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与谁齐名(历史上有于谦这个人吗)

网友提问:

历史上的于谦能和郭子仪齐名吗?

优质回答:

感谢邀请,我是猫叔,很荣幸为您作答。

关于于谦和郭子仪是否能够齐名,这个不好说,说得太绝对肯定会被人喷,因为这种比较缺乏量化的依据,有些方面很难做出比较。既然阁下执意要比较,又邀请鄙人作答,那么,鄙人虽然才疏,也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了,如有不妥之处,还请大家多多包涵。

第一,俩人都是力挽狂澜的人物,救朝廷于水火之中,这方面,没有本质区别,也没有高下之分。

众所周知,唐朝的衰落开始于安史之乱。这场大叛乱直接把唐朝从盛世打入了地狱,从此唐朝再也没有缓过劲来,一直苟延残喘到灭亡。能把这场叛乱最终镇压下去,郭子仪功不可没,他不但军事才能突出,政治才能也可圈可点,筹粮、募兵、打仗,一条龙到天黑,简直是朝廷的大救星。可以说,没有郭子仪,唐朝可能就被腰斩了。

而于谦最大的功绩也在于救国家于危难之中。明英宗不听劝告,执意率兵亲征蒙古,谁知道手艺潮了点,被人家蒙古人包了饺子,几十万大军损失殆尽,随行大臣也几乎全部殉国,明朝的精锐之师一下子打了水漂,堂堂天子居然当了俘虏,消息传到北京,举国震惊,有些富贵人家已经开始往南方转移家产,整个朝廷几乎崩盘,此时,以于谦为代表的主战派大臣站了出来,拥立朱祁钰称帝,并从各地火速调集勤王军队,在北京周围击退蒙古人的进攻,最终迫使蒙古北撤,国家迅速转危为安。

在与蒙古的对抗中,于谦果断、严厉、指挥有方,颇有大将风范。所以,这件事上,于谦可以与郭子仪一比。

第二,于谦胜在一个“正”字上。从人格上说,于谦堪称完美,他正直、清廉、宁折不弯,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他完全不顾自己的安危,他甚至主张迎回明英宗,无他相比,明英宗的胸怀差了不止一点半点。这方面,郭子仪表现得更加圆滑,或者说,政治上更加成熟,与皇帝的相处中,表现出的老练让人佩服。所以,要是论起正气,于谦更胜一筹,最典型的就是那首《石灰吟》了,我想大家都熟悉吧。“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足以证明问题了。

第三,郭子仪胜在政治手腕上。同样是力挽狂澜的重臣,二人的结局却天上地下。郭子仪最后富贵一生,得到了善终,而于谦虽然力主迎回明英宗,却没有躲过明英宗的清算,大家都知道,最后明英宗复辟,诛杀了于谦,一代忠臣就此陨落。那么,为什么他俩的结局为什么相差这么大?说白了是因为政治手腕有区别,于谦对自己的老板了解不够深,对朝局把握也不够精准,最终死于非命。

郭子仪就不同了,平定安史之乱后,他深知“功高震主”的危险性,数次主动要求解除兵权,并敞开深府大院,接受大家监督,他表现得越夸张,皇帝越信任他。最后几年,他甚至不接触其他大臣,躲在府里不轻易发表意见,所以,他的政治成熟度明显高于于谦。

啰里啰嗦说了这么多,不知道是否言辞达意,还请方家不要见笑。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讨论,但谢绝语言攻击。

其他网友回答

功劳都是在造社稷,不好于少保的结果不太好,于谦的悲剧是在于夺门之变后,不得不死,不然夺门的石亨们没法邀功。

其他网友回答

我觉着既然有这样的话题,就有可能同名,但是真实性我们也是说不好,还需要进一步的关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