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01
这几天有两个话题话题上了热搜,分别是#不再和父母倾诉心事的理由#和#不愿和父母旅游的主要原因#。
翻看众多的评论不难发现,多数都是因为家庭教育给孩子们带来了心理上的伤害,而导致了两代人的沟通逐渐变少:
会有人为了让自己更加自信,而选择远离原生家庭:
也会有人因为怕变成父母的样子而选择单身:
PART
02
其实从评论和日常的生活中不难发现,家庭关系中最拧巴的点:当面拒绝沟通,背后默默奉献。很多父母很容易把自己带进一个“我为你默默奉献”的剧本,并且在这个剧本中自我感动。小时候,父母不告诉孩子家里穷;长大后,孩子对父母,报喜不报忧;小时候,父母生病不让孩子知道;长大后,孩子知道父母得绝症不跟父母讲……著名的亲子关系心理学家胡慎之老师分析,这是一种攻击行为。当你在对孩子进行隐瞒的时候,实则在传递这样的信息:不接纳、不亲密、不信任。父母最不善于表达自己的爱,也在很多时候拒绝和孩子的沟通。父母一辈子都在等着孩子感激,而孩子一辈子都在等着父母道歉。PART
03
除了拒绝沟通,很多时候还会有这样的言论:我打你,是因为爱你。当言语上的控制没有达到效果的时候,就很容易动手。毕竟在传统观念中,孩子是自己的私有物品,可以随意打骂。电影《狗十三》截图既然是爱,难道不应该通过“爱”的方式来表达?为什么要通过打骂的方式来表达呢?当爱变成了枷锁,不单单会变成父母的负累,也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和精神健康!PART
04
那么父母的哪些负面行为,会影响和损害孩子的情绪和精神健康呢?1
控制欲过强
父母从孩子出生就操心着他们的所有生活,更有很大比例的全职妈妈把生活的全部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他们试图操控你的决定、感受和行动;他们试图决定你的穿衣喜好;他们试图改变你之后的学业方向和职业道路……虽然他们有足够的社会经验可以提出更完美的意见,但更多时候是用强加的方式来要求孩子照办,而不是通过沟通解决问题。这样会把“爱”变成“枷锁”,过度的控制会加重孩子的焦虑和抑郁情绪。2
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望子成龙”几乎是每个家长的梦想,而考上好的大学也成了每个家长给孩子的硬性任务。当孩子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时,很容易因为压力过大引起自卑。人生不只有考上大学一条路。找到自己的兴趣、健康快乐地过一生,才应该变成我们对孩子的期许。3
恶语中伤
还有很多孩子的成长期是在家长的辱骂声中度过的:这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沟通方式,辱骂会逐渐变成言语上的虐待,之后恶性循环,沟通方式变得越来越糟糕。孩子越来越不愿和家长沟通,家长也越来越看不惯孩子的行为。当这种破坏性的交流方式变成生活中的常态,孩子可能会自我内部消化,但更可能会自我贬低,造成这辈子的心理创伤。4
没有界限感
你是否在青春期被家长偷看过日记?你是否被家长强行要求解开手机密码查看内容?很大一部分父母并不知道自己和孩子之间应当存在一定的界限。成长过程中,应该不会让孩子拥有私人空间。当隐私受到持续侵犯,很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撒谎和隐藏的行为。缺乏私人空间是导致父母和孩子之间不稳定和疏远的原因之一。5
过渡溺爱
过度溺爱的父母很多都是因为自身在幼年时候没有得到满足,所以会把东西强加给孩子,也会顺从孩子的各种无理要求。当孩子长大进入社会,发现社会上并不是想象中的一帆风顺,就很容易产生受挫感。还有一部分孩子会怨恨父母,或者就此躲在父母的保护伞之下,不愿意面对社会了。PART
05
对孩子造成影响的不止是父母的负面行为和情绪,还有“爱的教育”的缺失。“爱的教育”最重要的是引导和扶正,而不是打压和控制。很多家长在和孩子沟通时并没有给有价值的东西,只是在不停输出负面情绪。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不帮助分析原因,不寻求解决办法,只会责备打骂,从而给孩子造成这样的心理暗示:沟通=犯错=愤怒。这也就是不再和父母倾诉心事的原因。还有一种沟通,并不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父母始终放不下自己的架子,每一次的沟通都变成了对孩子的说教。你要知道:你和孩子的关系,完全是种因得果的。当你学会对孩子尊重,才能得到孩子的尊重。当你学会对孩子平等,才能了解到孩子的真实想法。当你学会倾听,才能进入孩子视角看到的世界。家庭教育是多方面的,改进家庭教育,一方面要正确地表达爱,另一方面是要学会放手,学会和孩子平等地交流,让孩子成长。希望每一个家庭关系变得更加和谐,也希望在热搜可以看到的是#和父母做朋友#,而不是#不再和父母倾诉心事#。#今日互动#你不再和父母倾诉心事的理由是什么?作者:王嘉er
除了无趣,一无是处。
下一期想看什么话题,请在公众号后台留言,或者加师兄微信告诉师兄
点击下方链接查看更多文章他是怎么做到每一次发言都精准踩雷的?
可怕!慎入!!!
5年5万,全职太太的付出这么不值钱?
代入感太强,我已经窒息了!
本文系清南师兄原创发布,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手指点一点,不要和师兄走散哦