了很多次的沙盘推演,在确保万无一失的情况下,才缓缓启动了这个计划。
丁元英让欧阳雪出资控股,就是明白欧阳雪是个干大事的人,认知水平超过一般人。冯世杰、叶晓明和刘冰这三个人明显水平有限,可以作为外围,但不可能成为核心团队。
当乐圣准备起诉格律诗的时候,冯世杰、叶晓明和刘冰都认为必输无疑,纷纷决定退股。最终三个人才发现自己错了,错失了一个发大财的机会。
电视剧的名字叫《天道》,实际上就是说“天道有常,不以桀存,不以纣亡”。言外之意就是说,事物的发展有自己的客观规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丁元英曾经说过,允许一部分人趴着井沿向外边看几眼。这一部分人就是冯世杰、叶晓明和刘兵,这些人都是井底之蛙,有机会触碰到一些发财的机会,但是往往容易失之交臂。
丁元英为什么不把这个计划提前告诉他们呢?因为人的命运是有认知水平决定的。这一次丁元英帮了他们三个人,下一次碰到问题的时候丁元英可能就帮不到他们了。下一次的问题,肯定会比这次的问题更大,他们三个人可能会输得更惨。
小说的名字取得很好,《遥远的救世主》。丁元英多次说这个世界上没有救世主,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救世主,不要祈求上帝来拯救你,人要展开自救。
冯世杰、叶晓明和刘冰就是把丁元英当成了自己的救世主,但当出问题的时候,他们三个人又没有自信,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干点大事,这种人一辈子都是弱者,既救不了自己,更救不了别人。
有这么一则心灵鸡汤,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在遇到水灾时,祈求菩萨能救他。结果来了一只小船,他不愿意坐,又来了一架直升飞机,他还是不愿意坐,因为他要等菩萨来救他。后来他淹死了,他埋怨菩萨不救他。菩萨告诉他,小船和直升飞机都是自己派过去的。
这则故事就是告诉我们人要自救才能自助,自助才有人助,人助才有天助。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那是弱者文化。弱者的命运天生就应该被踩在脚底,这是由他自己的本性决定的,任何人没有办法改变。
赵青说:“有一个问题我不明白,丁元英为什么不把诉讼前景告诉叶晓明他们?如果他承诺对诉讼结果负责,叶晓明他们还会临阵脱逃吗?他究竟想不想帮他们? 林雨峰说:“如果是你,你会承诺吗?靠封官许愿捏在一起,你能指望这样的队伍去攻城拔寨?丁元英是明白人,扶不起来的硬扶,到头来会摔得更惨。
小说原著中的这个情节,借赵青和林雨峰的一问一答,说出了丁元英的本意。每个人的路要每个人自己去走,永远靠别人的搀扶是长不大的。
俗话说“扶不起的阿斗”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人要努力去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去把握商机,否则只能失之交臂。
在商业中,企业的每一次变动实际上都是在做一次自动的筛选。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强者永远都能脱颖而出,弱者就会被自动淘汰,这就是客观规律的天道。
其他网友回答
若提前告诉,丁元英相当于给叶晓明们分别发了一把枪,也就是把自己的小命交到了挖金者手中,而这三个枪口,随时都有可能对准丁元英。
同时,芮小丹也就无法审视文化属性下的人性与个人命运了,且由此引发的众生得救之道的讨论和探索便不会浮出水面,而世间到底有没有救世主的真理真相更是无缘知晓了。探析如下:
一、计划背景:送给红颜知己的礼物——文化属性
事件缘起:芮小丹借冯世杰想要改变王庙村现状的初衷,让大佬丁元英以此为实验田,在这儿给自己写一个神话,来改变这里的贫穷面貌。
因为丁元英说,每一种命运,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所以,芮小丹认为王庙村的穷命,必然也是文化属性的产物。
由此,芮小丹要通过具体案例,看看神话是否能改变这里的一切,倘若通过丁元英能让王庙村翻云覆雨,改变之前的不堪命运。那么,这又该是什么样的文化属性。
接下来,便有了丁元英以王庙村为基地,集合想抱他大腿发财致富的几位音响发烧友冯世杰和叶晓明他们,成立了以打造音箱产品为主的格律诗公司。
