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留别王维》孟浩然学到了什么?
优质回答:
问题:《留别王维》孟浩然学到了什么?
前言
孟浩然在开元十六年(728)第一次参加科举,虽然颇有名声,也有干谒张说、张九龄等名家,但还是落第了。孟浩然当年便离开了长安赴洛阳。
这首诗中,孟浩然领悟什么呢?
一、《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一般认为,这首诗写于728年,孟浩然第一次落第以后。
第三联写道,占据高位的人啊,谁能够提携一下我呢,而世上本来就知音难求。尾联自怨自怜,说我的命运可能就是如此,还是回家隐居吧。
如果说孟浩然领悟到自己不是做官的料,估计他不会服气的,但事已如此,也只好认命了。
二、当路谁相假
提到颔联出句:当路谁相假,其实孟浩然也寄托希望与好友帮忙。例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就是写给张九龄的一首诗: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但是张九龄并没有帮上什么忙。因此孟浩然有所遗憾,看来没有找对人呀。
三、知音世所稀。
如果说知音的话,王维算是一个,而且王维似乎也尽力了。
《新唐书·孟浩然传》记载,王维曾邀孟浩然入内署,不一会唐玄宗来了。皇帝发现孟浩然后,令他说一下自己的佳作,结果孟浩然吟诵了《岁暮归南山 》: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结果唐玄宗听到很不高兴,什么叫“不才明主弃”呀,你这是讽刺我吗? 唐玄宗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
四、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孟浩然第一次离开长安去了洛阳,又从洛阳去了吴越游历,出发前还做了一首诗,《自洛之越》:
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
我虚度了三十多年的光阴,但是文不成武不就。我厌恶了在都市的生活,如今去吴越山水之间,没事就多喝几杯美酒吧,不再考虑世上的那些虚名。
但是,他还是没有完全放下,于是半路上有《问舟子》一诗:
向夕问舟子,前程复几多。湾头正堪泊,淮里足风波。
结束语
孟浩然在(734年)第二次前往长安求仕,依旧没有如愿,后来回到了襄阳。这首《留别王维》从内容上来看,似乎更像写于第二次离开长安。
好友张九龄罢相以后赴荆州任职,还曾经招募孟浩然入其幕府。
王维、张九龄、李白等人都很赏识孟浩然,可能还是孟浩然不太善于科举考试吧。
@老街味道
其他网友回答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围。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孟浩然想到”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当官路上谁能提拔他一把?没人啊!认识知跟底的大官没有啊!
其他网友回答
《留别王维》让作者学到了面对世态炎凉、人情如水。
孟浩然的《留别王维》是作者将离长安、赠别王维之诗作。孟浩然入长安无功而返,心中惆怅。
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这样寂寞无聊还有什么可待?
天天碌碌无为独自空手而归。
我想归隐山林去寻芳馨花卉,
但又珍惜友情不愿分手相违。
如今当权者们谁肯提携我辈,
世上要寻知音实在寥寥无几。
或许今生今世命合空守寂寞,
还是回家关闭我的故园门扉。
鉴赏
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这首诗便是临行前留给王维的,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
第一联写落第后的景象:门前冷落,车马稀疏。“寂寂”两字,既是写实,又是写虚;既表现了门庭的景象,又表现了作者的心情。一个落第士子,又有谁来理睬,又有谁来陪伴?只有孤单单地“空自归”了。在这种情形下,长安虽好,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他考虑到返回故乡了,“竟何待”正是他考试不中必然的想法。
第二联写惜别之情。“芳草”一词,来自《离骚》,王逸认为用以比喻忠贞,而孟浩然则用以代表自己归隐的理想。“欲寻芳草去一,表明他又考虑归隐了。“惜与故人违”,表明了他同王维友情的深厚。一个“欲”字,一个“惜”宇,充分地显示出作者思想上的矛盾与斗争,从这个思想活动里,却深刻地反映出作者的惜别之情。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说明归去的原因。语气沉痛,充满了怨怼之情,辛酸之泪。一个“谁”字,反诘得颇为有力,表明他切身体会到世态炎凉、人情如水的滋味。能了解自己心事,赏识自己才能的人,只有王维,这的确是太少了!一个“稀一字,准确地表达出知音难遇的社会现实,更表明了他们友情的珍贵。
综观全诗,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辞藻,语句平淡,平淡得近乎口语。对偶也不求工整,却极其自然,毫无斧凿痕迹。然而却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现得颇为深刻。言浅意深,颇有余味,耐人咀嚼。
其他网友回答
此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将离长安时赠别王维之诗作。
诗中先述说自己在京没有什么希望,天天在寂寞失望中度日,想离京却又可惜与好友分别,表达了心中的怅惘和矛盾。
接着慨叹自己无人援引,只好甘守寂寞,回乡隐居。
全诗语调低沉,有对朝廷压抑人才的怨愤,有不忍远别知心朋友的留恋,还有怀才不遇的嗟叹。
语言浅显,表达直率,对偶不求工整,但却自然流畅,显示出一种不事雕琢的自然之美。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由于没人引荐,缺少知音而失意的哀怨情怀。全诗表达直率,语言浅显,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