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怕坐空,小暑怕见风 小暑进伏天什么意思

网友提问:

“小暑怕刮风,入伏忌坐空”,什么意思?今年入伏坐不坐空呢?

优质回答:

小暑怕刮风,入伏忌坐空。这句话问当今一些年轻人真有许多不知其意思的,入伏坐空不坐空更不理解了。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排于第十一位,代表末六月的节,是夏季六个节气中的第五个。从阳历看,小暑在7月7日前后交节,这时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交小暑,从交小暑开始,炎热盛夏登场,小暑见庚是头伏,热在三伏。小暑后见庚就入伏暑天了。暑热要水解,刮风会有雨,本来暑热有雨最好,但又为何“小暑怕刮风”呢?这是有原因的。

旧时人常以小暑有雨无雨,有风无风来预期未来一段时的天气,经验总结告诉人们:小暑怕刮风,小暑刮风,预示未来一段时间会阴雨连绵,即雨水过多,雨水过多对农业耕不下利,所以有怕。

入伏忌坐空,空指空亡,空亡是一个名词术语。我国纪时常用干支历,数伏就以“夏至三庚数头伏”论。庚就是十干之一。组成六十花甲子,靠的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在用十干与十二支组配时,就出现了“坐空”状况。在六甲五子组配中,有六旬,甲子旬戌亥坐空,甲戌旬申酉坐空,甲申旬午未坐,甲午旬辰已坐空,甲辰旬寅卯坐空,甲寅旬子丑坐空。十日为旬,吉而坐空不吉,凶而坐空不凶。坐空好坏要看具体情况,不可一概持肯定或否定态度。今年是庚申日入伏,庚申处于甲寅旬,是子丑空,不属坐空。中伏是庚辰属甲戌旬,是申酉空。末伏是庚寅属甲申旬,午未空,所以今年三伏入伏不坐空。

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小暑刮东风多雨不利,大暑见红霞说明会旱也不利。有小暑东风大暑旱之怕。有关节气农谚,三伏农谚不少,这是经验总结,值得重视。

其他网友回答

你好,飞火流星为你解答!

今天就是2021年7月7日小暑交节的日子,今天我们当地的天气实况是多云,没有刮风。应该说,这是一种好现象,因为有像题主提问中涉及的农谚说得好,“小暑怕刮风,入伏忌坐空”。再说,我们这里前天午夜12点之前才突然下了一场不期而至的大雨,农田里的湿度好大,要是今天小暑交节刮风的话,说不定会有什么庄稼被搞成倒伏呢!真要是那样的话,辛苦种田的农民可就要蒙受损失了,相信心疼农民的老天爷也知道要好好把握并看准个眉眼高低。

农谚之所以要说“小暑怕刮风”,那是因为就像我上面所说的原因一样。小暑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雨季,高温的同时,阴雨天气也比之前有所增加。稻子也好,玉米也罢;大豆也好,谷子之类的其它农作物也罢,它们一个个从春播或夏播之日生长到小暑时,要么就开始孕穗、抽穗了,要么就开始拔节孕育花芽或小穗小花了。而这种孕育过程是需要在已经满足水分供应的前提下,用风平浪静和充足的阳光与温度才能保证的。否则,也就无法正常去完成,难免要出现秕粒空荚,使农田产量打上一定的折扣。遇风把庄稼刮成倒伏时,尚未完成授粉灌浆的稻谷或玉米等,形成大的减产或绝收都是有可能的。

接下来,咱们说说“为什么入伏忌坐空”?关于这一点,主要还是因为“空”有不好的寓意。“夏至三庚数伏”,庚日在干支上共有6个,分别是庚子、庚寅、庚辰、庚午、庚申和庚戌。在10天干与12地支进行60甲子的组合轮转时,因为天干与地支的数量不相等,每一轮都会有2个地支轮空,成为空亡。空亡日便属于做空,庚日做空也是如此。查询60甲子的空亡有一个歌谣:甲子旬中空戌亥;甲戌旬中空申酉;甲申旬中空午未;甲午旬中空辰巳;甲辰旬中空寅卯;甲寅旬中空子丑。也就是说,在60甲子的循环过程中,甲子旬中的戌和亥轮空,甲戌旬中的申和酉轮空,甲申旬中的午和未轮空,甲午旬中的辰和巳轮空,甲辰旬中的寅和卯轮空,甲寅旬中的子和丑轮空。因此,在涉及庚日的空亡日上,庚戌日在甲子旬是空亡日,庚申日在甲戌旬是空亡日,庚午日在甲申旬是空亡日,庚辰日在甲午旬中是空亡日,庚寅日在甲辰旬中是空亡日,庚子日在甲寅旬中是空亡日。

鉴于2021的今年入伏的7月11日在干支纪日上对应的是庚申日,而这一天在甲寅旬当中,并不是空亡日。所以说,今年7月11入伏当天的庚日不是空亡日,那天入伏时也不会坐空!