盘子的基本面有了,剩下的除了大场面纵横中外的商业布局,还有小场面的事无巨细,包括每个生产环节质量的把控,以及对农户从市场到生存观念的植入等等。
因此,一个如此声势浩大的神话礼物,要审视的就是文化属性下人和物在其中的自然演绎,以及最终所显现的命运结局。否则,芮小丹想要的答案便都成了空话和悬案。
二、计划延伸:得救之道的探索与讨论
整盘计划中,渴望得救之道的主体有两个,一个是格律诗公司的股东叶晓们,一个是王庙村的村民们。
而两个主体的期待是一样的,认为得救之道在于传统观念的外力,如某个神人如丁元英,以及上天的安排等。
丁元英对这两个主题是分别对待的,对农户他设置了种种规则和关卡,让他们互相制约,以小农意识治小农意识,从基础设施建设上就不给大家期望“天上掉馅饼的机会。”
那么,对于叶晓们,丁元英亦不会提前告诉全盘计划,也不会设计什么具体规则,只是让他们随自己真正的本事而行进。
因为这会关乎格律诗商业运作的结果,如果提前和盘托出,你还不如发钱了事,还玩什么商业游戏,也不用检测文化属性的优劣了。
而人性的贪欲、对合作和风险的态度,以及对个人眼界和品行的要求,这些都不是别人能够左右的,得救之道就在于自己,外人怎么用力都是没用的。
就像刘冰一样,丁元英给了他保护自己的武器,也安了他的心,并且还和肖亚文私下交待了要给刘冰股份,同时丁元英还对刘冰一再强调,只有你行,你才有机会。
可刘冰呢,十头牛都拉不回他想进地狱的那颗熊熊燃烧的贪欲之心,非要往火炕里跳。
所以,即便提前告诉叶晓们计划,也是没用的,他们还会在别的方面往地狱里跳。
所以,一个文化属性引发的得救之道的讨论和探索,就是即使有人给你提供机会,能不能改变现状,也还是在自己,丁元英希望芮小丹能在叶晓明们的表现上明白并觉悟这个真理。
三、商业规则:是骡子是马必须牵出来遛遛
如果丁元英提前把计划告诉叶晓明他们,这商业游戏还怎么玩下去,那这几位股东直接蹲着躺着,坐享其成不就得了。
这是战场,是产品、信誉、价值和公司利益,容不得半马虎,局中的所有人都需要接受市场和人性的洗礼,从中觉悟并完成自己对自己的拯救,方能成就神话。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实是最好的试金石。如果提前告诉,你根本无法识人,也就是无缘知道叶晓明他们到底水有多深,能量有多大。
因此,在这个残酷的商业旅途中,对不合适的人和事,都要做到及时修正和淘汰,格律诗的胜算就会多一些。
否则,不行的人硬上,到时候拖死的不仅是丁元英,还有王庙村的村民,以及整个商业布局。
如同林雨峰说的,“靠封官许愿捏在一起,你能指望这样的队伍去攻城拔寨?丁元英是明白人,扶不起来的硬扶,到头来会摔得更惨。”
果不其然,叶晓明们刚听到枪响就跑了,这才有了后来真正能掌管格律诗的人肖亚文的及时进驻,公司才有了可前进的希望。
所以,一个人想挣大钱,那就要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个本事,正所谓是骡子是马一定要拉出来遛遛才知道。
四、商业机密:人性大考验
丁元英的整个计划,明里暗里涉及到太多的商业机密,他在不完全了解叶晓明们的同时,如果提前告诉,就相当于在股东面前把自己扒光了。
而且,你难保在涉及到个人与公司利益冲突时,他们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如要挟或向对手出卖信息等,而人性往往是最不可控的因素。
如同与乐圣公司的和谈没有成功,叶晓明们连夜退股,一副容不得欧阳雪不同意的架势,甚至跟丁元英连招呼都不打。
说是退股,实则是转嫁风险,也就是刘冰把有可能自己承担的70万左右的风险给了欧阳雪,叶晓明和冯世杰大概把几百万的风险同样给了公司。
虽说,这期间有叶晓明们受信息、阅历、知识、眼界、观念和抗风险能力所限,但在退股有意绕开操盘人的一系列神速操作,继而又在格律诗胜诉,肖亚文成为掌门人后,开始埋怨起了丁元英。
在此可以窥见,文化属性下人性在利益驱使与风险来临时,下意识的反应,具体表现在一个人的所作所为上,比如诚信、规则等。
因此,这场人性大考验,不是一般人能跨越的,倘若战胜了,自己就是自己的神和救世主。
综上,如果提前告诉,不但格律诗前途不保,而且芮小丹所要检验的文化属性下的命运就不复存在了,甚至期间对得救之道的觉悟,对自我救世主真理真相的阐释,只会停留在丁元英的理论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