其他网友回答

“小暑怕刮风,入伏忌坐空”,什么意思?今年入伏坐不坐空呢?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是每年公历的7月7日到8日之间,当太阳黄经达到105°,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辛”位时交节。“温风至,蟋蟀居宇,鹰始鸷”,是小暑节气的物候特点。而这个时候也是夏天最热的时候。而小暑怕刮风,入伏忌坐空是属于农村的一种俗语,也是一种谚语,在乡间特别流行。

而小暑怕刮风是指小暑不只气温高,而它也是多雨的季节。一旦刮风,很多庄稼收成就不好,甚至会颗粒无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入伏怕坐空”的意思就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空日,比如是庚戌日,但正好处于甲子旬,那就是空日。同样庚申日位于甲戌旬,庚午日位于甲申戌,庚辰日位于甲午旬,庚寅日位于甲辰旬,庚子日位于甲寅旬都是空日。

“伏祭”与“腊祭”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如果“伏祭”当天为“空日”,也就是没有天干相配的日子,那就代表着当年的天气不好,空伏也就意味着天气干旱,粮食也会减产。所以就有了“入伏怕坐空”一说。那么今年的入伏当天是空日吗?

今年的入伏时间是农历的六月初二庚申日,位于甲寅旬,甲寅旬中庚子日为空,所以今年的入伏当天不是空日。也就说明今年入伏之后,降水还不错,也就意味着秋庄稼的收成还可以。

其他网友回答

今日(7月7日)是小暑节气,由于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小时候常听大人们说,小暑怕刮风,入伏忌坐空,相信很多人特别是城里人都没听说过这样的农谚,更不知它是什么意思,有何妙处?

谚语和俗语往往是劳动人民对生活经验的总结,给后人提供了丰富的生活常识及生活经验,让人们在生活中做到趋利避害,尽可能避免灾难的发生以及减轻灾难的损失。

“小暑怕刮风”,这句农谚应该对广大农民来说很好理解,它的意思是小暑季节最好不要刮风。因为这个时候如果刮风,容易导致刚种下不久的农作物幼苗倒伏,严重影响庄稼的产量,故此,在农村还流传一句有关小暑刮风的俗语:小暑一阵风,庄稼一场空!

“入伏忌坐空”,要了解这句话,得先明白什么叫“做空”?

我国古代一直采用天干地支历法,十二天干与十地支互相搭配,总共有六十种方式,但由于天干比地支多两个,不能一一对上,比如,在第一轮中,天干地支以甲子开始,但到了第十对癸酉之后,戌、亥没有多余的配对,只能从头开始,这两个戌、亥就叫做坐空。

明白了“做空”的意思,我们就不难理解“入伏怕坐空”这句话的含义,它说的就是,夏至之后第三个庚日,也就是入伏这天如果正处于“空”,那么当年的情况并不好,可能会出现天气干旱,粮食减产等情况,老百姓的日子不好过,甚至有饿肚子的可能,所以,入伏这天最后不要“坐空”。

那今年的入伏情况如何,坐不坐空呢?

我们知道,确定入伏的时间是从夏至节气算起,夏至之后第三个庚日,今年是7月11日,也就是农历的六月初二,这一天从天干地支配对来看是处于甲寅阶段,不是“做空”,所以,以古人总结的经验来看,今年是一个好年景!

当然,进入7月份,小暑和大暑接踵而至。小暑标志着出梅、入伏,梅雨季节结束,即将进入三伏天气,升温很快,也是农村最繁忙的时节,人们要特别注意养生。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容易烦躁不安,爱犯困,少精神。所以,在养生健康方面,在注意平心静气,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努力做到心静自然凉。

在饮食方面,小暑节气人们的饮食宜清淡适量。因小暑时节多雨、高温,夏季属于高发症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发频发。所以,人们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而且饮食要节制,不可贪食、过量,而且饮食以清淡,富有营养为宜。

其他网友回答

有很多农谚都说小暑当天刮风不好,比如“小暑一阵风,庄稼一场空”,“小暑西南风,无粮老鼠懵”等,意思都是收小暑当天刮风,庄稼收成就不好。其主要原因就是小暑当天刮风的话,之后就容易有“害风”,容易导致秋庄稼倒伏,从而影响产量。

小暑当天如果刮西北风的话,往往会导致庄稼颗粒无收。如果刮西南风的话,若西南风强盛,容易阴雨连绵而发生水灾,如果西南方不足,又容易发生旱灾。无论是旱灾还是水灾,对庄稼的收成都是有影响的。

俗话说“不冷不热,不成年景”,该冷的时候就要冷,该热的时候就要热,而三伏天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该热的时候要热,庄稼才能有好的收成。当然天气炎热不等于干旱,下雨后也可以很热。

今年的入伏是农历的六月初二庚申日,位于甲寅旬,甲寅旬中庚子日为空,所以今年的入伏当天不是空日。也就说明今年入伏之后,降水还不错,也就意味着秋季庄稼的收成还可以。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